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件全集
八年级物理上册(39份) 人教版31优秀课件
谢谢观赏 有的人就像那个石阶,有的人就像那个石佛。前者以为自己经历了无情的社会生活压力给予他们的困难,而觉得自己应该理所应当的得到他所应当得到的,因为他们“经历过了”,而事实却是他们在等待着这个回报,他们与目标的距离始终还是很遥远,丝毫没有一丝的拉近,他们便对社会、对上苍充满了抱怨,充满了厌恶,他们自认为觉得自己已经吃过苦,为什么还不能成功,为什么还不能得到他们想得到的呢?他们便在厌恶的同时去羡慕那些像石佛一样的人。而后者像石佛一样的人,他们经历了多少,谁能知道,他们花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春夏秋冬才能成为如此气势宏伟、受人尊敬的石佛,大家看到的只是他的结果而没有在乎他的过去和成功的过程。与石佛的成长经历相比,石阶算的上什么呢? 彼时才发现,面临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自己的体力和脑力都已经拼不过,几年来累积下来的阅历和经验没有转化成核心竞争力。 毕业八年的她被迫重返人才市场,但彼时的她与毕业时相比毫无长进,面试屡屡碰壁。 像我这样优秀的人 本该灿烂过一生 怎么二十多年到头来 还在人海里浮沉”徐志摩曾说过:“一生中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记了自己,不求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见你。”我不知道自己是何等的幸运能在茫茫人海中与你相遇?我也不知道你的出现是恩赐还是劫?但总归要说声“谢谢你,谢谢你曾来过……” 还记得初相识时你那拘谨的样子,话不是很多只是坐在那里听我不停地说着各种不着边际的话。可能因为紧张我也不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只知道乱七八糟的在说,而你只是静静地听着,偶尔插一两句。想想自己也不知道一个慢热甚至在不熟的人面前不苟言笑的我那天怎么会那么多话?后来才知道那就是你给的莫名的熟悉感和包容吧! 有一句话说:“人的一生会遇到两个人,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 惊艳了时光的那个人,是青春回忆里最绚烂、最耀眼的存在,不后悔跟他经历过的快乐与感动,哪怕后来的大风大浪都是他给的,但还是想对他说,有生之年,欣喜相逢。 你给过我太多的快乐和感动,太多的收获和意外,也有太多的心酸和坎坷。可总归你来过我的生命,也带给我许多的美好和小幸福。我不知道是怎样的缘分让我们相遇,可我都不想去追究了,因为我相信每一种遇见,都有意义,每一个爱过的人,都有记忆。无论怎样,都是幸运的,因为你带给了我一些特殊的感受,以至于每次回味起来,都觉得人生是精彩的。 我始终还记得那年夏天你为了在我路过的城市见我冒着大雨开车几百公里,只为在车站短短的停留……我也记得在街头只因我看了一眼那各式的冰糖葫芦,你穿越熙攘的人群排队为我拿回最后一个糖葫芦欣喜的样子,不是爱吃甜食的我那晚一口气吃掉了那个糖葫芦,而你看着我憋得满嘴和通红的脸只是宠溺的笑笑……我还记得因为我随口一说自己都没在意的东西而你却把它买回来了,就在有次离别的车站,当我不告而别你知道后发疯的电话、视频和在机场着急的身影,手里还提着我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说过的东西时我就知道你就是那个惊艳了时光也温柔了我曾经岁月的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的路坎坎坷坷,舍与得在一念之间,我也曾满怀期待所有的相遇与分别是事出有因或者可以久别重逢。可怎奈,当再次面临抉择时才知道有的相遇只是漫漫人生路上的一个劫,一份缘的未尽而已…… 谢谢你来过,谢谢你给过我那么多,也谢谢你给我那些惊艳的时光!很知足过去有你陪伴的时光,很怀念那些和你一起走过的日子。未来我不知道该怎么取舍,我也不知道以后又会怎样?可无论是什么我都不会后悔认识你了,无论你带给我的是恩赐还是劫难我都不后悔了,至少我感受过你的温柔,拥有过你的怀抱,也和你十指相扣的走过了一段路。所以,以后无论怎样你都是我不经意间想起和思念的人。 谢谢你来过!不管你是否真的快乐?不管岁月是否善待你我,也不管能否一直有你带给我的小确幸,还是谢谢你!谢谢你带给我的幸运,谢谢你曾为了我付出了全部的时间与爱,也谢谢你给我的岁月平淡和温情有于…… 没有太多的修饰,只是很庆幸曾经你也是我的“那个他”。谢谢你来过,谢谢你让我觉得我不会孤单,谢谢你用漫漫柔情,温暖了我的生命。你给的美好,我会悉数珍藏,用力保护的。 以后也许三里清风,三里路,步步清风再无你。可也无悔你来过!人生的路你陪我一程,我念你一生……… 谢谢你来过!往后余生愿安好!感恩相遇,感恩来过…… 学生时代成绩名列前茅,总有那么一门成绩骄傲到炉火纯青,无论怎样的方程式,或者怎样的考点总会被一眼看穿。我们被其他同学艳羡着,同时,自己又在一边窃喜着。在别人眼里,就是优秀。 说点不自谦的话,高中的时候写作文,运气好,将自己的情绪挥洒在字里行间,总能被语文老师选中当做范文,然后我站在讲台上跟同学分享,课后之余,还被同学借走传阅。