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FP绿色荧光蛋白在水稻中的表达

合集下载

GFP及其在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GFP及其在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图!
[%] 多管水母中 "#$ 生色团的化学结构和附近序列
通过调整光圈减少进光量, 或选择适合的滤光片就 可以消除背景, 从而检测出 "#$ 荧光。所以检测 "#$ 时一般不会出现假阳性结果。如要观察组织 内部 "#$ 荧光, 又不损伤材料, 可以使用激光扫描 共聚焦显微镜 ( 4E+FE4*7 7*@6/ @4*++9+, 094/E@4EGH) , 它 可以对组织内部进行分层扫描, 也可进行三维显 示, 是目前理想的荧光检测仪器。另外, 荧光激活 的细胞分选仪 (也叫流式细胞仪) 也可检出转化细
光的 "#$, 之后, "#$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由于野生型 "#$ 具有一定的缺点, 如用蓝光激发 时, 其荧光强度较低, "#$ 合成及折叠产生荧光的 过程慢, 蛋白质折叠受温度影响大, 表达量较低等,
[!!] 限制了 "#$ 的应用。!’’- 年, 采用定点 L690 等
突变方式, 把第 (- 位丝氨酸换为苏氨酸 ( 1(-2) 或 胱氨酸 ( 1(-?) , 生色团形成速度比野生型 "#$ 快 & 倍, 荧光强度提高了 & M ( 倍, 而且激发光谱和发射 光谱红移, 与 N6+977* "#$ 相似。此后, 人们根据不 同的研究需要, 不断地对 "#$ 进行改造, 以改善其 性能。表 ! 是在植物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 "#$ 变 种。 # "! &’( 的毒性 人们曾一度认为 "#$ 对植物 [!%] 细胞有毒。L*@67EFF 和 C0E@ 报道, 转 "#$ 基因拟 南芥的愈伤组织不能分化成再生植株, 推测绿色荧 光的光子干扰会产生自由基, 对细胞核造成氧化损 伤。但许多研究人员并没有观测到 "#$ 对植物细 胞明显的毒性, 认为 "#$ 对植物细胞有毒的证据不 足。动物和植物的适应性不同, 植物的形态、 生理 特征使其能适应光线, 而动物细胞可能会受到灼

绿色荧光蛋白作为报告基因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

绿色荧光蛋白作为报告基因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

绿色荧光蛋白作为报告基因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绿色荧光蛋白作为报告基因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绿色荧光蛋白在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广泛。

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可作为报告基因,且具有分子量较小、荧光性质稳定、对生物体无毒性作用、检测时不需要底物等的特点。

本文就对荧光蛋白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应用The Application of GFP As Reporter Gene In the Molecular Biology Abstract: With the upgrade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used in Zoology, Botany and microbiology is more extensive. As a reporter gene, GFP have som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low molecular weight, good fluorescent stability, non- toxicity to organism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application of GFP in the molecular biology. Key words: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reporter gene, application of GFP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是一类来自于海洋生物如水母、水螅和珊瑚等腔肠动物内的一种生物发光蛋白,当受到紫外或蓝光激发时,能发射出绿色荧光。

GFP绿色荧光蛋白在水稻中的表达

GFP绿色荧光蛋白在水稻中的表达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水稻基因转化中研究(续)
1.3 Quantitative assay of GFP values in transgenic rice plants(定量检测绿 ( 色荧光蛋白在转基因水稻植株中的表达值 蛋白在转基因水稻植株中的表达值) 色荧光蛋白在转基因水稻植株中的表达值) To detect GFP value in R0 transgenic rice plants, a quantitative assay was carried out. The second leaf from the top of each two-month-old transgenic rice plant was collected and immediately frozen in liquid nitrogen. The leaves were ground in liquid nitrogen and homogenized in ice - cold extraction buffer (100 mmol HEPES, pH 8.0, 10 mmol EDTA, 5 mmol DTT, 10% glycerol, 1% PVP, 25 fig mL-1 PMSF, 15 fig mL-1 leupeptin, 1% activated carbon). This ex-traction buffer was found by preliminary experiments to give minimum autofluorescence of rice leaf extractsr data not shown). After the first centrifugation (12 000 rpm for 15 min at 4B ) , the crude extract was centrifuged again (12 000 rpm for 20 min at 4B ) to further reduce insoluble particles which affect the quantification of fluorescence. Then the GFP values were quantified based on fluorescence units f g - 1 protein using a fluorometerr model SLM8000) after excitation at 385 nm and measure the emission maximum at 510 nm. Nontransformed tissues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autofluores-cence of the tissue. Protein concentration wa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Bradford (Bradford , 1976).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as described by Sokal and Rohlf (Sokal and Rohlf , 1969).

利用gfp报告基因优化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

利用gfp报告基因优化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
表 1 水稻转化过程中所用的培养配方 Table 1 Media and their compositions for rice transformation 培养基 诱导培养基 悬浮培养基 共培养基 恢复培养基 筛选培养基 分化培养基 生根培养基 成分( mg/L) NB( N6 macro,B5 micro,B5 vitamins) + CH 300 + Pro 500 + Gln 500 + 2 ,4 - D 2. 0 + sucrose 3% + agar 0. 8% ,pH 值 5. 8 NB + 2 ,4 - D 2. 0 + As 39. 6 + CH 300 + sucrose3% ,pH 值 5. 2 NB + 2 ,4 - D 2. 0 + CH 300 + Pro 500 + Gln 500 + As 39. 6 + sucrose 3% + agar 0. 8% ,pH 值 5. 8 NB + 2 ,4 - D 2. 0 + CH300 + pro500 + Gln 500 + sucrose 3% + agar 0. 8% + Carb250 + Cefo200 + KT1 ,pH 值 5. 8 NB + CH3 00 + Pro 500 + Gln 500 + 2 ,4 - D 2. 0 + PPT 4. 0 + sucrose 3% + agar 0. 8% + Carb250 + Cefo200 + KT1 ,pH 值 5. 8 NB + CH 300 + Pro500 + Gln 500 + 6 - BA 2. 0 + KT 0. 5 + PPT 2. 0 + sucrose 3% + Agar 0. 8% + Carb150 + Trans-ZT1 + IAA0. 5,pH 值 5. 8 1 /2 MS + NAA 0. 4 + sucrose 3% + agar0. 8% ,pH 值 5. 8

