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汉语中的惯用语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惯用语的语音形式,以三个音节的为主,例如“敲边鼓、挖墙脚、
走后门、高帽子、对台戏、哑巴亏、鬼把戏、背黑锅、碰钉子、回老家、 磨洋工、耍花招、打棍子、吹牛皮、抓辫子、开绿灯、扣帽子、拖后腿、 凑热闹、和稀泥、唱双簧”等等。其他音节也有不少:二个音节的:如 “拷贝、冒尖、亮相、较真、吃香、丢脸、哭穷”等等;四个音节的:如“火 烧眉毛、喝西北风、断线风筝、打马虎眼、吃哑巴亏、开顶风船、打退 堂鼓、唱对台戏、吃大锅饭”等等;五个音节的:如“脚踏两只船、快刀 斩乱麻、换汤不换药、二一添作五、赶鸭子上架”等等;六个音节的, 如“干打雷不下雨、驴唇不对马嘴、睁只眼闭只眼”等等,七个音节 的,如“不管三七二十一”等。惯用语的结构形式,并列、偏正、主谓、 动宾都是存在的,这是跟成语类似的地方,不必赘述。有一些特殊 的,需要略加注意,如“马大哈”,是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嘻嘻哈哈的 缩略语,属于并列结构,比喻办事粗心大意、随随便便的人。 2.3 绝大多数惯用语都含有该词组的修辞转义
为了更好地解释汉语惯用语下面给大家提供了常见的常用的 惯用语: 5.1 两个音节的惯用语
吃醋:产生嫉妒情绪(多指男女关系)。 拷贝:复制。 拍板:指确定,决定做某事. 上马:开始某项较大的工程. 跳槽:调换工作 5.2 三个音节的惯用语 唱白脸:(白脸—— —京剧中的反派角色。)指扮演反面的角色, 对事情采取尖酸刻薄的态度。 唱高调: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说得好听而不去行动。
社会的习用,使得这些语言符号在形式上、意义上、功能上和使 用环境上具有区别于它类语言符号的特点:它在形式上是定型的, 意义上是整体的,功能上可以把它当作一个词、一个短语来使用。 惯用语所表示的意义,是一个不能分割的整体,它不是词义简单的 相加组合,一般不能直接从字面上加以解释。在使用时,它已从字 面上意义转化为一种更深刻的抽象含义。例如,“敲门砖”,本指拿 砖敲门,门一敲开,就把砖丢弃了。比喻借以求得名利或某种目的 的初步手段。又如,“炒鱿鱼”,鱿鱼一炒就卷起来,像是卷铺盖,比 喻解雇、解职。再如,“半瓶醋”,旧时讥笑文人穷酸,用醋代替穷酸 的酸。现比喻对某种知识或技能只略知一二的人。所以使用时,我 们不能从字面上对号入座望文生义,而必须从整体意义上来理解 它,这是要特别注意的。为巩固这一观点,再举几个常见常用的,不 再解说本义,直接解说它整体的凝固义:例如“穿小鞋”并非指穿了 小号的鞋子,而是指暗中玩弄手段,给别人以刁难、打击“;枕头风”不 是吹过枕头边的风,而是比喻妻妾或情人的话,对丈夫或情夫容易发 生效力。“炮筒子”是指性情急躁或心直口快的人“,狗腿子”是指坏人 的帮凶“,敲边鼓”是指从旁帮腔或助势,并非真的是去敲边鼓。 2.2 惯用语的结构形式
如“三只手、打官腔、菜包子、白瓶子醋、陈谷子烂芝麻、扯皮、吃 着碗里的瞧着锅里的、吃鸭蛋、打小报告、大懒使小懒、大老粗、打肿 脸充胖子、大手大脚、灌猫尿、和稀泥、空头支票”等等,比较起来,具 有褒义色彩的惯用语要少得多,如“半边天、顶梁柱、金钥匙”等等。 2.5 惯用语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在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惯用语是一种习用的固定的词组,既有三音节为主的固定格 式,又有比较灵活的结构。它通过比喻等方法而获得修辞转义。阅 读时,常会看到“眼中钉” “钻空子”“耳边风”等之类的词语。这些词 语格式大都比较固定,具有一个特定的意义且具有强烈的修辞色 彩,被称为“惯用语”。 2 汉语惯用语的性质特点
惯用语是语言符号中一类比较特殊的符号,它是定型的语言表 达形式。由于历史的积淀,社会的习用,使得这些语言符号在形式 上,意义上,功能上和使用环境上具有区别于它类语言符号的特点: 它在形式上是定型的意义上是整体的,功能上可以把它当作一个 词,一个短语来使用。它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2.1 意义上的整体性