也就是那个时候,我特别羡慕饮酒作诗的李白,所有的情仇爱恨都可以在诗歌里表达的隐晦而自由,洒脱而豪迈。于是,在我的文字里,也有另一种故事,只是他人看不穿,也看不懂,所以会觉得那是一幅画,抽象的画。我想,那时候,或许也是优秀吧。 曾经也会有许多种想法,想要学习李白,想要成为张小娴,想着也许会阳光明媚的过这一生,可惜,那时候年轻到连想法都天马行空,这一辈子太久了,久到80集的电视连续剧都播放不完,又怎么做到像李白一样满腹经纶,又怎么成为张小娴一样看透所有的爱情。所以,这20多年以来,还是依然在车水马龙人潮拥挤的城市里浮沉。 过年回家的时候,跟几个初中同学聚会,大家在谈论起现在的职业时,其中一位男生满脸的自豪和看透一切的表情让我对他印象深刻。无论侃侃而谈的背后是怎样的一种辛酸和付出,但至少在谈天说地的时候他带给我们的是正能量,这种能量无关于年薪是几十万还是十几万甚至是几万,这种心境也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也许是活的比较老成,我在一边露出了阿姨般的笑容,生活不就是如此的吗?你不对它笑的时候,它不对你笑。你对它笑的时候,也许它对你还是不会笑。但,那又怎样?所谓的灿烂的过一生不就是自己的心安吗? 从前,我们在初出茅庐的时候努力到没有日夜,那时候会获得掌声,会获得证书来证明自己优秀过。 现在,在人海里浮浮沉沉之后再去拥有灿烂的人生不是更踏实么。 “像我这样聪明的人 早就告别了单纯 怎么还是用了一段情 去换一身伤痕” 单纯,似乎只属于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比如路上遇见的穿着校服手牵手的高中生,无论是脸庞还是他们所面对的事情,都简单到没有任何的修饰。 总听过来人说:还是上学好啊,无忧无虑的,你们千万要好好学习。听到这话的时候,我们拼命想要从学校这座“牢笼”里挣脱出来,我们想要像大人一样自由支配的时间,想做什么做什么,想多晚睡都没人念叨,不写作业也不会挨批评。可是,我们现在却变成了说这句话的人,我们却变成了羡慕学生这个职业的他们了。 当你再去面对身边的一切的时候,一段用心对待却无果而终的爱情也许会让你一夜长大。一份一人要面对许多人的协调工作也许就会让你看穿每个善良面孔背后不为人知的表现力,这种表现力潜移默化的宣布着主权,会让你懊恼为什么自己已经很聪明了却依然走进了别人的圈套。这种表现力风平浪静的侵蚀着你的成果,会让你懊恼为什么有的时候选择会大于努力,而鲜花和掌声于别人而言,为什么来的那么容易。 所以,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了单纯,因为单纯换来的是一身伤痕。别去否定,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遗忘单纯。 “像我这样庸俗的人 从不喜欢装深沉 怎么偶尔听到老歌时 忽然也晃了神” 我们本就是这世界上的凡夫俗子,会吃喝拉撒,会犯错,会动感情,会难过。所以,不管我们赢得了多少掌声,受到了多少尊重,夜晚褪去光环的时候,我们都是一个嘴巴两只眼睛的凡人。 我喜欢在心情低落的时候听悲伤的旋律,然后不言不语的坐在公交车上看风景,因为是一闪而过,就像是所有不愉快一样全部一闪而过,然后在下个路口重新开始。迷茫的时候,我听《远方》,我写多愁善感的文字。难过的时候,我喜欢独处,一言不发的感受空气里心跳的声音,偶尔也会黯然神伤��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全册课件PPT(精心整理汇编)
巩固练习
连接中考
例6 (安徽中考)小明利用分度值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
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63cm、
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___2_._3_6___cm。
解析:观察4个测量值数据发现,数据2.63cm与其余3次记录的
数值偏差太大,准确值不同,此测量数据是错误的;
探究新知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探究新知
正确使用刻度尺
(1)会认:使用前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 量程、分度值。
零刻度线
量程
分度值 单位
探究新知
(2)会放:
刻度尺要放正;
有刻度的一边要
紧靠被测物体,
与所测长度平行,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不能倾斜。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探究新知
特别强调
在测量长度时,刻度尺的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结果的位数, 而测量结果又反过来反映了刻度尺的属性(即精确程度)。
例如:某次测量结果是1.2345m,其中倒数第二位4所在单 位是mm,说明该次测量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由此也就得出测量结果1.20cm和1.2cm的意义是不同的。若 测量物体末端与某一刻度线对齐,需添0充当估计值。
