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新药多成分药代动力学评价的研究进展_黎国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种苯甲酰类乌头碱暴露最大,tmax 30 ~ 45 min; 其余生物碱暴露量极低
黄芩苷药时曲线呈现双峰,暴露最大,与葛
根素差异较大
大鼠 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
两者暴露水平相近,吸收、消除速率相似
2. 2 矩量法整合的中草药药代动力学研究 由于中草药中 多个主要成分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可能有所差异,而中草药的 整体药代动力学特征需要同时考虑到这些成分各自的贡献。
在最新的文献[5] 中,FDA 的审评人员还提出了其它建 议,认为那些不涉及测定植物药化学成分群的药代动力学研 究也是有益的,比如植物药对 P-糖蛋白( P-gp) 、肝 P450 酶等 药物转运体或代谢酶的抑制或诱导作用,和植物药与化学药 的相互作用。这些研究具备一定的技术可行性,因为均只涉 及相关药物转运体或代谢酶的表达和活性,或者化学药的体 内暴露水平。此类研究将有助于预测植物药与化学药在临 床联用时潜在的相互作用。
厚朴酚
动物 大鼠 大鼠
体内暴露( AUC 和 Cmax ) 大黄酚 > 芦荟大黄素 大黄酸 > 大黄素 > 厚朴酚 > 芦荟大黄素

大黄酸 > 橙皮苷 > 柚皮苷 > 大黄酚 > 和厚
朴酚 > 柚皮素 > 芦荟大黄素 > 厚朴酚 > 大黄

在体内驻留 特 点 的 药 时 曲 线,并 尝 试 用 于 优 化 临 床 给 药 方 案。采用整合的中草药多成分的总量动力学参数才能够客 观地描述中草药整体的体内动态量变情况,但是房室模型的 多样性与不确定性又决定了只能以统计矩的方法对每个成 分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整合,进而获得中草药多成分的总 体药代动力学参数。
在生物利用度和临床药代动力学方面,植物药的研究方 法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活性成分是否明确,②药用物质 是否复杂,和③ 分 析 方 法 是 否 可 用。在 某 些 情 况 下,可 以 采 用合适的生物效应方法,甚至采用具有良好对照的临床比较 试验加以确定。如果已知植物药中的主要成分,并考察了植 物药的剂量-效应( dose-response) 关系便有可能预测肝或肾 功能受损后药物的体内暴露程度。
巴马汀( PL) 三七总皂苷
人参皂苷 Rb1 和 Rd 的体内暴露最大
葛根素等 3 种异黄酮和红花黄色素 A 葛根素的体内暴露最大
丹参素等 6 种酚酸类化合物
AUC丹参缩酚酸B > AUC丹参素 ; 消 除 半 衰 期 为
0. 11 ~ 1. 2 h
健康人 乌头碱等 6 种乌头类生物碱 大鼠 葛根素、黄芩苷等 5 种成分
因此,有学者提出中草药多成分的总量统计矩药代动力学数 学模型的研究思 路[17],以 期 从 数 学 模 型 的 角 度 将 中 草 药 的 各个主要成分的药时曲线整合为一条能够表征中草药整体
·645·
第 36 卷第 5 期 2011 年 3 月
Vol. 36,Issue 5 March,2011
年份 2007[14] 2008[15]
2009[16]
表 2 2007 年至今报道的大承气汤体内多成分同时检测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检测成分
代表药物
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酚
大黄
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厚朴 酚及 和 大黄、厚朴
厚朴酚 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柚皮苷、大黄素甲
醚、芦荟大黄素、柚皮素、橙皮苷、厚朴酚及和 大黄、厚朴和枳实
[摘要] 植物药在国外上市前必须经历药代动力学、生物利用度等一系列严格的科学研究以确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美国 FDA 颁布了《植物药指导原则》以辅助申请者开发植物药,这对中草药新药研发也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该文对与 FDA 理念相一致的中草药药代动力学评价方法进行了综述和讨论,主要包括中草药中“药代动力学标记物”( PK markers) 的 鉴定、矩量法整合的多组分药代动力学研究、生物药剂学药物处置分类系统、群体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在中药-化药相互作 用中的研究。
·644·
瞻性研究实例,以探讨我国中草药新药多成分药代动力学的 评价方法。 1 FDA 对植物药申报中多成分药代动力学的要求