谚语的构成形式是短语,而且多为对仗式短语,而惯用语绝大 多数是简短的定型化词组。同样的意思,谚语和惯用语在表达方法 上明显不同。牵牛要牵牛鼻子—— —牵鼻子、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 脚—— —抱佛脚,前者是谚语,后者是惯用语。
歇后语是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后一部分是解释:狗 撵鸭子— ——呱呱叫,瞎子点灯—白费蜡,这后一部分就成了惯用语 “呱呱叫、白费蜡”等等。 4 学习惯用语的注意事项 4.1 要认真区分惯用语的感情色彩
2009.8(上旬刊)
谈谈汉语中的惯用语
语言文字
中图分类号:H136
阿依西古力·卡德
(喀什师范学院语言系 新疆·喀什 8440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7894(2009)22- 239- 02
摘 要 汉语惯用语是在口语中常用的短小的习惯用语。它 具有自然,简明,生动,有趣的特点,是人们喜爱的一种习惯用语。
有些惯用语来源于历史事件。如:“莫须有”;(描绘的是秦烩给 岳飞扣上了 " 莫须有 " 的罪名,使岳飞受千秋怨狱。“莫须有”是“也 许有吧”的意思);有些来源于历史传说,如“破天荒”;(仅用来形容 创举或头一次出现的新鲜事;如“破天荒第一次”)。 3.3 行业语
有些惯用语是行业语的演变而来。如“走过场”原本是戏剧用 语,是指戏曲中角色上场后,不多停留,就穿过舞台从另一边下场,现 用来比喻敷衍场面,表示有那么回事,又如戏台的柱子是十分重要的 部分,没有它,戏台就要倒塌,于是人们就用“台柱子”表示戏中的主 要演员,进一步又比喻一个集体的骨干。“拷贝”是电影术语“,打游
参考文献
[1] 光磊.汉语惯用语辞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 中国惯用语.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1991. [3] 杨海生,武玉洁.浅谈汉语惯用语的维译.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5.
责任编辑 李叶亚
“磨洋工”和“泡蘑菇”意思很相近,一个偏重指工作时拖延时间, 懒散拖沓;一个指故意纠缠而拖延时间。在“你快说去不去,别泡蘑菇 了”这句话里,就不能把“泡蘑菇”换成“磨洋工”。带有贬义惯用语的 比较多,讽刺意味比较浓,褒义的比较少,使用时要分清对象。 4.2 适当舍弃地方色彩太浓和品位太低的惯用语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必须遵循“符号共享”的基本原则,即保证 让人听得懂,看得懂,地方色彩太浓的惯用语会影响交流,比如“老 鼻子”北方方言,形容多极了,“够分儿”只在北京地区使用,意即够 派头。这些不为多数人所接受,最好少用或不用。
239
语言文字
2009.8(上旬刊)
击”“、打埋伏”是军事术语“,马后炮”和“将一军”是象棋术语。 3.4 谚语或者歇后语的省略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为了更好地凸现惯用语的特征,下面将惯 用语与成语、谚语、歇后语作一最简洁的比较。
惯用语语与成语虽然都是定型词组,但在结构上,成语的定型 性比惯用语强。成语有严谨的结构,一般不容易拆开;而惯用语的 结构比较灵活松散,中间常常可以嵌入其他成分,也可以颠倒语序, 而惯用语的整体意义依然不变。例如,刮地皮,刮几层地皮;敲竹杠, 敲商店的竹杠;吹牛皮,把牛皮吹大了;碰钉子,老是给他钉子碰。 成语的构成,绝大部分是为四字格,惯用语大部分是三字格;成语的 书面性质强,惯用语的口语性质强。为巩固这一比较,再举一组同 义短语的例子,同学们细加体会:阿谀奉承—— —拍马屁、置若罔 闻—— —耳边风、旧事重提—— —炒冷饭。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 同的绿叶一样,绝对对等的成语与惯用语是很难找到的。
品位太低的惯用语,我们不必掌握,如“暗门子”(暗娼)、“吃豆 腐”(喻指戏谑、调情或寻开心)。太生僻的,使用频率太低的,我们 也没有必要去啃它,如“鬼剃头”(比喻一夜之间头发忽然脱落的斑 秃病)等。色情、迷信、生僻的,应大胆放弃。 4.3 不要追逐时尚的惯用语