× × √
探究新知
(3)会看: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
×
×
0 cm 1 2
34
5 6 7 8 9 10
7.03 cm
(4)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机械运动和力1.1 机械运动1.2 速度和平均速度1.3 力的作用1.4 重力2. 第二章:压强和浮力2.1 压强2.2 液体的压强2.3 大气压强2.4 浮力3. 第三章:简单机械3.1 简单机械的认识3.2 杠杆3.3 滑轮3.4 轮轴和斜面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速度、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
2. 使学生了解力的作用,认识重力、压强、浮力等物理现象。
3. 培养学生运用简单机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速度的计算、力的合成与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
2. 教学重点:机械运动、力的作用、简单机械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车、斜面、滑轮、杠杆、轮轴、液体压强计等。
2. 学具:直尺、三角板、量筒、天平等。
五、教学过程1. 引言: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机械运动、力的作用等概念。
2. 知识讲解:通过实例和动画演示,讲解机械运动、速度、平均速度等概念。
结合实验,讲解力的作用、重力、压强、浮力等物理现象。
通过实物展示和案例分析,讲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及应用。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设计适量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采用图示、表格、公式等形式,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2. 突出重点、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题:计算平均速度、压强等。
分析题:分析力的作用、简单机械的应用。
论述题:阐述机械运动、浮力等现象。
2. 答案:详细解答每个题目,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推荐相关阅读资料,拓展学生知识面。
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速度的计算: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其计算公式为 v = s/t。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上册PPT课件汇总(全)
[易错警示]①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度 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对齐物体时,切莫忘记实 际长度为最后读数减去这一整数刻度值.②刻度尺 较厚时,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PPT课件
●第一讲 机械运动 ●第二讲 声现象 ●第三讲 物态变化 ●第四讲 光现象 ●第五讲 透镜及其应用 ●第六讲 从粒子到宇宙 ●第七讲 质量与密度
第一讲 机械运动
※重点摘要※
★常考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常考点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常考点三: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返回
二、长度的测量 1.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 刻度尺 . 2.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1)看: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 和 分度值 . (2)放: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尽量靠近被测物 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垂直 ,在精确测量 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测量值由数字和 单位 组成,最末一位是 估读 值,包括估读值在内的测量值称为有效数字.