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研究稻瘟病菌与水稻的互作

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研究稻瘟病菌与水稻的互作

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研究稻瘟病菌与水稻的互作作者:许有嫔廖海澄陈金华罗櫞宿加邹成东李伟滔王静马炳田贺闽陈学伟来源:《植物保护》2017年第06期摘要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严重威胁水稻的产量与质量,明确稻瘟病菌与水稻互作过程及机理,对防治稻瘟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利用稻瘟病菌常用致病菌株GUY11和ZB25,构建了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过量表达菌株,并通过荧光显微观察菌株侵染寄主水稻过程中侵染结构的形成与发育,包括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侵染钉形成、侵染菌丝增殖、坏死斑形成及产孢。

另外,通过比较过量表达菌株对稻瘟病高抗水稻和易感水稻的侵染过程,发现侵染过程的差异主要集中于侵染钉的穿透和侵染菌丝的定殖。

本研究为分析稻瘟病菌对寄主水稻的定殖规律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

关键词稻瘟病菌;绿色荧光蛋白;侵染过程;水稻中图分类号:S 435.111.41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05291542.2017.06.008Fluorescent microscopic analysis of the plant infection process ofMagnaporthe oryzae using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Xu Youpin,Liao Haicheng,Chen Jinhua,Luo Yuan,Su Jia,Zou Chengdong,Li Weitao,Wang Jing,Ma Bingtian,He Min,Chen Xuewei(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Hybrid Rice in Yangtze River Basi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Hybrid Rice, Key Laboratory of Major Crop Diseases of Sichuan Department of Education,Rice Research Institute,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engdu 611130, China)AbstractBlast disease caused by the fungus Magnaporthe oryzae leads to tremendous loss in production and quality of rice worldwide. To effectively control rice blast disease, we need to understand the infection process and pathogenic mechanism of M.oryzae.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 has been widely used as a labelling tool in life science research. Here we report the construction of avector overexpressing GFP and the successful introduction of the vector into two commonly used M.oryzae strains Guy11 and ZB25. By using the resulting fungal transformants overexpressing GFP,we observed the successional and dynamic plant infection processes by M.oryzae including conidial germination, germ tube elongation, formation of an appressorium and penetration peg,proliferation of infection hyphae within the rice tissue, appearance of blast lesion, development of conidiophore and production of conidia at the blast lesion. We also compared the infection processes of M.oryzae between interactions with compatible rice host and incompatible host, and found that M.oryzae underwent normal appressorium on both rice hosts. After the formation of appressorium,M.oryzae was able to develop penetration peg and invasive hyphae within rice tissue in a compatible interaction, but lost these abilities in an incompatible interaction. Our study proves that the M.oryzae expressing GFP facilitates our observation of the processes of M.oryzae infection on rice plant, thus providing an effective tool for examination of pathogenplant interaction.Key wordsMagnaporthe oryzae;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infection process;rice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保障水稻生产安全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1]。

绿色荧光蛋白及其在农作物研究中的应用

绿色荧光蛋白及其在农作物研究中的应用
Ke r s Gre u r s e tp oe n y wo d e nf oec n rti; l g n S le in IK k r e e; e e t T I e o i
在研 究植物遗传转 化 、 因表达调 控及 蛋 白质定 位 与时 基
高峰 , 4 5n 在 7 l 还有 一 个肩 峰 。 田涛 等 证实 了 G P的活 n处 F 性 发色基 团是 一 个 三肽 St5Tr6Gy7 但 野生 型 G P发 e6一y6一 l , 6 F 光较 弱 , 至在某些植 物细胞 中并 不表 达_ 。G P荧光 特性 甚 7 F
c ce t crsac 1 e c aatr tc fGF a d i plc t n i ersac fco sweebif x u d d. mp sini eerh.1 h rcei iso P t a piai nt e rh o rp r r l e p n e i f h s n s o h e ey o
测都 需要 底物 和辅 助 因子 , 研究 材 料具有 破坏 性 , 对 在活 体
中的应用 受 到 限 制 , 能进 行实 时 动 态追 踪 _ 。源 于 水母 不 l (eur io a 等海 洋无 脊椎 动 物 的绿色 荧光 蛋 白 ( F ) A qo av r ) e ai G P 可吸收蓝光后 发出绿光 , 是生物发 光现 象 中能量 传递 的受体
YU L n h i t l ( it h ooy R sac e t f hn he og sU i ri , c a g H b i 4 0 2 i- u ea B o c n l e erh C ne o iaT r G re nv s y Yi n . u e 4 3 0 ) e g r C e e t h

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基因克隆及表达

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基因克隆及表达

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基因克隆及表达摘要绿色荧光蛋白(GFP)是一类存在于包括水母、水螅和珊瑚等腔肠动物体内的生物发光蛋白。

采用PCR技术,对实验室提供的质粒pEGFP-N1中的目的基因进行扩增。

所得PCR产物和质粒pET-28b经过BamH I和Nde I双酶切后,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酶切产物的酶切情况并回收凝胶,再利用T4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起来,得到重组质粒。

将重组质粒导入克隆菌E. coli DH5a中培养扩增,提取阳性菌落质粒进行重组子鉴定,进而导入表达菌E. coLi BL-21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中,经IPTG诱导目的基因表达产生绿色荧光蛋白。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 PCR 基因克隆表达1.前言1.1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绿色荧光蛋白是一类存在于包括水母、水螅和珊瑚等腔肠动物体内的生物发光蛋白。

