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初中化学课堂中的探究实验教学模式
初中化学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课堂教学案例
![初中化学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课堂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26758826f1aff00bed51ecb.png)
初中化学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课堂教学案例作者:郑红霞李景红来源:《学习导刊》2012年第03期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课题3 制取氧气(第1课时)教学目标:基础层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2、理解分解反应,区别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3、知道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提高层目标: 1、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2、知道催化剂是否参加化学反应高水平层目标:1、思考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总结选取发生装置的规律2、初步建立“理论分析——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的科学思路重点、难点: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2、催化剂、分解反应的概念教学过程:【课前预习】 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2、如何检验两瓶无色气体:氧气、空气?3、如何鉴别三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4、如何鉴别四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课内探究】(导入)上一节学习氧气性质时,我们已经知道氧气可以用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接触制取,具体的反应原理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
(板书)一、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师)请同学们按照学案中的表格,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做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填好实验现象,并认真思考表格最后一栏中的问题。
(设问)二氧化锰在这个反应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实验2-5)与补充加热实验:说明:1、补充加热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过氧化氢在没有二氧化锰的情况下自己能分解放出氧气,从而更清晰的认识到二氧化锰在该实验中的作用。
(学生分组实验,老师巡回指导)纠正同学们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参加个别小组的讨论,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
(师)好,大部分小组已经做完实验了,现在找几个小组起来说说他们组的实验现象和结论(最少三个小组),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说明。
(生)叙述实验现象和结论,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补充。
(同学们一般都会得出二氧化锰不是反应物,并且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师)二氧化锰不是反应物,那它是干啥的?请同学们用2分钟阅读课本38页,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41e6ebd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ea.png)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1. 引言1.1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意义探究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通过对化学知识的实际操作和探究,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化学的原理和现象,从而增加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这种兴趣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持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探究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需要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现象、提出假设、进行推理等过程,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这些能力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中尤为重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探究式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常需要分组合作进行实验和讨论,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够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视野。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在化学教学中,应该注重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1.2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理念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通过启发学生探究、发现、实验和探讨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提升素质。
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更多的扮演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构建,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
探究式教学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建构知识,通过实践活动去理解和应用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通过探究式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地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2. 正文2.1 探究式教学对学生发展的促进探究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实践案例初中化学(3篇)
![教学实践案例初中化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676531b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cd.png)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化学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本节课将围绕“燃烧与灭火”这一主题展开教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掌握灭火的原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灭火的原理。
2. 教学难点:灭火方法的运用及灭火原理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与燃烧有关吗?2. 学生回答:蜡烛燃烧、木材燃烧、火焰等。
3.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燃烧与灭火”。
(二)新课讲授1. 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展示不同可燃物的图片,如木材、纸张、汽油等。
(2)与氧气接触:展示氧气瓶、空气等。
(3)达到着火点:展示火焰、温度计等。
2. 灭火的方法(1)清除可燃物:展示如何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展示如何隔绝氧气。
(3)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展示如何降低温度。
3. 灭火的原理(1)灭火的方法都是基于灭火的原理。
(2)灭火的原理包括: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三)实验演示1. 实验一:燃烧的条件(1)展示蜡烛,点燃蜡烛。
(2)用镊子夹取一小块木材,放入蜡烛火焰中。
(3)观察现象:木材在蜡烛火焰中燃烧。
2. 实验二:灭火的方法(1)展示一个装有水的容器,点燃蜡烛。
(2)将容器中的水倒掉,观察蜡烛是否熄灭。
(3)用湿抹布覆盖蜡烛,观察蜡烛是否熄灭。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及灭火的原理。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习题。
2. 查找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演示、课堂小结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及灭火的原理。
初中化学课堂案例分析(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课堂案例分析(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7fc708d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6b.png)
初中化学课堂案例分析第一篇范文在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着各种教学方法,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本文将以几个具体的课堂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案例一:从生活中发现化学在教授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时,我们通常会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
例如,在讲解溶解的概念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观察一些常见的溶解现象,如盐在水中的溶解,碘酒的涂抹等。
通过这些实例,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溶解的过程,从而加深对溶解概念的理解。
案例二:实验教学法的运用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学生不仅可以直观地观察化学反应过程,还可以亲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授氧气的制备和性质时,我们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室制取氧气并进行相关性质的验证。
案例三:差异化教学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等因素的差异,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差异化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降低难度、增加实例等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提高难度、拓展知识等方式 challenge 他们。
案例四:跨学科教学化学与生活、物理、生物等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种联系,进行跨学科教学。
