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肉牛业发展面临的牛源基地建设问题与解决途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13969/j 1issn 11673-1409120111031116

[收稿日期]2011-03-10 [作者简介]杜晋平,男,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我国肉牛业发展面临的牛源基地建设问题

和解决途径

杜晋平

(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5) 万 荣 (康地饲料(中国)集团,北京100020)

周振明,周 波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肉牛研究中心,

北京100193) 李伟国 (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5)

[摘要]牛源短缺成为制约我国肉牛业发展的瓶颈,推动牛源基地建设将成为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就

加强良种繁育体系、构建新的运营机制、建立新的牛源基地模式、加大科技投入及资源整合等方面进行

了探讨。

[关键词]肉牛业;牛源短缺;基地建设;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F307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11)03-0225-04

近年来,我国肉牛存栏数量呈现下降的趋势,特别是基础母牛的数量锐减,使得肉牛业的牛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1]。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一,役用耕牛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普及和提高,原为耕地、拉车而养殖母牛的农户大量减少,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基础母牛数量的下滑。第二,养肉牛经济效益下降,这是许多农民不愿饲养肉牛特别是基础母牛的直接原因。例如农民散养母牛主要用作繁殖小牛出售,除去母牛和犊牛喂养成本,以每头犊牛售价1800元计,一年养殖一头母牛收入不超过800元,甚至不抵外出务工一人一月的劳务收入,而且由于市场价格等因素收入仍有变动。即便搞育肥,若以育肥4个月计,体重增长平均200~250kg,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一头牛也只赚400~500元,调动不了养牛的积极性。第三,肉牛屠宰业大量宰杀母牛和犊牛,加剧牛源短缺。由于许多屠宰场没有足够的肥育牛可供屠宰,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则宰不择牛,甚至宰杀母牛和犊牛,使得牛源更加短缺。第四,其他原因。如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家庭缺少劳力不再养牛,养殖母牛饲养周期长而收效慢以及农村偷牛案时有发生等,这些都影响了农户养牛的积极性。这些如果问题不加以解决,将会严重影响我国肉牛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而且随着国外牛肉的进口,我国肉牛业的形势更加严峻。正如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的陈幼春会长说:/国外牛肉进口中国对民族产业的影响是很大的0。5经济参考报6记者王晓明于2010年7月26日发表了题为/全国牛源普遍现短缺中国年内或成牛肉净进口国0的新闻报道,再次引起业内外对这一问题的广泛关注[2]。解决牛源紧缺的关键就是扎扎实实抓好牛源基地建设。为此,笔者就如何推动中国肉牛业的牛源基地建设进行了探讨。1 积极开展育种规划,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我国肉牛业的发展应当立足国内,以我国丰富的牛种资源为基础,同时充分利用国外牛种资源。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国内已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黄牛品种,如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延边牛、晋南牛被公认为我国五大良种黄牛品种[3]。如何开发利用我国的优良牛种资源,许多人已经做了大量艰辛而有成效的工作。但近年来,由于诸多原因,导致其工作成效甚微,这影响了我国养牛业的稳定#225#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3月第8卷第3期

Journal of Y angtze University (Nat Sci Edit) M ar 12011,V o l 18N o 13

发展和牛源的稳定。鉴于此,笔者认为上级部门应加强领导和指导作用,确定我国肉牛品种的育种规划和目标,可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采用保种或改良的方式来促进我国牛种的保护和利用。

良种化是养牛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养牛质量和效益的关键。如不尽快下决心、下大力气建设肉牛良种工程,肉牛也将面临崩溃,八千多万养牛人口的择业生活不但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还很可能陷入国际牛肉政治斗争的漩涡[4]。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个自己培育的肉牛品种。我国肉牛产业的商品牛主要是来自中国固有的黄牛品种及其与外来品种的杂种后裔[3]。由于黄牛本身的一些缺陷,特别是载肉率低,虽经过多年的选育,仍然没有形成优良的肉牛品种,这直接影响了中国牛业的发展。并且由于种种原因,在许多地方,自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改良的大量基础母牛数量锐减,使我国肉牛业发展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这并非危言耸听。上级各主管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制订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和培育具有我国特色的肉牛品种,建立合理的中国肉牛杂交繁育体系。当地畜牧技术服务部门要积极配合,加强和完善肉牛的品种改良点建设,搞好种牛站和配种网点建设,开展技术培训,广泛地应用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等繁殖生物技术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加快对本地土种母牛改良步伐。同时,也可以利用杂种优势理论,通过引进国外的优良品种杂交来生产商品肉牛,以促进我国牛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 构建新的运营机制,推进牛源基地建设的产业化进程

推进牛源基地建设产业化经营是促进牛源基地建设稳步发展的核心。我国目前的肉牛供给主要依靠广大农户和一些规模育肥场,这种模式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我国肉牛业进一步快速发展的牛源需要。为了确保充足的牛源,必须转变观念,构建新的运行机制。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1 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积极培育和拓展市场

这是推进基地建设产业化的前提。市场是实现商品交换的场所,现代工业生产必须走市场化道路。牛源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同样要在市场规律的调节下,转变以往的生产经营理念。也就是说要摒弃那些低水平、粗放型、内向型自给自足的产品意识,确立高起点、效益型、外向型的适应市场需求的现代商品意识。同时确立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的相互分工协作的现代生产格局。另外,要转变重数量、轻质量,重眼前、轻长远,重开发、轻保护的传统生产观念,树立重质量、重效益,生产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经济利益是调节市场的重要手段,牛源基地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加工、流通与牛农的利益关系,让养牛人在养牛业产业化中真正得到实惠。其实产业化体系仅仅是表象和形式,利益机制才是产业化经营的实质和内容所在。养牛人是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养牛人利益是整个产业化经营利润体系的源头。只有通过利益驱动极大地调动起养牛热潮,才能保证有充足的牛源,也只有这样,加工企业才能稳步扩张规模,体现规模效益,从而保证企业经久不衰。其实牛源基地建设和企业发展不是两个孤立的群体,它们是一个产业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牛源基地不扎实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养牛者没有得到真正的利益,所以养牛积极性不高,养牛形不成规模,并反过来影响和制约了流通、加工等相关企业的发展。要克服上述这些问题,企业就要与养牛户形成真正的联盟,使二者成为肉牛业产业链上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唯其这样牛源基地才能稳定。

212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这是促进牛源基地建设产业化的重要手段。一种产业,如果没有规模经营就形不成规模效益,也就无法占领市场,最终将难以推进产业化进程。肉牛业的牛源基地建设要走产业化道路,则毫无例外地要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在建设肉牛生产基地的实践中,要按照/谁有能力谁牵头,谁是龙头扶持谁0的原则,多形式、多机制、全方位地培育和扶持一大批起点高、机制新、效益好、带动力强的畜牧龙头企业。可以从扶植大的养牛户、鼓励社会集资成立股份制或吸引外资等多种形式创办适度规模肉牛肥育场或企业公司。同时在广大农村发展养牛专业村,建立村连村、乡连乡成片区域性养牛基地。并且要切实为农户、为生产者做好产前、产中及产后服务,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科技含量,使牛源基地得以巩固和发展。如辽宁福元食品有限公司在政府的支持下于2009年11月建成投产,年屠宰能力达到10万头,其基地肉牛存栏16万头,带动了20头以上肉牛养殖户4200个,形成了龙头企业牵头,带动农#226#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3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