当受到紫外或蓝光激发时,GFP 发射绿色荧光[1]。

1.2 GFP 的结构GFP中央是一个圆柱形水桶样结构,如图二。

长420 nm,宽240 nm,由11 个围绕中心α螺旋的反平行β折叠组成,荧光基团的形成就是从这个螺旋开始的,桶的顶部由3个短的垂直片段覆盖,底部由一个短的垂直片段覆盖,对荧光活性很重要的生色团则位于大空腔内。

发色团是由其蛋白质内部第65-67位的Ser-Tyr-GLy自身环化和氧化形成。

1.3 GFP的研究应用GFP可标记细胞和蛋白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GFP及其突变体已被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调控、蛋白质空间定位、生物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转基因动物]2[等方面。

基于新型功能荧光蛋白的光学分子成像技术的发展,为在活细胞乃至活体动物内研究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功能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GFP还用于观察微生物、发育机理研究、细胞筛选、免疫学等方面。

本实验是利用实验室提供的质粒pEGFP-N1,其结构如图三所示。

其上有所用酶的酶切位点。

表达gfp水平

表达gfp水平

表达GFP水平
表达GFP水平通常指的是在细胞或组织中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表达量或荧光强度。

GFP是一种来自水母(Aequorea victoria)的天然荧光蛋白,它能够在激发光的作用下发出绿色荧光。

在生物学研究中,GFP常被用作报告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其与其他基因融合,用于研究基因表达、蛋白质定位等。

因此,表达GFP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目标基因或蛋白质的表达情况。

为了量化表达GFP水平,可以使用荧光显微镜或荧光成像系统对细胞或组织进行观察和测量。

通过比较不同样品之间GFP荧光的强度和分布,可以评估目标基因或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和空间分布。

同时,还可以使用荧光定量PCR(qPCR)等技术对GFP mRNA的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

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论文题目: 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基因克隆及表达中国·黄石2010年12月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克隆与表达胡丽丹(湖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院0803班湖北黄石 43500)摘要:绿色荧光蛋白(GFP)是一类存在于包括水母、水螅和珊瑚等腔肠动物体内的生物发光蛋白。

用碱裂解法提取的的质粒pEGFP-N3和pET-28α经过Bam H I和Not I双酶切连接后,得到pET-28α-pEGFP-N3重组质粒。

取部分的重组质粒做酶切实验,验证重组质粒的存在性,剩下的重组质粒导入表达菌E. coLi BL-21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中。

重组有GFP基因的E. coLi BL-21,在含有1 μL/mL 的卡纳霉素的LB培养基上培养。

当A600达到0.7时,用终浓度为0.8 mM的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培养3小时,离心得到下层绿蓝色沉淀物即可。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 GFP 基因的克隆荧光蛋白水母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eneHU Li-Dan( Class three Grade eight,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department,Hu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ngshi 435000)Abstract: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one kind of bioluminenscent proteins ,hasbeen found existing in the internal of Coelenterates,such as fellyfish,polyp and coral pEGFP-N3 and pET-28αwas harvested by sodium dodecylsulfate(SDS) alkaline process extraction and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After treating the two targeted plasmids with Bam H I and Not I, the recombinant plasmid,namely pET-28α-pEGFP-N3, can be retrieved by furthermore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Taking slight recombinant plasmid proves that recombinant plasmid does exist by dienzyme cutting(Bam H I and Not I).The recombinant plasmid lefting would be transported to E. coLi BL-21the competent cells. E. coLi BL-21containing recombinant GFP gene was grown overnight in LB solid medium containing kanamycin (Final concentration: 1 μL/mL). When absorbance at 600 nm value was 0.7, isopropyL β-D-thiogalactopyranoside was added to 0.8 mM and the incubation was continued an addition 3 h.Key words: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Fellyfish Genetic Cloning Fluorescin目录1.前言: (1)1.1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 (1)1.1.1 GFP研究背景 (1)1.1.2 GFP研究应用 (2)1.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3)2.实验试剂及实验仪器: (5)2.1实验试剂与材料: (6)2.2实验仪器: (7)3.实验方法 (7)3.1质粒提取方法: (7)3.2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回收: (9)3.3酶切及连接: (11)3.4E. CO L I DH5Α或E. CO L I BL21感受态制备及转入: (12)3.5酶切验证重组质粒: (13)3.6GFP基因的表达 (14)3.6.1活化菌种 (14)3.6.2扩大培养 (14)3.6.3 IPTG诱导GFP基因的表达 (14)4.结果与分析 (14)4.1质粒提取过程中现象与结果: (14)4.2琼脂糖凝胶电泳 (15)4.3E. CO L I DH5Α或E. CO L I BL21感受态制备及转入结果: (16)4.4酶切验证重组质粒 (16)4.5GFP基因的表达结果: (17)5.讨论: (18)5.1提取质粒出现图六的原因是: (18)5.2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图七、图八原因: (18)5.3E. CO L I DH5Α或E. CO L I BL21感受态制备及转入出现图九、十原因: .. 19 5.4酶切验证重组质粒出现图十一原因: (19)5.5GFP基因的表达结果如图十二、十三原因: (19)6.参考文献 (20)前言:1.1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 )1.1.1 GFP 研究背景绿色荧光蛋白是一类存在于包括水母、水螅和珊瑚等腔肠动物体内的生物发光蛋白。

放大荧光蛋白基因在植物转基因中的应用研究

放大荧光蛋白基因在植物转基因中的应用研究

放大荧光蛋白基因在植物转基因中的应用研究一、概述植物转基因技术是指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使其在外表和性状上发生改变的一种生物技术。

在这个过程中,放大荧光蛋白基因(GFP)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GFP是由一个来自于水母的基因编码的一种蛋白质,其最大的特点是可以通过绿色荧光标记出生物的位置和形态,其应用广泛,非常适合转基因植物的应用研究。

