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它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演绎、推理等能力,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要求学生能把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得出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应用从一般到特殊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应用有关化学原理来判断、推理得出物质具有何种特征,发生何种变化。

关键词:化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思维能力是在思考过程中发展和提高的,而思考过程是别人所代替不了的。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思维深刻性的培养
思维的深刻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基础。

它表现在对化学问题的深入思维,要求学生用扎实的双基、透彻的概念以及化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去认真分析和深刻理解题意,灵活、准确地解决具体问题。

对于初中生来说,其化学思维的深刻性往往受到思维具有离散性所影响,从而在化学概念与原理、化学性质与变化、实验操作与手段的本质理解呈孤立、间断的状态或停留在机械记忆的水平上,影响了思维能力的提高。

离散性还表现在对化学概念、原理、规律只满足于形式上的理解,忽视其来龙去脉,或只注重内涵而忽视其外延,对化学知识理解应用起到不良的影响。

克服思维的离散性,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必须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学
习化学的思维特点和规律,正确认识化学复杂运动形式,抓住关键
形成思维中心,以逐步达到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在初中教学中,还应把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体系,并挖掘它们之间内在联系和对立统一关系,使学生形
成“多则择优,优则达快”的思维方式。

二、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就无以思维。

思维总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性问题,创设
新异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讲硝酸的氧化性时,可提出:酸能跟多种金属反应放出氢气,但是为什么在制备氢气和硫化氢时,却要用盐酸或稀硫酸,而不能应用稀硝酸?在讲述一氧化氮和二氧
化氮的性质时,可利用其性质的对比和分析,从而提出除去杂质二氧化氮的方法。

在进行硫化氢还原性教学时,启发学生思考:1、硫化氢是酸性物质,为什么不用浓硫酸干燥?2、硫化氢和浓硫酸会发生什么类型的反应?3、硫化氢在反应中作氧化剂还是还原剂?通过设置总是情境,把学生探索的热情激发出来。

设置问题时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的内容应潜伏着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符合知识积累的逻辑顺序,一环扣一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感到新颖,造成连续的思索,形成持久的内驱力,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调动每个
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这样可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三、思维逻辑性的培养
这是思维的重要品质,它表现思维的条理性和有序性。

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处在半幼稚半成熟时期,造成他们在认识问题过程中存在混乱现象,即思维的无序性。

这种无序性还反映在学生不能正确把握有关化学概念及知识间的因果关系,造成多步推理的困难。

作为描述性为主的中学化学,很有必要以理论为指导,以反应规律为线索,加强推理教学,增强化学知识的条理性、规律性。

同时,教师要时刻注意正确引导,进行归纳总结,做到触类旁通。

在“无序”变“有序”的过程中,督促学生复习和理解重点知识,记忆有关结论,强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按类型精选有关习题进行有目的练习,使所学的知
识由“无序”到“有序”,由“会”到“活”,由“活”到“用”。

四、采用多种形式训练思维能力
思维方法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手段,是使思维运动通向客观真理的途径和桥梁。

科学史上大量的事实证明,没有正确的思维往往就没有科学上的新发现。

没有分类法和归纳法,就没有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没有理想实验方法和演绎法就没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没有模型方法就没有原子世界微观结构的发现,没有类比和模拟法,就没有维纳的控制论。

掌握了辩证的思维方法,并实际运用于认识和实践,就能使我们的主体思维能力发生层次的飞跃。

1、分析、比较思维的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新知识不断地涌现,新概念不断的引入,这些知识和要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比如:量
筒、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都是容量仪器,都能量出一定体积的液体,所以学生使用时容易混淆。

只有引导他们从容量范围,刻度规格以用形状对精确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各自的特点,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每一种仪器的用途,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哪一种仪器。

教师应经常将易混淆的概念有意识地提出来让学生展开思索,进行比较,注意抓住某些模糊或有错误的认识,将原因加以分析,使学生掌握概念的精髓,将错误扼杀在萌芽之始,这样才能使学到的知识正确可靠,而且思路正确,并提高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

2、抽象、概括思维的训练。

信息的输入诱发了思维,引起了质疑,从而产生了问题,提出问题总是希望解决问题,实际上是寻找解决所需要的信息。

对一个问题的解决有时需要几分钟或稍长时间,有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

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学生的认识过程大部分属于前者,课堂教育更是如此。

在很短的时间内要完成对若干对象的认识过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认真探讨点拨的最佳时机,选择最优的知识媒体。

3、推理能力的训练推理是根据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

它可分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即从个别的特殊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推理。

在化学教学中经常要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演绎推理,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河北省大名县西魏庄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