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水文模型的比较

合集下载

基于水文模型对比建立SWAT模型数据库

基于水文模型对比建立SWAT模型数据库

基于水文模型对比建立SWAT模型数据库一、引言水资源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对于维护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

在不同的气候环境和地理形态下,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方法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建立水文模型数据库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水文模型的优缺点,以及建立SWAT 模型数据库的意义和方法,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参考。

二、水文模型的类型和对比分析1. 概述水文模型是模拟地表水文过程的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预测和分析水文过程,为水资源管理、水灾预防和水土保持提供技术支持。

常见的水文模型包括VIC模型、SWAT模型、HEC-HMS模型等。

2. VIC模型VIC模型全称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是一种描述陆面水文过程的模型,主要用于模拟土壤水分平衡和陆面径流过程。

VIC模型具有模块化、参数化和高度可配置的特点,可以很好地适应不同地区和气候条件的需求。

但是VIC模型需要大量的观测数据和参数调整,适用性并不是很广泛。

3. SWAT模型SWAT模型全称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是美国农业部开发的一种集成水文过程和非点源污染模拟的模型。

SWAT模型具有模块化、分布式和概念性的特点,能够模拟不同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情景下的水文过程和水质变化。

SWAT模型可以很好地适应不同流域的特点,并且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径流、蒸发和植被生长等过程。

4. HEC-HMS模型HEC-HMS模型全称Hydrologic Engineering Center-Hydrologic Modeling System,是美国军事工程中心开发的一种水文过程模拟模型,主要用于模拟小流域的径流过程。

HEC-HMS模型具有简单易用、计算效率高和对各种洪水事件的适应性强等特点,但是在模拟非点源污染和水质变化方面的表现相对较弱。

5. 对比分析通过对VIC模型、SWAT模型和HEC-HMS模型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不同的水文模型在模拟不同水文过程方面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水文模型介绍

水文模型介绍

水文模型
水文模型
水文模型
分类:பைடு நூலகம்
水文模型
分类:
按水体对象分 ① 河流水文模型 ; ② 湖泊水文模型 ; ③ 沼泽水文模型 ; ④ 冰 川水文模型 ; ⑤ 水文气象模型 ; ⑥ 地下水文模型 ; ⑦海洋水 文模型 ; ⑧ 冻土水文模型 ; ⑨ 生态水文模型 ;⑩ 土壤水文模 型等 。 按研究手段分 ① 随机水文模型 ; ② 模糊水文模型 ; ③ 系统水文模型 ; ④ 遥 感水文模型 ; ⑤ 同位素水文模型等 。 按研究区域划分 ①流域水文模型 ; ② 河口水文模型 ; ③ 山地水文模型 ;④ 坡 地水文模型 ; ⑤ 平原水文模型 ; ⑥ 干旱地区水文模型 ; ⑦ 岩 溶水文模型 ; ⑧ 寒区水文模型等
新安江模型
三水源新安江模型:
4)汇流计算——Muskingum method
新安江模型
三水源新安江模型:
新安江模型
三水源新安江模型:
新安江模型
三水源新安江模型:
谢谢!
24
水文模型 作用:
通过模拟水文循环的过程,了解流域内水 文因子的改变如何影响水循环的过程,例 如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
将水文模型用于水文预报和水资源的规划 和管理
汇报提纲
1. 水文模型的基本知识
2. 常用的水文模型
概念性水文模型
新安江模型:
1973年赵人俊教授在对新安江水库做入流流量预 报时提出了新安江模型,该模型是一个松散性模 型,水文模拟过程中,把一个流域分成若干单元 流域分别进行汇流计算和河道演算,再进行流量 叠加。 最初的新安江模型为两水源即只分地表径流和地 下径流; 20世纪80年代初期,模型研制者将萨克拉门托模 型与水箱模型中的用线性水库函数划分水源的概 念引入新安江模型,提出了三水源新安江模型

水文模型在自然灾害预警中的应用

水文模型在自然灾害预警中的应用

水文模型在自然灾害预警中的应用自然灾害是人类面临的一大挑战,其中水灾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为了更好地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各地都积极开展了预测水灾的研究工作。

在这一过程中,水文模型起到了关键作用。

一、水文模型的概念和种类水文模型是指用来描述和预测流域水文过程的数学模型,可分为概念性水文模型、分布式水文模型和集中式水文模型三种类型。

概念性水文模型:概念性模型主要应用于小流域的水文预测中,它把整个流域看作一个单一的整体,简单地描述径流汇流和水文循环,并假设该流域具有单一的小气候。

由于数据要求少且计算快,因此主要应用于短期预测。

分布式水文模型:分布式模型基于GIS技术,将流域分为许多子单元,每个子单元看作是一个简单的水文场,然后基于连续的计算处理流域水文过程。

由于它需要大量的数据,模型精度较高,因此主要用于长期预测和水资源评价。

集中式水文模型:集中式模型将流域看作是一个流入和流出平衡、有一定规模的集中营地,通过不同的参数估计方法对流域水文过程进行描述。

由于其计算精度高、数据需求少,因此可用于各种类型的预测和管理。

二、水文模型在洪水预测中的应用水文模型在洪水预测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流域的水文信息(包括降雨、蒸散发、地质特征、人类活动等)及历史资料,运用数学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形成预测结果。