二、GFP的结构及功能1. GFP的结构GFP具有一个分子量为27 kDa的单体,其主链长度为238个氨基酸,分子中含有一个蓝色的荧光蛋白质、紫外吸收剂和一组到达蓝色蛋白的代谢通路的碳水化合物基团。

2. GFP的功能GFP是一种绿色荧光蛋白,其可以通过激发与辐射绿色光长波长的能量,来发出绿色光,可以用于瑞利散射、显微镜观察、荧光标记等领域。

GFP分子对外界影响非常敏感,一旦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就会发出不同的光信号,因此,GFP是对环境响应灵敏的生物分子,可以变成表达基因和生物定位分子,也可以用于体外分析生物或医学实验。

三、GFP在植物转基因中的应用1. GPF基因的定位表达通过植物转基因技术,将GFP基因嵌入到植物的遗传系统中,使其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始终存在,并为绿色蛋白质特有的信号,发出绿色荧光信号,从而被标记出来。

2. GFP用于转基因植物品种选育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具有抗除草剂和农药耐受性的外源基因转入植物体内,然后采用荧光筛选技术,筛选出具有该功能的转基因植物株系,作为品种选育的原始株系。

3. GFP用于转基因植物遗传改良研究通过将GFP与植物的其他重要基因相结合,可以实现对目标基因作用的追踪和监测,进一步开展基因功能研究,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植物遗传工程研究的深入开展。

4. GFP在植物花瓣染色质的行为研究GFP标记可以非常直观的观测植物细胞中花瓣染色体行为,可以摆脱不必要的繁琐的操作,直接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分析花瓣染色体的分布及行为,进一步推动植物生物学领域研究的发展。

绿色荧光蛋白及其应用

绿色荧光蛋白及其应用

《生物工程进展》1999,V ol.19,No.2绿色荧光蛋白及其应用周盛梅1 孟凡国2 黄大年3 黄纯农1(1.杭州大学生命科学院 杭州 310012)(2.山东农业大学生化系)(3.中国水稻所基因工程系)摘要 许多海洋无脊椎动物体内都含有绿色荧光蛋白,这种蛋白质结构很特殊,在受到激发时可以发射绿色或蓝色荧光。

虽然对它的研究从本世纪六十年代才开始,但是它独特的性质逐渐引起了生物学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就绿色荧光蛋白的结构、性质及其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 荧光 生色基 GFP基因 荧光现象在许多海洋无脊椎动物中普遍存在着。

许多刺胞亚门的动物和几乎所有栉水母类的动物在受到刺激时都可以发出荧光:刺胞亚门的动物多发射绿色荧光,而栉水母类发射蓝色荧光。

1962年,Shimo mura和Johnson等人首先从水螅水母类动物Aequor ea V ictoria中分离、纯化出一种荧光物质,并将其定性为蛋白质,称为绿色荧光蛋白(Gr een Fluorescent Pro-teins,GFPs)。

此后,人们对绿色荧光蛋白的结构、性质进行了不断的深入研究,随着这些研究的进展,人们发现,从不同动物体内提取的荧光蛋白的结构、性质不尽相同,不同动物品种的荧光发生机理也有很大的差别。

目前研究得较为深入的是来自多管水母科(A equorea)和海紫罗兰科(R enilla)的荧光蛋白,即Aequorea GFP 和Renilla GFP(以下简称为A-GFP和R-GFP),其中对前者的研究相对更深入一些,应用也更为广泛。

1 绿色荧光蛋白及其性质A-GFP和R-GFP都是酸性、球状的蛋白质,它们的氨基酸组成也很相似。

前者是分子量为27,000-30,000道尔顿的单体,而后者则是分子量为54,000道尔顿的同型二聚体。

正常状态下这两种蛋白质的吸收光谱不同,A-GFP的最高吸收峰为395nm,肩峰为473nm,R-GFP 的最高吸收峰则为498nm,肩峰为470nm,但是它们的发射光谱却是相同的( max=508-509nm)。

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克隆表达和粗提取精编版

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克隆表达和粗提取精编版

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克隆、表达和粗提取南方医科大学2011预防医学(卫生检验检疫)摘要目的: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基因克隆与重组表达,以及对其进行粗提取。

方法:从E.coli DH5ɑ中用碱提取质粒的方法提取质粒pEGFP-N3和质粒pET-28a。

然后用质粒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对已经提取的产物进行电泳,确定从大肠杆菌中成功提取了质粒。

再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和NotI 对成功提取的质粒进行酶切,并对酶切后的质粒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用以确定已经提取了GFP基因。

将含有GFP基因的质粒转化到感受态细胞E.coli BL-21中,用LB培养基对转化后的E.coli进行扩大培养。

用IPTG诱导GFP基因表达可以看到浅绿色菌落。

最后对绿色荧光蛋白进行粗提取。

结论:本实验有助于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为进一步的实验奠定基础。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克隆重组表达转化粗提取1 前言 (3)2 实验目的 (4)3 实验设备 (4)4 材料及试剂 (5)5 实验操作步骤 (5)5.1操作流程 (5)5.2质粒DNA的分离与纯化 (6)5.2.1 质粒的培养 (6)5.2.2 质粒的DNA的碱提取法 (6)5.2.3 质粒DNA的鉴定与纯化 (7)5.3酶切及连接 (7)5.3.1 双酶切 (7)5.3.2 回收酶切产物(采用DNA回收试剂盒进行回收) (8)5.3.3 连接 (9)5.4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9)5.4.1 LB(Luria-Bertain)液体和固体培养基的配制(参考附录) (9)5.4.2.感受态细胞的制备(CaCl2法) (9)5.4.3 转化涂板 (10)5.5GFP蛋白的诱导表达 (10)5.6绿色荧光蛋白的粗提取 (11)参考文献 (11)附录 (12)1LB培养基的配制: (12)2.溶液Ⅰ (12)3.溶液Ⅱ (12)4.溶液Ⅲ(100ML) (12)5.DN ASE-FREE RN ASE A (12)6.TE缓冲液(P H8.0) (12)7.20×TBE (13)8.G ENE F INDER-溴酚蓝上样缓冲液 (13)9.PEGFP-N3质粒全图谱 (13)10.P ET-28A质粒全图谱 (14)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是一类存在于包括水母、水螅和珊瑚等腔肠动物体内的生物发光蛋白。

