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的度量方法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7《商场现代化》2007年4月(上旬刊)总第499期
一、引言
盈余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是指公司管理当局在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利用职业判断和规划交易等手段对盈利进行调节,以达到各种目的的机会主义行为。

资本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会计监管制度的不完备性给企业的会计盈余留下了可操纵的空间,根据“理性经济人”假设,企业管理者为了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便自然产生了盈余管理的动机;企业盈余管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投资收益的好坏,不但如此,盈余管理也不利于整个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鉴于此,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有效度量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二、盈余管理度量方法的回顾
中外文献对盈余管理的度量主要集中在两类方法上,其一是用报告盈余在特定水平区间的不连续分布来度量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被称为管理后盈余分布法(The Distribution of Earningsafter Management);其二是以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存在程度来度量盈余管理,主要包括应计利润总额法、应计利润分离法和具体应计项目法。

1.管理后盈余分布法
管理后盈余分布法主要通过检验报告盈余在临界点(如,零点;上年盈余;本期分析师预测的盈余)附近的不连续分布来检验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该方法是由Burgstahler和Dichev(1997)首先提出来的,他们认为:研究假设管理当局存在为避免盈余减少或亏损而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如果公司不存在盈余管理,那么公司的盈余应大致呈正态分布,如果为避免亏损进行盈余管理,那么管理后的盈余明显不符合正态分布,即在样本盈余分布统计图上,紧靠零点左边的样本频数比预期的要少,紧靠零点右边的样本频数比预期的要多,他们的经验证据证实了这一推测,该方法主要采用直方图和统计检验两种手段。

2.应计利润总额法
该方法的一个基本假定是,在公司财务报告中,只有经营现金流量未被管理,而所有的应计项目都是管理过的,因此,应计利润总额即为操控性应计利润。

该方法包括:①Healy(1985)模型。

该模型通过比较不同样本的平均应计利润总额来检验盈余管理行为;②DeAngelo(1986)模型。

3.应计利润分离法
该方法将应计利润总额分解为操控性应计利润和非操控性应计利润,并假定非操控性应计利润随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由于在计算非操控性应计利润考虑的因素不同,形成以下几种模型:①Jones(1991)模型;②修正的Jones模型;③行业模型(Dechow
等,1995);④横截面Jones模型(DeFond等,1994);⑤KS模型(Kang和Sivaramakrishna,1995)。

这些模型都是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之上的,因此对其争议较多。

Dechow,Sloan和Sweeney(1995)对上述五个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评价,发现Jones 模型和修正的Jones 模型能够对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提供可靠的估计,并能有效地用于假设检验;因此Jones 模型和修正的Jones 模型在国内外度量盈余管理的程度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4.具体应计项目法
具体应计项目法主要针对某一特定行业中某一或某组特定的、需管理当局进行职业判断的、金额大的应计项目作为研究对象。

目前,运用该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银行业的贷款损失准备和保险业的索赔损失准备。

三、结论与启示
上述各种测度盈余管理的方法各有优缺点。

管理后盈余分布法不需要估计应计利润,通过考察报告盈余在特定水平区间的不连续分布就可以发现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并且可以获得盈余管理频率和程度的证据,但是该方法对于识别盈余管理的手段显得无能为力,而且只适用具有特定动机的盈余管理行为;应计利润总额法虽然将盈余管理的度量直接与会计报表数据联系起来,但却没有考虑经济环境的变化将导致标准误差的加大,其使用范围受到严格限制;具体应计项目法相对于应计利润分离法,该方法更为容易识别影响应计项目的特定因素和检验盈余管理的手段和程度,但是该方法需研究者对制度背景和行业知识通晓,信息收集成本高,且局限于具体行业或小样本,研究结论难以普及。

我国资本市场目前还处于弱式有效的状态,信息披露还不够充分有效。

针对目前我国IPO、配股和增发股票的对净资产收益率要达到6%和10%的政策限制,对于涉及相关变动的国内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存在性和存在程度的度量,采用管理后盈余分布法是比较有效的。

而对于整个资本市场中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的度量,应计利润分离法仍然不失为一个适合的手段。

鉴于此,构建适合我国特有资本市场状况盈余管理的度量模型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盈余管理的度量方法综述
陈 艳 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肖 明 四川省邮政局计划财务部
[摘 要] 目前,学术界对于如何度量盈余管理存在较大的争议。

本文主要针对国内外对盈余管理的测度方法进行回顾和评述,并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状况,在中外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扬长避短,整合出能够有效度量我国资本市场的盈余管理且具有可操纵性的方法。

[关键词] 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的度量 净资产收益率参考文献:
 [1]威廉 R.斯科特.陈汉文等译.财务会计理论(原书第三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
[2]蒋义宏、魏刚。

净资产收益率与配股条件[M],证券市场会计问题实证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53-56.
 [3]Jones,J.1991. Earnings Management During Import Relief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9:2, 193-228
经营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