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型大遗址保护的现状_问题及对策研究_以雍城遗址为例_陈稳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卷 第3期干 旱 区 资 源 与 环 境V o l.24 N o.3 2010年3月J o u r n a l o f A r i d L a n d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M a r.2010

文章编号:1003-7578(2010)03-119-07

村落型大遗址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雍城遗址为例

陈稳亮

(1.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心,西安710069)

提 要:大遗址属不可再生的稀缺性文化资源。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地处农村腹地的区位环境使得村

落型大遗址避免了高强度城市建设的扰动。然而是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封闭、欠发达的区域环境也使得村落

型大遗址在其保护进程中面临考古工作不足、展示理念陈旧、管理体制落后等诸多挑战。因此,以雍城遗址为

例,在深入分析遗址保护现状与破坏因素的基础上,对雍城遗址保护进行了问题诊断,并结合农村区域的环境

资源特性与雍城实际状况对雍城遗址的保护进行了对策研究,以期对推进村落型遗址的保护进程有所助益。

关键词:村落型大遗址;保护;雍城

中图分类号:K928.5 文献标识码:A

大遗址是我国近10年来从遗产保护和管理工作角度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专指中国文化遗产中规模特大、文物价值突出的大型考古文化遗址和古墓葬。它们的占地面积,小者几十公顷,大者可达几十k m2[1]。根据区位大遗址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位于经济发达的城市建成区(郊区);第二类处于经济欠发达的农村;第三类分布在远离人类经济活动的偏远地区。近年来,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为地处城市或城市郊区的大遗址保护带来空前压力,因此,对于该类大遗址的保护引起了遗产保护领域的高度重视。相比而言,对于地处经济欠发达农村区域的村落型大遗址的关注则略显不足。实质上,村

落型大遗址在我国大遗址区位类别中占据着格外重要的位置,其保护更是维系中国大遗址保护体系完整性的关键。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400余处"大遗址类"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半数以上分布在农村地区(表1)。相较于城郊型遗址,村落型大遗址遗迹数量更多、类型更丰富,保存也更完整。

由于未经历高强度城市建设而带来的大面

表1 我国重要大遗址分布状况抽样统计

T a b.1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n gs t a t u s o f t h e i m p o r t a n t l a r g e r e l i c s i n C h i n a 遗址分布

城市建成区

(郊区)

农村地区偏远地区合计

样本数量46633112所占比例(%)41.156.32.7100

资料来源:由陕西省文物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心与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保管所联合编制的《大型遗址保护管理机构(文管

所)评估、遗址博物馆调研及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积破坏,村落型大遗址就真实性与完整性而言,具有突出的保护价值。与此同时,快速城镇化,城镇区域化以及农村社会经济的急剧变革致使村落型大遗址在新形势下面临区域建设、村庄更新等多重威胁,因而,该类遗址的保护又具有不可忽视的迫切性。目前,学界对于大遗址保护的研究大都集中于遗址保护现状及问题的整体讨论[3~8]和保护规划的专项分析[9~13],部分大遗址的分类研究又多侧重于对城郊型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探索[14~21],针对村落型大遗址的讨论尤其是专门化研究还未全面系统的展开。有鉴于此,欲借雍城案例抛砖引玉,力图启发业内人士对于农村区域大遗址的关注与研究,以推进村落型大遗址的保护进程。

DOI:10.13448/ ki.jal re.2010.03.027

1 雍城遗址保护的现状分析

1.1 遗址概况

雍城遗址是春秋至战国中期的秦国都城遗址和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是秦国沿续使用时间最长的都城。雍城遗址由雍城城址、秦公陵园和国人墓地三部分组成,现位于陕西省凤翔县县城南,遗址区面

