铋铁离子混合溶液的测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i 3+—Fe 3+
混合溶液各组分含量的测定
摘要 通过用EDTA 溶液测定铋离子和铁离子混合溶液中各组分的含量。
掌握配制EDTA 标准溶液的方法,学会用氧化还原法来掩蔽某种离子,掌握连续滴定、分步滴定的原理与条件。
Bi 3+
和Fe 3+
均能与EDTA 形成稳定络合物,它们的㏒k 分别为27.94,25.1.由于两者㏒k 相差不大,故不能直接利用EDTA 的酸效应来进行分步滴定,而Fe 2+
的㏒k =14.33.故可考虑使用还原剂来还原Fe 3+
,从而可以滴定Bi 3+
的含量和Fe 2+
的含量。
第一步可加入抗坏血酸掩蔽Fe 3+
再用EDTA 标准溶液滴定Bi 3+
,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
然后加入六亚甲基四胺调节pH 到5~6,再用EDTA 标准溶液滴定,从而测得Fe 2+
,它的量与Fe 3+
量相等。
这样通过两次滴定就可分别求出Bi 3+
与Fe 3+
的浓度。
该方法简便易行且准确度高,基本符合实验要求。
关键词 Bi 3+
——Fe 3+
混合溶液,氧化还原掩蔽法,络合滴定法,指示剂
1 引言
Bi 3+
—Fe 3+
混合溶液各组分含量的测定目前有以下几种方法[1]
:
方案一:在Bi 3+—Fe 3+
混合溶液中加入几滴二甲酚橙,用EDTA 滴定,溶液由紫红色变为黄色时,
记下消耗EDTA 的体积,此时测得即为Bi 3+和Fe 3+
的总含量。
然后重新移取混合溶液,加入Vc 片,待其完全溶解后,加入二甲酚橙指示剂,用EDTA 滴定,溶液由紫红色变为黄色时,记下消耗EDTA
的体积,即为溶液中Bi 3+
的含量。
方案二:在混合溶液中加入抗坏血酸,滴加二甲酚橙指示剂,此时Fe 3+被完全还原为Fe 2+
,然后
直接用EDTA 滴定,溶液由紫红色变为黄色时,即为Bi 3+
的滴定终点。
再加入六亚甲基四胺至溶液变
为稳定的紫红色时,继续用EDTA 滴定,当溶液再次变为黄色时,即为Fe 2+
的滴定终点。
方案三:在Bi 3+—Fe 3+
混合溶液中加入几滴二甲酚橙,用EDTA 滴定,溶液由紫红色变为黄色时,
记下消耗EDTA 的体积,此时测得即为Bi 3+和Fe 3+
的总含量。
然后重新移取混合溶液,加入盐酸羟胺,
将Fe 3+还原为Fe 2+
,加入邻苯二酚紫指示剂,用EDTA 标液滴定,当溶液由紫红色恰变为黄色时,即
为Bi 3+
的滴定终点。
本实验采用第二种方案进行铋铁离子混合溶液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
2 实验原理
Bi 3+和Fe 3+均能与EDTA 形成稳定络合物,它们的㏒k 分别为27.94、25.1。
由于两者㏒k 相差不大,故不能直接利用EDTA 的酸效应来滴定,而Fe 2+的㏒k =14.33.故可考虑使用还原剂将Fe 3+还原为Fe 2+,通过测Fe 2+的量来测Fe 3+,从而可以滴定出Bi 3+和Fe 2+的含量。
用抗坏血酸溶液(5%)将Fe 3+还原为Fe 2+,因Fe 2+和Bi 3+与EDTA 形成络合物的稳定常数之差
大于5,可以通过控制酸度来进行分步滴定【2】。
Bi 3+被滴定时:
最高酸度:lga Y(H)=lgK BiY--8=27
-8=19.94 即pH 低=0.7
最低酸度:[OH -
]=[]
[]
4.301
.010
43
31
3
3)(3
=⨯=
=
-+
Bi K M K OH
Bi n
sp
×10-10
pH 高 =14-pOH=14-9.47=4.53
∴Bi 3+
被准确滴定的pH 范围是: 0.7~4.53
Fe 2+被滴定时:
最高酸度:lga Y(H)=lgK FeY 2—
-8=14.32-8=6.32,即pH 低=5.1;
最低酸度:[OH -
]=[]
[]
01
.010
816
2)(2
-+
⨯=
=
Fe K M K OH
Fe n
sp
∴[OH -]=2.83×10-7
pH 高=14-pOH=14-6.54=7.46
∴Fe 2+
步被准确滴定的pH 范围是:5.1~7.46
当pH=1时, lg K ' (BiY=lg K (BiY)-lg αY(H)=27.94-18.01=9.93>8,
通过计算可知在pH=1时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可用EDTA 准确滴定Bi 3+。
当溶液由紫红色变为亮黄色时,即为滴定Bi 3+的终点;在滴定Bi 3+后的溶液中,加入六亚甲基四胺溶液,调节pH 到5~6,此时Fe 2+与二甲酚橙形成紫红色络合物,溶液再次呈现紫红色,然后用EDTA 标准溶液继续滴定,当溶液由紫红色变为亮黄色时,即为Fe 2+的滴定终点。
计算公式为: 7H2O
ZnSO47H2o
ZnSO47H2O
ZnSO42∙∙∙+
=
V M
m C Zn
EDTA
Zn
Zn
EDTA V V C C +