其中,流域降雨能量倍增(RAINER)模型成为了一款领先的水文模型工具,能对降雨模型以及各种流域特征进行诊断并模拟流域内降雨和径流的过程。

这款工具在全球流域评价和水资源管理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另外,国内外也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洪水模型,例如美国国家气象局(Modified Acclerated Composondtion;MACS)和俄罗斯(state landowater)等模型,它们可以实现对流域洪水的快速预报和短期预测。

三、水文模型在干旱预警中的应用水文模型在干旱预警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利用多因素共同影响下的水资源状况,对地下水水文信息、大气物理和土壤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和模拟,从而形成预测结果。

水文模型

水文模型

模型发展过程CREAMS模型: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中心研发的基于过程的非点源模拟模型,该模型是基于田间尺度的模型,主要用于模拟土地管理对水、沙和营养盐的影响。

SWAT模型:是一个日尺度的连续模型,可以将流域划分为成百上千个子流域和栅格单元,该模型解决了SWRRB模型和ROTO模型组合过程中输入文件繁多、占用大量计算空间,并且SWRRB模型模拟过程需独立运行,然后将其结果输入到ROTO模型才能完成汇流运算的问题。

MATSALU模型是由爱沙尼亚研发的,该模型主要是针对当地海湾农业流域和海湾生态系统,评估不同管理情景对海湾富营养化产生的影响。

该模型的空间划分主要是基于基于基础流域图、土地利用图、和土壤图三个图层的叠加,以此获得基本的污染区域。

其缺点是只针对特定的区域流域设计,模型可移植性较差。

SWIM模型:融合了SWAT和MATSALU模型,保留了原来模型的优点,其模型代码主要基于SWAT,先将MATSALU模型空间三层划分方案引入到SWAT中,之后调整模型,并删除SWAT 中重复参数化的一些模块功能。

模型结构SWIM模型综合了流域尺度的水文、侵蚀、植被以及氮/磷的动态变化等过程,并以气候数据农业管理资料作为模型的外部驱动因子。

其中,水文模块以水量平衡方程为基础,考虑了降水、蒸散发、渗透、地表径流和各层土壤的土壤中流等因素。

SWIM模型中土壤的水文过程流程图水文模拟系统由四个层组成;土壤表层,根系层,浅水层以及深水层。

模型的空间划分:基本思路是:先将中尺度的流域划分为适当的子流域(该过程可以通过一些GIS软件实现),之后基于土地利用情况和土壤类型在每个子流域上做进行水文相应单元的划分,这些单元是一些互不连接的单元,内部具有相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类型,并具有统一的水文响应特征。

结语:SWIM模型的开发首先是为了在德。

浅析流域常用水文模型

浅析流域常用水文模型
系数 的影 响 ,且适 用流 域在 干旱半干旱 区域 ,地 形方面水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受陡坡影 响,所以该模 型的采用时间大概需 2 — 5 mi n 。该模 型参数 的取 用 ,仅通过 实验 并不是最好 的手 段 ,在实测 的同 时根据经验值进行 调试 优化 ,确定其最优值 ,表 2为 陕北模 型 1 1 个主要参数 的参照值 。
算径流 ; 在我国南方 , 该模型的使用有显著的程序 , 但在北方 , 却相 当于南方应 用的较少 , 仅作为预报洪水模拟使用 。
1 . 模 型 的概 述
『 2 1包 为 民 . 水文预报 『 M1 . 北 京 : 水利 电 力 出版 社 ,2 0 0 6 .
参考 文献
『 1 1赵 人 俊 . 流域 水 文模 拟 一 新 安 江模 型 与 陕 北 模 型 【 M】 . 北 京 :水 利 电 力 出版 社 , 1 9 8 4 .
水箱模型是 由日本的营原正 巳博士首度提出 ,并在 7 0年 代初广泛应用于 世界各地 ; 它是通过模拟 降雨 的径 流过程来计
表 2 陕北模型 1 1 个 主要参 数的参照值
序号 符号 符号 含义 建 议取 用值 取 用说 明
水箱 模型 的参数有边 孔的出流系数 a 、下渗 孔的出流系 数 b和边 孔高度 x 。 根据试算法算得 。 下表为模 型的初始值 , 并参 照实测 ,获取 最优值 。
表 4 模 型 的初 始 值
减去 蒸散发后所得数据 ;径流蒸发 的数据 由不透水面积 上扣 去降雨 的时候 得到 。 该模型适 用的流域为半干旱或干旱地 区。
图 2所示 的模 型结构即为陕北模型结构 。
』 . 。
≥ 一

