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单选题
1.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我希望岁月无痕,大地不老。
一201路最美寄语际遇充满诗情和画意。
但从哲学角度看()
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
②物质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只能是美好的祝福
③物质决定意识,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
④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40多年的实践证明,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必须顺应历史逻辑与时代潮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积极应变、主动求变,与时代同行,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这一论断的依据是
①社会发展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只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③认识和利用规律需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人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改革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9年我们将迎来澳门回归20周年。
20年来,“一国两制”构想下的澳门愈加繁荣,同时基本法承诺的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仍然保持不变。
这体现的哲理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
B.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D.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过程
4.马克思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即人类社会的发展同自然界本质是一致的,是客观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是完全一样的
②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具有物质性
③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一切活动无需人的意识的参与
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界一样,是一个客观物质过程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④
5.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
①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不可解决的矛盾,只有国家才能缓和
②自然界具有客观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求保护环境
③形成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是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
④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才能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
下列对物质认识正确的有( )
①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
②物质是运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③物质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④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大设计》中表示:宇宙并非上帝所造,现代科学可以解释宇宙的起源。
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
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④人类能够认识世界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
①自然界具有客观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保护环境
②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才能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③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只能依靠国家政策来缓和
④形成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是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发现了特定的神经定位细胞--大脑GPS细胞,初步解决了几个世纪以来困扰着科学界的“大脑如何在复杂环境中定位路径”的问题。
这一发现证明了( )
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②意识是对自然现象的反映
③探索真理是认识的目的
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19世纪中叶,当人们还未发现珠峰是最高峰的时候,珠峰已经作为世界之巅屹立于蓝色星球上。
这说明物质( )
A.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B.能为我们的感觉所反映
C.是自然现象的共同本质
D.是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
11.“一雨池塘水面平,澹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这首古诗所蕴含的哲理主要是( )
A.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
B.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C.物质和运动彼此独立
D.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12.《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
仲尼曰:“生无所息。
”从哲学角度看下列选项与仲尼观点相近的是( )
①“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
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③“世间万物,变动不惊,明者因时而变”
④“凡以(可)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曾经说:“我们永远不可能正确地用任何具体名称来称呼和说明任何事物,比方说大的或者小的、轻的或者重的,因为大的即会是小的,重的即会是轻的。
”从哲学角度看,普罗泰戈拉 ( )
①坚持相对主义而导致诡辩论
②否认绝对运动而陷入形而上学
③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④将静止绝对化而陷入形而上学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4.清朝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
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诗句蕴含的哲理是( )
①世界是运动的
②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受人的意识影响
③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④在客观规律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5.在惯性的作用下,从运动着的公交车上下车极易摔倒。
所以人们等公交车靠站停稳后下车。
材料告诉我们( )
A.可以改变条件消灭客观规律
B.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
C.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D.规律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16.近几年,地震活跃频繁。
对此,有关专家指出:“地球其实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
是地球的常态。
”从现有研究水平来看,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
该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①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存在方式
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7.2018年8月17日凌晨,第18号台风“温比亚”登陆上海浦东。
而早在该台风来临之前,气象、水文等部门就及时预测了其动向,发布了预警信息,防汛部门也适时启动了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切实加强了应急处置工作。
这表明
A.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限制规律发生破坏作用
B.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
C.人们要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改造并且征服自然
D.只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战胜台风等灾害
18.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
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可以给使用者提供沉浸性、多感知性、交互性的互动体验。
虚拟现实技术所构造的虚拟环境说明()
①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具有多样性
②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创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现实状态
③信息是独立于物质和意识的第三种存在状态
④物质世界不再具有客观实在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2019年2月5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陈孝钿博士等人组成的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天文》上发表研究成果:银河系恒星外盘展示出了翘曲结构。
该银河系恒星盘翘曲的发现首先更新了人们对银河系形状的认识,同时也对外盘起源提供了决定性观测证据,为我们最终理解像银河系这样的巨大盘星系如何形成和演化提供关键线索,这一研究成果证明( )
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有规律的
②人的主观能动性能突破客规规律的制约
③思维与存在是具有同一性的
④意识是大脑对思维存在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诺贝尔奖得主,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研究发现,人的记忆主要由高峰和结束两个时段的体验所决定,即“峰终定律”。
简单地说,就是人在一段经历之后,留下深刻记忆的是对“峰”与“终”的体验。
当前,“峰终定律”已被广泛运用于社会各个领域。
这启示我们( )
①人的心理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
②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就能把握规律的客观性
③人能够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
④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青蛙是农田的“守护神”,1只青蛙的捕捉量可超过自己的体重,50只青蛙就能使6亩稻田免遭虫害,蛙粪又是上等有机肥料。
青蛙还间接对疟疾及其他一些疾病的爆发有抑制作用。
近年来,有些国家大肆捕食青蛙,破坏了生态平衡,遭到了大自然的惩罚。
1998年,孟加拉国人从稻田中捕捉了 5000万只青蛙,出口到西方国家的食品市场,其所得不过1000万美元,结果造成严重虫灾,该国不得不每年花3000万美元从国外购买灭虫药,而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又十分严重。
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哲学启示?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
只有坚持立德树人,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才能让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才能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必须加快建成适合每个人的教育,努力使不同性格禀赋、不同兴趣特长、不同素质潜力的学生都能接受符合自己成长需要的教育;必须加快建成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努力使教育选择更多样、成长道路更宽广,使学业提升通道、职业晋升通道、社会上升通道更加畅通;必须坚决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必须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着眼于“教好”“学好”“管好”推进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原理说明我们应当怎样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与运动、物质与意识。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同样,也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①④符合题意。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排除②;③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排除。
