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宿迁建设路径选择和实现机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碳宿迁建设的路径选择和实现机制宿迁市位于江苏省北部,自1996年建立地级市以来,大力实施“基础先行”和“城镇带动”战略,举社会之力建设中心城市,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中心城市规划区面积扩展至210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扩展到6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加到60万人,到2010年底城市化水平达到41%,比1996年增加了28.5个百分点。

2011年和“十二五”期间,宿迁中心城市建设将紧紧围绕“低碳、宜居、和谐”的主题,营造舒适优美的生活空间,把中心城市建设成为著名的低碳示范城市、生态宜居城市、滨水旅游城市。

一、“低碳宿迁”建设的优势分析
一是理念优势。

生态和绿色是宿迁的“金字招牌”,也是最吸引眼球的特色和亮点。

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坚持“生态宿迁、绿色家园”的城市环境定位,把生态保护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强化低碳环保、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发展意识,真正把环保优先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在保持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维护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是生态优势。

宿迁是著名的“杨树之乡”、“水产之乡”、“花卉之乡”,全国著名的平原绿化先进地区,有“绿海之都”的美誉。

境内有洪泽湖、骆马湖两大湖泊,京杭大运河、古黄河两大河流,市区内水域面积占27.9%,骆马湖常年保持二类水质。

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2.29%,绿地率达38.0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08平方米,2005年成为江苏省园林城市,2010年2月成为国家园林
城市。

宿迁已成为华东的“一块净土”,江苏的“两湖清水”,淮海经济区的“一片森林”和黄淮海地区的“最大氧吧”。

三是产业优势。

大力实施老城区工业企业退二进三工程,在市区东北部辟建专业的化工园区,配套完善的处理设施,实现污染物的达标排放。

目前,支柱产业以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林木加工、机械电子为主,近年来又大力推进软件与服务外包、旅游等新兴产业发展,在保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实现了对环境的较少污染。

四是后发优势。

作为新建立的地级市,在建市之初,就提出了“三高、三化、三精”的要求,即坚持规划设计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建设施工标准化、规范化、工艺化,工程管理精心、精细、精品,努力建设“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湖滨特色生态城市”,先后两次荣获“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

宿迁的工业化、城市化起步较晚,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向低碳模式调整转型具有成本低、阻力小、动作快的后发优势。

二、“低碳宿迁”建设的路径选择
宿迁在城市化进程中,紧紧围绕“低碳宿迁”的建设目标,以低排放、高能效、高效率的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着力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宜居城市。

其突破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城市规划体系低碳化。

把低碳理念全面贯穿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园区规划等各项规划中,积极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将建设生态城区、节约型城区作为一项主要任务,将低碳经济要求的环保投入、万元gdp能源消耗、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重
要指标作为主要发展目标,引导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低碳化、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建设低碳化。

围绕到2015年中心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80万、2020年建成90万人口大城市的总体目标,科学推进城市化进程。

积极打造绿色建筑,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积极创建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示范城市。

以筹办第七届江苏省园博会为契机,大力推进精品园林绿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绿量,完善绿化生态景观,增强绿化功能和碳汇能力。

(三)城市运行低碳化。

进一步完善城市环卫基础设施,实现城市垃圾100%无害化处理,并积极推广分类收集、机械化分拣、焚烧发电等资源化利用方式。

加强污水收集管网和处理厂设施,不断改善中心城区水环境质量。

实施城市绿色照明工程。

加快“数字宿迁”信息平台建设,努力打造现代化的城市管理手段和管理平台,提高城市运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四)市民生活方式低碳化。

低碳宣教全面展开,低碳理念逐步确立,低碳化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得到深化。

公交出行率和步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方式的出行比例领先于国内一般城市,成为我市居民最主要的交通方式。

引导城市居民从日常生活和消费细节做起,使随手关灯、步行上班、减少电梯使用、废物再利用等行为成为城市居民的自觉行动。

三、“低碳宿迁”建设的实现机制
一是建立完善的低碳城市规划控制体系。

在城市空间布局上,
坚持紧凑城市和以交通为导向的城镇发展战略,全力提升规划全覆盖工作水平。

审视与修改完善现有的基础设施、通信管网、地下管线、单位庭院、居民小区等方面的规划指标,在区域环境和资源约束前导性指标系统的基础上,建立量化的低碳城市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并纳入城市规划体系和考评体系之中。

二是切实增强城市的碳汇能力。

加快实施中心城市水系沟通工程,争取用5年时间,在城区形成“一轴、二环、四湖、五沟通”的水环境格局,努力把宿迁打造成为河清湖秀、人水相依的生态宜居胜地。

制定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发展立体绿化,到“十二五”末,确保中心城市绿地率达37%以上,绿化覆盖率43%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平方米以上。

三是努力促进城市生态运行。

深入开展“四城同创”即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活动,力争2014年创成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015年底前创成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全力打造宜商、宜居、宜人的城市环境。

加快宿迁市静脉产业园建设,加强污水收集管网和处理厂设施,力争到“十二五”末,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

大力推广led、无极灯等新型节能光源,建立一批节能路灯示范路,提升市区照明节能水平。

四是大力推进城市更新和建筑节能改造。

积极实施城市危旧片区改造工程,力争三年内基本完成市区八个危旧片区改造工作,新
建拆迁安置房500万平方米以上。

把建筑节能监管工作纳入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努力创建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示范城市。

大力推广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

新申报施工图审查的政府投资项目均要求使用地源热泵技术。

做好老建筑尤其是年耗能量超定额标准的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

培育和吸纳符合建筑节能要求的新型建材项目,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把宿迁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新型建材产业基地。

五是积极引导绿色消费。

大力倡导生态理念和环保行为,在全社会养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生产生活方式。

以社区为单位进行节水节电宣传活动,将节能环保纳入中小学课堂教育,把节能环保纳入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开展低碳化社区建设试点,力争到2015年,低碳化社区数量达到现有社区的50%以上。

开展绿色出行和“无车日”活动。

推进住房节能装修。

六是切实加大低碳城市建设的推进力度。

全面加强对低碳城市建设的组织领导,认真研究制定促进低碳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建筑节能、低碳产业发展、城市绿化、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尽快形成完善的低碳城市发展政策体系,形成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社会参与的机制和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