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幼儿教育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农村幼儿教育问题
摘要:
农村幼儿教育问题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而进入人们的视野。幼儿教育问题是社会转型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落差的体现,也是我国发展战略演进与制度转轨的产物。所以它是农村幼儿教育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对农村幼儿教育问题进行了浅层分析。农村幼儿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等方面;学校教育的缺位、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教育的影响是问题的主要原因;发挥政府关键作用,完善家庭的教育功能,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积极优化农村学校教育环境,解决农村学校幼儿教育问题的根本对策。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育
一、农村幼儿教育问题现状
现在大部分幼儿的父母都是80后,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是既要养小孩还要买房,也就成为了今天的“房奴”,不得不外出赚钱。同时外出打工的家庭多半是当地经济萧条、家庭经济贫困、生活困难迫于无奈才背井离乡,外出者中也有一部分通过合法经营、勤劳致富明显改善了家庭生活状况,而更多的农民仍然挣扎在温饱线上。就目前形势而言,我国人口流动主要是由乡村流向城市。网上查阅得知我国有近1.5亿的农民在外务工,打工者数量还在以每年超过500万的速度增长,他们的子女处在幼儿教育年龄段的约为500万,其中超过200万留在家乡, 因此幼儿也主要分布在广大农村。据不完全统计,在全部“幼儿”中,农村所占比例达86.5%。这些幼儿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得不到父母完整而全部的关爱和教育。
二、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注入式教学
幼儿正处于学习的启蒙时期,做过幼儿老师的人都不难发现。幼儿教育的教学方式仍采取一种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普遍地存在一种现象,那就是“语言课老师教几遍,小朋友跟读几遍,然后小朋友整齐读几遍;数学课,老师在黑板上讲,小朋友在下面听,然后做作业。”这种教学过程太机械,缺乏引导和启发作用,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少之又少,从而促使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发展。就拿我们熟悉的语言课来说吧,老师在教幼儿拼音时,只是把要教的拼音写在黑板上,老师指着黑板边教边让幼儿读,然后自己读,在教学过程中既没有讲解,也没有教具让幼儿感知,幼儿只是为了记住这些拼音而学习,并没有注入自己的感情,他们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更别说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多少快乐了。这种“注入式”的教学不仅存在于幼儿园教育中,也存在我们每个幼教者的身上,还存在各科教学和家庭教育中。我认为这是我们幼教行业应该深刻反思和
探索的问题。那么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造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三点:(1)、教学资源缺乏。教学材料只限于黑板和粉笔等等少之又少的教具,幼儿操作材料也贫乏,教师上课只靠一张嘴和几本书,几只粉笔这样就造成了课堂上气氛不活跃的状态。(2)、师资缺乏。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力量,很多幼儿园经常更换老师,造成老师流动性扩大,促使幼儿教育出现空缺与托尾,而且还有一些幼儿园并没有配备两教一保,这就阻碍了教师在教学能力上的提高,想想一名教师每天对着几十名幼儿,而且是形影不离,再加上月、日工作计划的拟定,哪有时间去更新教学方法。(3)、社会环境影响。很多家长都认为他们的孩子“会跳、会唱、会写、会算”就很了不起了,他们脸上也会光彩照人了,但他们并没有想到对于一个三至五六岁的孩子是一种多么不良的教育方式,剥夺了他们玩的权力了。
2、教学内容欠规范化
在教学上出现随意性和“小学化”现象。按照《幼儿园的指导纲要》来说,一日的活动内容应以游戏为基本形式,不得象小学那样形式化,更不得随意性的上课,讲解一下就行了,但大多数幼儿园存在一种相同的情况:都不以游戏的形式来上课。幼儿规规矩矩地坐在教室内识字、算术、写作业的情况比比皆是,再加上户外游戏活动的欠缺,完全把小学教育提前教育了。这些现象都严重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小学化现象的主要原因:A、行为规范上,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遵守纪律,少玩少动。幼儿的天性本来就是活泼好动,然而教育形式上并没有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B、在知识学习上,灌输知识成了幼儿教育的主要模式,认为只有努力学习才是有用的人,却没有考虑到给孩子增加的无形压力。这些现象都严重损害了幼儿的健康心理,对幼儿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幼儿形成不良的习惯,促使幼儿产生厌学的情绪。C、阻碍了幼儿的思维的发展和智力的提高孩子不是一个容器,什么东西都往里而塞,强迫他们学这学那是不行的,应该让孩子们顺其自然的发展,在玩中学。