3.匀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 不变 的运动,叫 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所示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 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为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图像. (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 其速度的大小常常是变化的,即在相等 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不相等 ,这种 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常用平均速度 来粗略 地描述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表示的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 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程度. s v = [易错警示]①平均速度公式 t .计算平均速度时,必须明 确是计算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且要注意运动路 程和运动时间应一一对应.②平均速度不能理解为速度的平均 v +v +v +v 值,如果认为平均速度 v= 1 2 4 3 4 ,那就大错特错了,必 须根据具体的运动路程和对应的运动时间,运用速度公式进行 运算. 返回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全册PPT课件(688张)
视线与刻度盘垂直
记录时写上单位
讲授新课
练一练
1.右侧弹簧测力计的 量 程: 5 N ; 分度值: 0.2 N ; 测量值: 1.4 N 。
讲授新课
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同学用同一个弹簧拉力器来比 试臂力,结果两个人都能把手臂撑直,谁用的拉力大?
本题考查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 的关系。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 簧的伸长量就越长,所以同一个弹 簧拉力器,哪一个同学使弹簧的伸 长量长,哪个同学所用的拉力就大。
标出力的作用点,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的力。 力的表示:
(1)力的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 (2)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3)箭头末端标注力的大小(符号)。
讲授新课
知识拓展:在力的示意图旁边选定一个标度,以它为标 准画出表示这个力大小的线段的长度,这样表示力的图 叫力的图示。 例如,用50 N的拉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拉动箱子前进。力 的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力的图示如图乙所示。
程度的关系。
结论:外力越大,物体形变的程度就越大。
讲授新课
活动
拉力大小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活动要求:在弹簧下挂钩码,记录钩码的个数和弹簧 的伸长量,分析得到的数据
次数 1 2 3
钩码的个数/个
弹簧的伸长量/cm
结论:拉力越大,弹簧伸长量越长。
讲授新课
1.主要构造 2.测量原理 3.正确的使用方法
讲授新课
F=80N
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
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标上力的大小
讲授新课
例题:画出下列力的示意图
1.用100N的力提水桶 F=100N
2.用200N的力向右推小车 F=200N
3.用150N的力按图钉 F=150N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新教材解读ppt课件
为更好地帮助熟悉2024年秋季新学期新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特推出《义务 教育新教材(2024版)》具体内容解读PPT,提高教学效果。
新教材增加了“设计”“动手操作”“作图”等题型的比例,助力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选择题是不是好的练习题型,它导致“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倾向,在教学中形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新教材 杜绝了选择题题型。来自第三部分 变化要点解读
❐ 情境注重育人 新教材的作业题,情境设计上,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跟物理知识的完美融 合。选取我国古代天文仪器圭表、“人工天河”红旗渠修建用的简易水平仪、老红军长征时身背的发电机、 中国空间站的梦天实验仓与天河核心仓对接等素材,联系相关物理知识编写作业题,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 文化自信,培养勇于探索、自强不息的精神。
2、教材内容更新: ②修订知识类 新教材对“量程”等关键概念进行了更加准确的定义,确保教材内容的科学性、严谨性,学 生理解的深入与准确。
2、教材内容更新: ③修订实验探究 新教材加强了实验内容的科学性和实践性,通过必做实验与非必做实验的调整,全面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究能 力。 (1)必做实验变化分析 名称调整数量8个,占比89%;内容深度调整3个,占比33%;内容小幅调整5个,占比56%。
第三部分 变化要点解读
本次初中物理新教材的变化,体现了对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需求的深刻关注。通过稳健的课程目录调整、细致的章 节体例优化以及扎实的教材内容更新,新教材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科学的学习资源,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加 灵活、多样的教学工具。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课 件【完整版】
第八章 运动和力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课 件【完整版】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目录
0002页 0058页 0112页 0166页 0224页 0292页 0316页 0361页 0407页 0430页 0468页 0538页 0564页
第七章 力 第2节 弹力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2节 二力平衡 第九章 压强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第4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1节 浮力 第3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第1节 功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2节 滑轮
第七章 力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课 件【完整版】
第1节 力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课 件【完整版】
第2节 弹力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课 件【完整版】
第3节 重力
人教版初二物理PPT(新).
