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原理I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中英文):
本课程大纲根据2020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或制定。
在上版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课程的知识内容模块,调整了课本上章节的讲解顺序和课时,并重新设置了课内实验。
电路原理课程为工科电类各专业的基础课和必修课,是所有“弱电专业”和“强电专业”的必修课,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整个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计算方法;了解近代电路理论的发展及分析计算方法。
通过实验,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能合理布局和正确连接线路,正确读取数据,并能分析研究实验结果的合理性;能独立分析、排除实验故障;掌握基本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及简单电路的设计方法;通过对电路实验现象的分析,加深对电路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有广阔的工程背景,对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提高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先修课程中所学到的有关知识与技能,进行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所需的基本训练,为
- 9 -
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有关课程和日后从事专业工作打好基础。
因此,本课程在工科电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1)教学对象: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自动化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
(2)修读要求
电路原理是电子学各专业课程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电路分析计算的理论基础,它所描述和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普遍使用在电子学科各专业领域。
要求学生具有大学物理中电学的基础、高等微积分、电路原理I基础。
This course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of automation specialty,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alent training scheme and curriculum system of Automation Specialty.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basic theory of circuit and the basic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methods, and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ircuit theory and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methods. Through the experiment, we can train the students' basic experimental operation skills, so that they can reasonably lay out and correctly connect the circuit, correctly read the data, and analyze the validity of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analyze and eliminate the experimental faults independently; learn to use basic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instruments and meters, and design simple circuit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ircuit experimental phenomena, students will further understand the circuit theory. This course will cultivate the students' rigorous scientific attitude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2.设计思路:
电路原理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整个自动化专业的人才
- 9 -
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后续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电机与拖动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打好基础。
理论课程内容如下:
(1)第十章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8学时
•主要内容:互感;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耦合电感的功率;变压器;理想变压器。
•教学要求:耦合电感在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介绍耦合电感中的磁耦合现象、互感和耦合因数、耦合电感的同名端和磁通链方程、电压电流关系;介绍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计算变压器及理想变压器的初步概念。
•重点、难点:耦合电感的同名端和磁通链方程、电压电流关系,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计算变压器的概念。
(2)第十一章电路的频率响应2学时
•主要内容:网络函数;RLC串联电路的谐振;RLC串联电路的频率响应;RLC并联联电路的谐振。
•教学要求:讨论以角频率为变量,分析电路的频率特性的方法。
•重点、难点:网络函数;RLC串联、并联电路的谐振及频率特性。
(3)第十二章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3学时
•主要内容:非正弦周期信号;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
•教学要求:掌握傅立叶级数的形式和各项系数的求解方法;熟练掌握非正弦周期函数形式的电压和电流的有效值、平均值的定义和求解方法;充分理解和熟练掌握分析线性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谐波分析法的原则和步骤。
•重点、难点:傅里叶级数分解、有效值计算方法、非正弦周期电路分析
- 9 -
(4)第七章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7学时
•主要内容: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条件;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阶跃响应、冲激响应。
•教学要求:讨论可以用一阶微分方程描述的RC电路和RL电路,介绍一阶电路的经典法,以及一阶电路的时间常数的概念。
讨论应用KCL和KVL以及元件的VCR关系建立RLC动态电路微分或微积分方程。
•重点、难点: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的概念及求解方法,三要素法求解全响应,阶跃响应、冲激响应的概念及求解方法。
(5)第十四章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10学时
•主要内容: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拉普拉斯反变换的部分分式展开;运算电路;应用拉普拉斯变换分析线性电路;网络函数的定义;网络函数的极点和零点。
•教学要求:介绍拉普拉斯变换法在线性电路分析中的应用,包括:拉氏变换的定义、拉氏变换与电路分析有关的基本性质、部分分式展开法;介绍KCL和KVL 的运算形式、运算阻抗、运算导纳及运算电路;讨论网络函数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KCL和KVL的运算形式;运算阻抗、运算导纳及运算电路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其他环节:运算法分析线性电路课上小测验
实验课程内容如下:
- 9 -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1)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II1 (微积分),电路原理I、电路原理实验。
(2)后续课程
电机与拖动基础(含实验)。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以电路分析为主,探讨电路的基本定理和定律,并讨论各种计算方法。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计算方法;了解近代电路理论的发展及分析计算方法;学会正确使用某些仪器仪表,掌握电路实验的基本技能,掌握一些基本的电工测试技术、实验方法以及数据分析处理知识;通过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并为学习后续有关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提高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9 -
三、学习要求
1、最低学习要求:
理论课能够课前复习高等数学、电路原理I中的相关基础知识。
每节课前预习讲义PPT与课本。
授课过程中,接受教师提问、积极与教师互动,参与随堂测验。
在指定的答疑时间段与教师或助教积极互动。
独立完成作业。
实验课能够课前复习理论课程相关知识;每节课前预习电路原理实验指导书;实验过程中,分小组围绕教师给定问题进行讨论,接受教师提问;参与实验,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实验;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2、进一步学习指导:
理论课能够完成课后习题中除作业题以外的习题,自学教师提供的自学资料。
实验课能够根据实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利用Multisim等工具验证自己的想法,并能够来实验室完成实验验证。
四、教学进度
- 9 -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
《电路》,邱关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五版)
自编《电路原理实验》指导书
2、主要参考书
《电路基础(Electric Circuits原书第6版)》,查尔斯.K.亚历山大,马修.N. O. 萨迪库,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电路分析基础》,陈洪亮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 9 -
《电路理论基础(第4版)》,孙立山,陈希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E.其他: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三)成绩综合评分标准:
- 9 -
七、学术诚信
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
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
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八、大纲审核
教学院长:院学术委员会签章: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