水文模型综述

水文模型综述

三、分布式模型
三、分布式模型
1 TOPMODEL模型
2 SWAT模型
3 SHE模型
1 TOPMODEL模型
优点
能用于无资料流域的产汇流计算; 对日径流过程有着较高的模拟精度。
不足
对水文要素的空间变异性及水文水文单元的相互关系考虑不足; 除了计算地形指数,网格没有实际意义。
2 SWAT模型
优点
目录 Contents
一、水文模型分类
二、概念性水文模型
三、分布式水文模型
四、总结
一、水文模型分类
一、水文模型分类
概念性水文模型:
所谓概念性流域水文模型,就是根据水文循环的概念,采用概化和推理的 方法对流域水文现象进行数学模拟,建立符合水文实际,结构和参数都尽可能 有较为明确的物理意义的模型。概念型水文模型的核心是模型的结构和参数。
3 TANK模型(水箱模型)
1 新安江模型(三水源)
优点
模型参数少且大多数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容易确定; 模型参数与流域自然条件的关系比较清楚,可以寻找到参数的区域规律。
不足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模拟效果不佳; 小流域模拟效果一般。
适用条件:
湿润半湿润地区
2 SACRAMENTO模型(SAC模型)
优点
分布式水文模型:
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GIS技术和RS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分布式水文 模型,因为其能全面考虑降雨和下垫面空间不均匀性的模型,能够充分反映流 域内降雨和下垫面要素空间变化对洪水形成的影响,成为未来水文模型发展的 必然趋势。
二、概念性模型
二、概念性模型
1 新安江模型(三水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SACRAMENTO模型(SAC模型)

水文模型分类

水文模型分类

水文模型分类水文模型是水文学家用来表示水文系统特性的,它对于对水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水文模型能够解释水文系统中发生的复杂过程,并且可以应用于地形、水文、生态等诸多方面。

模型研究为水文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用来分析和管理水文过程。

1.空坐标模型时空坐标模型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模型,它可以对汇流量进行任意时间和地点的分析。

它通过计算坐标系统中的坐标点,来模拟时空变化过程,来计算汇流量。

时空坐标模型采用了坐标点数据,结合传统水文学和统计分析,计算时间空间分析的汇流量变化规律。

2.点模型格点模型也叫空间格点模型,它是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模型。

格点模型使用GIS数据,以某一点为中心,通过改变某些变量,来模拟水文系统中的过程,如地貌特征、水文参数、气象参数等,从而计算汇流量变化规律。

它可以快速模拟出水文系统上的流动过程,并对水文系统中出现的变化具有很好的描述性能。

3.率建模模型概率建模模型是一种基于概率统计理论的模型,它能够从水文系统中抽取数据,建立概率模型,并且可以识别出汇流量变化的概率分布特征,进而估算汇流量变化的趋势。

概率建模模型的优点在于它可以表示汇流量变化的多样性,并且具有较强的准确度和可操作性,在水文管理和水文调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4.经网络模型神经网络模型是一种基于模糊逻辑原理的模型,它采用神经网络算法来模拟水文系统中的复杂过程,从而实现对汇流量变化的准确预测。

它具有模型简单、复用性强、可视化等优点,特别是在分类和预测等方面具有较强的识别性能。

除了上述提到的几种水文模型,还有不少水文模型,比如代价函数模型、模糊模型、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模型等,它们可以使水文研究变得更深入、更准确。

水文模型的应用范围广泛,它们可以用来预测和控制水文系统中发生的复杂过程,可以用于水库和水质管理,也可以用于水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利用的研究。

水文模型的发展有助于深入了解水文系统的演变过程,并为水文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

概念性流域水文模型的比较

概念性流域水文模型的比较

概念性流域水文模型的比较
概念性流域水文模型的比较
对5个著名的概念性模型,从模型结构的水源划分、产流机制、汇流计算及产流空间分布不均匀性的考虑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选择4个湿润或半湿润地区流域为研究对象,对各模型进行了应用检验.研究表明:各模型径流成分基本一致,但划分技巧不尽相同;各模型均包含蓄满机制,个别还考虑了超渗机理;汇流计算基本采用传统的方法,如单位线法、马斯京根法、线性水库法;只有TOPMODEL和新安江模型考虑了产流空间差异性问题.应用结果表明:产流机制对各模型的模拟结果影响较大,蓄满模型在湿润地区效果更好,而在半湿润地区,同时考虑了超渗机理的模型比其他模型适用.
作者:张俊郭生练李超群林凯荣 ZHANG Jun GUO Shenglian LI Chaoqun LIN Kairong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2 刊名: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ISTIC PKU 英文刊名: ENGINEERING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年,卷(期): 2007 40(2) 分类号: P333 关键词:概念性水文模型模型结构比较研究。

