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江西卷)

合集下载

1997-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解析: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1997-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解析: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记忆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第1题(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北京卷)题目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教室瑕疵徜徉不落窠曰歌声粗犷A. shǐzÿcháng cháo kuàngB. shìeǐcháng kþguǎngC. shìeǐtáng cháo kuàngD. shǐzÿ tang kýguǎng答案B解析:jiàoshìxiácÿchángyáng kýjiùguǎng第2题(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天津卷)题目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落笔/落照剥削/瘦削不堪靡靡之音/风靡一时B.刹那/古刹累赘/果实累累强弩之末/强人所难C.佣工/佣金攒射/万头攒动解甲归田/解囊相助D.殷红/殷切绰约/绰绰有余擢发难数/数典忘祖答案A解析:A.落笔/落照luî剥削/瘦削不堪xuý靡靡之音/风靡一时mǐB.刹那/古刹chà累赘/果实累累lãi强弩之末qiáng/强人所难qiǎngC.佣工yōng/佣金yîng攒射/万头攒动cuán解甲归田/解囊相助jiþD.殷红yün/殷切yÿn绰约/绰绰有余chuî擢发难数/数典忘祖shǔ第3题(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辽宁卷)题目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强劲(jìn)择菜(zhái)订正(dìng)扰动(rǎo)B.挫折(cuî)刹那(chà)似的(sì)病菌(jūn)C.蜕变(tuì)连累(lâi)支撑(chýng)马匹(pǐ)D.编纂(zuǎn)崇拜(chïng)迫切(pî)模糊(mï)答案D解析:A强劲(jìng) B似的(shì) C连累(lþi)第4题(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江苏卷)题目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与所给注音相同的一组是A.殷yÿn殷勤殷红殷切期盼家道殷富B.调tiáo调和调停风调雨顺调兵遣将C.识shÿ识趣卓识识微见远识礼知书D.朝zhüo朝晖朝觐朝不保夕朝秦暮楚答案解析:A项中殷分别读作:yÿn yün yÿn yÿn B项中调分别读作:tiáotiáo tiáo diào D项中朝分别读作:zhüo cháo zhüo zhüo第5题(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浙江卷)题目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jùn)永的哲言,或要我恪(kâ)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逝之后,她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2006江西卷_高三作文

2006江西卷_高三作文

2006江西卷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与许多动物一样,雨燕的幼年也是在安乐窝里度过的,父母的精心照料让它长得胖乎乎的。

有趣的是,雨燕在第一次离巢之前也会减肥:控制食物的摄入,同时进行锻炼(拍打翅膀,做俯卧撑)。

减肥之后,它们就能展翅飞翔。

请以“雨燕减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评分细则1.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

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2.发展等级评分,根据12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按等级评分,直至满分。

3.缺题目扣2分,少许错别字不扣分。

4.确认为抄袭的作文要有真凭实据,判12分以内。

5.200字以内得10以内;200~400字得20分以内;400~600字但结构完整扣4分;字数少2~3行不扣分。

6.离题作文判20~25分。

补充说明1.符合题意的认定,只要在“雨燕减肥”这一话题之内写作的都视为符合题意。

(1)可以从减肥的目的出发进行思考如谈减轻负担与轻装前进的关系,减轻心理负担,学业负担,减轻企业,农民负担,机关精简机构,文章减肥,减轻人际关系的压力,不为名利所累等等。

总之,一切阻碍个人或社会发展的负担、包袱,个人的缺点都在减肥之列。

(2)可以从减肥的手段出发进行思考①手段——节食由此引伸出不追求享乐正确对待家庭的关爱。

②手段——锻炼可以谈磨砺意志,可以谈减负与磨砺的关系,可以谈个人成长的经历,写超越自我等。

(3)写“减肥”的本义不算离题,如写减肥有利于健美,有利于自身发展和进步等。

如果只写减肥的骗局,故事未提到减肥有利方面的视为离题。

2.认定抄袭之作,要言出有据。

被认定为抄袭之作,应在12分以下给分。

3.与话题无关的作文应在30分以下给分,试评中发现有的同学仿照考卷的现代文阅读中的大阅读进行抄袭,此类作文在12分以下给分。

4.表达分的把握。

2006年高考江西卷文科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6年高考江西卷文科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2中考英语最有可能考的作文题目2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购物在中国也变得越来越普遍了,甚至已经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相信同学们身边一定有不少同学已经通过网络进行购物了,比如*****网,京东商城等;但是网络购物究竟有何利弊呢? 请写一篇短文,谈谈网上购物的好处与坏处。