过分时尚的语言,由于出现的时间较短,没有得到全社会的认 可,各人的理解可能不同,其整体意义具有多义性,摇摆性,尤其是 具有行业和地区特征的,我们不需要知其然更不需要知其所以然。 5 常见常用的惯用语例举
240
唱主角:比喻担负主要人物或在某方面起主导作用。 炒鱿鱼:鱿鱼一炒就卷起来,像是卷铺盖,比喻解雇、撤职。 撑场面:指维护表面的排场;维护体面。 吃错药:比喻说话办事有违常理。 吃小灶:比喻享受到特殊照顾。 穿小鞋:比喻暗中报复人,刁难人。 闯红灯:比喻超越规则办事。 打官腔:指说些官场上的辞令、口吻,或用冠冕堂皇的话来应 付、推托或责难别人。 打水漂:比喻白白投入而没有收获。 吊胃口:用好吃的东西引起人的食欲,也比喻让人产生某种欲 望或兴趣。 定心丸:能使人情绪安定的东西。 5.3 四个音节的惯用语 唱对台戏: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反的行动,或有意搞垮对方。 唱空城计:比喻掩饰自己的力量空虚、骗过对方的方法;比喻某 单位的人员全部或大部分不在;形容肚子饿。 打退堂鼓:比喻办事中途退缩。 打小报告:比喻背着当事人向上级告发其隐私(通常含贬义)。 打预防针:比喻提前打招呼,做好思想准备,以防患于未然。 绣花枕头;指徒有外表而无学识的人。 家常便饭:平常的事情。 5.4 五个音节的惯用语 听风就是雨:刚听到一点风声就信以为真。 山不转水转:比喻情况总是在变化的,一时的不顺利也不必悲观。 恨铁不成钢:恨某人不争气,不成材。 5.5 六个音节的惯用语 摸着石头过河:比喻在实践中摸索着前进。 高不成低不就:指在选择事情和配偶时,好的得不到,差的又不 合心意。 5.6 其他音节的歇后语 拔出萝卜带出泥:比喻一个犯罪分子的落网,带动了另一个犯 罪分子的暴露。 饱汉不知饿汉饥:比喻不能设身处地为有困难的人着想。 不管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形象化 表述。 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告诫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等时,不要 孤注一掷,要多留几条后路。 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与“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近似;也 有遇到困境后应有所变通,不要固执一种选择。 闭塞眼睛捉麻雀:比喻盲目地办事情。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惯用语是反映一个民族历史,风俗和社会 生活的一面真实的镜子,具有丰富的内容。类似的惯用语不胜枚举, 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积累,探索记忆规律,尊重汉文 化习俗,多用通俗的习惯用语,力求语言地道,以达到我们学习汉语 的目的—— —学以致用。
惯用语一语中的,简明扼要,明白易懂,是现代汉族人日常生活 中常用的,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口语。 3 汉语惯用语的来源 3.1 比喻
惯用语绝大部分来源于比喻。例如:“眼中钉”,眼中拔钉,岂不 乐哉!常用它来比喻心目中最憎恨的人。“传声筒”原指话筒,后比 喻只会重复别人的话,而毫无自己见解的人或文章。 3.2 历史事件
如“半边天”本义指“天空的一部分”,喻指新社会的妇女,“变色 龙”本义指根据不同环境改变保护色的一种动物,喻指在政治上见 风使舵,善于伪装和变化的人。“拨火棒”本义指以拨弄炉中柴禾, 使燃烧旺盛的棍棒,喻指搬弄是非,制造矛盾的人,又如“比翼鸟”本 义指传说中雌雄结齐飞的一种鸟,喻指恩爱夫妻,“帽子”一词有“罪 名”的转义,给人安上罪名就叫“扣帽子”等等。 2.4 大多数惯用语具有贬义的感情色彩
关键词 汉语 惯用语 语言学
惯用语是现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结构简短精炼,形 象鲜明,运用灵活,是人们喜爱的一种表达方式。惯用语不但在口 语中频繁使用,而且在小说,戏剧,电影,曲艺里,甚至在政论,新闻 报导中也都相当普遍地使用着。在日常交际中,一些常用的用语日 益固定化,人们把这些用语当做现成的语言材料来使用,一般都是 脱口而出,不必临时组织,它通过比喻方法而获得修转义,具有生 动形象性和特有表现力。 1 汉语惯用语的定义