水文模型大全

水文模型大全

Water Rights Analysis Package (WRAP)
GIS Application in Hydrology and Hydraulics
Automated Geospatial Watershed Assessment Tool eCoastal Program BASINS version 4.0 GIS Weasel HAZUS-MH HEC-GeoRAS HEC-GeoHMS MapWindow NHDPlus Append Tool NRCS Geo-Hydro_ArcGIS NRCS Geo-Hydro_ArcView StreamStats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 (SWAT)
Environmental Models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Models (AGNPS 98) Areal Nonpoint Source Watershed Environmental Simulation (ANSWERS)
Continuous Annual Simulation Model (CALSIM) Erosion Productivity-Impact Calculator/ Environmental Policy Integrated Climate (EPIC) Hydrologic Simulation Program-Fortran (HSPF) LOAD ESTimator (LOADEST) One-dimensional Transport with EQuilibrium chemistry (OTEQ) Illinois Least-Cost Sewer System Design Model (ILSD) Illinois Urban Storm Runoff Model (IUSR) Water Quality/Solute Transport (OTIS) Soil Water Assessment Tool (SWAT) Large Scale Catchment Model, formerly CALSIM (WRIMS)

第六章水文模型

第六章水文模型

(6-6)
9
式中, m为流域的记忆长度,即任一输入 X 的作用效应只持续 m 个 t 时 Y 段,X (k i + 1) 为离散化第 (k i + 1) 个 t 时段流域平均降雨(mm), (k )是 H 离散化后的第 k 个 t 时段末出口断面径流(m3/s)或(mm), (i )是第 i 个 t 时段的系统响应函数,其因次取决于降雨径流的关系.实际应用 中,通常先把径流统一转化为与降雨相同的单位(mm),则 h(i ) 为无 因次的变量. 2,总径流线性响应函数的推求 水文系统识别:根据观测的输入,输出资料来辨识水文系统模型中 未知或待定的部分.对于总径流线性响应模型,水文系统辨识就是通过 观测的流域平均降雨和流域出口断面流量 [X (k ), Y (k )] ,推求系统的响应 函数 H (i ),通常依据6~10年的连续观测的日(或时)降雨径流序列资料 进行最优估计,最简单的是矩阵最小二乘法. 假定该系统线性方程为
dQ2 (t ) + aQ2 (t ) = bx2 (t ) dt
将上两式相加可得:
d [Q1 (t ) + Q2 (t )] + a[Q1 (t ) + Q2 (t )] = b[x1 (t ) + x2 (t )] dt
6
即系统对输入 x1 (t ) + x2 (t ) 的响应等于单个输入响应之和 Q1 (t ) + Q2 (t ).然而
7
三,总径流线性响应模型(SLM模型) 总径流线性响应模型就是通过水文系统理论方法(通常为线性卷积 方程),建立流域面上总降雨过程与流域出口断面总径流过程之间的转 化关系.转换关系并不考虑流域的产流和汇流内部机理. 1,总径流线性响应模型的系统方程 假定流域是一个线性,时不变,集总的确定性水文系统,则降雨径 流关系可用一个线性卷积方程来描述:

水文学中的水文学模型研究

水文学中的水文学模型研究

水文学中的水文学模型研究水文学是研究水文过程和水文系统的学科,在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而水文学模型则是研究水文过程的重要工具,用于描述和预测流域水文过程,如降雨、蒸散发、径流等。

水文学模型根据其研究对象和建模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常见的有物理模型、统计模型、计算机模型等。

物理模型是基于水文过程的物理规律所建立的模型,例如水文平衡方程、流量-水位关系式等。

统计模型则是基于历史水文数据、气象数据等进行分析和统计,以建立流域水文过程的定量描述和预测模型。

计算机模型是一种将水文过程的方程式表示成计算机程序的模型。

其中,分布式水文模型和单元水文模型是应用非常广泛的计算机模型,尤其在流域水文系统模拟和预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分布式水文模型是将流域分为多个子流域,每个子流域独立地进行水文过程的模拟,通过计算高程、土壤、植被地表覆盖、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得出流域各个子流域的径流量、地下水变化量等参数。

单元水文模型是将研究对象划分为一系列均质的单元区域,通过计算各个单元的水文过程,进而推算出流域的水文过程。

在水文学模型的研究和应用中,还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比如,水文学模型的建立必须是基于充足的数据基础之上,否则模型的可靠性和精度将大大降低;另外,在模型应用中需要注意模型的范围和适用性,以免出现代表性偏差。

总的来说,水文学模型的研究对于了解流域水文过程、进行水资源管理、预防水灾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和完善模型建立的方法和技术,以更好地推动水文学的发展和应用。

常用水文预报模型介绍

常用水文预报模型介绍

参数物理意义及范围
(2)x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使用
W K [ xI (1 x )O ] KQ
在洪水演算中,x主要体现洪水过程的坦化。x值越小表明 河段槽蓄作用越大,演算出的过程线坦化程度越大。例如,对 水库而言,槽蓄作用大,入流量I不起作用,过程线坦化程度
参数物理意义及范围
(2)x 马法在建立槽蓄曲线时,引入x(流量比重系数),而特 征河长法(存在一个河长,使W、Q成单值关系)引入l(特 征河长。 经分析推导,可得:
x分两部分: ①x1 为水面 曲线形状,反映楔蓄大小 (一般天然河道其值为 1/2);②L/l,为河段L按 l分成的段数 ,反映河段 调蓄能力。