参考范文:We talked ab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internet shopping these days. Some students think it's very convenient for us to go shopping on the internet. The shops on Internet ,for example , are open for almost 24 hours a day, so we can buy something we want at any time if we like. What's more, we needn't to wait in a queue.However, some students disagreed with them. We can't see the things while we are shopping. So we are not sure whether they are good or not.. Besides, we can't enjoy the happiness of shopping with our friends.2012中考英语最有可能考的作文题目3许多学习生活中的烦恼都会使人产生压力,为了更好地发现及解决同学们中存在的心理压力问题,你们班特意开展了一次以"Less Pressure, Better Life"为主题的英语演讲比赛,请你准备发言稿,谈谈你的一些缓解压力的好办法,与同学分享,内容包括:●同学们中普遍存在的压力是什么;●我的压力是什么;●我是如何成功缓解我的压力的。

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答案和解析(全国卷II)

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答案和解析(全国卷II)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Ⅱ卷语文(黑龙江、吉林、内蒙、贵州等)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11页。

考试结束后,交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嘉奖誓死如归奏效越俎代疱B.慰籍弱不经风整饬历久弥新C.真谛既往不咎小憩举步为艰D.体恤提缩挈领端倪磬竹难书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B.在灿若群星的世界童话作家中,丹麦作家安徒生之所以卓尔不群、久享盛誉,是因为他开启了童话文学的一个新时代。

C.“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连续成功发射与顺利返回,为我国航天航空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必须彪炳千古。

D.盗挖天山雪莲日益猖獗的主要原因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又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天津市为大部分农民工办理了银行卡,建立工资“月支付,季结算”,维护了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B.来这里聚会的无论老少,都被他清晰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及坚定的信心深深地感染了。

C.不少学生偏食、挑食、导致蛋白质的摄入量偏低,钙、锌、铁等营养素明显不足,营养状况不容呤人乐观。

D.节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节约钱财,更在于节约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有限资源,以保护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都灵冬奥会的花样滑冰双人滑的比赛中,张丹、张昊在冲击世界上最高难度的后内接环四周抛跳时失误,张丹重重地摔在冰面上,膝盖严重受伤。

2006年高考江西卷文科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6年高考江西卷文科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

《莎士比亚研究》大纲第一章莎士比亚的生平和时代第一节莎士比亚生平1564年4月23日,莎翁出生在英国中部斯特拉福镇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其父约翰·莎士比亚,其母罗伯特·玛丽。

莎翁5岁进入当地的文法学校学习。

14岁,家境衰落,辍学回家。

1582年,19岁的莎士比亚和安妮·哈舍薇结婚。

1585,离开家乡到首都伦敦。

并与“大学才子派”的基德、马洛等有了交往。

莎士比亚的成功,还来源于一个青年贵族骚桑顿伯爵的友情帮助。

莎士比亚创作的2部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和《鲁克丽丝受辱记》便是献给他的。

莎士比亚从事戏剧创作的戏剧团,先后有海军大臣剧团、内务大臣剧团和王家剧团等,这些剧团常在当时伦敦最大的“环球剧院”演出。

1590年莎士比亚开始戏剧创作,到1612年一生共创作了诗歌154首、长诗2部和戏剧37部(另外和别人合作2部),成为世界著名大文豪之一。

第二节莎士比亚时期的英国一、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横跨英国两个朝代:都铎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更具体的说,主要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晚期和詹姆斯一世统治前期。

1.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安定中孕育着危机的胚胎、繁荣里隐藏着衰败的因子。

2.詹姆斯一世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内外社会矛盾加剧;A 对外:要求同西班牙媾和结盟,想依靠国际势力保持自己的国内统治;B 对内:在经济上极力推行垄断制度,加重盘剥人民的力度;C 政治:大力鼓吹君权神授谬论,把国王凌驾于法律之上;二、总体特征:莎士比亚时期的英国,正处于历史转折的紧要关头。

1.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2.封建主义的顽固保守:3.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之风涤荡着整个欧洲:第二章莎士比亚的作品分类和创作分期第一节莎士比亚的作品分类一、总共分为三类:诗歌、长诗和戏剧。

1.诗歌:14行诗154首;2.长诗:2部,《维纳斯与阿都尼》和《鲁克丽丝受辱记》;3.戏剧:37部;外加和别人合作2部;二、关于戏剧的分类:1.1623年,第一部开本的《莎士比亚戏剧集》把莎翁戏剧划分为历史剧、喜剧和悲剧。