走后门、高帽子、对台戏、哑巴亏、鬼把戏、背黑锅、碰钉子、回老家、 磨洋工、耍花招、打棍子、吹牛皮、抓辫子、开绿灯、扣帽子、拖后腿、 凑热闹、和稀泥、唱双簧”等等。其他音节也有不少:二个音节的:如 “拷贝、冒尖、亮相、较真、吃香、丢脸、哭穷”等等;四个音节的:如“火 烧眉毛、喝西北风、断线风筝、打马虎眼、吃哑巴亏、开顶风船、打退 堂鼓、唱对台戏、吃大锅饭”等等;五个音节的:如“脚踏两只船、快刀 斩乱麻、换汤不换药、二一添作五、赶鸭子上架”等等;六个音节的, 如“干打雷不下雨、驴唇不对马嘴、睁只眼闭只眼”等等,七个音节 的,如“不管三七二十一”等。惯用语的结构形式,并列、偏正、主谓、 动宾都是存在的,这是跟成语类似的地方,不必赘述。有一些特殊 的,需要略加注意,如“马大哈”,是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嘻嘻哈哈的 缩略语,属于并列结构,比喻办事粗心大意、随随便便的人。 2.3 绝大多数惯用语都含有该词组的修辞转义
为了更好地解释汉语惯用语下面给大家提供了常见的常用的 惯用语: 5.1 两个音节的惯用语
吃醋:产生嫉妒情绪(多指男女关系)。 拷贝:复制。 拍板:指确定,决定做某事. 上马:开始某项较大的工程. 跳槽:调换工作 5.2 三个音节的惯用语 唱白脸:(白脸—— —京剧中的反派角色。)指扮演反面的角色, 对事情采取尖酸刻薄的态度。 唱高调: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说得好听而不去行动。
社会的习用,使得这些语言符号在形式上、意义上、功能上和使 用环境上具有区别于它类语言符号的特点:它在形式上是定型的, 意义上是整体的,功能上可以把它当作一个词、一个短语来使用。 惯用语所表示的意义,是一个不能分割的整体,它不是词义简单的 相加组合,一般不能直接从字面上加以解释。在使用时,它已从字 面上意义转化为一种更深刻的抽象含义。例如,“敲门砖”,本指拿 砖敲门,门一敲开,就把砖丢弃了。比喻借以求得名利或某种目的 的初步手段。又如,“炒鱿鱼”,鱿鱼一炒就卷起来,像是卷铺盖,比 喻解雇、解职。再如,“半瓶醋”,旧时讥笑文人穷酸,用醋代替穷酸 的酸。现比喻对某种知识或技能只略知一二的人。所以使用时,我 们不能从字面上对号入座望文生义,而必须从整体意义上来理解 它,这是要特别注意的。为巩固这一观点,再举几个常见常用的,不 再解说本义,直接解说它整体的凝固义:例如“穿小鞋”并非指穿了 小号的鞋子,而是指暗中玩弄手段,给别人以刁难、打击“;枕头风”不 是吹过枕头边的风,而是比喻妻妾或情人的话,对丈夫或情夫容易发 生效力。“炮筒子”是指性情急躁或心直口快的人“,狗腿子”是指坏人 的帮凶“,敲边鼓”是指从旁帮腔或助势,并非真的是去敲边鼓。 2.2 惯用语的结构形式
如“三只手、打官腔、菜包子、白瓶子醋、陈谷子烂芝麻、扯皮、吃 着碗里的瞧着锅里的、吃鸭蛋、打小报告、大懒使小懒、大老粗、打肿 脸充胖子、大手大脚、灌猫尿、和稀泥、空头支票”等等,比较起来,具 有褒义色彩的惯用语要少得多,如“半边天、顶梁柱、金钥匙”等等。 2.5 惯用语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在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惯用语是一种习用的固定的词组,既有三音节为主的固定格 式,又有比较灵活的结构。它通过比喻等方法而获得修辞转义。阅 读时,常会看到“眼中钉” “钻空子”“耳边风”等之类的词语。这些词 语格式大都比较固定,具有一个特定的意义且具有强烈的修辞色 彩,被称为“惯用语”。 2 汉语惯用语的性质特点
惯用语是语言符号中一类比较特殊的符号,它是定型的语言表 达形式。由于历史的积淀,社会的习用,使得这些语言符号在形式 上,意义上,功能上和使用环境上具有区别于它类语言符号的特点: 它在形式上是定型的意义上是整体的,功能上可以把它当作一个 词,一个短语来使用。它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2.1 意义上的整体性
谚语的构成形式是短语,而且多为对仗式短语,而惯用语绝大 多数是简短的定型化词组。同样的意思,谚语和惯用语在表达方法 上明显不同。牵牛要牵牛鼻子—— —牵鼻子、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 脚—— —抱佛脚,前者是谚语,后者是惯用语。