(8、9)KG、KI:自由水蓄水库对地下径流和壤中流的出流 系数,是并联的。KG反映基岩和深层土壤的渗透性,KI反映表 层土的渗透性。KG+KI代表自由水出流的快慢,KG/KI代表地下 径流与壤中流之比(RG/RI),对具体流域一般都为固定值。 一般雨止到洪水消退历时为3天,则[1-(KG+KI)]3≈0可得KG +KI=0.7。若KG+KI =0.8,表示历时为2天。当历时超过3天时, 表示深层壤中流在起作用,则不需要调整KG+KI值,而用壤中 流消退系数CI来处理。 上述为日模(24h),若转换为次模(一天分为D个时段) ,则公式为:
Sʹ :流域各点的自由水蓄水容量值
MS:流域最大的Sʹ Fr :流域产流面积 Fs :流域内自由水蓄水容量≤某一 Sʹ 值的面积

计算公式:



R + AU >0时才出流 R+ AU ≥ MS
R + AU < MS

四种水文模型的比较

四种水文模型的比较

四种水文模型的比较摘要:水文模型是用数学的语言对现实水文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报,在进行水文规律的探讨和解决水文及生产实际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分别介绍了新安江模型、萨克拉门托(SAC)模型、SWAT模型以及TOPMODEL模型,并对这四种水文模型的蒸发计算、产流机制、汇流计算、适用流域、参数以及模型特点等不同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并结合对着4种模型之间的比较,作出了总结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新安江模型;SAC模型;SWA T模型;TOPMODEL模型;模型比较引言流域水文模型在进行水文规律研究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新安江模型是一个概念性水文模型,1973年由赵人俊教授领导的研究组在编制新安江预报方案时,汇集了当时在产汇流理论方面的成果,并结合大流域洪水预报的特点,设计出的我国第一个完整的流域水文模型,至今仍在我国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洪水预报中得到广泛应用;萨克拉门托水文模型,简称SAC模型,是R.C.伯纳什(Burnash)和R.L.费雷尔(Ferral)以及R.A.麦圭儿(Mcguire)于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研制的,是一个连续模拟模型,模型研制完成时间相对较晚,其功能较为完善,兼有蓄满产流和超渗产流,广泛应用于美国水文预报中;SWAT模型是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中心研制开发的用于模拟预测土地利用及土地管理方式对流域水量、水质过程影响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TOPMODEL为基于地形的半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于1979年由Beven和Kirkby提出,其主要特征是将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广泛适用性与水文模型及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基于DEM数据推求地形指数,并以此来反映下垫面的空间变化对流域水文循环过程的影响,描述水流趋势。

本文对这四中水文模型从蒸发计算、产汇流计算、适用流域以及参数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并得出结论。

1模型简介1.1新安江模型新安江模型是赵人俊等在对新安江水库做入库流量预报工作中,归纳成的一个完整的降雨径流模型。

四种水文模型的比较

四种水文模型的比较

四种水文模型的比较四种水文模型的比较摘要:水文模型是用数学的语言对现实水文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报,在进行水文规律的探讨和解决水文及生产实际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分别介绍了新安江模型、萨克拉门托(SAC)模型、SWAT模型以及TOPMODEL模型,并对这四种水文模型的蒸发计算、产流机制、汇流计算、适用流域、参数以及模型特点等不同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并结合对着4种模型之间的比较,作出了总结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新安江模型;SAC模型;SWAT模型; TOPMODEL模型;模型比较引言流域水文模型在进行水文规律研究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新安江模型是一个概念性水文模型,1973年由赵人俊教授领导的研究组在编制新安江预报方案时,汇集了当时在产汇流理论方面的成果,并结合大流域洪水预报的特点,设计出的我国第一个完整的流域水文模型,至今仍在我国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洪水预报中得到广泛应用;萨克拉门托水文模型,简称SAC 模型,是R.C.伯纳什(Burnash)和R.L.费雷尔(Ferral )以及RA麦圭儿(Mcguire )于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研制的,是一个连续模拟模型,模型研制完成时间相对较晚,其功能较为完善,兼有蓄满产流和超渗产流,广泛应用于美国水文预报中;SWAT模型是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中心研制开发的用于模拟预测土地利用及土地管理方式对流域水量、水质过程影响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TOPMODEL为基于地形的半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于1979年由Beven和Kirkby提出,其主要特征是将数字高程模型(DEM )的广泛适用性与水文模型及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基于DEM数据推求地形指数,并以此来反映下垫面的空间变化对流域水文循环过程的影响,描述水流趋势。

本文对这四中水文模型从蒸发计算、产汇流计算、适用流域以及参数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并得出结论。

