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部分方剂名称由来举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部分方剂名称由来举隅
【摘要】本文通过搜集古今相关文献,对部分方剂名称由来进行探讨,以帮助医者更好的理解、记忆方剂。
【关键词】中医方剂;名称由来
中医方剂,是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按照一定规矩(组方原则),选择适宜的药物,并明确其用量,使之主次分明,切中病情的药物配伍组合。“方剂”一词,首见于唐·姚思廉所著的《梁书·甄权传》。书云:“襄母卒病心痛,医方须三升粟浆……忽有老人诣门货浆,量如方剂。”《新唐书·甄权传》中附许胤宗云:“脉之妙处不可传,虚著方剂,终无益于世。”方剂的历史相当悠久,历代医家对于每首方剂药物组成,用法,功用,主治,证治机理,方解及临床应用进行了大量探讨,但对于该方是如何命名的,研讨较少。因此本文着手于对部分方剂的名称来源提出个人见解,相信对于方剂的理解,记忆和应用有所补益。
1 解表剂
再造散
出自《伤寒六书》,方由黄芪、人参、桂枝、甘草、熟附子、细辛、羌活、防风、川芎、煨生姜诸药组成。本方所主证为阳气虚弱,感冒风寒证,病机要点为阳虚感寒,邪郁肌表,正气不支,无力抗邪。此时,若纯用辛温峻烈之剂,因阳虚不能作汗,亦难得汗出表解,或虽得汗出而阳随汗脱之虞,陶节庵称此为“无阳证”,治当扶助正气,使阳气再造,解表散寒,故名“再造散”。
2 泻下剂
舟车丸
出自《景岳全书》,方由黑丑、甘遂、芫花、大戟、大黄、青皮、陈皮、木香、槟榔、轻粉诸药组成,为治疗水热内壅,气机阻滞,形气俱实之证的代表方。本方集一派苦辛行气、分消走泄、通便逐水之品为一方,服之使水热壅实之邪,有如顺流之舟,下坡之车,顺势而下,故方名“舟车”。
3 和解剂
半夏泻心汤
出自《伤寒论》,由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连、大枣、甘草诸药组成。用于寒热互结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薄黄而腻,古人“心”、“胃”混称,本方名为“泻心”,实则泻胃,胃又可概括消化系统而言,学者不可循名失实,方中以半夏为主药,重在辛温散痞而和阴,有解除心下痞满之效,故称“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中泻心汤有:半夏、生姜、甘草泻心汤通治各种痞证;附子泻心汤治疗痞证兼阳虚;大黄黄连泻心汤则治邪火内炽。
4 清热剂
导赤散
出自《小儿药证直诀》,方由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竹叶诸药组成,功能清心利水养阴,主治心经火热证,心胸烦热,口渴面赤,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钱氏但云本证为“心热”,或“心
气热”,未明言其虚实之属,依据小儿稚阴稚阳、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的特点,治实当防其虚,治虚当防其实,故清热与养阴并举,利水而不伤阴,清火而不伐胃,养阴而不恋邪,最宜于小儿。《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以“水虚火不实”五字概括之。
本方在《小儿药证直诀》治“小儿心热”,未言及“心热移于小肠”,而《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4曰:“赤色属心,导赤者,导心经之热从小肠而出,以心与小肠为表里也……故名导赤散”。
5 温里剂
四逆散
出自《伤寒论》,方由生附子、干姜、炙甘草组成,功用回阳救逆,主治系寒邪深入少阴所致的阳虚寒厥证。证因心肾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所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肾为元阴元阳之所系,心肾阳衰,阴寒内盛,乃临床危重证。全方,大辛大热,药简力专,重在温阳气,散阴寒,能力挽元阳,救人于顷刻之间,使阳复厥回,故名“四逆汤”。
6 补益剂
左归丸、右归丸
二方均出自《景岳全书》,左归丸由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川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诸药组成,功能滋阴补肾,填精益髓,用于真阴不足证。本方“壮水之重,以培左肾之元阴”(《景岳全书》),故以“左归丸”名之。右归丸乃肾气丸去三泻(泽泻、丹皮、茯苓)之品,再加温肾益精之鹿角胶、菟丝子、杜仲、枸杞、
当归而成,功能温补肾阳,填精益髓,用于真阳不足,命门火衰证。本方立法在于“益火之源,以培右肾之元阳”(《景岳全书》),故以“右归丸”名之。
7 固涩剂
金锁固精丸
出自《医方集解》,方由沙苑蒺藜、芡实、莲须、莲子、煅龙骨、煅牡蛎诸药组成,有补肾涩精之功,主治肾虚不固之遗精滑泄。本方集多味补肾涩精之药于一方,重在涩精止遗,兼以补肾,标本兼治。因其能秘肾气,固精关,效如金锁,故名“金锁固精丸”。
8 理气剂
四磨汤
出自《济生方》,由人参、槟榔、沉香、天台乌药组成。全方行气降逆,宽胸散结,治疗七情所伤,肝气郁结证。方中行气与降气并举,但以行气解郁为主;破气与补气并用,使气行而正不伤。诚如《本草纲目》卷34所言:“治七情郁结,上气喘急用四磨汤者,降中兼升,滞中带补也。”方中要求各药墨汁再煎,“四品气味俱厚,磨则取其味之全,煎则取其气之达,气味齐到,效如桴鼓矣”(《古今名医方论》)。故以“四磨”名之。
9 理血剂
复元活血汤
出自《医学发明》,方由柴胡、瓜蒌根、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大黄、桃仁诸药组成。全方活血祛瘀,疏肝通络,治疗跌打
损伤,淤血滞留胁下证。方中破瘀药与养血药合用,活血破瘀而不伤血,淤血去而新血生。正如《成方便读》中所言:“去者去,生者生,痛自舒而元自复矣”,故名“复原活血汤”。
10 祛湿剂
10.1二陈汤
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由半夏、橘红、茯苓、炙甘草、生姜、乌梅诸药组成,功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本方所治证为湿痰证,系以脾肺功能失调为主要病机。即所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本方中半夏、橘红二药,“陈久”者良。即《医方集解》所云:“陈皮、半夏贵其陈久,则无燥散之患,故名二陈”。10.2蠲痹汤
出自《百一选方》,由羌活、姜黄、酒当归、炙黄芪、赤芍、防风、炙甘草、生姜诸药组成。主治血气凝滞,手足拘挛,风痹等。风痹,又名行痹,走注。指风寒湿邪侵袭肢节,经络,其中又以风邪为甚的痹症。“蠲”者,有免除之意,去之疾速也。本方有益气活血之功,气通则血活,血活则风散,服之可使风痹之证得以迅速免除,故名“蠲痹汤”。
11 开窍剂
安宫牛黄丸
出自《温病条辨》,方由牛黄、郁金、犀角、黄连、朱砂、冰片、麝香、珍珠、山栀子、雄黄、黄芩、金箔诸药组成。本方有清热解毒,豁痰开窍之功,用于温热之邪内陷心包,痰热蒙蔽心窍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