2006年高考江西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6年高考江西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绝密★启用前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语文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组是A.证券.蜷.伏甲醛.怙恶不悛.B.酗.酒畏葸.旭.日嘘.寒问暖C.纰.漏毗.邻譬.如匹.夫之勇D.不啻.鞭笞.踟.躇持.之以恒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殄灭蛰伏口讷声名鹊起B.稗官尺牍佝偻竭泽而鱼C.发轫惶悚凑和恣意妄为D.松弛亲睐岑寂义愤填膺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今年1月1日,中国26年来粮食接受联合国________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2)“保卫钓鱼岛”网站遭受黑客袭击,__________仍在修复当中。

(3)帕金森病是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拳王阿里就患有_________病。

A.馈赠日前该B.捐赠目前该C.馈赠目前本D.捐赠日前本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家是什么?家不只是房子,不只是丈夫、妻子、孩子,家是一份惦念,家是一份牵挂。

B.《教师口语》一书的《序言》说:“《教师口语》是为强化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而新增的专业课程。

”C.诈骗犯有一种特长,讲究“适销对路”:你迷信鬼神,他就以鬼神为饵,你迷信权力,他就以权力相诱。

D.这种白内障冷冻摘除器,具有制冷、解冻迅速、操作方便、安全性能高等特点。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B.采取各种办法,大力提高和培养工人的现代技术水平,是加快制造业发展的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C.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

D.政治体制能不能和日益市场化的经济体制相适应,是当今中国能否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问题。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生物发光的奥秘说到生物世界里的发光现象,人们首先会想到萤火虫,但是除了这种昆虫外,还有许多生物也能发光。

2006年各地高考语文试卷

2006年各地高考语文试卷
17.满地黄花堆积 . 花分外香 憔悴损 今又重阳 战地黄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15.补写出下列诗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题) 补写出下列诗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题) 补写出下列诗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题 (6分) 分 (1)纤纤擢素手, )纤纤擢素手, 。终日不成 。(《迢迢牵牛星》 章, 。(《迢迢牵牛星》) 。(韩愈 (2)彼童子之师, )彼童子之师, , 。(韩愈 师说》 《师说》) (3)沧海月明珠有泪, )沧海月明珠有泪, 。此情可待成追 。(李商隐 锦瑟》 李商隐《 忆, 。(李商隐《锦瑟》) 。(苏 (4)料得年年肠断处, )料得年年肠断处, , 。(苏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生死两茫茫》朝秋月夜 (3)暴霜 ) ) ) 露,斩荆棘 (4)知我者谓我心忧 (5)桃源望断无寻处 ) )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两题任选一题 (5分) 分 早岁哪知世事艰, ⑴早岁哪知世事艰, 。楼船夜雪瓜洲 渡, 。 镜中衰鬓已先斑。 ,镜中衰鬓已先斑。 , 。 陆游《书愤》 (陆游《书愤》) 少长咸集。 王羲之《 ⑵① ,少长咸集。 (王羲之《兰亭集 序》) 潮打空城寂寞回。 ② ,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 。(刘禹锡 石头城》 刘禹锡《 月, 。(刘禹锡《石头城》)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 ,天上 人间。 李煜《浪淘沙》 人间。 (李煜《浪淘沙》)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语文试卷答案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语文试卷答案

参考答案一、(15分,每小题3分)1.C 2.A 3.B 4.A 5.D二、(9分,每小题3分)6.D 7.C 8.D三、(12分,每小题3分)9.D 10.C 11.B 12.B四、(21分)13.(9分)译文(1)一把竹椅,用它来坐;一张木床,用它来睡。

(2)家中窥见(这种情形)的人,都诧异惊愕,不能猜测(我的)意图在哪里。

(3)于是想到我对书(的痴迷),确实与刘伶对酒(的痴迷)没有什么区别,正担心刚刚发誓却又随即违背。

14.(6分)(1)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

(2)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15.(6分)(1)札札弄机杼/泣涕零如雨(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3)蓝田日暖玉生烟/只是当时已惘然(4)明月夜/短松冈五、(21分)16.(4分)与对待落叶冷漠而又高傲的人进行对比。

表明人类要爱护自然,珍惜自然豪华慷慨的赠予,或突出天真的孩子和睿智的老人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17.(6分)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从形、声、色等角度描写了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告别仪式上端庄的表情,高雅的姿势,辉煌灿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光里的“黄金树”由衷的赞美,为文意的转折作铺垫。

18.(6分)(1)喻指拥有众多鸟兽的茂密而美丽的森林,表达了作者对森林变成荒原的忧虑。

(2)对想象中的情景发出感慨:人类滥伐森林又复制树木的行为是极其荒唐可笑的。

19.(5分)由秋天的表情,写到落叶及孩子和老人对落叶的态度,接着写树的成熟完美和作者对树的赞美,然后写树木被人类摧残的命运及作者的忧虑、谴责,最后写到作者的呼吁,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六、(12分)20.(4分)空中的鹰、鹫,都只以善战称雄,以逞强行凶统治群众;而天鹅就不是这样,它在水中为王,是凭着一切足以缔造太平世界的所有美德,如高尚、尊严、仁厚等等。

