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_张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数加减法计算
教学背景:
学情分析: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随着认知水平的增长,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都有所增长,并能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一定难度的问题。
教学理念:在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遵循“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关注学生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培养学生要成良好的学习方法,积累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的经验。
/view/cdac1a55ad02de80d4d840e9.html 在此基础上,我设计出了“对话式”教学。所谓“对话式”教学,即通过师材对话,师生对话,生材对话,生生对话等多种对话形式来完成数学知识的教学。“对话式”课堂教学主要分为这样四个环节,“自主学习—交流释疑—精讲点拨—达标训练”。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86页-87页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
(二)突出学生坐姿、站姿、表述问题完整性等习惯的养成,使学
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三)突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四)完成学生与教材的“对话”。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通过自主学习初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经过小组合作探究掌握其计算法则。)
(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通过小组合作初步掌握大体思路,通过小组间的交流,掌握计算方法,最后通过练习加强巩固。)
教学用时:
40分钟(回顾知识1分钟,小组交流7分钟,小组间交流15,精讲点拨5分钟,练习巩固7分钟,当堂测试5分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提前熟悉教材,找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教学难点: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完成教师与教材的第一次“对话”。
2.根据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自学问题。
自学问题:
(1)你是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的呢?(根据学生情况也可变换说法: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question/150740836.html
(2)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question/150740836.html
(3)通过自学,你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3.复习与小数加减法有关的数学知识,包括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小数的意义及性质。
4.再一次通读教材,设计补充性问题,以备学生不能自主提出或不能解决时用。
(1)小数加减得出的得数,末尾有0怎么办?(末尾有0,在竖式中的0可以省略,但不能省写;横式中的计算结果,根据小数的性质一般要去掉。)
(2)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小数加减法如整数加减法一样也要相同的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3)在自学课本时,老师注意到有几个小朋友说他会验算,你们也能验算么?(18.35+4.65 21.37-8.37)
5.设计巩固练习题。
6.设计当堂测试题。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根据教学内容,布置自学问题:
1. 自学课本86页-87页,并熟读课本3遍。
2. 你是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的呢?
3. 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4. 通过自学,你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这一环节,学生课下完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交流释疑
1.小组内讨论:
小组内同学一起交流自学作业及自学时自己掌握了的内容,探讨不能解决的问题以及新发现的问题。并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记录。在这一环节中,老师要走进学生的群体中,给予适当的指导。
师:同学们,通过昨天晚上的自学,你们知道我们这节课将要一起探究什么问题了吗?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师:你们真聪明,现在再给你们点时间,把课本的86-87页再快速的看一遍。(学生再次回顾昨天自学的内容,老师板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师:好了,现在结合课本把昨天晚上自学时的1.2题在小组内交流探讨一下,并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记录。(小组内的同学一起探讨交流自学问题、未解决的问题以及新发现的问题。)
老师将这一环节时出现的问题做好记录。
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获得与同学合作解决
问题的体验。
2.小组间讨论:
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交流小组讨论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上台讲解,举例演示。比如在解决“小数加减得出的得数,末尾有0怎么办?”这一问题时,可以根据课本上的例题,让同学板书,并讲解。
师:同学们,可以了吗?接下来是我们的汇报时间,那么哪一组先来反馈一下你们小组对前两个问题的讨论情况呢?(小组发言,每个小组将讨论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然后有别的组的同学给与解答,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老师做好记录。)
小组发言,每个小组将讨论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然后有别的组的同学给与解答,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老师做好记录。
这一环节,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自我表现力,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体现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只是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三、精讲点拨
老师根据交流释疑这一环节出现的问题,给予适当的有针对性的讲解指导。并对部分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关键性的问题简单提问以下。
如果学生没有提出以下问题,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提问,以此来检测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状况。
(1)小数加减得出的得数,末尾有0怎么办?(末尾有0,在竖式中的0可以省略,但不能省写;横式中的计算结果,根据小数的性质一般要去掉。)
(2)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小数加减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