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时期的金融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85年,隋文帝下诏禁止百姓私自开采锡铅矿藏;政 府增加铸钱数量投入市场;收缴恶钱,严惩违法者。
▪ (二)谷帛等实物货币地位超过铜钱
▪ 隋代社会的自然经济色彩浓重,商品经济
尚不发达,谷帛等实物货币用途广泛
▪ 国家收入 ▪ 赏赐 ▪ 大额支付 ▪ 计赃定罪 ▪ 文帝期间货币流通稳定,炀帝即位后大兴土木、游幸
▪ (一)钱币
▪ 1.名称:金属称量货币—货币称宝并冠以年号
货币称宝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表明货币威力增大, 钱币自唐代起成为宝物而支配人类社会。
▪ 2.“开元通宝”:开辟新纪元、通行宝货
▪ 最先铸造,数量最多、最为重要,表明我国古代钱币 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其重要意义仅次于五铢钱,唐 后流通一千多年。
第一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货币
▪ 历时380年(581-960年),隋朝和唐朝先后结束了 社会分裂割据状态,重新建立起统一国家,为社会经 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推动了货币制度的进步。
▪ 货币总体情况: ▪ 实物货币式微没落,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 铜钱日益重要; ▪ 纸钱、白银等新兴货币形态开始萌芽、孕育。 北周武帝宇文邕、宣帝宇文赟、杨丽华、宇文阐、杨坚 581年代周建隋,589年灭陈,平定江南,重新统一中国。 617年李渊晋阳兵变 618年隋恭帝杨侑禅让李渊
▪ (1)货币需求不断增加 ▪ 其一,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商品交换规模、铜钱使用区域扩大; ▪ 其二,人口增长引起货币需求量大幅度增加; ▪ 其三,对外贸易发展引起铜钱大量外流; ▪ 其四,两税法实施,规定以钱纳税; ▪ 其五,销毁铜钱、民间积蓄铜钱现象严重; ▪ 其六,自然损耗,如民间送终之含、江湖覆压之耗等。 ▪ (2)铸钱规模趋于萎缩导致货币供给不足 ▪ 其一,铜料不足,中晚唐战乱不断,严重破坏了铜的生产; ▪ 其二,佛教盛行,寺院用铜数量不菲。
钱等。
▪ (二)绢帛:上承南北朝,下起五代北宋
▪ 1.钱帛兼行原因
▪ 商品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唐代很长一段时间自然 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即时社会经济繁荣时期,自 然经济的色彩仍很浓郁,社会分工仍不发达,商 品种类有限。
▪ 铜钱数量不足
▪ 2.小额交易用铜钱,大宗交易和长途贩运用绢帛
▪ 3.绢帛分为绢和布:绢为丝织物用于大额支付, 布是麻苎之物,为一般劳动人民使用。
中原内地等经济发达地区:铜钱与绢帛;
边远落后地区:实物货币;
农村地区:钱帛、谷粟。
▪ 2.历史发展差异:
▪ 前期:自然经济主导,财政收入为布帛和粮食——铜钱 数量少,布帛成为主要货币,”钱帛兼行”;
▪ 后期:商品经济力量壮大,铜钱排挤布帛,流通范围逐 渐扩大,边远地区人民也喜爱铜钱;同时出现钱荒问题。
▪ 4.职能
▪ (1)价值尺度:商品价格、劳力工值收入、计 算赃款
▪ (2)流通手段:市场交易
江都、吸引胡商、奖励对外贸易、三次发动高丽战争, 开销巨大、社会矛盾激化,物价飞涨,加速货币经济 崩溃。 初每千钱犹重2斤,后减至1斤,钱贱物贵,以至于隋亡。
▪ 二、唐代的货币:钱币+绢帛+谷粟+金银
▪ 钱帛为主要货币;黄金除作宝藏外,有时用作价值尺度 和流通手段;白银在唐末五代地位逐渐上升。
▪ 1.地区差异:生产力水平和贸易发展程度存在地区差异, 影响地区货币体系
▪ 5.钱荒利弊
▪ (1)不利于商品经济的继续发展 ▪ (2)推动货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 其一,导致了飞钱、便换的产生; ▪ 其二,推动了白银货币化的进程,白银进入流通领域发
挥货币的某些职能。
▪ 6.政府应对钱荒效果不理想
▪ 修改两税法,将大部分税额折成实物征收; ▪ 颁布法令强制使用布帛等实物货币; ▪ 奖励采铜增加铸钱,严禁销毁铜钱、禁止制造铜器; ▪ 禁止蓄钱、禁钱出境 ▪ 向市场投放铜钱、收买布帛、平抑物价、允许使用短陌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金融