江西省2006年普通高考语文试题评价

江西省2006年普通高考语文试题评价

2006年普通高考语文(江西卷)试题评价何雁一、总体评价2006年语文命题遵循教育部颁布的《考试大纲》和《江西省自主命题实施方案》,坚持思想性、科学性统一,注重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基本能力的考查。

与2005年语文试卷相比,试卷结构略有不同,题目数量由去年25个小题减为23个小题,主、客观题的分值也由108:42变为114:36,客观题的分值在减少,主观题的分值在增加。

试题的知识面、覆盖面符合我省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考察内容均是学科主体内容,重视挖掘知识中蕴涵的思想和价值取向,可以较好地检验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体现较强的人文性和开放性。

试题科学规范,难易适中,着重考查考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试卷所提供的现代文阅读材料和作文材料,都体现了理性思考的要求,启发考生的思维。

语文试卷的长度适中,绝大多数考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试卷。

今年的作文是话题作文,以“雨燕减肥”为话题,仍然坚持“三自”原则。

与去年作文题目提供的材料简洁、只是引出话题不同,今年提供的材料是一个寓言,雨燕“减肥”是为了飞翔,考生可以多角度解读这个话题,入题易,写出深度难。

二、试题特点1、依纲据本,稳中有变命题依据《考试大纲》和《江西省高考自主命题实施方案》。

2006年试题仍然分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古诗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写作三大部分,在注重对考生语文素养全面考查的同时,突出语文能力的考查,注重语文的读和写,凸现试题的语文个性。

与2005年相比,稳中有变,今年试卷的结构、主客观题分值有变化,题型上取消了传统的多项选择题。

语言基础知识和科技文阅读各减少1道选择题,可以说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是语文试卷结构改革的一个方向。

前5题分别考查了字音、字形、实词虚词、标点、病句,考点熟语(成语)轮空,今年未考。

考试内容没有超出《考试大纲》范围,没有偏题、怪题,比较注重语言能力的考查。

科技说明文阅读《生物发光的奥秘》,取材生物科学领域,设有3道选择题,分别考查了理解、筛选信息及推断能力,试题比较平稳,中规中距。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英语第一卷(选择题共115分)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例: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unwise go give a child be or she wants.A. howeverB. whateverC. whicheverD. whenever答案是B。

21. My cousin went to Carotion two years ago. He there for a few months and then went to America.A. workedB. would workC. would be workingD. has been working22. ――I’m dead dired. I can’t walk any fa rther, Jenny.――, Tommy. You can do it!A. No problemB. No hurryC. Come onD. That’s OK23. After the earthquake, the injured wore, ared in the local hospitals or taken by air to the hospitals in the peighbouring eities.A. ofB. forC. afterD. with24. The weather turned out to be fine yesterday. I the trouble to carry my umbrella with me.A. should have takenB. could have takenC. needn’t have takenD. mustn’t have ta ken25. The hurricane damaged many houses and business buildings; , it caused 20 deaths.A. or elseB. thereforeC. after allD. liesides26. ―― M ichael was late for Mr. Smith’s oral clase this morning.―― ? As far as I know, he never came take to class.A. How comeB. So whatC. Why notD. What for27. In peace, too, the Red Cross is expected to send help there is human suffering.A. whoeverB. howeverC. whateverD. wherver28. It is said that dogs will keep you for as long as you want when you are feeling lonely.A. safetyB. companyC. houseD. friend29. After be become conscious, he remember and on the hand with a rod.A. to attack; hitB. to be attacked; to be hitC. attacking; be hitD. having been attacked; hit30. Attention, coffee lovers! We have for you , the best coffee machine invented.A. everB. alreadyC. evenD. now31. ――I reminded you not to forget the appointment.―― .A. So you didB. So I do notC. So did youD. So do I32.It took a long time for the connection between body temperture and illness .A. to makeB. to be madeC.makingD.being made33.—Do you have anything to say for yourselves?—Yes, there’s one point we must insist on.A.whyB.whereC.howD./34.For all these years I have been working for others. I’m hoping I’ll my own business someday.A.turn upB.fix upC.set upD.make up35.I don’t think this film is by far the most boring. I have seen .A.betterB.worseC.the bestD.the worst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36~55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其涂黑。

教育最新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1)