积50.6k m 2。遗址区内现有21个行政村,分属凤翔县的城关镇、南指挥镇和郭店镇,现居住人口约5.1万

人。雍城遗址除城址区北部的少部分区域被凤翔县城南部叠压外,其余绝大部分区域均分布于农村腹地。因此,一方面,雍城遗址因大部区域未经受城镇建设冲击而保存完整、格局清晰,不仅城址区内多数遗址保护较好,秦公陵园与国人墓地也得到完整保留;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与农民生活改良所引发的修路、盖房、挖鱼塘、建坟墓等活动对遗址的威胁与破坏愈趋严重,遗址保护形势日益严峻。由此可见,雍城遗址在我国村落型大遗址中具有一定的显著性与代表性,其保护性研究亦对村落型大遗址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1.2 破坏因素分析

雍城遗址的破坏因素可归纳为自然的和人为的两大类:自然破坏因素主要包括风蚀、水蚀、风化、冻融、坍塌、裂缝和水土流失等日常侵蚀,人为破坏因素则主要来自于区域及村落建设、村民生产生活行为以及文物盗掘、劫掠等犯罪活动。相比于自然侵袭历时长、速度慢、强度小,且多与环境污染、全球性气候异常等诸多不确定因素联合作用的破坏特性,人为扰动对遗址的威胁性更大,毁灭性更强,业已成为雍城遗址现时面临的主要胁迫因素,具体显现于以下几方面。

1.2.1 村民日常取土行为

作为秦早期使用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都城,雍城遗址现存历史遗迹数量多,分布广,包括宫殿、城墙、手工业作坊、陵园、墓地等众多类型,并呈现出明显的空间散布特征。与此同时,在凤翔这类西部欠发达农村地区,对村民而言,土地是其最重要、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源,遗址区内各村甚至各村小组均设置了公共取土场。因此,遗址区内取土场与地下遗址数量多、范围广且散落分布的相同空间特性,致使取土场与地下遗址在空间上出现相邻甚至叠置的概率大大提升。据统计①遗址区内现存的近50处大大小小的取土场中直接对遗址构成威胁的竟多达22处。典型的例如作为目前发现的惟一一座春秋时期规模最大、保存

最好、结构清晰的先秦礼制建筑群,马家庄宗庙遗址的南部分布了两处面积共约2500m 2大型取土场。值

得注意的是,迄今为止,取土活动仍在渐进展开,并显现着明显的空间扩张趋势,部分取土点已迫近并占压于马家庄1号建筑基址之上。就此而论,非规范取土这一村民自发的渐进性破坏行为对地下遗迹破坏严重,业已成为扰动雍城遗址的一大关键因素。

1.2.2 区域基础设施建设

受我国区域梯度发展战略及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地处西部农村腹地的雍城遗址受村镇内部生产性建设的扰动相比城镇发展密集区域并不突出。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区域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区域基础设施网络化需求的日益提升,遗址区广域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对雍城遗址的威胁愈益明显。例如随着关中城镇群区域发展战略的提出,关中环线的贯通无论对于陕西关中地区的整体发展抑或凤翔县自身的经济振兴均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相关规划者与决策者在进行线路选址过程中,为追求对外交通的最大便捷度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最大化,竟将环线(凤翔段)选在县城以南亦即雍城朝寝宫殿群遗址的所在位置,方案出台后虽遭到各级文物部门的反对与警告,但仍在酝酿实施中。又如作为陕西省重点县级污水处理示范项目,凤翔县污水处理厂的建成对于改善凤翔县区域卫生环境,推进整个宝鸡地区的生态化建设作用显著。然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直到2007年破土动工后,才发现该项目选址已部分占压在雍城东城垣遗址上。以上事实表明,快速城镇化与区域化背景下,远离城镇的区位优势及村镇自身小规模、低强度的生产建设,并未提升村落型大遗址的安全系数,作为衔接城镇之间的重要缓冲区域,雍城遗址在现实中难于避免其所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对其带来的负外部性影响。

1.2.3 文物犯罪活动

·120·干 旱 区 资 源 与 环 境第24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