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县城市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条
(1)
(2)
(3)
(4)
(5)
第5条
规划期限为2009-2030年。
其中,近期2009-2015年,远期2016-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
第6条
(1)
包括23个乡镇的行政范围,面积2416.3平方公里。规划内容是城乡统筹规划。
(2)
中心城区范围北至厦蓉高速公路,西至虎头寨-叶家岭等低山地区,东至苏仙岭-高乾岭等东边山体地区,南至官桥村和下祝村,面积为70.7平方公里。规划内容是中心城区的城市总体规划。
第7条
本次规划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汝城县辖的城关镇、土桥镇、城郊乡、三星镇和附城乡、大坪镇的官路村、下祝村、三星镇的三星村、付水村,总面积289.9平方公里。
第8条
本规划是汝城县城市发展与建设的基本依据,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一切规划建设及城市土地利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第3条
区域融合策略:加快融入长株潭、珠三角和闽三角区域发展,积极发展旅游休闲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拓展专业化的区域职能。
两型两新策略:立足“两型”社会建设、促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加速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产业集群策略:重点打造金属冶金、旅游文化、商贸物流、现代农业四大产业集群,构建完善产业链条,培植优势产业集群,提高汝城产业竞争力。
旅游名城策略:立足汝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高水平的发展旅游产业,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质量,提高旅游城市品牌度和美誉度。实现旅游强县富民的目标,推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三章
第1条
规划全县所有城镇的主要职能类型分综合型、农贸型、旅游型、工贸型、边贸型等5类。
表1:县域村镇体系职能类型结构一览表
社会发展目标:科学推进城镇化进程,坚持以人为本,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利益。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努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完善医疗、教育、保障性住房、公共交通、文化、体育、养老设施、安全防灾设施等社会人文领域的资源配置。
资源与环境目标: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流域综合治理,建立稳定的区域生态网络,不断提高宜居水平;全面提高土地利用效能,促进城乡空间集约紧凑发展;加强水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应用规模;提高城乡生产和生活污水、垃圾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水平,加强大气环境的监测和治理,削减温室气体和有害气体的排放规模。
第3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五个统筹。根据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健康城镇化道路,抓住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以“率先发展”为核心,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和循环经济发展,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职能和创新能力,促进文化繁荣,创造和谐宜居的人居环境,引导汝城县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
热水镇
1.0
旅游型
以温泉、休闲、度假及生态林业为主
5
大坪镇
2.0
工贸型
以矿产开采及深加工和农副产品交易为主
6
泉水镇
0.8
工贸型
以高科技、矿产精细化工为主
7
益将镇
0.6
农贸型
以生态林业、农林产品加工为主
8
马桥镇
0.6
农贸型
以生态林业、旅游、农产品加工及交易为主
9
小垣瑶族镇
0.5
工贸型
以矿产开采、风能开发、避暑休闲为主
序号
城镇名称
城镇人口(万人)
类型
主要职能
1
城关镇
18.0
综合型
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湘粤赣边际中心县城,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以旅游集散、农林产品加工和矿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的宜居、宜商、宜游、宜业的山水旅游城市,
2
文明镇
1.5
农贸型
以生态农业、农产品生产加工及交易和红色旅游为主
3
暖水镇
2.0
工贸型
以水电利用、生态林业、农产品交易及旅游产业为主
第9条
本规划经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和郴州市人民政府批准,由汝城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10条
本文本中带下划线部分为强制性内容。
第二章
第1条
(1)
提高汝城发展的外向程度和区域知名度。构建湘粤赣三省边际交通节点城市和公路枢纽,发展成为湖南省的东南门户城市。
(2)
全力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打造湘粤赣三省边际地区现代服务中心,湖南东南部新兴产业基地、商务服务中心、旅游服务中心、文化休闲中心。
(3)
发挥交通、资源、人才等比较优势,立足提升汝城产业竞争力,不断提高产业创新能力,结合产业发展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培育职业教育的发展,打造成三省边际地区的职教培训中心、产业创新中心,郴州市东南部的职业教育基地、产业创新服务基地。
(4)
发挥地热温泉资源优势,形成以温泉养生度假龙头,自然山水旅游资源和文化古迹旅游资源相融合发展的现代文化旅游名城。突出生态环境特色,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和交通设施,提供高品位的旅游环境。
(5)
以理学文化为核心,融合多元文化,打造理学文化名城。充分发挥汝城山水生态文化资源,发挥历史文明、生态文化以及城市文化,形成融山水环境、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城市风格和城市魅力,成为湘粤赣边际山水环境独特的宜居城市。
第2条
经济发展目标: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两型”产业体系。
湖南省汝城县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
THE COMPREHENSIVE PLAN OF RUCHEN GHUNANPROVINCE
文本 图册
汝城县人民政府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0年8月
文 本
第一章
第1条
第2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
濠头镇
0.7
农贸型
以生态林业、旅游及农副产品生产为主
11
岭秀瑶族乡
0.5
农贸型
以生态林业、瑶族民俗风情及旅游接待服务为主
12
三江口瑶族镇
0.6
旅游型
以生态林业、生态旅游、及旅游产品生产加工为主
13
井坡镇
0.6
农贸型
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及风能开发为主
14
延寿瑶族乡
0.3
旅游型
以生态农业、瑶族风情和红色旅游为主
15
盈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族乡
0.3
农贸型
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及农产品生产为主
第2条
规划远期2030年,县域村镇体系等级结构按人口规模划分为4个级别。
表2:县域村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一览表
等级
城镇等级
数量
城镇名称
一级
县城