▪源自文库第一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货币 一、隋朝货币的统一和流通 二、唐代的货币 三、五代十国的货币
▪ 第二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信用 一、隋朝的公廨钱 二、唐代的信用 三、唐代的汇兑业务:飞钱、便换
▪ 第三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金融理论 一、禁贮钱理论 二、官营汇兑理论 三、其他金融理论
除开元通宝外还有民间私铸货币,铸币质量最好时期。
▪ 中期:唐玄宗开元晚期-唐文宗开成年间,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经济受到打击,币制混乱。
▪ 晚期:唐武宗会昌六年-唐哀帝天佑四年,藩镇割据、
兵连祸结、经济衰退,钱币质量低劣,钱径小轻薄,铜 质不纯,掺杂铁、铅杂质,容易锈蚀,官铸私铸已无大 别。
▪ 4.货币危机:钱荒
▪ (4) 文字:欧阳询所写,秦汉至隋多用篆书,唐后多用隶书、 楷书
▪ (5) 币材:铜质纯净,铸造工艺考究,制定了铜钱成分的统 一标准,是铸钱制度史上的进步
▪ (6) 冠名:除开元通宝外,均冠以年号
▪ 至此,中国古代铸币制度基本完善
▪ 3.钱币的三个发展时期
▪ 前期:唐高祖武德四年-唐玄宗开元中期,国力强盛,
▪ 584年宣布如县令执行不力,扣半年俸禄 ▪ 开皇五年,成为全国流通的统一货币
▪ 3.允许各王子铸钱 ▪ 杨广:扬州设五炉铸钱
因币材配剂中铅、锡比例多,“白钱” 借 借口江南民间钱少,在鄂州设十炉铸钱 ▪ 杨谅:并州设五炉铸钱 ▪ 杨秀:益州设五炉铸钱
因隋五铢重量名不副实,民间盗铸现象严重,国家新 铸钱数量不足,导致市场上恶钱泛滥。
▪ 意义/影响:
▪ (1) 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货币流通
▪ (2) 形制:统一规定了钱币大小2.5cm、轻重4.25g(2.4铢), 纠正隋五铢钱偏轻的不足,恢复到西汉五铢钱的标准重量
▪ (3) 计量制度:汉到隋的重量单位是斤、两、铢、累,唐朝 将“钱”作为一个新的重量单位,即2.4铢,1两=10钱=24铢 清代库平一钱=标准开元钱一文
▪ 一、隋朝货币的统一和流通:五铢钱+谷帛
▪ 承南北朝紊乱币制,流通北齐、北周和南朝的旧、恶钱 ▪ (一)五铢钱 ▪ 1.开皇元年(581)发行新五铢,称“隋五铢”“开皇五铢”
制造精致,标准重量为一贯1000枚重4斤2两 ▪ 2.废除旧钱严禁流通,境内推行新钱
▪ 583检查入境铜钱,没收不符标准的铜钱, 回炉重铸
▪ (二)谷帛等实物货币地位超过铜钱
▪ 隋代社会的自然经济色彩浓重,商品经济
尚不发达,谷帛等实物货币用途广泛
▪ 国家收入 ▪ 赏赐 ▪ 大额支付 ▪ 计赃定罪 ▪ 文帝期间货币流通稳定,炀帝即位后大兴土木、游幸
▪ (一)钱币
▪ 1.名称:金属称量货币—货币称宝并冠以年号
货币称宝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表明货币威力增大, 钱币自唐代起成为宝物而支配人类社会。
▪ 2.“开元通宝”:开辟新纪元、通行宝货
▪ 最先铸造,数量最多、最为重要,表明我国古代钱币 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其重要意义仅次于五铢钱,唐 后流通一千多年。
第一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货币
▪ 历时380年(581-960年),隋朝和唐朝先后结束了 社会分裂割据状态,重新建立起统一国家,为社会经 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推动了货币制度的进步。
▪ 货币总体情况: ▪ 实物货币式微没落,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 铜钱日益重要; ▪ 纸钱、白银等新兴货币形态开始萌芽、孕育。 北周武帝宇文邕、宣帝宇文赟、杨丽华、宇文阐、杨坚 581年代周建隋,589年灭陈,平定江南,重新统一中国。 617年李渊晋阳兵变 618年隋恭帝杨侑禅让李渊
▪ (1)货币需求不断增加 ▪ 其一,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商品交换规模、铜钱使用区域扩大; ▪ 其二,人口增长引起货币需求量大幅度增加; ▪ 其三,对外贸易发展引起铜钱大量外流; ▪ 其四,两税法实施,规定以钱纳税; ▪ 其五,销毁铜钱、民间积蓄铜钱现象严重; ▪ 其六,自然损耗,如民间送终之含、江湖覆压之耗等。 ▪ (2)铸钱规模趋于萎缩导致货币供给不足 ▪ 其一,铜料不足,中晚唐战乱不断,严重破坏了铜的生产; ▪ 其二,佛教盛行,寺院用铜数量不菲。
钱等。
▪ (二)绢帛:上承南北朝,下起五代北宋
▪ 1.钱帛兼行原因
