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人员社会适应性量表的研究与编制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戒毒人员社会适应性量表的研究与编制

摘要:戒毒人员的社会适应性是检验其能否成功戒断毒品的一个关键指标,戒毒人员的社会适应性表现在多方面。研究人员从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社区环境、个体环境四个维度编制戒毒人员社会适应性量表。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并参照国外成型问卷搜集相关项目,编制成问卷蓝本,以江苏省和上海戒毒人员为被试进行试测。通过对测试数据分析探索出构成社会适应性的9个主要因素,同时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该量表具备一定的信度和效度。通过问卷调查反应出目前戒毒人员适应性行为的构成或影响因素。

关键词:社会适应性戒毒评估

1. 问题的提出

1.1戒毒人员“社会适应性”的诠释

1.1.1社会适应性

社会适应性是心理学、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社会适应性在社会心理学中叫社会适应行为或社会适应能力,一般也统称为适应行为。目前关于社会适应性还没有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众多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使此问题涵盖了多维度的概念。目前一般是从个体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后的心理适应性方面展开研究的。从现有的研究理论及成果来看,社会适应性既表现为个体在实际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的能力水平,也包括个体用以适应社会环境的策略和方式,即个体社会生活过程与社会生活的准备中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其主要结构内容应囊括: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的适应能力、人际适应能力及个体独立生活的能力。[1]

1.1.2 戒毒人员“社会适应性”

戒毒人员的“社会适应性”是社会特定群体的适应行为问题研究,是戒毒研究的一个分支课题。近年来,吸毒人数不断攀升,复吸率也一直居高不下,根据现有的研究表明:引起吸毒和复吸的原因主要是家庭、社会和个人心理因素。研究显示,首次吸毒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原因,其次是社会原因和个人心理因素;而康复后复吸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心理因素,其次是家庭和社会环境因素。在这过程中家庭和社会因素始终占据一定的地位,特别是在戒毒人员康复过程中。药物和临床治疗即使解除了生理上的毒瘾依赖,而心瘾却几乎难以消除。心理障碍的存在使得吸毒者要想彻底摆脱毒品,单靠自身的力量几乎是不可能的,必须要有社会和家庭的介入、帮助、支持和监督。然后,绝大多数的吸毒人员都曾有过欺骗背叛自己亲友的经历,这种经历使得吸毒人员最后落得众叛亲离,每一个戒毒人员最终都成为家庭和社会所抛弃的对象,游离于社会正常轨迹之外,缺乏戒断毒品的外界支援。因此检验戒毒人员能否成功戒断或者是否已经成功戒断毒品,最终的考察指标就是“社会适应性”。这里的“社会适应性”主要所指的是其康复中及康复后,个体对家庭和家庭以外社会环境的重新融入度,即能否重新适应家庭与社会生活,能否重新步入主流社会的正常运行轨迹。这里所指的社会包括家庭和家庭以外的社会生活环境,戒毒人员的社会适应性同样表现为对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的适应能力、人际交往的适应能力以及个体独立生活的能力。

1.2 研究现状

1.2.1关于社会适应性的国内外研究

社会适应性问题的研究,相对心理学研究的其他问题而言,是一个较为新的研究课题。国外最早对社会适应行为的最先展开研究的是关国心理学家利兰( Leland)在1973年,以及后来

科恩(Cone)在1987年的研究,他们主要是对社会适应性进行了理论构建,探讨其理论内涵。后期的研究人员在在此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确定操作性定义,并研究和编制相关量表对社会个体进行数量化的考量,以量化的指标来确定比较个体之间社会适应性的程度差异。目前比较常用的适应行为测验工具主要有:AAMR(美国智力落后协会)的适应行为量表(AAMR- ABS, 3~ 21岁)、文兰社会成熟量表(The V ineland Social Maturity Scale,出生~成人),适应行为评价系统(ABAS, 2000年,5~21岁),适应行为理解测验(CTAB,出生~60岁)和社会适应自评量表(SASS, 18~65岁)等。[2] 通过这些量表,研究人员对不同的人群展开了测试调查,在量化数据的基础上一方面来进一步证实对适应行为理论构建,同时根据探讨适应行为差异的原因和表现。研究的对象包括青少年、特殊的社会隔离群体。

国内的相关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研究人员关注于社会适应性问题的内涵探讨与理论构建,例如聂衍刚等(2006)“社会适应行为的结构与理论模型”的研究分析[3]。另一方面则是根据国外已有的理论构建与成型量表进行本体化改造,并进一步研制适用于中国社会群体的适应行为量表。此类研究如杨彦平,金瑜(2007)关于“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4],项红雨等(2007)关于“退伍军人社会适应状况问卷的编制”[5]。但是目前国内相关研究的总体数量非常有限,并且研究对象集中于青少年群体。

1.2.2关于戒毒人员社会适应性的研究

关于戒毒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已经较为普遍,其研究数量和研究成果丰硕。但是目前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于戒毒方法的开发、针对吸毒人员的生理与心理状况展开戒毒效果的评估、吸毒与复吸的原因分析与探究、康复期的社会帮扶工作等。然而目前所有这些研究,都无法准确判断或预测戒毒人员是否能够真正脱毒,摆脱心瘾,因为这需要有社会和家庭的介入、帮助、支持和监督,也即涉足戒毒人员的社会适应问题。但是在浩如烟海的研究中,只有极少数研究涉及关于戒毒人员社会适应性问题的研究,而且相关的研究也仅限于对现状的描述和对社会帮教工作中关于适应行为的简单归纳。目前国内暂时还没有专门对戒毒人员社会适应性问题的专题研究,同时也缺乏适合这一群体的本土化量表。有鉴于此研究人员需要编制戒毒人员的社会适应性量表,对戒毒人员的适应行为进行量化分析考核,检验其回归程度,才能最终达成检验戒毒人员戒毒效果或预测戒毒人员的戒毒效果的目的。

2. 研究方法

2.1问卷编制的理论构建

本研究在理论上依据美国智力缺陷者协会(AAMR)出版的ABS-S2(Adaptive Behavior Scale-School Second Edition)(2002)测验手册中对于社会适应行为的结构界定[6]以及我国学者陈建文等(2003)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社会适应的过程和社会适应的方式的适应机制的综合模型理论[7]。在此理论研究的前提下,同时结合关于当前对戒毒人员社会回归问题以及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将量表从理论上设计为四个维度,即针对戒毒人员社会回归的四个方面:工作、个体、家庭、社区,问卷的项目围绕此四维度展开。研究首先从理论框架上对量表进行了构建,见表1。

表1 戒毒人员社会适应性量表的理论构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