歇后语是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后一部分是解释:狗 撵鸭子— ——呱呱叫,瞎子点灯—白费蜡,这后一部分就成了惯用语 “呱呱叫、白费蜡”等等。 4 学习惯用语的注意事项 4.1 要认真区分惯用语的感情色彩
2009.8(上旬刊)
谈谈汉语中的惯用语
语言文字
中图分类号:H136
阿依西古力·卡德
(喀什师范学院语言系 新疆·喀什 8440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7894(2009)22- 239- 02
摘 要 汉语惯用语是在口语中常用的短小的习惯用语。它 具有自然,简明,生动,有趣的特点,是人们喜爱的一种习惯用语。
有些惯用语来源于历史事件。如:“莫须有”;(描绘的是秦烩给 岳飞扣上了 " 莫须有 " 的罪名,使岳飞受千秋怨狱。“莫须有”是“也 许有吧”的意思);有些来源于历史传说,如“破天荒”;(仅用来形容 创举或头一次出现的新鲜事;如“破天荒第一次”)。 3.3 行业语
有些惯用语是行业语的演变而来。如“走过场”原本是戏剧用 语,是指戏曲中角色上场后,不多停留,就穿过舞台从另一边下场,现 用来比喻敷衍场面,表示有那么回事,又如戏台的柱子是十分重要的 部分,没有它,戏台就要倒塌,于是人们就用“台柱子”表示戏中的主 要演员,进一步又比喻一个集体的骨干。“拷贝”是电影术语“,打游
参考文献
[1] 光磊.汉语惯用语辞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 中国惯用语.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1991. [3] 杨海生,武玉洁.浅谈汉语惯用语的维译.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5.
责任编辑 李叶亚
“磨洋工”和“泡蘑菇”意思很相近,一个偏重指工作时拖延时间, 懒散拖沓;一个指故意纠缠而拖延时间。在“你快说去不去,别泡蘑菇 了”这句话里,就不能把“泡蘑菇”换成“磨洋工”。带有贬义惯用语的 比较多,讽刺意味比较浓,褒义的比较少,使用时要分清对象。 4.2 适当舍弃地方色彩太浓和品位太低的惯用语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必须遵循“符号共享”的基本原则,即保证 让人听得懂,看得懂,地方色彩太浓的惯用语会影响交流,比如“老 鼻子”北方方言,形容多极了,“够分儿”只在北京地区使用,意即够 派头。这些不为多数人所接受,最好少用或不用。
239
语言文字
2009.8(上旬刊)
击”“、打埋伏”是军事术语“,马后炮”和“将一军”是象棋术语。 3.4 谚语或者歇后语的省略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为了更好地凸现惯用语的特征,下面将惯 用语与成语、谚语、歇后语作一最简洁的比较。
惯用语语与成语虽然都是定型词组,但在结构上,成语的定型 性比惯用语强。成语有严谨的结构,一般不容易拆开;而惯用语的 结构比较灵活松散,中间常常可以嵌入其他成分,也可以颠倒语序, 而惯用语的整体意义依然不变。例如,刮地皮,刮几层地皮;敲竹杠, 敲商店的竹杠;吹牛皮,把牛皮吹大了;碰钉子,老是给他钉子碰。 成语的构成,绝大部分是为四字格,惯用语大部分是三字格;成语的 书面性质强,惯用语的口语性质强。为巩固这一比较,再举一组同 义短语的例子,同学们细加体会:阿谀奉承—— —拍马屁、置若罔 闻—— —耳边风、旧事重提—— —炒冷饭。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 同的绿叶一样,绝对对等的成语与惯用语是很难找到的。
品位太低的惯用语,我们不必掌握,如“暗门子”(暗娼)、“吃豆 腐”(喻指戏谑、调情或寻开心)。太生僻的,使用频率太低的,我们 也没有必要去啃它,如“鬼剃头”(比喻一夜之间头发忽然脱落的斑 秃病)等。色情、迷信、生僻的,应大胆放弃。 4.3 不要追逐时尚的惯用语
过分时尚的语言,由于出现的时间较短,没有得到全社会的认 可,各人的理解可能不同,其整体意义具有多义性,摇摆性,尤其是 具有行业和地区特征的,我们不需要知其然更不需要知其所以然。 5 常见常用的惯用语例举
240