+
=
22
混合液
V M
V c w Fe
EDTA EDTA Fe 2=
+ 混合液
V M
V c w Bi
EDTA EDTA Bi 3=
+
(注:因为EDTA 溶液不稳定,常含有少量水分和少量杂质,故不能作基准物质,用标定法配制其标准溶液,先粗配成近似于所需浓度的溶液,再用另一种基准物质硫酸锌(含7个结晶水)配制的标准溶液来标定其准确浓度,指示剂选用二甲酚橙,滴定终点为黄色。
)
3 实验用品
3.1 仪器:
全自动电光分析天平,酸式滴定管﹙50ml ﹚,电子台秤,移液管(25mL),容量瓶(250mL),锥形瓶(250mL ,3个),烧杯﹙500 ml ,100ml ﹚,胶头滴管,玻璃棒,量筒 3.2 药品:
EDTA 二钠盐固体,Znso 4·7H 2o 固体,Bi 3+——Fe 3+
混合溶液,盐酸溶液,抗坏血酸溶液(5%),六亚甲基四胺溶液,二甲酚橙指示剂(2g ∕L )
4 实验步骤
4.1 配制Zn 2+
标准溶液和EDTA 溶液
4.1.1 Zn 2+
标准溶液 差减法称量0.6~0.8g Znso 4·7H 2o 固体于100ml 烧杯中,加水溶解,将溶液定量转移到250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计算浓度。
4.1.2 EDTA 溶液的配制
用台秤称取2.0g EDTA 二钠盐于500ml 大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稀释至500ml ,摇匀待测。
4.2 标定EDTA 溶液
用移液管移取25.00ml Zn 2+
标准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2ml (1:5)盐酸溶液,再加入10ml 200g ∕L 六亚甲基四胺溶液,滴加2d 二甲酚橙指示剂,然后用EDTA 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紫红色刚好变为黄色,记下EDTA 的体积。
平行滴定3份,计算EDTA 的浓度。
4.3 混合溶液中Bi 3+
含量的测定
准确移取25ml Bi 3+——Fe 3+
混合溶液于250ml 锥形瓶中,加入5ml 抗坏血酸溶液,然后滴加2~3滴二甲酚橙指示剂,用上述已标定的EDTA 标准溶液滴定,当溶液由紫红色变为黄色时,记下消耗EDTA 的体积,平行滴定3份,计算平均值。
4.4 混合溶液中Fe2+含量的测定
向上述滴定后的溶液中滴加200g∕L六亚甲基四胺溶液直至呈现稳定的紫红色,然后再多加入5ml,使溶液的pH约为5~6。
然后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直至溶液突变为亮黄色,即为Fe2+的滴定终点。
如此平行滴定3份,计算平均值和相对标准偏差。
5 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5.1 Zn2+标准溶液浓度计算(MZnSO4·7H2O=287.54 g/mol)
5.2. EDTA溶液标定的数据处理
5.3 Bi3+含量的测定(
M=208.98 g/mol)
Bi
5.4 Fe3+含量的测定(
M=55.845 g/mol)
Fe
6 实验结果与讨论
6.1 测定结果
本实验采用络合滴定法测定混合液中各组分的含量,其中所标定EDTA溶液的标准浓度
0.01113mol/L ;滴定得Bi3+的含量为 2.082 g/L ;NH4Cl的含量为 0.5508 g/L 。
6.2 误差分析
6.2.1分析天平仪器老化,灵敏度不高,有系统误差;
6.2.2 滴定过程中,有少量溶液滞留在锥形瓶内壁,未用蒸馏水完全冲入溶液中,导致误差;6.2.3滴定过程中滴定终点判断有误,读数时有人为误差;
6.3 注意事项
6.3.1注意滴定时的正确操作:滴定成线,逐滴滴入,半滴滴入;
6.3.2 注意滴定临近终点时,现将锥形瓶上的液体冲下来,在缓慢滴定;
6.3.3 数据处理时注意有效数字的保留。
参考文献
[1]第二自然化学信息港[]链接地址/2011/11/2901.html
[2]武汉大学.分析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收获体会
通过Bi3+- Fe3+混合溶液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我学会了用氧化还原掩蔽法进行混合溶液中各离子含量测定的方法。
同时掌握了混合溶液分步滴定和对某一组分进行准确滴定的判别方法,以及滴定中滴定剂的选择、计量点的计算、指示剂的选择等,进一步熟练了分析天平、移液管、滴定管等仪器的使用,同时也明白了分析化学是一门严密的课程,我们应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这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