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音乐优秀教案及反思小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年音乐优秀教案及反思小学
下面是为你带来《童年》教案及反思,欢迎阅读。
《童年》教案一、聆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二、表演《摇啊摇》《小酒窝》三、编创与活动教学目标:一、《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犹如四幅精致多彩的画面,它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从音乐声中感受并体验这种人间的真挚情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在聆听《童年的回忆》时边听边看图形谱,从中初步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三、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
四、流畅地唱好《摇阿摇》《小酒窝》,有感情地背唱这两首歌曲,并进行即兴表演。
教学重点:一、初步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二、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
三、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并进行即兴表演。
教学难点:听辨音的高低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投影仪、教学光盘课时准备: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复习学过的知识,复习学过的歌曲。
教学目的:巩固上学期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对上学期学习的美好回忆。
教学重、难点:1.调整学生的声音状况,使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
2.巩固已学旧知、检查掌握情况。
教具准备:琴、录音机、磁带、粉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发声练习1.提示坐姿、情绪2.长音练习(1=C-D lu)要求:各母音的口形要正确,律上行打开嘴巴,下行注意气息支持。
三、复习旧歌1.> 边唱边表演。
(1)请同学们说说歌曲的情绪。
(诙谐欢快)(2)集体用正确的情绪表演唱一遍。
2.>(1)请几位同学说说歌曲的情绪(优美地)。
(2)集体有感情地演唱一遍。
3.>(1)教师提示歌曲情绪。
(2)集体跟音乐表演唱一遍。
四、复习旧知1.音阶(1)请一位学生说说音阶排列的顺序。
(2)大家一起跟琴唱一唱。
(3)看老师在音乐小台阶上写出音阶。
(4)集体看黑板上五线谱中的音符:认一认并唱一唱。
2.音乐符号与记号(1)小节小节线终止线(2)反复记号反复跳跃记号(3)延长音记号连线(延音线.圆滑线)五、介绍本学期学习内容 1.翻看目录老师介绍本学期学习的歌曲,欣赏等内容。
2.提出本学期的学习总目标和要求。
(1)提高整体音色、整齐程度,认真进行发声练习。
(2)加强视唱练习,培养学生独立视唱能力。
(3)学会正确使用竖笛,并掌握基本演奏方法。
(4)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用正确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用多种手段表现歌曲内容。
3.自由翻阅课本。
六、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一、聆听《童年的回忆》二、表演《摇啊摇》教学目标:一、《童年的回忆》《摇啊摇》等作品,犹如四幅精致多彩的画面,它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从音乐声中感受并体验这种人间的真挚情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在聆听《童年的回忆》时边听边看图形谱,从中初步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一、听音乐,进行表演,来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内容。
二、通过编创与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具准备:琴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发声练习 1.长音练习(l=C-D lu)2.弹性练习(I=C-F Iu)要求:双手扶小腹部,感受腹部用力的感受,声音短促有弹跳感。
3.母音练习(I=C-E a.o.i.u)二、聆听《童年的回忆》1.初听歌曲一遍。
(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2.学生将听觉与视觉合二为一,从图形谱中了解旋律进行的状态。
3、学生边听音乐,边用手势按图形谱的形状划动,从中感受音乐进行速度的快慢与欢快、甜美的关系。
4、生从音乐的体验中联想自己童年生活中最值得回忆的一幕,向大家说说。
5、从小白兔、乌龟的行走速度对比中讲解速度记号的“快与“慢,从人的一般行走的速度,与兔、龟比较,引出“中速。
6、再听音乐,由学生自己完成音乐的排序号及填空(速度、情绪)的书面作业。
三、表演《摇啊摇》1、边看书上的插图,边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所描绘的情景。
2、教师范唱,学生试着做划船律动,体验6/8拍的强弱感。
3、四小节一句跟琴模唱曲调,要求唱得连贯流畅,象小船在河中匀速前进。
4、跟教师的伴奏,学生试着把歌词填进曲中。
5、听录音。
(进行即兴表演)四、编创与活动自由选择两种伴奏型为歌曲伴奏:用滚动式敲击三角铁,即用金属棒在三角铁内滚动。
按强拍打击三角铁,让学生在实践中自由选择。
也可两者兼有之地演奏,如在长音处用。
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教学内容:一、表演《小酒窝》二、聆听《我们多么幸福》三、编创与活动教学目标:一、《我们多么幸福》《小酒窝》等作品,犹如四幅精致多彩的画面,它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与热爱.我们从音乐声中感受并体验这种人间的真挚情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
三、流畅地唱好《小酒窝》,有感情地背唱这两首歌曲,并进行即兴表演。
教学重难点:准确听辨音的高低,进行编创活动,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力。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教学光盘教学过程:一、发声练习1.长音练习(I=C-D Iu)2.顿音练习(I=C-F Ii Ia)3.母音练习(I=C-D a.o.i.u)
二、表演《小酒窝》1.教师范唱,学生感受。
2.听范唱录音伴奏,老师演唱。
提问:请大家仔细听,我唱的两句歌有什么不同(教师范唱a、b 两句,各4小节)?适时提示:歌词、节奏、曲调。
听老师唱曲调,你能听出曲调中出现最多的音是哪个音吗?3、学生模唱曲调。
4、歌词跟唱。
5、学生基本唱熟,请相邻两同学在“呀子喂处相互按节奏拍拍手“ 以加强节奏感的学习。
也可以让学生编创其他节奏型,来表达喜悦的情景。
6、排练表演唱《小酒窝》,进一步激发学生演唱的兴趣,强化审美情趣。
三、聆听《我们多么幸福》1.听音乐。
2. 教师简介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
3.复听。
(1)分别请两位同学朗读歌词。
(2)集体跟琴默唱歌词。
(3)请同学们轻声哼唱歌曲。
4、问:谈谈你对这首歌曲的感受?(1)流畅的三拍子曲调,你想象当年的同学们在什么场景中?(2)歌曲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内容?(3)生活在21世纪的你感到幸福吗?