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亚细胞定位与农杆菌瞬时侵染方法

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亚细胞定位与农杆菌瞬时侵染方法

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亚细胞定位与农杆菌瞬时侵染方法转基因技术,生物定向改良,分子育种基因工程和育种的最有效途径,转基因技术有农杆菌介导法、花粉通道法、显微注射法、基因枪法、离子束介导法。

农杆菌瞬时侵染方法(1) 转入目的载体的农杆菌EHA105单菌落接入4mL LB-50ug/mL-Kan, 30℃摇床震荡培养20h;(2) 转接3mL菌液进入30 mL LB-50ug/ml-Kan, 30℃摇床震荡培养6-8h;(3) 收集菌体,用10mL 1/2 Ms(1.5% sucrose)液体培养基悬浮菌体,加入5ul 100mM As, 混合均匀;(4) 切洋葱内表皮,撕开后内表皮,切开的宽度控制在0.5-0.7cm, 浸入农杆菌菌液,浸泡30min;(5) 滤纸轻轻吸去洋葱表皮表面可见的农杆菌菌液,放置在1×Ms+1.5%Sucrose固体培养基上,25℃培养18-20h;(6) 用1XPBS (pH7.0)溶液轻轻漂洗洋葱表皮两次,无菌水漂洗1次;(7)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采用激光共聚集显微镜采集图像;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亚细胞定位一、原理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来示踪胞内蛋白的技术。

利用GFP融合蛋白技术来进行活细胞定位研究是目前较为通行的一种方法,在光镜水平进行研究,不需要制样,没有非特异性标记的影响。

并且GFP的分子量为27kD,经激光扫描共聚集显微镜激光照射后,可产生一种绿色荧光,从而对蛋白质进行精确定位。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 LSCM, 以下简称共聚焦显微镜)因其独特的设计原理,有效地排除了非焦平面信息,提高了分辨率及对比度,使图像更为精确清晰,因此极其适于进行活细胞内蛋白质、核酸等定位及活体动态研究。

二、主要步骤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①引物设计利用引物设计软件,根据pEGFP-N1的酶切位点设计目的基因引物:②载体构建将PCR产物酶切后插入pEGFP-N1,得到表达目的基因与EGFP融合蛋白质的真核表达载体。

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9、药物研发:在药物研发领域,GFP可以用于标记和追踪目标药物分子。通过 观察GFP的荧光信号,可以研究药物分子的体内分布、药代动力学和毒性等指 标。同时,利用GFP还可以筛选和优化药物作用靶点及候选药物的有效性和安 全性。
谢谢观看
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01 引言
03 GFP的发现
目录
02 研究进展 04 GFP的分类和功能
目录
05 研究现状与不足
07 应用领域
06 未来研究方向
引言
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简称GFP)是一种重要的生物 标志物,它在生物学研究中被广泛用于标记和追踪目标细胞、蛋白质及其相互 作用。GFP的发现和应用为生物科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次演示将介绍 GFP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7、发育生物学:在发育生物学领域,GFP可以用于标记和追踪胚胎期和成体期 不同组织的细胞生长、分化和迁移。通过观察GFP的荧光信号,可以研究器官 形成、组织修复和再生等过程。
8、微生物学:在微生物学领域,GFP可以用于标记和追踪细菌、真菌和寄生虫 等微生物。通过观察GFP的荧光信号,可以研究微生物的感染、传播和抗感染 免疫等过程。
GFP的分类和功能
根据来源和结构差异,GFP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海洋水母型GFP、珊瑚型 GFP、发光细菌型GFP等。这些不同类型的GFP具有不同的光谱特性和应用范围。 其中,海洋水母型GFP具有较高的荧光亮度和良好的溶解性,是生物科学研究 中最常用的类型。
GFP的功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作为报告基因和作为标签蛋白。作为报告基因, GFP可以用于监测基因的表达和蛋白质的定位。作为标签蛋白,GFP可以用于 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生物学中细胞标记、追踪和分选等方面。

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绿色荧光蛋白(GFP) 基因的克隆和表达背景知识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 nt protein , GFP)是一类存在于包括水母、水螅和珊瑚等腔肠动物体内的生物发光蛋白。

当受到紫外或蓝光激发时,GFP发射绿色荧光。

它产生荧光无需底物或辅因子发色团是其蛋白质一级序列固有的。

GFP由3个外显子组成,长 2.6kb; GFP是由238个氨基酸所组成的单体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 27. 0kMr,其蛋白性质十分稳定,能耐受60C处理。

1996年GFP的晶体结构被解出,蛋白质中央是一个圆柱形水桶样结构,长420 nm , 宽240 nm,由11个围绕中心a螺旋的反平行B折叠组成,荧光基团的形成就是从这个螺旋开始的,桶的顶部由3个短的垂直片段覆盖,底部由一个短的垂直片段覆盖,对荧光活性很重要的生色团则位于大空腔内。

发色团是由其蛋白质内部第65-67位的Ser-Tyr-Gly 自身环化和氧化形成.1996年GFP的晶体结构被解出,蛋白质中央是一个圆柱形水桶样结构,长420 nm,宽240 nm,由11个围绕中心a螺旋的反平行B折叠组成,荧光基团的形成就是从这个螺旋开始的,桶的顶部由3个短的垂直片段覆盖,底部由一个短的垂直片段覆盖,对荧光活性很重要的生色团则位于大空腔内。

