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布局优化的基本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布局优化的基本理论
(一)产业布局优化的基本概念
产业布局优化是区域产业优化的内容之一。
区域产业优化包括五个主题: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优化、区域产业合作、重点产业优化、区域生态优化。
其中,产业布局优化是从空间生产力组织的角度研究区域产业布局的调整,使生产力的空间组织更加合理,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资源消耗,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产业布局包括区域产业布局和产业园区设计。
从本质上看,产业布局就是空间生产力的组织形式,是一种结合地理空间安排生产分工的生产力组织方式。
按照布局尺度的不同,空间生产力组织有三种基本的形式:区域产业布局、产业园区设计、企业生产组织。
其中,区域产业布局是区域视角下的生产力宏观组织形式,也称产业地图。
产业地图和产业园区是在社会分工层面上安排的区域生产力组织,企业生产是在个别分工层面上安排的区域生产力组织。
从规划学的角度看,政府是产业布局的规划者,应当以社会分工为规划对象,从而,产业布局的内容包括产业地图和产业园区。
产业布局优化就是从区域空间的角度优化生产力的组织。
按照产业布局的内容,产业布局优化需要从产业地图和产业园区两个不同层面对生产力的空间组织进行调整,形成有限空间内的更大生产力和发展潜力。
所以,这种优化具有空间性、层次性和局部性。
(二)产业布局的政策影响分析
产业地租。
特定产业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利润,超过产业平均利润的部分构成特定地区的产业级差地租,简称产业地租。
在这种定义下,产业地租具有区域性和产业性。
区域性指产业地租与地区产业条件相关,产业性指产业地租不具一般性,只针对特定的产业。
按照古典经济学的分析,级差地租包括级差地租I和级差地租II两类,前者指地区自然条件形成的产业环境的差异引致的级差地租,后者指持续投资造成地区产业环境的差异引致的级差地租[1]。
产业地租的政策要素。
国家采取不平衡协调发展战略时,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政策,形成产业利润的区域性差异,导致政策引致性产业地租。
这种产业地租有投资效应和政策效应两种形式。
投资效应指国家对一个地区投资重大项目或基础、公用设施(比如学校、公路、铁路、引水工程等等),由于产业关联效应的作用,重大项目能够提高周边区域的关联产业的利润率,由于产业要素的作用,基础或公用设施能够提高相关产业的利润率,这些都形成了国家政策的投资效应,构成产业地租。
政策效应指国家对特定地区给予财政、金融、土地、环境、配套项目、人口政策等方面的政策优惠,降低了这些地区产业发展的成本,形成广义补贴,使受优惠地区的产业利润率高于非受惠地区,形成产业地租。
从分类看,投资效应形成的产业地租属于级差地租II,政策效应形成的产业地租属于级差地租I。
国家规划是思考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视角。
资本追逐利润,产业资本流动追逐产业地租,产业地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主要是区域差异化政策驱动战略,国家对不同地区给予不同的投资和政策,因此,获取国家重大投资和优惠政策是区域提高产业地租,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
国家规划是一组重大投资和优惠政策的集合,对相关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所以,从产业地租的角度看,国家规划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构成思考区域经济发展变局的基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