▪ 商品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唐代很长一段时间自然 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即时社会经济繁荣时期,自 然经济的色彩仍很浓郁,社会分工仍不发达,商 品种类有限。
▪ 铜钱数量不足
▪ 2.小额交易用铜钱,大宗交易和长途贩运用绢帛
▪ 3.绢帛分为绢和布:绢为丝织物用于大额支付, 布是麻苎之物,为一般劳动人民使用。
中原内地等经济发达地区:铜钱与绢帛;
边远落后地区:实物货币;
农村地区:钱帛、谷粟。
▪ 2.历史发展差异:
▪ 前期:自然经济主导,财政收入为布帛和粮食——铜钱 数量少,布帛成为主要货币,”钱帛兼行”;
▪ 后期:商品经济力量壮大,铜钱排挤布帛,流通范围逐 渐扩大,边远地区人民也喜爱铜钱;同时出现钱荒问题。
▪ 4.职能
▪ (1)价值尺度:商品价格、劳力工值收入、计 算赃款
▪ (2)流通手段:市场交易
江都、吸引胡商、奖励对外贸易、三次发动高丽战争, 开销巨大、社会矛盾激化,物价飞涨,加速货币经济 崩溃。 初每千钱犹重2斤,后减至1斤,钱贱物贵,以至于隋亡。
▪ 二、唐代的货币:钱币+绢帛+谷粟+金银
▪ 钱帛为主要货币;黄金除作宝藏外,有时用作价值尺度 和流通手段;白银在唐末五代地位逐渐上升。
▪ 1.地区差异:生产力水平和贸易发展程度存在地区差异, 影响地区货币体系
▪ 5.钱荒利弊
▪ (1)不利于商品经济的继续发展 ▪ (2)推动货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 其一,导致了飞钱、便换的产生; ▪ 其二,推动了白银货币化的进程,白银进入流通领域发
挥货币的某些职能。
▪ 6.政府应对钱荒效果不理想
▪ 修改两税法,将大部分税额折成实物征收; ▪ 颁布法令强制使用布帛等实物货币; ▪ 奖励采铜增加铸钱,严禁销毁铜钱、禁止制造铜器; ▪ 禁止蓄钱、禁钱出境 ▪ 向市场投放铜钱、收买布帛、平抑物价、允许使用短陌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金融
▪源自文库第一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货币 一、隋朝货币的统一和流通 二、唐代的货币 三、五代十国的货币
▪ 第二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信用 一、隋朝的公廨钱 二、唐代的信用 三、唐代的汇兑业务:飞钱、便换
▪ 第三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金融理论 一、禁贮钱理论 二、官营汇兑理论 三、其他金融理论
除开元通宝外还有民间私铸货币,铸币质量最好时期。
▪ 中期:唐玄宗开元晚期-唐文宗开成年间,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经济受到打击,币制混乱。
▪ 晚期:唐武宗会昌六年-唐哀帝天佑四年,藩镇割据、
兵连祸结、经济衰退,钱币质量低劣,钱径小轻薄,铜 质不纯,掺杂铁、铅杂质,容易锈蚀,官铸私铸已无大 别。
▪ 4.货币危机:钱荒
▪ (4) 文字:欧阳询所写,秦汉至隋多用篆书,唐后多用隶书、 楷书
▪ (5) 币材:铜质纯净,铸造工艺考究,制定了铜钱成分的统 一标准,是铸钱制度史上的进步
▪ (6) 冠名:除开元通宝外,均冠以年号
▪ 至此,中国古代铸币制度基本完善
▪ 3.钱币的三个发展时期
▪ 前期:唐高祖武德四年-唐玄宗开元中期,国力强盛,
▪ 584年宣布如县令执行不力,扣半年俸禄 ▪ 开皇五年,成为全国流通的统一货币
▪ 3.允许各王子铸钱 ▪ 杨广:扬州设五炉铸钱
因币材配剂中铅、锡比例多,“白钱” 借 借口江南民间钱少,在鄂州设十炉铸钱 ▪ 杨谅:并州设五炉铸钱 ▪ 杨秀:益州设五炉铸钱
因隋五铢重量名不副实,民间盗铸现象严重,国家新 铸钱数量不足,导致市场上恶钱泛滥。
▪ 意义/影响:
▪ (1) 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货币流通
▪ (2) 形制:统一规定了钱币大小2.5cm、轻重4.25g(2.4铢), 纠正隋五铢钱偏轻的不足,恢复到西汉五铢钱的标准重量
▪ (3) 计量制度:汉到隋的重量单位是斤、两、铢、累,唐朝 将“钱”作为一个新的重量单位,即2.4铢,1两=10钱=24铢 清代库平一钱=标准开元钱一文
▪ 一、隋朝货币的统一和流通:五铢钱+谷帛
▪ 承南北朝紊乱币制,流通北齐、北周和南朝的旧、恶钱 ▪ (一)五铢钱 ▪ 1.开皇元年(581)发行新五铢,称“隋五铢”“开皇五铢”
制造精致,标准重量为一贯1000枚重4斤2两 ▪ 2.废除旧钱严禁流通,境内推行新钱
▪ 583检查入境铜钱,没收不符标准的铜钱, 回炉重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