例如,在讲解化学键时,我们可以引入物理学中的电子排布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键的性质。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从生活实例中发现化学,运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差异化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以及进行跨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些教学方法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第二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技巧是提高学习成绩、培养综合素质的关键。
本文将结合初中化学教学的实际案例,探讨学生在学习初中化学时可采用的方法和技巧。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04a637c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3c.png)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第一篇范文在教育领域,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旨在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推理、判断等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教材内容:根据课程标准,选择合适的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科学、系统、严谨。
2.拓展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引入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拓宽学生视野。
3.实践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设疑、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化学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魅力。
3.实验教学: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让学生亲自动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度、合作能力等。
2.终结性评价:通过考试、测验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自我认知和调整学习策略的能力。
五、教学设计与实施1.导入新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实例或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2.知识讲解: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系统讲解化学知识,确保学生理解。
3.案例分析:选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初中化学教学生动的实验演示(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化学教学生动的实验演示(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b6e993c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46.png)
初中化学教学生动的实验演示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教学生动的实验演示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生动的实验演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
它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化学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结合初中化学教材,探讨如何进行生动有趣的实验演示,以提高教学质量。
实验演示的设计原则1.针对性:实验演示应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目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生动性:实验演示应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
3.安全性:实验演示应确保学生的安全,避免使用有毒、易爆、易燃等危险化学品,并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
4.操作性:实验演示应具备较强的操作性,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5.启发性:实验演示应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演示的实施策略1.准备工作: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试剂和药品,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讲解与示范:在实验演示过程中,教师应详细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并进行示范。
3.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观察与记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5.分析与讨论:实验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实验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
6.总结与反思:教师应对实验过程进行总结,指出实验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实验演示案例以人教版《化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空气与生命”为例,我们可以设计以下实验演示:1.实验一: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目的:让学生了解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掌握实验操作方法。
(1)准备一个集气瓶,装满水,并记录水位;(2)将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3)待集气瓶内充满氧气后,将瓶子正立,观察水位变化;(4)根据水位变化计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实验二: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目的:让学生了解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掌握实验操作方法。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5a4df76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75.png)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第一篇范文本文旨在通过对一起初中化学教学案例的深入剖析,探讨和解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如何更好地互动,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案例背景本次案例分析的对象是某初中一年级的一个化学课堂。
该课堂的主题是“水的性质和水的净化”。
教师在课前已经布置了相关的预习任务,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以日常生活中的水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水的性质和用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 实验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内容包括水的蒸发、沸腾、溶解等。
3. 结果分析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结果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净化方法,以及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案例分析本次教学案例中,教师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验操作环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化学知识。
在结果分析和知识拓展环节,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在思考和探讨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教学启示通过本次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1.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在思考和探讨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4.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以上是本文的正文部分,由于篇幅原因,未能将所有细节展开。
希望这个案例分析对您的教学有所启发和帮助。
如有需要,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内容进行拓展和调整。
第二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本文旨在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探讨初中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的方法和技巧,以提高学习效率和成果。
初中化学校本教研案例(3篇)
![初中化学校本教研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3d91208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ae.png)
第1篇一、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初中化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我校开展了校本教研活动,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化学教学中的问题,提高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二、案例描述本次校本教研活动以“探究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为主题,旨在探讨如何将实验与化学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1. 活动准备(1)确定主题:根据我校化学教学实际情况,确定本次教研活动主题为“探究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确定时间:将活动时间定于每周五下午,持续一个月。
(3)确定地点:在学校化学实验室进行。
(4)确定参与人员:邀请我校化学教师参加,共计10人。
2. 活动过程(1)分组讨论:将参与教师分成两组,每组5人。
每组选取一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总结。
(2)案例分析:各组成员针对化学教学中实验应用的成功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实验设计、操作方法、实验效果等方面。
(3)实验演示:各组成员根据讨论结果,选取一个实验案例进行演示,其他组成员观摩并提出改进意见。
(4)经验分享:各组分享本组在实验应用方面的成功经验,其他组成员学习借鉴。
(5)总结评价:活动结束后,各组组长对本组讨论和实验演示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
3. 活动成果(1)提高了教师对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认识,增强了实验意识。
(2)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实验设计、操作方法等问题。