实验一质粒DNA 的分离与纯化一、实验目的掌握一种最常用的质粒DNA 提取方法:碱裂解法。

该法用于从小量培养物中抽提质粒DNA ,比较方便、省时,提取的质粒 DNA 质量较高,可用于 DNA 的酶切、 PCR 甚至测序。

二、基本原理质粒是一类在细菌细胞内发现的独立于染色体外,能够自主复制的稳定的遗传单位。

迄今为止,从细菌中分离得到的质粒都是环型双链 DNA 分子,分子量范围从 1kb 到 200kb 。

质粒 DNA 可持续稳定地处于染色体外的游离状态,但在一定条件下又会可逆地整合到寄主染色体上,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并通过细胞分裂传递到后代。

水稻白叶枯病菌hrpF启动子序列调控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表达体系的构建

水稻白叶枯病菌hrpF启动子序列调控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表达体系的构建
r g ltd b h r moe e u n e. h sr s ac u eGF e e u d rt ec n rlo e p o trs q e c f h e u ae y t ep o trs q e c t i c e rh p t h P g n n e o to f h r moe e u n eo e t h t t Xo r F g n y f so C o hp e e b u in P R. A t n c p in u i p — F s c n t ce n o f me h o g e t cin r s f : nt MF G P wa o sr td a d c n i d tr u h r s i t a i o u r r o e z me dg s o ,P n e u n i g l h c h e o tr g n fG n y ie t n CR a d s q e c n ,i i w ih t e r p r e e o e wa e u ae y p o tr s q e c f sr g lt d b rmoe e u n e o
A s atI o e lc aet xrsi hrc r fr fco gn s f a t m nso zep.oya X o bt c : r roe i t h epes nca t s o etr ee nh o a r a v rze( o ) r n d t u d e o ae e oX o y
t e t s rpi nu i c u d e c e t x r s n hp i d c d c l r d u XOM2,b tc u d n t x r s n te NA h r c t n t o l f i nl e p e si r — u e u t e me i m n a i o i y n u u o l o p e si e h me i m.T e rs l l o s o e h t h F r ti f n e e it e t r h p : P wa b i u l x r s e du h e u t as h w d t a e G P p oen o tr d ae v co r F: GF so vo sy e p e s d i s t i m p n

绿色荧光蛋白(GFP) 的特性及其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 的应用

绿色荧光蛋白(GFP) 的特性及其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  的应用

2.3 GFP融合蛋白用于研究蛋白质定位、移动 及相互作用
异质蛋白可以和GFP的N-端或C-端连接组成融合蛋白。GFP融合蛋白既保留了 异质蛋白的固有特性,也保留了GFP的正常活性。因此,GFP融合蛋白,实际上可 作为一种“荧光标签”用来研究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定位、转移、相互作用等内 容。Clontech公司构建了6种GFP融合蛋白载体。KaimSR利用GFP融合蛋白载 体研究细菌致病性,即用GFP融合蛋白载体转化沙门氏杆菌 (Salmonellatyphimurium),再侵染人的HEP-2细胞,并用若丹明(rhodaminephalloidin)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若细菌只侵染到细胞表面,只在细胞表面 呈现绿色荧光(GFP表达信号);若细菌已侵入细胞内部,则培养细胞呈现黄色荧光, 这是GFP表达的绿色荧55薛启汉: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特性及其在分子生物学 研究中的应用光与细胞若丹明染色的红色荧光的重叠效果。因此,利用GFP融合 蛋白为“荧光标签”,可以直接活体观察到细菌蛋白和报告蛋白在细胞中的确切 位置,以表明细菌在活体细胞中的侵染状况。同样原理,Youvan构建了菸草花叶 病毒和GFP的融合蛋白载体TWV-GFP。Banlcombe DC构建了马铃薯X病毒和 GFP的融合蛋白载体PVX-GFP[41]接种菸草(N.clevelandii)1~2天后,在紫外光 下可以直接观察到病毒侵染的确切部位。再用首次感染的菸草汁液接种另一种 菸草(N.benthamiana),观察到已放大的第二次系统感染的绿色荧光斑点。叶片 提取液蛋白电泳凝胶在紫外光下也能见到GFP荧光信号,从感染叶片中回收的病 毒经鉴定,确认为PVX-GFP。构建载体时,直接用GFP基因替代病毒外壳蛋白基 因,接种后观察到GFP绿色荧光只局限于接种的细胞部位,不扩散。证实了早先 的论断,即PVX外壳蛋白对于病毒在寄主细胞内的增殖,以及在细胞间的移动、 扩展是不可缺少的条件[42,43,44,45,46,47]。显然,GFP融合蛋白作为一种报告 标记,可以为病毒学研究,或以病毒载体为途径研究外源基因在转基因生物细胞 中的表达及蛋白质定位,提供理想的工具[48,49,50]。与传统的荧光抗体相 比,GFP不仅灵敏度高,不需要反应底物,还可以消除因抗体与非靶位点结合带来 的背景荧光的干扰。

绿色荧光蛋白(GFP)原核表达分析

绿色荧光蛋白(GFP)原核表达分析

石河子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结课论文绿色荧光蛋白(GFP)原核表达分析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年级、班级指导教师所在学院中国·新疆·石河子2016年1月绿色荧光蛋白(GFP)原核表达分析摘要:本实验主要探讨目的蛋白(GFP)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的情况以及鉴定目的蛋白形成的是包涵体还是可溶性蛋白。

本实验先对菌液进行培养、活化、然后采用IPTG分别对其不同时间点的诱导,用SDS-PAGE来确定目的蛋白的可溶性及其分子量,掌握GFP 诱导不同时间的表达情况的检测方法。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SDS—PAGE;原核表达1 前言1.1实验目的掌握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了解重组载体的构建方法; 锻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设计与优化实验的能力;加强学生对化学生物学中常用研究方法的认知。

1.2实验背景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 是源于多管水母属等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发光蛋白,其在蓝光或紫外光下可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可以作为报告基因检测蛋白的特异性表达或进行细胞定位研究。