1
城关镇
二级
中心镇
4
文明镇、暖水镇、热水镇、大坪镇
(1)
(2)
(3)
(4)
(5)
第5条
规划期限为2009-2030年。
其中,近期2009-2015年,远期2016-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
第6条
(1)
包括23个乡镇的行政范围,面积2416.3平方公里。规划内容是城乡统筹规划。
(2)
中心城区范围北至厦蓉高速公路,西至虎头寨-叶家岭等低山地区,东至苏仙岭-高乾岭等东边山体地区,南至官桥村和下祝村,面积为70.7平方公里。规划内容是中心城区的城市总体规划。
第7条
本次规划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汝城县辖的城关镇、土桥镇、城郊乡、三星镇和附城乡、大坪镇的官路村、下祝村、三星镇的三星村、付水村,总面积289.9平方公里。
第8条
本规划是汝城县城市发展与建设的基本依据,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一切规划建设及城市土地利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第3条
区域融合策略:加快融入长株潭、珠三角和闽三角区域发展,积极发展旅游休闲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拓展专业化的区域职能。
两型两新策略:立足“两型”社会建设、促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加速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产业集群策略:重点打造金属冶金、旅游文化、商贸物流、现代农业四大产业集群,构建完善产业链条,培植优势产业集群,提高汝城产业竞争力。
旅游名城策略:立足汝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高水平的发展旅游产业,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质量,提高旅游城市品牌度和美誉度。实现旅游强县富民的目标,推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三章
第1条
规划全县所有城镇的主要职能类型分综合型、农贸型、旅游型、工贸型、边贸型等5类。
表1:县域村镇体系职能类型结构一览表
社会发展目标:科学推进城镇化进程,坚持以人为本,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利益。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努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完善医疗、教育、保障性住房、公共交通、文化、体育、养老设施、安全防灾设施等社会人文领域的资源配置。
资源与环境目标: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流域综合治理,建立稳定的区域生态网络,不断提高宜居水平;全面提高土地利用效能,促进城乡空间集约紧凑发展;加强水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应用规模;提高城乡生产和生活污水、垃圾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水平,加强大气环境的监测和治理,削减温室气体和有害气体的排放规模。
第3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五个统筹。根据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健康城镇化道路,抓住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以“率先发展”为核心,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和循环经济发展,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职能和创新能力,促进文化繁荣,创造和谐宜居的人居环境,引导汝城县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
热水镇
1.0
旅游型
以温泉、休闲、度假及生态林业为主
5
大坪镇
2.0
工贸型
以矿产开采及深加工和农副产品交易为主
6
泉水镇
0.8
工贸型
以高科技、矿产精细化工为主
7
益将镇
0.6
农贸型
以生态林业、农林产品加工为主
8
马桥镇
0.6
农贸型
以生态林业、旅游、农产品加工及交易为主
9
小垣瑶族镇
0.5
工贸型
以矿产开采、风能开发、避暑休闲为主
序号
城镇名称
城镇人口(万人)
类型
主要职能
1
城关镇
18.0
综合型
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湘粤赣边际中心县城,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以旅游集散、农林产品加工和矿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的宜居、宜商、宜游、宜业的山水旅游城市,
2
文明镇
1.5
农贸型
以生态农业、农产品生产加工及交易和红色旅游为主
3
暖水镇
2.0
工贸型
以水电利用、生态林业、农产品交易及旅游产业为主
第9条
本规划经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和郴州市人民政府批准,由汝城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10条
本文本中带下划线部分为强制性内容。
第二章
第1条
(1)
提高汝城发展的外向程度和区域知名度。构建湘粤赣三省边际交通节点城市和公路枢纽,发展成为湖南省的东南门户城市。
(2)
全力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打造湘粤赣三省边际地区现代服务中心,湖南东南部新兴产业基地、商务服务中心、旅游服务中心、文化休闲中心。
(3)
发挥交通、资源、人才等比较优势,立足提升汝城产业竞争力,不断提高产业创新能力,结合产业发展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培育职业教育的发展,打造成三省边际地区的职教培训中心、产业创新中心,郴州市东南部的职业教育基地、产业创新服务基地。
(4)
发挥地热温泉资源优势,形成以温泉养生度假龙头,自然山水旅游资源和文化古迹旅游资源相融合发展的现代文化旅游名城。突出生态环境特色,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和交通设施,提供高品位的旅游环境。
(5)
以理学文化为核心,融合多元文化,打造理学文化名城。充分发挥汝城山水生态文化资源,发挥历史文明、生态文化以及城市文化,形成融山水环境、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城市风格和城市魅力,成为湘粤赣边际山水环境独特的宜居城市。
第2条
经济发展目标: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两型”产业体系。
湖南省汝城县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
THE COMPREHENSIVE PLAN OF RUCHEN GHUNANPROVINCE
文本 图册
汝城县人民政府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0年8月
文 本
第一章
第1条
第2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
濠头镇
0.7
农贸型
以生态林业、旅游及农副产品生产为主
11
岭秀瑶族乡
0.5
农贸型
以生态林业、瑶族民俗风情及旅游接待服务为主
12
三江口瑶族镇
0.6
旅游型
以生态林业、生态旅游、及旅游产品生产加工为主
13
井坡镇
0.6
农贸型
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及风能开发为主
14
延寿瑶族乡
0.3
旅游型
以生态农业、瑶族风情和红色旅游为主
15
盈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族乡
0.3
农贸型
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及农产品生产为主
第2条
规划远期2030年,县域村镇体系等级结构按人口规模划分为4个级别。
表2:县域村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一览表
等级
城镇等级
数量
城镇名称
一级
县城
1
城关镇
二级
中心镇
4
文明镇、暖水镇、热水镇、大坪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