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历史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农业集体化
1、背景: (1)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 (2)斯大林决心用行政手段解决粮食问题。 2、时间:
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农业集体化运动 3、措施:
(1)新经济政策被终止,农民被强迫加 入集体农庄(50小字) (2)开展消灭富农运动。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到1937年,全 国基本完成农业集 体化,参加集体农 庄的农户,占全国 农户的93%,耕地 面积达99%,从而 使社会主义成份在 苏联的整个国民经 济中占有绝对优势。
4、评价:
①积极:苏联在较短时间实现了工业化,为日 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 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 际声誉。
②弊端: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 态。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 品品种少、质量差。 3)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农民利 益,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4)经济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资源。
3、内容:
(1)农业: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 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 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自由贸易
(2)工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 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企业国有化
4、特点:(新在哪)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 经济。(利用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承认 市场经济。)
5、作用:
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 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 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
120
1913年
实“在施战后新争,经结列济束宁政的说策:18000启适示应:生要产使力生的产发关展系11992205年年
时候,俄国就像 是一个被打得半 60
死的人……而现 40 在,谢天谢地,
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突出特点是四个字:高度集 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经济方面的特点: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 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用行政命令甚至强制手段管 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片面发 展重工业。
政治方面的特点: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集中于 党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权力越来越集中于个人手里, 最后形成个人高度集权的体制和制度。
苏联宣传画——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
四、苏联模式
1、形成标志: ▪ 1936年,苏联公布新宪法
国家性质: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 2、意义: ▪ 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
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 “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 )
3、主要特征: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中
的政治体制。
斯大林
斯大林,苏联党和国家领 导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 家。1917年参加组织领导十月 革命。1922年当选俄共中央委 员会总书记。领导苏联逐步实 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 化和机械化。领导苏联人民进 行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并取得胜利。著有《斯大林全 集》。
2、工业化
▪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五十年至一百年。 我们必须在10年内跑完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段距离。或者我 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到。
5、教训(启示): ①制定政策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要适合 国情 ②重、轻工业、农业要协调发展,等等。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 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 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 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
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
——《大国崛起》
(1)目的: 实现国家工业化。
(2)时间: 1926年起
苏联国歌 —《牢不可破的联盟》
沙俄(1547—1917) 苏俄(1917—1922) 苏联(1922—1991) 俄罗斯(1991—至今)
1924年1月21日下午6时50分,列宁与世长辞,终年 54岁。23日下午,列宁灵柩移往莫斯科,由苏联党和 国家举行追悼仪式。四天之内先后有数百万各界人士 冒着严寒、日以继夜地向列宁遗体告别。列宁的逝世 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是一个重大损失。
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 不满,政治形势
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出现动荡。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 (1)战后的苏俄经
济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2)列宁认为只有
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才能恢复和发展。
2、开始时间: 1921年春
(3)过程: 1928年-1937年,先后完成第
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4)重点:
发展重工业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 的重点项目之一—— 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5、结果:
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 之后,苏联由农业国变 成工业国,工业总产值 超过德、英、法,跃居 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 位。工业生产占世界工 业生产的比重,由沙皇 时代的2.6%上升到1937 年的13.7%。
他居然能够拄着 20
拐杖走动了!” 0 谷物产量 工业总产量
二、苏联的工业化
1、苏联建立: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
立,简称苏联。
1922年12 月最初入 盟的是俄 罗斯联邦、 外高加索 联邦、乌 克兰和白 俄罗斯。 后来共有 15个加盟 国。
苏联国旗 苏联国徽
苏联国徽镰刀、锤头代表 着工农联盟。绸带包裹着小麦 ,表现了劳动人民大团结。布 尔什维克的标志站在地球上, 表现了共产主义一定在世界传 承,发扬光大。太阳象征世界 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此诞 生,在太阳的衬托下,表现了 共产主义是光明的,和平的。 绸带上用十五个加盟共和国的 文字写着苏联的格言“全世界 无产者,联合起来!”。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三年国 内战争时期,在经济上采用了什么 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有效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最
苏俄宣传画-捍卫十月革命成果 终战胜了敌人。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 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
余粮征集制 导致经济恶化及
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 人民群众的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