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场沼液果园循环利用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农业与科技生猪生产是临安市农业“八大”产业之一,全市有规模养猪大户653家,其中112家已实施“养猪规模场污染治理”,建有沼气池,对规模猪场的污染治理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对沼液的后续污染和沼液资源利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每年有近1000万t 沼液,直接排放于小溪小沟,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资源。

为实现沼液的进一步利用,我们实施了“生猪沼液果园循环利用模式示范推广”
项目。

1养殖场的基本情况
项目在临安市於潜镇景荣养猪场实施,该场位于
自由村石佛三角坞,独立山岙,面积1km 2,坞内有一个山塘,养猪场猪舍5幢,面积2100m 2,常年生猪存栏400头,年出栏1000头左右。

建沼气池105m 3,实行雨水、污水分离,日产沼液1t 以上。

周边茶山、坡地、山林300多亩,以种植板栗为主,还有香榧、柿子、竹笋100多亩。

果园最高点垂直高于沼气池45m 。

2沼液循环利用模式
景荣养猪场“沼液果园循环利用”生产模式建
成后,完善了生猪→粪尿→沼气→沼液→果树循环利用,实现了变废为宝,节能减排,清洁农业,产品优质,环境绿化的生态养猪场。

猪场建在独立山岙里,与村庄隔离,实现了人居、畜禽分开;猪粪尿进入沼气池发酵,发生沼气作燃料,烧饭、点灯、保温;沼液浇灌果树,果园水肥充足,果树生长旺盛。

沼液通过果树、牧草的养分吸收和土壤的离子吸附,在果园中消耗殆尽。

现在景荣养猪场清洁,卫生,猪病少。

同时山塘里的水变清了,臭气轻了,蚊蝇少了,村民满意了。

3建设工程
3.1建造沼液蓄贮池
在沼气池口建造一口4m ×3m ×3m ,容积约50m 3
沼液蓄贮池,该蓄贮池与沼气池沼液流出口衔接,用来蓄贮流出的沼液,设计贮量为1个月。

另一口建在果园地势最高处,规格3.5m ×3m ×3m ,容积约30m 3,这口蓄贮池用来贮积高压水泵打上来的沼液,并通过沼液的压力和流向,配用管网,浇灌池下游的果树。

蓄贮池用C 砼20标准混凝土钢筋浇筑。

养猪场沼液果园循环利用模式
陶林富
黄炳荣
(临安市於潜镇农办,浙江临安
311311)
景荣养猪场沼液果园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
交流园地
46
2009年第6期
3.2安装沼液浇灌管网
在沼气口沼液蓄贮池安装一台11千瓦高压耐腐水泵,用来抽出沼液打入山上蓄贮池。

山上沼液蓄贮池,以浇灌果园方便为原则,装置塑料管网,管道直径由大到小装置,每30m装置阀门和水龙头,水龙头用于接软管浇灌,共铺设管网1500m。

4小结与启示
4.1因地制宜,推广多种沼液循环利用模式
临安市有600多家规模养猪场,分布在各种地理环境位置,沼液是一种优质有机肥,适宜大多数农作物施用,每家养猪场只要结合周边、周围农作物种植布局,可规划建设沼液→果园、沼液→茶园、沼液→蔬菜、沼液→桑园、沼液→竹园、沼液→水稻等等多种沼液循环利用模式。

4.2科学应用液压、水流原理,设计建造沼液循环利用工程
新发展建设“种养结合”养猪场的,要把猪舍建在高处,置种植农作物的农田、山地于猪舍下游,这样,可使沼液自动浇灌,投资少、效益好、收入高。

4.3把沼液循环利用工程作为社会公益推广事业
目前,临安市规模养猪场大部分是专业性,单项从事养猪,养猪场周围的农田、山地他人所种,不具备进行“种养结合”现代农业生产条件,因此,养猪场只建沼气池,不处理沼液现象普遍。

临安市是“生态名市”,保护环境、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是政府大事,政府要进一步出台养猪场沼液循环利用工程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土地流转,使猪、沼、果配套,全面推广养猪场沼液循环利用项目建设,保护太湖、钱塘江水源清洁。

4.4沼液灌浇设备纳入农机补贴范畴
沼液是腐蚀性液体,因此沼液运行机械、管道等设备应具有耐腐蚀、抗老化产品,如选择耐腐蚀高压水泵、阀门、开关、管道等机械材料,并把沼液灌浇设备纳入农机具内容,享受补贴范畴,减轻农民负担,使该项技术措施进一步顺利推广。

10月27日,市农科院承担的“杭州市珍稀食用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项目顺利通过杭州市科技局验收。

杭州市于2006年启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珍稀食用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作为首批建设的13个创新服务平台之一,围绕产业发展的需求,组织开展珍稀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攻关和示范推广,组织实施“蔬菜、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蚕桑-食用菌循环利用技术示范推广”等两个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特别是在桑枝栽培黑木耳方面取得了创新和突破;承担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建设任务。

该平台通过三年多的建设,建成科研、成果转化、培训基地66000m2,新增仪器设备67台(套);引进、培养各层次人才36人,其中8人次被列入了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共收集制作标本326份,引进食用菌新品种16个,已示范推广7个;集成创新、示范推广先进适用技术12项,开发新品种3个;提供优质菌种3万多瓶,供应优质菌包1790万袋,培训农民1628人次,指导发展食用菌专业合作社21家,培育食用菌龙头企业3家,创食用菌产值1800余万元;同时,平台还获省、市科技成果奖3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制定杭州市农业地方标准1项,发表论文23篇。

(蔬菜所)
杭州市珍稀食用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项目通过验收信息资讯
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