重视物理过程
“四展开”就是指对于所学物理中较难的概念或较难的某一种类型的计算题,可以将身边若干份试卷中或平时做过的习题中反映同一较难概念或同一类型的较难题目放在一起对比着研究研究。
谢谢
1、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弹性。
1
2、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
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结构:弹簧、挂构、指针、刻度牌、外壳。
弹簧测力计使用:使用前:①观察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它上面的力不能超过它的
人教版初二物理PPT(新).
演讲人
力
01
弹力
02
重力
03
目录
人教版初二物理PPT(新).
01
力
力
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包括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使静止的物体运
动、使物体速度的大小、方向发生改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
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越长。有时还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4、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
重视物理过程
“二回”就是指对以往做过的好题目,要再回过头来做一做,经过再思考.再规范做.再总结,达到巩固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就可以做到基本题不失分,拿到新面孔题目至少会一步一步分析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功能要求
超声波测距器可应用于汽车倒车。建 筑施工工地以及一些工业现场的位置监 控,也可用于如液位、井深、管道长度、 物体厚度等的测量。其测量范围为 0.10~4.00m,测量精度为1cm。测量时 与被测物体无直接接触,能够清晰、稳 定地显示测量结果。
超声波发射接收传感器
连接外壳的是接地端,黑圈的是正极
复习:
❖1.计算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公式是什么?
V=S/t
❖.速度的主单位和常用单位分别是什 么?换算关系怎样?
米/秒(m/s), 千米/小时(km/h):
1m/s=3.6km/h
长度、时间 及其测量
长度的单位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四、 系统程序的设计
• 超声波测距器原理图
T R
障碍物
四、 系统程序的设计
• 1. 超声波测距器的算法设计 距离计算公式:d=s/2=(vt)/2
其中d是被测物与测距器的距离;s是 超声波的来回路程,v是超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在当前 温度下的速度,t是发送和接收超声波 所经历的时间。
➢巩固练习
1、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 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10s内平均 速度是 [ C ]
(1)小艇下滑时做什么运动? 答:变速直线运动。
(2)怎样表示运动小艇的快慢? 答:平均速度。
(3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怎样的? 整个路程和上半段路程的速度相同吗?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 (4)怎样测量的小艇的平均速度呢?
• 答: 用刻度尺测出小艇运动的路程s, 用停表测出小艇运动的时间t,由公式v=s/t 可算出小艇的平均速度。
A.20m/s C.8m/s
B.10m/s D.都不对
2、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 20m/s速度行驶,后半段路程用30m/s速度
行驶,在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___2_4 ___m/s
金属片
60
50
金属片
30 40 20
10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科学探究的环节: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为什么小朋友说乘客是运动的, 而司机却说乘客是静止的?
: 司机 乘 : 小朋友 客乘客
静止
比较标准不同
运动
?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 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 照物
乘客
参照物
车厢 静止
地面 运动
运动和静止是 相对的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金属挡板
S1
t1
S2
t2
4.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
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
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 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S1
金属挡板
s3t3 t1
S2
t2
5.通过计算
下半段路程S3= S1-S2和
下半段时间t3=t1-t2 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
度v3。
【设计表格】
例题2. 已知:v=104km/h,s=1463km 求:t
解:t s 1463km 14h v 104km/ h
答: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大约是14小时。
三.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 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跳伞
降落伞.swf
四.平均速度:
在变速运动中,用公式 v s 计算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t
在实际的测量中, 并不是分度尺越小 越好,测量时应先根 据实际情况确定需 要达到的程度,再选 择满足测量要求的 刻度尺.
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单位常识与换算
1、500m= 5×108 µm
2、86nm= 8.6×10-8
m
3、给下列物体标出单位及数据
中学生身高大约15.7 dm .
粉笔盒高度大约为8 cm . 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 mm .