(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由于父母长期远离,无法感受父母在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在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行为示范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加上隔代教育本身存在的许多弊端,如纵容溺爱,重物质满足轻道德教育,又因农村环境的特殊性,幼儿在道德评价、行为习惯上极易发生消极变化。主要表现在放任自流,不服管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娇惯
孩子是家中的宝,“小皇帝”、“小公主”的现象显而易见,他们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想干什么要什么,就一定要得手,否则就使性子大哭大闹,家长们见到孩子这样,心痛时,就会满足他们那些无理取闹的要求。在这种环境下,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自私霸道,以我为中心的不良性
格。到幼儿园后,他们都认为“什么都得听他的,得让着他”,如稍有其不顺意,便哭喊攻击,这种行为给教师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导致教学过程也受到影响。
2、替代
现在的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什么事都有人代替做了,不必自己动手。这种过分溺爱的现象,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在我遇到的孩子中就有过这么两种情况:孩子已经上学前班了,连脱鞋换裤衣服都不会,如果老师不帮助的话,就以哭了事。还有一种情况,孩子上幼儿园,不肯自己走进课室,要家长抱进课室。想想孩子的独立性真的有待深思,他们连一些小小的生活都不能自理,又怎么去帮助别人呢?来到幼儿园,老师教育他们,自己的事要自己独立完成,不要什么事都依赖家长,帮他们改正种种不良习惯。然而,有些家长还是一手包揽,婆婆爷爷爱孙子孙女心切他们认为孩子还小,做不来,不愿让他们动手。很难想象,如果继续这样教育下去,孩子的未来会是如何?他们又是将如何担当建设祖国的伟大重任呢?这就可想而知了。
3、过渡保护
“捧在手心里怕冻着,含在嘴里怕化了”一句话就说明了孩子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孩子是长辈的心肝肉,心头肉。一部分家长总是站到孩子的面前,替他们扫除障碍,容不得孩子受一点点委屈,一点点挫折。就拿一件最平常的小事来说吧:幼儿园生活是一种群体生活模式,人员较多,幼儿与幼儿之间总会有一些小摩擦,总会不经意之间碰到摔伤,一旦出现问题以后,有些家长不理清事理,就先把老师指责一顿,甚至找到学校的领导或者对着做错事的幼儿大吼。尽管最后事出有因,家长也接受了老师的道歉,可是由于家长们的过度保护,使孩子变得不讲情理,变得更无理取闹,孩子们心中慢慢就形成一种扭曲心理:“天不怕,地不怕,出了事有爷爷婆婆或者爸爸妈妈撑腰”。这一现象,使孩子长大后容易出现极端的心理:目中无人,胆小怕事。
三、农村幼儿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因此,我们在分析农村幼儿的教育问题时应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来去分析原因:学校教育的缺位、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教育的缺乏。
1、幼儿园教育缺位
学校是培养人这一特殊使命的场所,学校理应承担起孩子的教育和管理的责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所起的主导作用。但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学校在幼儿的教育问题上显然没有到位,具体表现为:一是绝大部分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依然是把追求生源摆在第一位,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沦为一种口号或“摆设”。二是对幼儿的教育针对性不强,学校教育主要着眼于受教育者的共性,而往往忽略受教育者的个性需求。幼儿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常常在学习、生活、心理发展及道德行为等诸多方面出现问题,而在整个受教育者中幼儿毕竟还是少数,有“幼儿”就读的幼儿园往往无视这一特殊受教育对象的存在,对幼儿的学习状况、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