教育最新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1)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D)A.啜泣层峦叠嶂嗑碰义愤填膺B.辑拿额手称庆坍塌班师回朝C.秸秆大有稗益赘述披肝沥胆D.摩娑厝火积薪巨擘见风驶舵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B)A.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B.王大伯十分喜爱小动物,只要见到流浪的小猫小狗,他都要想办法把它们喂饱,有的人对此感到不解,他却乐此不疲....。

C.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D.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A.青藏铁路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跨越青藏高原,是连接西藏与内地的一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铁路干线。

B.这家老字号食品厂规模不大,但从选料到加工制作都非常讲究,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倍受信赖的。

C.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

D.中央财政将逐年扩大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地方财政也将设立助学专项资金。

2006全国高考试题(江西卷)

2006全国高考试题(江西卷)

2006全国高考试题(江西卷)英语试题第一卷(选择题共115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thirt?A.£19.15.B.£9.15.C.£9.18.答案是B。

1.How much will the may pay for the thickets?A.£7. 5.B.£15.C.£50.2.Which is the right gate for the man’s flight?A.Gate16.B. Gate22.C. Gate25.3.How does the man feel about going to school by bike?A. Happy.B. Tired.C. Worried.4.When can the woman get the computers?A. On Tuesday.B. On Wednesday.C. On Thursday.5.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shirt for the party?A. The size is not large enough.B. The material is not good.C. The color is not suitable.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2006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目及答案详解

2006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目及答案详解

2006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目及答案详解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安徽卷)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案】::⑴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

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意思答对即可)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案】:⑵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意思答对即可)【鉴赏资料】:作为辛派词人,我们提起刘过,总喜欢将他与“金戈铁马”、“整顿乾坤”、“誓斩楼兰”联系在一起,豪放粗犷是其词的当行本色。

但他有些词却写得蕴藉含蓄,委婉动人。

这反而更使人觉得他是真豪杰,觉出他的真性情来。

联想到鲁迅先生所言:“无情未必真豪杰”,愈觉此言不虚。

卢梅坡,南宋诗人,刘过在京城杭州交结的朋友,这首词是刘过为他送别时写的。

它描写了送别的,尤其是送别后刘过对友人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写得情真意切,饶有余味。

汉乐府《横吹曲》有《梅花落》曲,是唐宋文人很喜欢听的笛曲。

李清照《永遇乐》词人“染柳烟浓,吹梅笛怨”之句。

“吹梅角远”化用李词,写在春天的时候他们携手踏青,欣赏那冰肌玉骨的梅花,聆听那余韵悠长的笛声。

远,写笛声悠长。

一个“远”字,展现了他们胜日寻芳的愉快心情。

这两句词,不仅形象地再现了他们欢会的场面,还巧妙地暗示了他们欢会时间的短暂,不过是从秋到春,为下文“匆匆”二字埋下了伏线。

如果说“泛菊”二句暗示了他们欢会的时间,那么,“同在京城”则明确地交代了他们聚会的地点。

短短十二个字,就把他们聚会的节令、地点和情景交代清楚了,可谓构思缜密,惜墨如金。

2006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Ⅱ卷)

2006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Ⅱ卷)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二语文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嘉奖誓死如归奏效越俎代庖B.慰籍弱不经风整饬历久弥新C.真谛既往不咎小憩举步为艰D.体恤提纲挈领端倪罄竹难书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项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绝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B.在灿若群星的世界童话作家中,丹麦作家安徒生之所以卓尔不群....、久享盛益,是因为他开启了童话文学的一个新时代。

C.“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连续成功发射与顺利返回,为我国航天航空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必将彪炳千古....。

D.盗挖天山雪莲日益猖獗的主要原因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又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天津市为大部分农民工办理了银行卡,建立工资“月支付,季结算”,维护了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B.来这里聚会的无论老少,都被他清晰的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及坚定的信心深深地感染了。

C.不少学生偏食、挑食,导致蛋白质的摄入量偏低,钙、锌、铁等营养素明显不足,营养状况不容令人乐观。

D.节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节约钱财,更在于节约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有限资源,以保护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都灵冬奥会的花样滑冰双人滑的比赛中,张丹、张昊在冲击世界上最高难度的后内接环四周抛跳时失误,张丹重重地摔在冰面上,膝盖严重受伤。

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勇敢的精神和精湛的技术征服了全场观众,也征服了现场裁判,最终赢得一枚银牌。

①所有人都以为这对组合将退出比赛②就在所有的人都以为这对组合将退出比赛的时候③简单包扎后的张丹又与张昊重新回到冰上继续比赛④冰上却出现了张昊和简单包扎后的张丹⑤两人顺利地完成了其他高难度动作⑥其他高难度动作完成得很顺利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④⑥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全集