与以往lacZ、CAT 等报告基因相比,有很多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GFP 不具有种属依赖性,在多种原核和真核生物细胞中都表达;荧光强度高,稳定性高;不需要反应底物与其他辅助因子,受蓝光激发产生绿色荧光,尤其适用于体内的即时检测;另外GFP 分子量小,易于融合,适用于多种转化方式,对受体无毒害,安全可靠;并且通过替换一些特殊氨基酸,可以使之产生不同颜色的光,从而适应不同的研究需要.正是由于GFP 检测具有高灵敏度,操作简单,无需使用同位素等优点,近年来广泛用于基因的表达与调控、蛋白质的定位、转移以及相互作用、信号传递、转染与转化,以及细胞的分离与纯化等研究领域.绿色荧光蛋白还在监测目的基因表达、研究细胞内物质代谢及追踪细胞系的分化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采用GFP作为标记基因,可直接收集转化细胞供实验,缩短了筛选时间、减少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并可作为活体标记,为研究发育的基因调控和分子机制提供了一种简洁有效的手段.同时也正因为其荧光反应不是酶反应,所以当细胞本身还存在一些可以受蓝光激发和产生绿色荧光的物质,或者GFP表达频率不高的情况下,GFP的检测可能会产生一些假相,不易对荧光进行定量的测定。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水稻遗传转化中的应用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水稻遗传转化中的应用
p C A M B I A 1 3 0 0一 P T G F P ( 图1 ) 。
M 】 2 3
究表明 , G F P基因能够 在转基 因甜 橙 、 转基 因 玉米原 生质
体 J 、 病 毒感染 的烟草叶 片 一 以及水 稻 I 9 等植 物 中瞬 间
表达。本研究将绿色荧光蛋 白基 因通过农杆菌介 导法导入水
江苏农业科学
2 0 1 3年第 4 l卷第 4期
一 3 5一
马旭俊 , 刘春娟 , 吕世博, 等.绿色荧光蛋 白基 因在水稻遗传转化 中的应用[ J ] . 江苏农业科学 , 2 0 1 3 , 4 1 ( 4 ) : 3 5— 3 7
绿色荧光蛋 白基 因在水稻遗传转化 中的应 用
马旭 俊 ,刘春娟 ,吕世 博 ,张 超
因植株根 中绿色荧光蛋 白基 因的表达 。在荧 光显微镜 下观察到 了绿色荧光 蛋 白基 因的表达 , 转基 因水稻愈 伤组织和 根具有很高 的绿色荧光信号 。结果表 明, 在水稻遗传转化研究 中 , 绿 色荧光 蛋 白基 因既可用 于检 测基 因的瞬 间表达 ,
也可用于检测基 因在细胞 中的稳定表达 。
( 林木遗传育种 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北林业大学 , 黑龙江哈尔滨 1 5 0 0 4 0 )
摘要 : 本研究构建 了含有 编码 绿色荧光蛋 白基 因的植物表 达载体 , 以愈伤组织作 为外植 体 , 采 用农杆菌 介导法将 携带绿色荧光蛋 白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入水 稻品种秀水 1 1中。分 析 了转化 1个月 的抗 性愈伤组 织 以及 2个月 的转基
1 4 8 9b p 9 2 5 b p
p C A MB I A1 3 0 0 、 p E G F P— N 1 、 农杆菌 E HA 1 0 5 。

绿色荧光蛋白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绿色荧光蛋白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绿色荧光蛋白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黄国存;朱生伟
【期刊名称】《植物学通报》
【年(卷),期】1998(015)005
【摘要】绿色荧光蛋白(GFP)是海洋生物水母(Aequoreavictoria)体内的一种发光蛋白,分子量27kD,由238个氨基酸组成。