5、编创与活动再次聆听,要求学生:当你听到歌曲高潮时(兴高采烈)用动作或打击乐表示。
希望学生独立思考,认真聆听,切勿人云亦云。
四、听辨练习活动1、这个练习为下节课学习“3、5、6、音高作听觉铺垫。
2、本练习是二年级听辨音高的复习与提高。
3、不要求学生唱唱名,而是用lu进行听辨模唱,以提高学生对音高的听辨记忆。
4、教师在“3、
5、6三个音中作两个音的旋律音程听辨训练,如“3 5;5 3;5 6;6 5;3 6;6 3等。
教学重点: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教学难点:音乐内心感受的外显教学方法:综合法听唱法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组织教学二、新课教学1、复习歌曲(1)请小朋友
们说说最喜欢上学期的哪首歌曲或弹一段前奏问学生歌名(2)唱一唱2、提出本学期要求(1)分组(2)宣布平时成绩记载项目(采用竞赛法)(3)常规教育3、新歌教学(1)导入:听《劳动最光荣》,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听《共产儿童团歌》,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听《摇啊摇》,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2)出示童谣学生朗读《摇啊摇》(3)出示书上插图,让学生尝试怎样读更能表现图上的意境,教师彩两种方法让学生选择,学生边划船边朗读。
(4)说说用以上哪段音乐配比较合适,为什么?放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5)放音乐,学生做划船律动,体验6/8拍的强弱感。
用lu哼唱(6)放录音,学生轻声唱歌词,让学生发现最后一句唱两遍。
(7)再跟唱一遍,找一找难唱的地方重点练唱第二乐句(8)跟琴模唱,要唱得连贯流畅,像小船在河中匀速前进,5拍时值唱足。
(9)连唱,边唱边用动作表演(10)跟唱曲谱4、编创与活动(1)让学生说说三角铁有哪两种敲法。
(2)分组尝试选择滚动式和按强拍打击三角铁如何为歌曲伴奏。
(3)分组展示、学生评价(4)为歌曲伴奏唱三、组织下课齐唱齐唱集体表演唱齐读、自由读自由表演指名说、仔细聆听集体律动轻唱齐唱
齐唱齐唱集体表演唱齐唱指名唱自由、小组尝试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童年,都有一些让你难以忘怀的地方、人物和故事。
四年级第四课《童年的音乐》就带领我们重温童年美好的故事。
本课内容包括聆听作品经典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学唱歌曲两首,一首是赞美童年生活的歌曲《白桦林好地方》,另一首是回忆童年时代的歌曲《红蜻蜓》,通过聆听和演唱,让学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为了让孩子们深刻体会本课的主题,感受两声部歌曲演唱的和谐统一,我把重点放在了歌曲《红蜻蜓》的学唱上。
首先让他们聆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以及歌曲所表现的内容,接着让他们跟音乐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然后按照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分段讲解歌词,最后再跟音乐填词演唱歌曲。
为了训练孩子们和谐统一的声音,体现合唱的魅力,我又让孩子们学唱了第二声部歌曲,然后分小组、分声部练习演唱歌曲,通过多次练习、个别小组展示,最后集体演唱,终于听到了学生们美妙、和谐的合唱《红蜻蜓》了。
另外,有个别学生,还总结了自己记忆深刻的童年歌曲,运用《红蜻蜓》的旋律,把它们编排成《童年的回忆》来演唱,真正做到了“童年的音乐。
看了童年音乐教案及反思还看:1.小学音乐教案反思简短2.《打秋
千》音乐教案及反思3.《春晓》音乐教案及反思4.留住童年教案及反思5.《唱脸谱》音乐教案及反思6.《过新年》音乐教案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