(3)优化了实验教学方案,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4)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案例反思1. 本次教研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提高了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2. 活动过程中,教师积极参与,讨论热烈,体现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案例分析、实验演示、经验分享等环节,有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4. 活动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实验技能培训。
5. 活动结束后,部分教师提出建议,如增加实验器材、优化实验设计等,为我校化学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初中化学教研专题案例(3篇)
![初中化学教研专题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48b5289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90.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化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实验探究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以“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为专题,通过分析实验探究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实验探究教学,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案例主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实践三、案例目标1. 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 优化实验探究教学策略,提高化学教学效果。
四、案例实施过程1. 实验探究教学设计(1)明确实验探究主题: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实验探究主题,如“物质的溶解性”、“气体的制取与检验”等。
(2)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制定详细的实验步骤、实验器材、实验现象等,确保实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3)制定实验探究评价标准:从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方面制定评价标准,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 实验探究教学实施(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兴趣,引出实验探究主题。
(2)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实验项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实验探究。
(3)实验操作: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强调实验安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4)实验现象观察与记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为后续分析、总结提供依据。
(5)实验分析与总结: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实验探究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的表现,找出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小组互评:小组内互相评价,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实验探究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进行评价,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五、案例反思1. 实验探究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
初中化学教研案例(3篇)
![初中化学教研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0b1549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1a.png)
第1篇一、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我校化学教研组开展了以“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探讨、实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活动目标1.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使教师深入理解“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这一主题,明确教学目标。
2. 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促进教师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教学案例分析教研组首先对“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这一主题的教学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研究,教师们发现以下问题:(1)部分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理解不够深入,教学方法单一。
(2)实验教学环节存在安全隐患,部分教师过于强调实验结果,忽视实验过程。
(3)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未能全面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教研组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加强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学习,提高教师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能力。
(2)完善实验教学环节,确保实验安全,注重实验过程。
(3)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注重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
2. 教学设计研讨教研组针对“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这一主题,进行了教学设计研讨。
教师们共同探讨以下问题:(1)如何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活动?(2)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3)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通过研讨,教师们形成了以下共识:(1)教学活动应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实验、观察、讨论等,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实践与反思教师们在教研组指导下,进行了教学实践。
以下为部分教学实践案例:(1)教师A在教学“氧气”这一课时,设计了“氧气支持燃烧”的实验活动。
初中化学教学模式比较(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教学模式比较(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dab7c9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ed.png)
初中化学教学模式比较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教学模式比较摘要: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在初中教育阶段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通过对初中化学教学模式的比较,旨在探讨适应新课程标准和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学模式作为教学活动的基础,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教师应充分了解和比较不同的教学模式,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
1.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解、演示实验等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学生在课堂中主要通过听讲、记笔记、做习题等方式获取知识。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教师控制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容易产生依赖心理,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2.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3.情境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体验化学知识。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情境中自然地学习化学。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4.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通过对初中化学教学模式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教学模式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场景。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同时,教师还需不断学习、研究,探索更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初中化学探究实验课教案
![初中化学探究实验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55261f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ca.png)
初中化学探究实验课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实验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实验,让学生学会探究化学反应的规律,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教学步骤:
1. 实验前准备:准备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药品,包括试管、试管夹、试管架、硫酸、氢氧化钠等。
同时进行实验台的清洁工作,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和整洁。
2. 实验操作:将试管架装好,用试管夹夹住一个试管,分别加入一定量的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反应的现象和产物的性质。
3. 数据记录: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产物的性质,同时进行必要的观察和实验数据的记录。
4.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让学生分析和总结化学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5. 实验总结:让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和数据进行总结,总结出本次实验的目的和实验结果,促进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板书:
化学探究实验课教案
教学目标:探究化学反应的规律
实验步骤:
1. 实验前准备
2. 实验操作
3. 数据记录
4. 结果分析
5. 实验总结
思考问题:化学反应的特点和原理是什么?