该蛋白65 ̄67位Ser-Tyr-Gly沽种氨在酸环化加氧形成特殊的生色团结构。

野生型GFP发光较弱,而且gfp-cDNA含有隐蔽型剪切位点,而加工改造的GFP在植物中能够正常表达并且加强了荧光信号。

GFP作为新的报告基因和遗传标记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研究之中。

【总页数】7页(P24-30)
【作者】黄国存;朱生伟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河北农林科学院农业生物生理生化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6.1
【相关文献】
1.绿色荧光蛋白在微生物与植物互作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潘虹;雷珍珍;许可静;叶晶龙;廖甜甜;乐超银
2.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在抗虫转基因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J], 朱生伟;秦红敏;孙敬三;田颖川
3.绿色荧光蛋白在植物病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J], 蒋明;吕枷薪;黄余磊;苗立祥;倪雪
莉;鲍笑笑
4.绿色荧光蛋白在植物与病原菌互作研究中的应用 [J], 史志丹; 宋培玲; 郝丽芬; 皇甫海燕; 燕孟娇; 杨永青; 郭晨; 贾晓清; 皇甫九茹; 李子钦; 张宝辉; 陈斐斐
5.绿色荧光蛋白及其在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J], 赵华;梁婉琪;杨永华;张大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水稻细胞中 的表达研究
GFP简介
The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 is a protein composed of 238 amino acid residues (26.9kDa) that exhibits bright green fluorescence when exposed to blue light.[1][2] Although many other marine organisms have similar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s, GFP traditionally refers to the protein first isolated from the jellyfish Aequorea victoria. The GFP from A. victoria has a major excitation peak at a wavelength of 395 nm and a minor one at 475 nm. Its emission peak is at 509 nm, which is in the lower green portion of the visible spectrum. The GFP from the sea pansy (Renilla reniformis) has a single major excitation peak at 498 nm. 绿色萤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简称GFP,这种蛋白质最早是 由下村脩等人在1962年在维多利亚多管发光水母中发现。其基因所产生的蛋 白质,在蓝色波长范围的光线激发下,会发出绿色萤光。这个发光的过程中 还需要冷光蛋白质水母素的帮助,且这个冷光蛋白质与钙离子(Ca2+)可产生 交互作用。 由维多利亚多管发光水母中发现的野生型绿色萤光蛋白,395nm和475nm分 别是最大和次大的激发波长,它的发射波长的峰点是在509nm,在可见光绿 光的范围下是较弱的位置。由海肾(sea pansy)所得的绿色萤光蛋白,仅有在 498nm有一个较高的激发峰点。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水稻基因转化中研究
1 Materials and Methods.(材料与方法) Methods. pJPM5 1.1 Construction of plasmids containing GFP gene in pJPM (构建含有GFP基因的pJPM 质粒) pJPM5 pJPM We used the pGHNC5 plasmid, reported by Allen et al. (1993, 1996),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JPM5 ( Figure 1). Plasmid pJPMO was constructed by inserting a Klenow enzyme-filled EcoRI fragment, isolated from pBY505 (Wang and Wu, 1995; Zhao et al, 1989), which contains the Pin2 terminator, 35S promoter, bar gene and Nos termina­tor, into the Sma1 site of pGHNC5. Plasmid pJPM5 was constructed by inserting the rice actin1 promoter (McElroy et al, 1991) and a GFP gene isolated from pSBGXOO, into pJPMO. Plasmids pSBGXOO was constructed by Jukon Kim and Ray Wu ( unpublished results ).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水稻基因转化中研究(续)
1.3 Quantitative assay of GFP values in transgenic rice plants(定量检测绿 ( 色荧光蛋白在转基因水稻植株中的表达值 蛋白在转基因水稻植株中的表达值) 色荧光蛋白在转基因水稻植株中的表达值) To detect GFP value in R0 transgenic rice plants, a quantitative assay was carried out. The second leaf from the top of each two-month-old transgenic rice plant was collected and immediately frozen in liquid nitrogen. The leaves were ground in liquid nitrogen and homogenized in ice - cold extraction buffer (100 mmol HEPES, pH 8.0, 10 mmol EDTA, 5 mmol DTT, 10% glycerol, 1% PVP, 25 fig mL-1 PMSF, 15 fig mL-1 leupeptin, 1% activated carbon). This ex-traction buffer was found by preliminary experiments to give minimum autofluorescence of rice leaf extractsr data not shown). After the first centrifugation (12 000 rpm for 15 min at 4B ) , the crude extract was centrifuged again (12 000 rpm for 20 min at 4B ) to further reduce insoluble particles which affect the quantification of fluorescence. Then the GFP values were quantified based on fluorescence units f g - 1 protein using a fluorometerr model SLM8000) after excitation at 385 nm and measure the emission maximum at 510 nm. Nontransformed tissues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autofluores-cence of the tissue. Protein concentration wa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Bradford (Bradford , 1976).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as described by Sokal and Rohlf (Sokal and Rohlf , 1969).
GFP的性质(续)
GFP的用途
GFP作为报告分子和细胞标记最明显的优势是无需底 物或辅因子参与;无论在活细胞还是在完整的转基因 胚胎和动物中,都能有效地监测基因转移的效率。 但在这方面的应用中,GFP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放大 作用,它不能像酶一样能通过加工无数的底物分子而 将信号放大。所以一般都需强启动子以驱动GFP基因 在细胞内足量的表达。也可用亚细胞分辨率的显微成 像系统检测基因产物,靶入的基因被限制于一个细胞 器内,GFP的浓度种现成的荧光蛋白质,因此它特别容易使用。大多数 可以处理光的蛋白质都利用外来的分子吸收和释放光子。例如, 我们眼睛里的视紫红质利用维生素来感光。这些“发光团”必 须是专门为了发光而生成的,并且被仔细地插入到该蛋白质分 子内,不同的是,GFP控制光的部位是其自身的一部分,仅由 氨基酸构建而成,该部位含有一段三个氨基酸组成的特殊序列: 丝氨酸-酪氨酸-甘氨酸(有时丝氨酸会被相似的苏氨酸取 代)。当蛋白质链折叠时,这段短片段就被深埋在蛋白质内部, 然后,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甘氨酸与丝氨酸之间形成化学键, 生成一个新的闭合环,随后这个环会自动脱水。最终,经过大 约一个小时的反应,周围环境中的的氧气攻击酪氨酸的一个化 学键,形成一个新的双键并合成荧光发色团。由于GFP可以形 成自己的发色团,它非常适合于基因工程。你根本不必担心操 作任何奇怪的发色团,你只需要利用遗传学的方法操纵细胞合 成GFP蛋白质,GFP就会自动折叠并开始发光。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水稻基因转化中研究(续)
1.2 Production of transgenic rice plants(生产转基因大米植株) (生产转基因大米植株) Calli(愈伤组织) were induced in MS medium ( Murashige and Skong, 1962) from mature embryos of japonica rice ( Oryza saliva L. ) cv. TNG67. Fifteen-day-old embryogenic calli were bombarded with gold beads coated with either pJPM5, or with plasmid pSBG7OO according to the procedure of Cao et al. ( 1992) . Resistant calli were selected in plates contain-ing MS medium (Wang and Wu, 1995; Zhao et al, 1989), supplemented with 6 mg L-1 Bialaphos as the selective agent for 4 weeks (su bcultured every 2 weeks) . Resistant calli were transferred to plates containing MS regeneration media with 1 mg L-1 kinetin, 2mgL-1BAP, 0.25 mg L-1 NAA and 3 mgL-1 Bialaphos to regenerate into plants. Re-generated plants were transplanted into sterilized soil and grown in the greenhouse (30B day and 24 B night with a sup-plemented photoperiod of 10 h) . The presence of the transgenes in regenerated plants was first inferred by the herbicide resistance of the plants. To test for herbicide resistance, one leaf from each of the one-month-old transgenic rice plants was painted on both sides with 0. 25 % ( v/ v ) of the herbicide Basta ( containing 162 g L -1 glufosinate ammonium: Hoechst- Roussel Agri- Vet Co., Somerville, NJ) and 0.05% (v/v) Tween 20. One week later, the resistant or sensitive phenotypes were scor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