动手做一做
将课本放在课桌上,再将文具盒放在课本上,用手慢慢拉 动课本,观察并思考:
1、如果以课桌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 还是静止的?
运动
2、如果以课本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 还是静止的?
静止
判断物体是 运动还是静止
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
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 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如果 发生了位置变化,那么被判 断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没 有发生位置变化,那么被判 断物体就是静止的。
•例1:关于误差,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
A 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B 无论用什么精密的测量仪器,都不可 能没有误差。
C 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 减少误差。
D 误差是难免的,所以减少误差是不可 能的。
1. 三次测得书桌的长度为 1.08 m、1.10 m 和 1.05 m, 书桌的测量值应取( B )
我们通常所说的运动或静止是以地面或 地面上固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的。
总结: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 关键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是否发生位置变化。
运动的相对性
瞎说啥呢?哪里快 了?他根本没动!
我追,我追,我追追 追!
骑车的,别那 么快!危险!
骑车的,你真厉害啊! 自行车都有倒档!怎 么往后退呢?
A.选地面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B.选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C.选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 D.选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时静止的
课堂小结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
木块B的长度是: ; 木块B的长度是: .
例:图中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那一个正 确?( )
没对齐、 没紧贴
没放平、 没紧贴 没紧贴
正确
三、时间的测量
•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
•
符号是s.
另外还有小时(h)、分(min)等。 1 h=60 minn 1 min= 60 s 1 h=3600 s
飞机空中加油
➢相对于尾随加油的飞机,被加油飞机是静止的; ➢相对于地面,被加油飞机是运动的。
乘坐电梯
➢相对于电梯,人是静止的; ➢相对于地面,人是运动的。
结论:物体的运动与静止与参照物有关, 同一物体在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时,运 动状态的描述也不同。
可见,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 下列说法中各是以什么作参照物的。 ①.坐在顺流而下的船上的乘客是静止的。
猎豹追捕鹿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 2.运动相同的时间,比较通过的路程。
二.速度
⒈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⒉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⒊公式: v s
⒋单位:
t
⑴国际单位:米/秒,符号为m/s或m·s-1
⑵常用单位:千米/小时,符号为km/h或km·h-1
【实验原理】
V=s/t
【实验器材】
斜面 木块 小车 刻度尺 停表 金属片 (作用:准确的测量小车运动时间)
【实验步骤】
S1
t1
【步骤】
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 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 将通过的路程s1。
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 属片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和t1算出小车通过斜 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km dm cm mm
微米、
纳米
µm
nm
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1km=1000m =1d10m3=m0.1m =10-1m
1cm=0.01m =10-2m 1mm=0.001m =1031mµm=0.000001m =1016mnm=0.000000001m
测量的工具:刻度尺、皮尺、卷尺、 螺旋测微计、游标卡尺等等
A. 1.077 m B. 1.08 m C. 1.1 m D. 1.10 m
第二节 运 动 的 描 述
想一想:生活中的运动有很多,同学们 能举一些例子吗?
珠穆朗玛峰正以平均每年 1.8cm的速度上升
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日本茨城县鹿岛町与中国 上海市的距离,由于板块 运动每年缩短2.9cm
参照物是
。车车中的坐椅 不动,参照物
是
。车
3.我国刚刚发射的嫦娥卫星是月球同步卫星, 如果以月球为参照物,它是 静止 的。
而以地球为参 照物,则它是 运动 的。
4.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是 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B )
A.河岸上的树 B.船舱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水
5.如图所示,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以 同样的速度向同一方向飞行, 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B )
V1= 0.15 V2= 0.12 V3= 0.2
(3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 是怎样的?整个路程和上半段路程的速
度相同吗?
【分析与论证】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 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整个路程比上半段路程的速度大
注意:为什么说到物体的平均速度
时,一定要指明是哪段路程上的平均 速答度:?不同路段上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石 英 钟
• 二、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 异。(物体的真实长度叫真实值。)
• 注意: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 误差不可避免,它是因为测量工具本身的 精密程度、测量方法的完善程度等客观因 素和测量者主观因素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