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曾国藩的用人之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析曾国藩的用人之术
在曾国藩帐下有各种各样的能人,有文人、武将、谋士,也有兴办洋务的科技人才;有李鸿章这样通过正规科举出身的人才,也有放排工杨载福、愤青鲍超、师爷左宗棠这样的在野人才,还有塔齐布这样“根正苗红”的八旗子弟。然而他是怎样去挖掘并正确的使用他们呢?这其中曾国藩自有其独到的识人用人之道,今天我就从他的识人用人之道进行评析。
在《曾国藩家书》中,我们可以将曾氏的用人之道概括为以下八个字:广收、慎用、勤教、严绳。最能说明曾国藩用人之道的是,道光三十年(1850)他在文宗登极所上的奏折。他说:“今昔所当讲求者,惟在用人:人才不乏,欲作育而激扬之,则赖皇上之妙用。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方,有考察之法,三者缺一不可。见无才者,以痛惩模棱疲软之习;见有才者,以化其刚愎刻薄之偏。十年以后,人才必有起色,此转移之道也。所谓培养有数端:曰教诲,曰甑别,曰保养,曰超擢。”由此我们可以从曾国藩对于人才的选拔、培养、用人三个方面进行评析。
一、选拔人才方面
曾国藩在人才选拔方面主张“德才兼备”“、不拘一格”和“广收人才”。他曾说“:司马温公曰‘: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余谓德与才不可偏重”。因此曾国藩选人喜欢在交谈中察言观色,对朋友推荐的文人他都亲自交谈。在交谈中,还观察此人面相。他喜欢把人的长相和相书套,既相信又不全信,同时,再结合这人的精神、气色、谈吐举止,尤其看重对方的为人行事,几方面结合起来,去判断人的吉凶、前途。然而对于武将,则不问品德,不管此人是海盗、罪犯,只要武艺高强,能打仗,心地踏实,为人忠勇,曾国藩不怕得罪地方官,排除压力,为其所用。兵痞鲍超,酒醉卖妻,醒后又翻脸不认账。提刑按察使司的差役押着去府中,不料,路上被曾国藩拦下,鲍超大叫:“曾大人,你老不是在搞团练吗?我愿投在你的帐下,我好比当年落难的薛仁贵,日后我会辅助你老征东扫北。”曾国藩脱口赞“好神力”,当即把鲍超留下,委以大官。并给50两银子,让其还20两给店老板,30两安顿老婆,另写信给提刑按察使司陶恩培大人,说鲍超是人才,自己要留用,不必再究之等。陶恩培对此非常生气,并上告曾国藩,而曾国藩不予理睬。对此,鲍超万分感谢,在以后的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的战斗中,打仗勇猛,几次把曾国藩从困境中救出,为之立下了汗马功劳。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在选拔人才时候确实体现出不拘一格,同时也体现了曾国藩那种宽广的胸襟这个不仅仅是那个时代的统治阶级应该学习的而且也是现代的一切管理者都值得探讨研究的。所以曾国藩在人才选拔方面的主张今天依然有借鉴意义。
二、培养人才方面
曾国藩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多选替手,替手就是代替自己的人,这既包括副手也包括接班人,他认为这是办大事第一等要紧事。他自己就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无论是陆军方面,还是水军方面他都选择了很称职的将领。比如说陆军,他任用罗泽南、塔齐布、胡林翼、鲍超、李续宾、曾国荃;水师方面,他提拔杨载福和彭玉麟这两位水师统领。他们都部分代替了他,在接班人上,他也做得比别人好,曾国藩用人最大的成果就是识别、培养、栽培了他的接班人李鸿章。
然而曾氏是通过什么独特的方法来培养人才的呢?最重要的是他很善于通
过书信、面谈及饭前闲谈对部属进行培训、教育。书信好理解,曾国藩家书洋洋洒洒几百万字,无所不谈。面谈相当于今天的绩效面谈,总结成绩,指出不足,探讨改进方法,促进部属成长。这些培训方法让曾国藩帐下很多人受益匪浅,这在100多年前相当难得。利用吃饭的时间进行培训、教育就是曾氏的专利了。曾国藩喜欢在吃饭前与部属、幕僚谈诗论文或讲一些幽默而又富有哲理的笑话,其他人笑得前仰后合,他则在一旁微笑着用手慢慢搏胡子。甚至李鸿章在晚年经常与人忆及恩师的饭前教育,可见他是受益匪浅的。同时,曾国藩认为,有用的人才必须由培养、陶冶、磨练而成的,他在《应诏成言疏》详细阐述了人才培养的四种方法并形象的将人才比作禾苗:“教诲,犹种植耕耘也;甄别,则去其良莠也;保举,则犹灌溉也;皇上超擢,譬如甘雨时降,苗勃然兴也。”可见曾国藩对于如何正确有效的去培养人才是具有独到的见解的。
在科技知识十分发达的今天,培养好人才不仅仅是从他们的专业知识上入手,更为重要的是从小事进行培养,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观念,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促使他们十分乐意地去完成任务,变“被动”为“主动”,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曾国藩那种通过书信来陶冶和培养人才的方法对于今天的培养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人才任用方面
在任用人才方面,曾国藩主张“因其所长,各尽其才”及“量才录用”。他选才不求全责备,只要有一技之长,一节之用,不论地域、门第、冠戴、资历和年龄,来之即用,用则因量器使,务求人尽其才。他说“:衡人者但求一长可取,不可因为微暇而弃有用之才。如果过于苛求,则庸人反得幸全”。因此,他根据个人之所长把幕僚分成七类,从事不同的工作。然而,他在广收人才的时候却慎用人才,因为他觉得人才是需要重要的但不是所有的人才都值得他去重用,因为在这些所谓的人才中不乏存在投机分子,因此他需要慎重的去任用人才,以免以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如何正确的使用好人才,在今天的所有的管理机构里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从曾国藩的观点我们可以归结为“各尽其才”、“量才录用”以及“慎用人才”,由此可做到让人才各尽所能,各司其职但又不会滥用人才,这对于今天的用人策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总之,曾国藩作为一个复杂而又值得研究的人物,他的思想中固然有许多封建保守、落后的成分,但同时也有许多值得肯定的思想成分。特别是其对于人才的选拔、培养、任用及其教育方法,至今仍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