2.答案:C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易经文化从本质上来看是华夏先人观天文,察地理,比人事,远取诸物,近探诸身的智慧。
这体现了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②说法错误,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但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一定是科学化的世界观;
③说法错误,只有真正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故选:C。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0年来,国两制”构想下的澳门愈加繁荣,同时基本法承诺的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仍然保持不变,这体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符合题意;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过程等哲理,C、D不符合题意。
4.答案:B
解析: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表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物质性,②④正确;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不可能完全一样,同时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和人类社会,①③表述错误。
5.答案:C
解析: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体现了自然界具有客观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求保护环境,因此要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才能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做出正确的选择,②④项符合题意;尊重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可以和谐相处,①项说法错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是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而不是形成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中的物质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表明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①正确且符合题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④正确且符合题意;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
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它和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③错误。
7.答案:C
解析:宇宙并非上帝所造,说明世界是客观的,①正确。
现代科学可以解释宇宙的起源,说明人类能够认识世界,④正确。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界的客观性。
之所以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是因为自然界具有客观性,我们必须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做出正确的选择,故①②入选。
③表述错误。
④错误,夸大了形成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的作用。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发现大脑GPS细胞,初步解决了几个世纪以来困扰着科学界的“大脑如何在复杂环境中定位路径"的问题,证明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也说明了世界是可知的,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①④符合题意。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②表述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③表述错误。
10.答案:A
解析:在人们还未发现珠峰是世界最高峰的时候,珠峰就已经存在,说明物质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A项符合题意。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水面平”“明境”“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 表现了雨后池塘的一种动态之美。
故这首古诗所蕴含的哲理主要是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B符合题意。
A、D均与题意不符。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也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C错误。
12.答案:B
解析:“生无所息”,是指只要生存于这个物质世界上、还具有生命力的物质或是有生命的物质都不会停止活动,强调了绝对运动的观点,②③与本观点一致,入选;①不符合题意;“凡以(可)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反映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④不选。
13.答案:A
解析:题干强调运动变化的绝对性,但否定相对静止的存在,①③符合题意,②④排除。
14.答案:B
解析:这首诗揭示了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①③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并不是不受人的意识影响,②错误;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④排除。
15.答案:B
解析:材料主要说明,根据条件的不同,规律发生作用的效果也不同,故本题选B。
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消灭客观规律,故A说法错误;C说法正确但是与材料无关;D说法错误。
16.答案:C
解析:“地球其实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
”表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③符合题意;“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表明思维能够正确的反映存在,二者存在同一性,②符合题意;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无条件的,①说法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7.答案:B
解析:A表述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可以利用规律,但不能限制规律;B符合题意,材料中,早在该台风来临之前,气象、水文等部门就及时预测了其动向,发布了预警信息,防汛部门也适时启动了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切实加强了应急处置工作,这表明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
C表述错误,自然界是客观的,不能征服自然;
D表述错误,战胜台风等灾害需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不能说只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战胜台风等灾害;
故选:B。
18.答案:A
解析:由于万事万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所以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具有多样性;而由于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构想当前尚不实际存在的事物,所以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创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现实状态,①②正确。
信息显然属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世界的一个部分,③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世界的唯一特性,④错误.
1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论等相关知识。
②说法错误,人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而不是突破客观规律和条件的制约;④观点错误,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材料中重大科技成果的发现说明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认识自然界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同时也说明人的思维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①③符合题意故选B。
2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知识.“峰终定律”说明人的心理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①符合题意。
材料启示我们,人能够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③符合题意,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并不一定能够把握规律的客观性,②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④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21.答案:①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我们不能随心所欲地活动,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②人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有益成果,都是首先肯定自然的客观存在,并服从自然的属性与规律的结果。
③因此,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解析:材料说明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时,违背了自然界的客观性而遭到惩罚,这启示我们要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要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22.答案:①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并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教育规律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因此,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必须在认识和把握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推进。
②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必须尊重人才成长规律。
青少年成长有其自身的特点与规律,教育必须遵循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规律,满足不同学生、不同阶段身心发展的需求,建成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
③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必须尊重教育管理规律。
必须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以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
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相关知识。
本题在知识范围的确定上,属于小切口设定。
规律的知识有: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从对材料的分析来看,本题侧重尊重客观规律的阐述。
故在逻辑构建上,先阐述基本原理,再结合材料分别从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管理规律两个角度进行详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