1模型简介1.1新安江模型新安江模型是赵人俊等在对新安江水库做入库流量预报工作中,归纳成的一个完整的降雨径流模型。

水资源管理中的水文模型

水资源管理中的水文模型

水资源管理中的水文模型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资源。

在现代化进程中,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水文模型是水资源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什么是水文模型?水文模型是基于水文学原理和方法,采用数学模型分析水文过程的一种方法。

它主要用于预测水文变化和模拟水文过程,为水资源管理、水文预报和水资源规划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水文模型的分类根据模型输入数据和输出结果的不同,水文模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水文分布模型:以降雨量、蒸发量、渗透和流量为输入数据,推算出流域内的水文数据和水文情况的变化。

2. 水文过程模型:用于描述流域内的水文过程,包括降雨入渗、径流产生、径流暴涨等各个方面。

3. 水文预测模型:主要用于短期和中期的水文预测,以支持水资源管理和防洪减灾。

4. 水资源优化模型:以客观评价和分析流域水资源的各种利用方式,以及最优资源配置和利用方案。

为什么需要水文模型?水文模型在水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水库调度和防洪调度中,需要通过水文模型对水文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以确定最佳水库蓄水量和放水量,以及合理的防洪措施。

在水资源规划中,通过水文模型可以计算出流域的水文平衡和水文循环,以确定最优的水资源利用方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水资源评价和治理中,利用水文模型可以对流域的水文环境进行评价,指导流域的治理和保护。

水文模型的发展趋势随着数值模拟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水文模型也日益完善。

未来的水文模型将更加精细化和综合化,并与GIS、遥感技术、水传感器等技术相结合,开发各种辅助工具,提高水资源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总的来说,水文模型是现代水资源管理不可或缺的工具,其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和深化,对于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水文模型参数率定

常见水文模型参数率定
MP: 子河段数可以根据河道平均汇流时间与计算时段长初估; 通常取整数位。
3/8/2011
三、常用洪水预报模型
降雨径流相关图法
P—Pa—R关系曲线
Pa:
前期雨量计算,也称前期影
响雨量,是反映土壤湿度的参
数。
通常从主汛期开始计算。
P:
把时段雨量序列变成累积雨
量序列。
R:
由累积净雨转化成时段净雨
3/8/2011
二、模型参数的性质与约值
三水源蓄满产流模型参数
K: 蒸发皿实测的蒸发量乘上K就是流域蒸散发能力。 K的取值控制总的水量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参数。 K的参数率定通常将目标函数固定为多年水量平衡再计算而得。
3/8/2011
二、模型参数的性质与约值
三水源蓄满产流模型参数
B:
7 //P~R曲线条数N//
0 10 20 30 40 50 60 //每条P—R曲线对应的Pa值//
10 //每条P—R曲线的节点数M//
1
0
0
0
0
0
0
0
0
2
20
3.7
5
6.3
7.6
9
12
15
。。。。。。。。。。。。。。。。。。。。。。。。。。。。。。。。。。
3/8/2011
10
300 205 215 225 235 245 255 265
常用洪水预报模型
三水源蓄满产流模型 三水源滞后演算模型 马斯京根河道分段连 X 续演算模型
MP
3/8/2011
一、常用洪水模型概述
三水源蓄满产流模型参数
WM(WUM、WLM、WDM):流域平均蓄水容量,反映干旱程度的指标。

流域水文模型 水文模型的定义和分类

流域水文模型 水文模型的定义和分类
第八章
第一节
流域水文模型
概述
• 一、水文模型的定义和分类 • 二、建立水文模型的的步骤 • 三、水文模型的特点及作用
第二节
几种常用的流域水文模型
• 一、新安江流域模型 • 二、萨克拉门托(Sacramento)模型 • 三、水箱(Tank)模型
1
一、水文模型的定义和分类
水文模型是模拟水文现象而建立的实体

(二)模型的分类 1. 实体模型:将自然界发生的真实水文过 程按一定比尺缩小到实验室或试验场进 行模型试验,模型和原型的区别在于比 尺不同,两者的物理过程本质是相同的。 因此,实体模型是保持同一物理本质的。 2. 数学模型:对水文现象进行模拟而建立 的数学结构称作为数学模型。
5
数学模型的分类:

( 1 )随机性模型(非确 定性模型)
• A、概率模型 • B、随机模型

(2)确定性模型
• • • • • • “黑箱”模型 概念性模型 整体模型 过程模拟模型 集中模型 分散(块)模型
描述水文现象随 机性规律的数学结构。 一个流域数学模 型对相同的模型输入, 由于模型本身的特征, 而不能产生相同的模 型输出,或者说产生 随机性的模型输出。

(2)确定性模型
• • • • • • “黑箱”模型 概念性模型 整体模型 过程模拟模型 集中模型 分散(块)模型
先把全流域按径 流形成的要求,划分 成几个单元流域(或 单元面积),分别对 每一个单元流域的径 流形成过程进行数学 模拟,然后综合,它 考虑了输入变量及参 数在时间空间上的分 布的差异。
数学模型的分类:
模型 • B、随机模型