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全集

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全集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西、河南、陕西等地区) (2)2006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吉林、内蒙、贵州、云南等地区) (10)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18)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25)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33)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 (40)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 (48)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福建卷) (55)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62)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 (67)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74)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81)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 (88)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95)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103)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108)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上海卷) (11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高三”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试”,都付笑谈中。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1)(广西、河南、陕西等地区)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006高考语文全国I卷及答案

2006高考语文全国I卷及答案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啜泣层峦叠嶂嗑碰义愤填膺B.辑拿额手称庆坍塌班师回朝C.秸秆大有稗益赘述披肝沥胆D.摩娑厝火积薪巨擘见风驶舵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B.王大伯十分喜爱小动物,只要见到流浪的小猫小狗,他都要想办法把它们喂饱,有的人对此感到不解,他却乐此不疲。

C.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D.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青藏铁路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跨越青藏高原,是连接西藏与内地的一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铁路干线。

B.这家老字号食品厂规模不大,但从选料到加工制作都非常讲究,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倍受信赖的。

C.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

D.中央财政将逐年扩大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地方财政也将设立助学专项资金。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

,,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④它们看似陈旧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A.④①③⑥②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③⑤②⑥④① D.⑥④①③②⑤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2006年全国高考各地语文试卷语音题

2006年全国高考各地语文试卷语音题

2006年全国高考各地语文试卷语音题1、(2006湖北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晨.曦妊娠.赈.灾海市蜃.楼振.奋人心B.凋.谢惆.怅碉.堡风流倜.傥稠.人广众C.飞镖.漂.白剽.窃膘.肥体壮虚无缥.缈D.湍.急瑞.雪喘.息不揣.冒昧惴.惴不安2、(2006江西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证券.蜷.伏甲醛.怙恶不悛.B.酗.酒畏葸.旭.日嘘.寒问暖C.纰.漏毗.邻譬.如匹.夫之勇D.不啻.鞭笞.踟.躇持.之以恒3、(2006湖南卷)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如何读书,还要教学生如何做人。

(jiāo) B.省委领导强调,对农民工除按期给.付工资外,还要给他们以更多关怀。

(jǐ) C.科技的持续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素质与创新欲望的年轻一代的不断参与.。

(yǔ) D提倡助人为乐,多为.他人着想,是亲和邻里关系、建设文明社区的基础。

(Wâi)4、(2006天津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落.笔/落.照剥削./瘦削.不堪靡.靡之音/风靡.一时B.刹.那/古刹.累.赘/果实累.累强.弩之末/强.人所难C.佣.工/佣.金攒.射/万头攒.动解.甲归田/解.囊相助D.殷.红/殷.切绰.约/绰.绰有余擢发难数./数.典忘祖5、(2006重庆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豁.免附和.蛊惑.人心祸.起萧墙B、遏.止扼.要鄂.伦春族厄.瓜多尔C、菁.华矜.持泾.渭分明惊.世骇俗D、撕裂.趔.趄烈.火金刚骂骂咧.咧6、(2006四川卷)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模.样(mï)疲惫.(bâi)濒.临绝境(bīn)并行不悖.(bâi)B.麻痹.(bì)包庇.(bì)心潮澎湃.(bài)步履蹒.跚(pán)C.贮.藏(zhù) 鞭笞.(chī)瞠.目结舌(chēng)解.甲归田(jiě)D.畸.形(jī)机械.(.jiâ)破绽.百出(zhàn)伺.机报复(sì)7、(2006辽宁卷)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强劲.(jìn) 择.菜(zhái) 订.正(dìng) 扰.动(rǎo)B.挫.折(cuî) 刹.那(chà) 似.的(sì) 病菌.(jūn)C.蜕.变(tuì) 连累.(lâi) 支撑.(chēng) 马匹.(pǐ)D.编纂.(zuǎn) 崇.拜(chïng) 迫.切(pî) 模.糊(mï)8、(2006广东卷)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 禅.让阐.明嬗.变煽.风点火潸.然泪下B. 庇.荫纰.漏毗.连筚.路蓝缕蚍.蜉撼树C. 侍.奉对峙.吞噬.恃.才傲物舐.犊情深D. 湍.急祥瑞.揣.摩惴.惴不安气喘.吁吁9、(2006北京卷)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教室.瑕疵.徜.徉不落窠.臼歌声粗犷.A、shǐzīcháng cháo kuàngB、shìcīcháng kē guǎngC、shìcītáng cháo kuàngD、shǐzītáng kē guǎng10、(2006江苏卷)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与所给注音相同的一组是A.殷yīn 殷勤殷红殷切期盼家道殷富B.调tiáo 调和调停风调雨顺调兵遣将C.识shí识趣卓识识微见远识礼知书D.朝zhāo 朝晖朝觐朝不保夕朝秦暮楚2006 字音 111、(2006浙江卷)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jùn)永的哲言,或要我恪(kâ)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逝之后,她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详析语文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证券.蜷.伏甲醛.怙恶不悛.B.酗.酒畏葸.旭.日嘘.寒问暖C.纰.漏毗.邻譬.如匹.夫之勇D.不啻.鞭笞.踟.躇持.之以恒答案为C。