实验要点:观察现象和记录数据
实验环境:实验台清洁整洁
教学反思:本次实验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规律?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注意化学药品的安全使用,避免意外发生。
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清理实验器材并检查实验环境的整洁度,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整洁。
希望学生通过本次实验,深入了解化学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从而提高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探究性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探究性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a0d2433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79.png)
探究性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引言:初中化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而探究性实验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与实践能力,并促使他们在学习中形成科学思维,培养其实验精神和探究能力。
本文旨在探究探究性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并讨论其对学生的影响。
一、探究性实验概述探究性实验是一种学生参与程度较高、注重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实验活动。
与传统的演示实验相比,探究性实验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探究,提高他们的实验设计与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性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1.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实践能力探究性实验鼓励学生亲自观察、实践,通过自身实验的结果判断和发现问题。
例如,在学习气体的性质时,可以设置一个探究性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观察和数据收集,发现气体的压强与温度、体积的关系,进而理解气体体积与温度的变化规律。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通过参与探究性实验,学生需要进行问题的提出、实验方案设计、变量的改变等一系列科学实验流程。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逐渐培养了实验设计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方式。
3. 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探究性实验中,学生首先需要面临实验中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将是他们思维的关键。
学生将被鼓励提出假设、分析实验结果和给出合理解释,从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究性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帮助他们主动思考问题,并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法。
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形成并培养创新思维,进而自主探索,发现新的现象,提出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三、探究性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效果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性实验能使学生亲身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化学原理,培养了他们的实验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性实验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过程中需要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初中化学探究性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探究性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6609e61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93.png)
初中化学探究性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溶解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3. 了解影响溶解的因素。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验展示一些溶解的例子,引导学生讨论溶解的现象及特点。
2. 概念讲解:介绍溶解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4.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5. 因素探究:讨论影响溶解的因素,如温度、搅拌等因素,并进行实验探究。
6. 结论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溶解的影响因素及规律。
三、作业安排:
1. 自主探究:让学生选择一个溶解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
2. 深化拓展:让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溶解的应用领域及重要性。
四、评价方式:
1. 实验报告:学生通过实验报告展示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2. 检测测验:利用选择题或解答题形式检测学生对溶解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
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溶解的概念及特点,认识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2.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其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3.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实验项目,提高实验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初中化学实践应用实例(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实践应用实例(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dc9b14f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8a.png)
初中化学实践应用实例第一篇范文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实践应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实践应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结合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举几个实践应用的实例。
1.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化学反应的过程,从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时,教师可以安排一个实验: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并观察氧气的助燃性。