(2)确定性模型
• • • • • • “黑箱”模型 概念性模型 整体模型 过程模拟模型 集中模型 分散(块)模型

雨水的水文模型与预报技术

雨水的水文模型与预报技术

雨水的水文模型与预报技术雨水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资源,但过多的雨水也可能导致洪涝灾害,对人类的生活和财产产生巨大威胁。

因此,准确地预测雨水的频率、强度和分布,对于水资源管理、农业生产、城市规划等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科学家们发展了各种水文模型和预报技术,以提升对雨水的理解和预测能力。

一、雨水的水文模型水文模型是描述和模拟水文过程的数学和统计模型。

它们基于对雨水形成、降落、径流和蓄积等过程的认识,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气象和水文数据,来预测雨水的产生和变化。

常见的水文模型包括分布式水文模型、单描述元水文模型和基于物理过程的水文模型。

1. 分布式水文模型分布式水文模型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的水文模型。

它将流域划分为不同的单元,并对每个单元进行水文参数估计和降雨径流过程模拟。

这些模型可以更准确地考虑地形、土壤类型、植被覆盖等因素对雨水径流的影响,提高雨水预测的准确性。

2. 单描述元水文模型单描述元水文模型是将整个流域视为一个描述元,通过简化水文过程模拟,降低计算复杂性。

这类模型主要依赖于统计规律和经验公式,如单位线和单位线法等,来模拟雨水的过程。

虽然这些模型的精度相对较低,但在运算速度上具有一定优势,适用于规模较大的流域预报。

3. 基于物理过程的水文模型基于物理过程的水文模型采用物理学原理来描述雨水径流的生成和变化。

例如,基于连续方程的水文模型将流域划分为许多小单元,并通过考虑降雨、蒸发、渗透、径流等过程进行模拟。

尽管这些模型需要较多的参数和复杂的计算,但其模拟效果较好,对于研究降雨-径流过程提供了重要参考。

二、雨水的预报技术雨水的预报技术是基于水文模型和气象数据,通过分析和预测气象因素的变化,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雨水情况。

常见的雨水预报技术包括基于统计方法、基于数值模型和基于人工智能的预报方法。

1. 基于统计方法的预报基于统计方法的预报通过分析历史气象数据和雨水情况,建立统计模型,如回归模型、时间序列模型等。

分布式水文模型

分布式水文模型

分布式水文模型(日志)分布式水文模型是在分析和解决水资源多目标决策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有的分布式水文模型都有一个共同点:有利于深入探讨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文循环与水资源演化规律。

一、分布式水文模型- 特点与传统模型相比,基于物理过程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分布式可以更加准确详细地描述流域内的水文物理过程,获取流域的信息更贴近实际。

二者具体的区别在于处理研究区域内时间、空间异质性的方法不一样: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参数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它充分考虑了流域内空间的异质性。

采用数学物理偏微分方程较全面地描述水文过程,通过连续方程和动力方程求解,计算得出其水量和能量流动。

二、分布式水文模型- 尺度问题、时空异质性及其整合尺度问题指在进行不同尺度之间信息传递(尺度转换)时所遇到的问题。

水文学研究的尺度包括过程尺度、水文观测尺度、水文模拟尺度。

当三种尺度一致时,水文过程在测量和模型模拟中都可以得到比较理想的反应,但要想三种尺度一致是非常困难的。

尺度转换就是把不同的时空尺度联系起来,实现水文过程在不同尺度上的衔接与综合,以期水文过程和水文参数的耦合。

所谓转换,包括尺度的放大和尺度的缩小两个方面,尺度放大就是在考虑水文参数异质性的前提下,把单位面积上所得的结果应用到更大的尺度范围的模拟上,尺度缩小是把较大尺度的模型的模拟输出结果转化为较小尺度信息。

尺度转换容易导致时空数据信息的丢失,这一问题一直为科学家所重视,却一直未能得到真正解决,这也是当今水文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尺度问题源于目前缺乏对高度非线性的水文学系统准确的表达式;于是对于一个高度非线性的、且没有表达式的系统,人们用“分布式”方法来“克服” 它。