Aquàn quán quán quān B xǜ xǐ xǜ xǖCpī pí pì pǐ Dchì chī chí chí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殄灭设伏口讷声名鹊起B.稗官尺牍佝偻竭泽而鱼C.发轫惶悚凑和恣意妄为 D松弛亲睐岑寂义愤填膺答案为A。

B鱼——渔 C和——合 D亲——青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今年1月1日,中国26年来粮食接受联合国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②“保卫钓鱼岛”网站遭受黑客袭击,仍在修复当中。

③帕金森病是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拳王阿里就患有病。

A.馈赠日前该B.捐赠目前该C.馈赠目前本D.捐赠日前本答案为B。

馈赠:赠送(礼品)。

捐赠:赠送(物品给国家或集体)日前:几天前。

目前:即指现在,与题中“仍在”相照应。

该:指上文说过的人或事物(多用于公文)。

本:是指自己方面的,题中所指是不是第一人称。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家是什么?家不只是房子,不只是丈夫、妻子、孩子,家是一份惦念,家是一份牵挂。

B.《教师口语》一书的《序言》说:“《教师口语》是为了强化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而新增的专业课程。

”C.诈骗犯有一种特长,讲究“适销对路”:你迷信鬼神,他就以鬼神为饵,你迷信权利,他就以权利相诱。

D.这种白内障冷冻摘除器,具有制冷、解冻迅速、操作方便、安全性能高等特点。

答案为A。

B.《标点符号用法》规定,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

1990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重新发布了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

对书名号是这样定义:书名号的形式为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

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示。

例如:a)《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b)你读过鲁迅的《孔乙己》吗?c)他的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

d)桌上放着一本《中国语文》。

书名号里边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边一层用单书名号。

例如:《〈中国工人〉发刊词》发表于1940年2月7日。

但实际使用中,书名号已大大超出了这个范围,电影名、电视剧名就常常用书名号,例如:(l)有一次和宿舍的女生去看《罗马假日》……(《南方周末》2004年4月7日22版)(2)梁从诫直言:电视剧《人间四月天》是对历史事实和文化精神的双重歪曲。

(《中华读书报》2000年5月10日第5版标题)书名或篇名的简称或合称也可以用书名号,因为它们也是书名篇名,在人们心目中,它们和全称是等价的。

书名号的作用是区分书名与非书名,以避免产生误解。

有人不用书名号,而用引号,这样一来,引号的负担就太重了。

从当前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出版物对书名或篇名的简称是加书名号的。

例如:(1)1996年6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筒称《用法》)对此并无明确规定。

(《语文建设》2000年第2期第15页)(2)《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新增收了不少词目……当然,《现汉》的这些情况在修订本中大有改观。

(《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第1期第105页)(3)娃娃今天要不要读《四书》《五经》(〈〈家庭教育〉〉2004年第三期)此外,电视的栏目有时也用书名号,例如:(1)经济频道在已形成品牌效应的《经济半小时》、《经济信息联播》、《幸运52》、《开心辞典》、《对话》、《生活》等一大批名牌栏目,推出众多各具特色的栏目。

(〈〈人民日报〉〉)(2)晚间龙头栏目《经济半小时》、《经济信息联播》与新开的早间栏目《第一时间》、午间栏目《全球资讯榜》共同构筑经济频道的主线;服务版块包含《生活》、《前沿》、《健康之路》、《为您服务》,为观众提供无微不至的生活服务。

(〈〈人民日报〉〉)这种用法已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

此外,戏剧、歌曲、乐曲、绘画、雕塑、摄影等的作品名称也可以用书名号标示。

书名号的作用已扩大到标示各类作品(包括用文字、声音、图像、动作等表现的作品等)的名称。

但我们不能因此而随意扩大书名号的使用范围如将书名号用于产品名、奖品名、单位名、活动名、课程名、会议名等。

可见题中的《教师口语》作为新增的课程使用书名号不当。

另《序言》使用书名号也值得商榷。

C.“他就以鬼神为饵”后应用分号。

D. “制冷、解冻迅速、操作方便、安全性能高”第二三个顿号应该改为逗号以区别层次。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B.采取各种办法,大力提高和培养工人的现代技术水平,是加快制造业发展的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C.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

D.政治体制能不能和日益市场化的经济体制相适应,是当今中国能否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问题。