唱主角:比喻担负主要人物或在某方面起主导作用。 炒鱿鱼:鱿鱼一炒就卷起来,像是卷铺盖,比喻解雇、撤职。 撑场面:指维护表面的排场;维护体面。 吃错药:比喻说话办事有违常理。 吃小灶:比喻享受到特殊照顾。 穿小鞋:比喻暗中报复人,刁难人。 闯红灯:比喻超越规则办事。 打官腔:指说些官场上的辞令、口吻,或用冠冕堂皇的话来应 付、推托或责难别人。 打水漂:比喻白白投入而没有收获。 吊胃口:用好吃的东西引起人的食欲,也比喻让人产生某种欲 望或兴趣。 定心丸:能使人情绪安定的东西。 5.3 四个音节的惯用语 唱对台戏: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反的行动,或有意搞垮对方。 唱空城计:比喻掩饰自己的力量空虚、骗过对方的方法;比喻某 单位的人员全部或大部分不在;形容肚子饿。 打退堂鼓:比喻办事中途退缩。 打小报告:比喻背着当事人向上级告发其隐私(通常含贬义)。 打预防针:比喻提前打招呼,做好思想准备,以防患于未然。 绣花枕头;指徒有外表而无学识的人。 家常便饭:平常的事情。 5.4 五个音节的惯用语 听风就是雨:刚听到一点风声就信以为真。 山不转水转:比喻情况总是在变化的,一时的不顺利也不必悲观。 恨铁不成钢:恨某人不争气,不成材。 5.5 六个音节的惯用语 摸着石头过河:比喻在实践中摸索着前进。 高不成低不就:指在选择事情和配偶时,好的得不到,差的又不 合心意。 5.6 其他音节的歇后语 拔出萝卜带出泥:比喻一个犯罪分子的落网,带动了另一个犯 罪分子的暴露。 饱汉不知饿汉饥:比喻不能设身处地为有困难的人着想。 不管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形象化 表述。 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告诫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等时,不要 孤注一掷,要多留几条后路。 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与“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近似;也 有遇到困境后应有所变通,不要固执一种选择。 闭塞眼睛捉麻雀:比喻盲目地办事情。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惯用语是反映一个民族历史,风俗和社会 生活的一面真实的镜子,具有丰富的内容。类似的惯用语不胜枚举, 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积累,探索记忆规律,尊重汉文 化习俗,多用通俗的习惯用语,力求语言地道,以达到我们学习汉语 的目的—— —学以致用。
惯用语一语中的,简明扼要,明白易懂,是现代汉族人日常生活 中常用的,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口语。 3 汉语惯用语的来源 3.1 比喻
惯用语绝大部分来源于比喻。例如:“眼中钉”,眼中拔钉,岂不 乐哉!常用它来比喻心目中最憎恨的人。“传声筒”原指话筒,后比 喻只会重复别人的话,而毫无自己见解的人或文章。 3.2 历史事件
如“半边天”本义指“天空的一部分”,喻指新社会的妇女,“变色 龙”本义指根据不同环境改变保护色的一种动物,喻指在政治上见 风使舵,善于伪装和变化的人。“拨火棒”本义指以拨弄炉中柴禾, 使燃烧旺盛的棍棒,喻指搬弄是非,制造矛盾的人,又如“比翼鸟”本 义指传说中雌雄结齐飞的一种鸟,喻指恩爱夫妻,“帽子”一词有“罪 名”的转义,给人安上罪名就叫“扣帽子”等等。 2.4 大多数惯用语具有贬义的感情色彩
关键词 汉语 惯用语 语言学
惯用语是现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结构简短精炼,形 象鲜明,运用灵活,是人们喜爱的一种表达方式。惯用语不但在口 语中频繁使用,而且在小说,戏剧,电影,曲艺里,甚至在政论,新闻 报导中也都相当普遍地使用着。在日常交际中,一些常用的用语日 益固定化,人们把这些用语当做现成的语言材料来使用,一般都是 脱口而出,不必临时组织,它通过比喻方法而获得修转义,具有生 动形象性和特有表现力。 1 汉语惯用语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