然而事实上,无论是“ subwatersheds ”是“ rid Cells ”其内部仍然是非线性的且没有表达式。

但是,人们认为他们是“均一”的,于是就产生了尺度问题。

比如,自然界中水文参数存在很大的时间、空间异质性,野外实验证明,传统上认为在“均一”单元,且属于同一土壤类型的小尺度土地上,其水力传导度的变化范围差异可以达到好几个数量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种水文模型的比较
摘要:水文模型是用数学的语言对现实水文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报,在进行水文规律的探讨和解决水文及生产实际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分别介绍了新安江模型、萨克拉门托(SAC)模型、SWAT模型以及TOPMODEL模型,并对这四种水文模型的蒸发计算、产流机制、汇流计算、适用流域、参数以及模型特点等不同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并结合对着4种模型之间的比较,作出了总结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新安江模型;SAC模型;SWA T模型;TOPMODEL模型;模型比较
引言
流域水文模型在进行水文规律研究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新安江模型是一个概念性水文模型,1973年由赵人俊教授领导的研究组在编制新安江预报方案时,汇集了当时在产汇流理论方面的成果,并结合大流域洪水预报的特点,设计出的我国第一个完整的流域水文模型,至今仍在我国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洪水预报中得到广泛应用;萨克拉门托水文模型,简称SAC模型,是R.C.伯纳什(Burnash)和R.L.费雷尔(Ferral)以及R.A.麦圭儿(Mcguire)于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研制的,是一个连续模拟模型,模型研制完成时间相对较晚,其功能较为完善,兼有蓄满产流和超渗产流,广泛应用于美国水文预报中;SWAT模型是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中心研制开发的用于模拟预测土地利用及土地管理方式对流域水量、水质过程影响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TOPMODEL为基于地形的半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于1979年由Beven和Kirkby提出,其主要特征是将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广泛适用性与水文模型及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基于DEM数据推求地形指数,并以此来反映下垫面的空间变化对流域水文循环过程的影响,描述水流趋势。

本文对这四中水文模型从蒸发计算、产汇流计算、适用流域以及参数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并得出结论。

1模型简介
1.1新安江模型
新安江模型是赵人俊等在对新安江水库做入库流量预报工作中,归纳成的一个完整的降雨径流模型。

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了新安江二水源模型,80年代提出了新安江三水源模型。

新安江模型可用于流域的降雨-径流的洪水模拟和预报以及水资源模拟,主要适用于我国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新安江模型是一个分散性模型,把流域分成多块,对每块分别计算产汇流,总和后求得出口断面流量过程。

模型有蒸散发、产流、分水源和汇流4个模块,产流计算采用蓄满产流模型,将水源划分为地表径流、壤中流和地下径流3种,流域汇流计算采用线性水库法和瞬时单位线法,河道汇流计算采用马斯京根分段连续演算法或滞后演算法。

新安江模型的结构特点可简单归纳为:①三分特点,即分单元计算产流、分水源坡面
汇流和分阶段流域汇流;②模型参数少且大多数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容易确定;③模型参数与流域自然条件的关系比较清楚,可以寻找到参数的区域规律;④模型中未设超渗产流机制,适用于湿润与半湿润地区。

1.2SAC模型
萨克拉门托流域水文模型,简称SAC模型,是美国天气局水文办公室萨克拉门托预报中心于20世纪70年代研制成功的,属于集总参数型的概念性水文模型。

SAC模型功能比较完善,既能应用于大中小流域,又能适应湿润地区和干旱地区,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SAC模型以土壤水分的贮存、渗透、运移和蒸散发特性为基础,用一系列具有一定物理概念的数学表达式来描述径流形成的各个过程,模型中的每一个变量代表水文循环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层次和特性,模型参数则是根据流域特性、降雨量和流量资料推求。

SAC模型的结构可以简单的归纳为:①蓄满产流与超渗产流兼有,流域分单元和总径流分水源;②模型参数虽有物理意义,但参数多,难于优选,产流计算复杂,汇流计算相对简单;③模型中设有超渗产流机制,可以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采用不同的参数组合,描述不同的产流机制,在湿润与半湿润地区以蓄满产流为主,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以超渗产流为主,其适应范围广。

1.3SWAT模型
SWA T模型是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中心研制开发的用于模拟预测土地利用及土地管理方式对流域水量、水质过程影响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

该模型具有较强的物理机制,可以模拟流域内发生的多个水文物理化学过程,如径流、泥沙、营养物质以及杀虫剂的输移,并在流域产汇流计算、水土流失、面源污染、土地利用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作为一个半分布式的水文模型,SWA T首先将整个研究流域按一定的子流域面积阈值划分为若干个子流域。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按土地利用和土壤面积阈值划分水文响应单元(HRU),并采用概念性模型来估算HRU上的净雨、计算产流量和泥沙、污染物质产生量;然后进行河道汇流演算,最后求得出口断面流量、泥沙和污染负荷。

SWA T模型的特点可以概括为:①对大流域的计算效率高;②连续模拟,能够模拟长期管理变化的影响;③模型将流域划分为多个子流域进行模拟提高了水文模拟的精度,降低了空间差异的影响。

1.4TOPMODEL模型
TOPMODEL是基于地形的半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

TOPMODEL的主要特征是利用地形指数来反映流域水文现象,即以地形指数的空间变化来模拟径流产生的变动产流面积,尤其模拟地表或地下饱和水源面积的变动。

TOPMODEL模型的主要特点是:①考虑了流域地形、地貌、土壤等因素对径流形成的影响;②将集总式水文模型计算和参数方面的有点与分布式水文模型物理基础好的有点结合在一起;②模型结构简单,参数少,物理概念明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