答案为D。

A“由于”使句子主语残缺。

B“培养”与“水平”搭配不当。

“大事”前的复杂定语应按以下习惯次序排列:1表指代领属或时间处所2表指称或数量3动词或动词短语4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5名词或名词短语。

C“球衣、球鞋”不属乒乓器材。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生物发光的奥秘说到生物世界里的发光现象,人们首先会想到萤火虫,但是除了这种昆虫外,还有许多生物也能发光,人们发现,不同的生物会发出不同绿色的光来,所有的植物在阳光照射后都会发出一种很暗淡的红光,微生物一般都会发生淡淡的蓝光或浅绿光,某些昆虫会发出黄光。

仔细地划分一下,生物发光可分两类:一类是被动发光,如植物,那些微弱的红光不过是没能参与光合作用的多余的光,这种光对植物是否有着生物学上的意义目前还是个谜,但一般的看法是这种光无意义,就像涂有荧光物质的材料经强光照射后再置于黑暗中发光那样;另一类是主动发光,尽管有一些主动发光的意义目前还未全部认识清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绝大多较生物的主动发光是有用途的。

光是一种能量,主动发光是对能量的一种消耗。

生物的生存策略有一个最基本的共同点,那就是在维持生命的正常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去节省能量,因此主动发光必定是主动受光生物生存的一个重要手段1885年,杜堡伊斯在实验室里提取出萤火虫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指出萤火虫的发光是一种化学反应,后来,科学家们又得到了荧光素酶的基因。

经过科学家们的研究,萤火虫的发光原理被完全弄清楚了。

我们知道,化学发光的物质有两种能态,即基态和激发态,前者能级低而后者能级很高。

一般地说,在激发态时分子有很高并且不稳定的能量,它们很容易释放能量重新回到基态,当能量以光子形式释放时,我们就看到了生物发光,如果我们企图使一个物体发光,我们只需要的它足够的能量使它从基态变成激发态就行了。

但生物要发光则需要体内的酶来参与,酶是一种催化剂,并且是高效率的催化剂。

它可以促使化学反应的发生,给发光物质提供能量,且能保证消耗的能量尽量少而发光强度尽可能高。

在萤火虫体内,ATP(三清腺酸苷)水解产生能量提供给荧光素而发生氧化反应,每分解一个ATP氧化一个荧光素就会有一个光子产生,从而发出光来。

目前已知,绝大多数的生物发光机制是这种模式。

不过在发光的腔肠动物那里,荧光素则换成了光蛋白,如常见发光水母的绿荧光蛋白,这些绿荧光蛋白与钙或铁离子结合发生反应从而发出光来。

6.根据文意,下列对“生物发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生物发光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意义的被动发光,一类是具有意义的主动发光B. 生物发光指的是生物在激发状态时因能量释放而形成的一种发光现象。

C.生物发光是一种化学发光现象,它只有在两种能态同时出现的情况下才能产生。

D.生物发光在发光的腔肠动物那里也需要通过发生化学反应来提供能量。

答案为D。

A“这种光对植物是否有着生物学上的意义目前还是个谜”,并不能断定它是“无意义的被动发光”。

B只是生物发光的一类情况。

C“同时出现的情况下才能产生”是无中生有。

7. 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由于植物吸收的光部分未参与光合作用,因此有些植物只能发出暗淡的红光。

B.因为杜堡伊斯找到荧光素酶的基因,才使得萤火虫的发光原理被完全弄清楚。

C.科学家在分析物质的化学发光原理时,一般认为在激发态时分子横亘容易释放很高且不稳定的能量然后重新回到基态。

D.被动发光的生物拥有更多的基态,主动发光的生物拥有更多的激发态。

答案为C。

A.因果关系不成立。

B“后来,科学家们又得到了荧光素酶的基因。

经过科学家们的研究”“才使得萤火虫的发光原理被完全弄清楚。

”D“基态和激发态,前者能级低而后者能级很高”,可见,文中“基态”和“激发态”不是以多少来衡量,而是以“能级”的高低来衡量。

8.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只要一个ATP和一个荧光素发生氧化反应,萤火虫体内就会有一个光子产生。

B.生物之所以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是因为体内拥有荧光素或光蛋白。

C.生物发光需要体内的酶来参与,生物体内的酶越多,发出的光越强。

反之亦然。

D.荧火虫发光原理的揭示,为人类开发利用高效节能的新光源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答案为D。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目。

醉书斋记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

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

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书架书筲各四,古今籍在焉。

琴磬麈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莆晨起,即科头①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

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

倾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

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

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

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

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

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

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

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

内子出,复忘之矣。

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

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

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

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