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需要掌握如何正确地连接仪器、如何控制反应速率等操作技能。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氧气的制取和性质,还能够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2. 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学习酸碱盐的知识时,学生可以了解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比如,为什么用醋可以去除水垢,是因为醋酸能与水垢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的醋酸钙。
通过这些实例,学生可以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3. 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结合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议题,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学习空气污染的知识时,学生可以了解到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根据AQI来判断空气质量。
此外,学生还可以学习到如何通过化学方法净化污染的空气,如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净化空气。
通过这些实例,学生可以认识到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增强环保意识。
4. 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例如,在学习食品添加剂的知识时,学生可以了解到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作用以及合理使用的重要性。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学习了解到的化学知识,判断一些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问题。
如,如何判断食品是否变质,如何识别真假食品等。
通过这些实例,学生可以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生活质量。
5. 化学与科技的结合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化学。
例如,在学习纳米材料的知识时,学生可以了解到纳米材料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初中化学实践教学案例(3篇)
![初中化学实践教学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d1d595b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e4.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酸碱中和反应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实验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本案例以“酸碱中和反应”为主题,设计了一堂初中化学实践教学课。
二、实验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原理;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操作的能力;3. 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实验材料1. 草酸溶液(1mol/L);2. 氢氧化钠溶液(1mol/L);3. 酚酞指示剂;4. 碱式碳酸铜;5. 烧杯、滴管、玻璃棒等实验器材。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和纯度;2.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草酸溶液,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观察溶液颜色变化;3. 用滴管向草酸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加边搅拌,观察溶液颜色变化;4. 当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停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5. 将滴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取出,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碱式碳酸铜,观察现象;6.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草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2. 实验数据: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与草酸溶液的体积之比为1:1;3. 实验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草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为:H2C2O4 + 2NaOH =Na2C2O4 + 2H2O。
实验结果表明,草酸与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1:2,与理论值相符。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实验,学生了解了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原理,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2. 学生学会了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提高了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环保意识,认识到了化学实验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七、教学反思1. 本实验设计合理,实验步骤简单易懂,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2. 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3. 实验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4.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652684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ed.png)
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化学反应过程,深入理解化学原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以探讨实验教学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化学教学提供参考。
一、实验数据收集在本研究中,我们收集了某初中学校8年级两个班级的学生在化学实验课程中的数据。
实验内容包括测定酸碱度、溶解度、气体收集等。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结束后,学生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二、实验数据分析1. 学生操作技能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存在失误。
例如,在测定酸碱度的实验中,有些学生在滴定过程中滴定速度过快,导致结果不准确。
在气体收集实验中,部分学生未能正确理解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导致实验失败。
2. 实验数据准确度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数据记录和处理存在一定的问题。
例如,在溶解度实验中,部分学生未能准确记录实验时间,导致数据不具有代表性。
在气体收集实验中,部分学生未能正确理解气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导致结果误差较大。
3.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和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实验原理,并在实验过程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如,在酸碱度测定实验中,学生通过实验结果能够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在气体收集实验中,学生能够理解气体的溶解度和压强对气体收集的影响。
三、实验教学改进措施针对以上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加强实验操作技能培训:通过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减少实验过程中的失误。
2.提高实验数据准确性:引导学生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3.加强实验原理教学:通过对实验原理的深入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过程,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3篇)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b85ac8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5a.png)
第1篇一、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以及应用的科学。
初中化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化学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思考。
2. 互动式教学,提高课堂参与度(1)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共同完成实验、讨论问题等任务。
(2)师生互动:教师通过提问、解答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3)生生互动: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注重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注重实验操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实验演示:教师亲自演示实验过程,让学生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2)学生实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提高实验技能。
(3)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4.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1)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重点知识。
(2)采用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3)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教学案例以“金属的性质”为例,进行课堂教学实践。
1. 创设情境: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如不锈钢餐具、铝制饮料罐等,让学生了解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互动式教学:(1)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观察金属制品,讨论金属的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先为每组学 生用 5 0 0毫 升 的矿 泉 水 瓶 收 集 一 瓶 二 氧 化 碳 气 体 ,教 学 中让
每 组 学 生 充 分 讨 论 如 何 证 明二 氧 化 碳 易 溶 于 水 后 ,再 让 学 生 倒 入 1 / 3 ~ 1 , 4的水 , 结 果 塑料 瓶 很 快 瘪 下 去 .从 而 让 学 生感 受 到 二 氧 化碳 能 溶 于 水 。在 探 究 二 氧 化 碳 与 水 反 应 时 .可 以 让 学 生 将 石 蕊 试 纸 制 成 的干 燥 的 纸 花 放 人 干 燥 的二 氧 化 碳 中, 纸 花不变 色 ; 再将 纸花上 喷水 , 放 入 二氧化碳 中 . 纸花变 红色 : 再 将 变 红 的 纸 花 用 电吹 风 吹 , 纸 花 又 变 成 紫 色 。通 过 以 上 实 验 探 究 和 对 比分 析 .学 生 对 于 二 氧 化 碳 与水 反应 生 成 碳 酸 和 碳 酸 的 不 稳 定 性 就 有 了 比较 深 刻 的 理 解 。
决 的 问题 。第 二 , 实 验 的 设 计方 法及 教 师 的实验技能 . 要 保证操作熟练 , 实 验 现 象 突出 , 一 次 成 功 。第 三 , 教 师 要 善 于 选 择
达 到 教 学 目标 的策 略 、 手段 、 方 法 把 握 和 控制教学过程 . 引导学生进行 观察 、 思 考 和分析 、 归纳结论。 ( 2 ) “ 发 现 一 理 解 ”模 式 的 教 学 实 例— — 二 氧 化碳 性 质 与水 反 应 :
平 时 成绩 一 般 的 同 学 ,他 站 起 来 支 支 吾 吾 了几 下 。这 时 , 我心里 比他还紧张 , 因 为 他 的答 案 将 决 定 我 接 下 来 教 学 程 序 。 果 然 他 中 了我 设 下 的 “ 陷阱 ” ,回答 说 : “ 是, 这 违 背 了 质 量守 恒 定 律 。” 这 时 我 装 出一 副 不 懂 的 样 子 来 . 于 是 附 和 刚 才 回 答 的 同学 说 : “ 我 也 这 样 认
程 改 革 的 基 本 理 念 :① 注 重 全 体 学 生 的 发展 , 改 变 学 科 本 位 的 观 念 。② 从 生 活
走 向化 学 , 从 化 学 走 向社 会 。 ③ 注 重 科 学
探究 , 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化 学 实 验 教 学 . 在创 设 学 习环 境 和
培养学 生观 察 、 动手 、 判断、 合 作 等 能 力 中 起 着 重要 作用 。
现最 旺盛 、 最 突出的时期 . 同 时 也 是 学 生 对 自然 科 学 有 着 非 凡 的 吸 收 信 息 能 力 的 最 佳 时期 。 在 新 一 轮 的 课 程 改 革 中 。义 务 教 育
① 白磷燃烧 的现象如何 ?② 反应前
后物 质的质量有没 有变化? 实验完 毕 , 我 把 结 论 留给 了 学生 回答 。 归 纳 出质 量 守 恒 定 律后 .我 问 : “ 镁
实验效果的关键措施和要求。
一
、
化学探 究实验 的必 要性
初 中 阶段 的 学 生 正 处 于大 脑 的 发 育 时 期 和 思维 发 展 的关 键 期 ,是 主 要 以形
象思维 为主 , 并 向抽 象 思 维 过 渡 的 时 期 , 是 对 大 自然 的 好 奇 心 、 探索欲 、 求 知 欲 表
在 空 气 中燃 烧 , 生 成 了氧 化 镁 , 质 量 增 加
了, 这 是 否 违 背 了质 量 守恒 定 律 ? ” 这 是
阶 段 的 化 学 教 育 目的 是 培 养 全 体 学 生 的 科 学素质 , 依据 这一定位 , 形 成 了化 学 课
我 精 心设 计 的 一 个 问 题 。我 提 问 了一 个
各 自对 看 到 现象 的解 释 。学 生 实 验 中 , 要
让 学 生 了解 实 验 方 案 . 并 设 置 思 考 问题 ,
引 导 学 生 的 思索 、 归纳 结 论 。
( 2 ) “ 验 证 一 掌 握 ” 模 式 的 教 学 实 例 —— 质 量 守恒 定 律 :
实 验 开 始 前 我 就 向学 生 提 出 了 以 下 思考问题 :
同 的诠 释 、 不同的智力结构 的影响 , 因 而
平 。 实验 给 学 生 创 设 一 个 理论 联 系 实 际
的过程 , 使 学到 的理论 、 推 理 的判 断 , 通
肯 于 思考 , 不 迷信 老 师 的说 法 。我 表 扬 了
他。
过 实 验 来 检 验 其 真 理 性 。 实 验 的 验 证 法
【 l 】 字 教 研
ZH0NGXUEJ工A0YAN
例新初 中化 学课 堂 中的探 究实验教 学模式
卓 志 华
笔 者 结 合 自身 教 学 的 实 际 和体 会 来
谈 谈 化 学 探 究 实 验 的 必 要 性 和 常 用 的几 种 化 学 实验 教 学 模 式 以及 提 高 化 学 探 究
与想 像 、 推理 、 判 断 结 合 构 成科 学 的 演 绎 方法 . 既能鼓励 学生的勇于创新精 神 , 发
二 、常 见 的几 种 化 学 探 究
2 . “ 验证一掌握” 模式
“ 验证一掌握” 模 式用于理解 、 分析 、
掌握 化 学 概 念 和 化 学 规 律 .增 长 认 知 水
◇
实 验 的教 学 模 式
1 . “ 发 现 一理 解 ” 模 式 发 现 来 源 于 观察 ,观 察 就 一 定 有 发 现 。虽 然 每 个 学 生 都 在 观 察 同 一个 实 验 现象 , 但 由于 受 不 同 的 前 概 念 、 理论 、 不
为。…‘ 不对 , 这 并 没 有 违 反 质 量 守 恒 定 律 .镁 的 质 量 要 加 上 反 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消 耗 的 氧 气 的质 量 才 等 于 生 成 的 氧化 镁 的质 量 。” 好
几位 同 学 反 驳 了那 位 同学 。 也 反 驳 了我 。 我 需 要 的 就 是 这 样 的效 果 .这 证 明他 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