FDA《植物药指导原则》[2]中,对植物药非临床安全性研 究的要求基本上与化学药相同,即需要进行标准的毒理学研 究,其中包括非 临 床 药 代 动 力 学 和 毒 代 动 力 学 研 究。 同 时, FDA 也认识到植物药中通常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因此用标准 的药代动力学方法来研究植物药在动物体内的全身暴露在 技术上也许并不可行。但是,如果在植物药的质量控制环节 已经对其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有所要求时,监控这些主要 或代表性成分的药代动力学便可为评估植物药的体内暴露 提供有用的信息。此外,FDA 重点强调了研究植物药非临床 药代动力学的目的是辅助设计合理的毒理学研究方案,并可 能解释毒理学实验的结果。
[稿件编号] 20100903004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006BAI21B00) [通信作者] * 赵 浩 如,教 授,研 究 方 向 中 药 学 与 药 事 管 理,Tel: ( 025) 83201966,E-mail: haoruzhao@ cpu. edu. cn; * 杨劲,副教授,研 究方向新药的药代动力学,Tel: ( 025) 83271386,E-mail: yangjingqw@ 263. net
综上,FDA 对植物新药( 草药) 进行多成分药代动力学 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评估植物药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 并预测潜在的植物药-化学药相互作用。其主要的评价策略 是以植物药中多种主要成分的体内暴露情况推测植物药整 体的体内暴露情况,必要时还可应用体外方法进行生物药剂 学研究。但并不要求鉴定植物药中的有效成分,如果其有效 成分未能确定,则可选择含量最高的几个主要成分或相应代 谢物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 2 国内外中草药多成分药代动力学的探索性研究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 同时监测多个成分的体内暴露 药物的体内暴露是其 药效和毒性的决定因素,决定了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近 年来同时检测中草药及复方中多种成分的体内分析方法一 直是中草 药 药 代 动 力 学 研 究 的 热 点 之 一。与 VeregenTM 相
动物或人
用于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成分
主要成分的 PK 差异
大鼠
苦参碱( MT) 、氧化苦参碱( OMT) 和 MT 的暴露最大,且 PK 特征与 OMT,OSP 差
大鼠
大鼠 大鼠 大鼠
氧化槐果碱( OPT)
异较大; OMT 与 OSP 的吸收、消除特性相似
延胡索乙素( TP) 、原阿片碱( PT) 和 TP 和 PT 的暴露最大,PK 特征也相似
似,研究者们采用已经确证的分析方法对中草药的多种成分 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和药代动力学研究。本文列举了 2007 年 以来典型的中草药体内多成分检测的例子,见表 1。中草药 或植物药与 化 学 药 最 大 的 不 同 在 于 物 质 基 础 的 不 确 定 性。 尽管目前大部分中草药的化学成分都得到了系统的研究,但 是对大多数中草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仍然没有明确的认 识。由于单味中草药的化学组成就已十分复杂,几味中草药 组成的复方更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不同类型的成分可能 对应着不同的药理效应,而且一些成分之间也许还存在复杂 的相互作用,因此对于中草药多成分药代动力学评价时,如 何选择能够代表中草药或复方的成分( 群) 一直争议不断。 而目前的文献多数只侧重于建立中草药多成分的体内分析 方法,并未详尽 交 待 选 择 该 种 成 分 的 原 因。例 如,脑 得 胜 注 射剂,由葛根、红花、三七、川芎和山楂等 5 味组成,而文献 上[6]只同时检测了葛根 中 的 三 种 异 黄 酮 成 分 和 红 花 中 的 红 花黄色素 A,未分析注射剂中三七、川芎和山楂主要成分的 含量和体内暴露情况。另一种常见的情况是,即使对同一种 中草药,不同的研究者所选择的成分往往也不一致。大承气 汤是《伤寒论》的名方之一,由大黄、枳实、厚朴和芒硝组成。 研究者对大承气汤中活性成分的选择和其药代动力学的认 识与当时的分析水平密切相关,见表 2。虽然这些研究多集 中于分析方法的确立和血药浓度的测定,并未进行系统深入 的探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但也可大致了解中草药多成 分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而且随着体内药物分析技术 的发展,能够同时定量的成分与日俱增,对中草药的体内暴 露情况将有日臻完善的认识,也为传统中草药作为植物药在 美国上市提供有益的信息。
2004 年,FDA 颁布正式的《植物药指导原则》( Botanical Drug Products) ,该原则中明确将 “植物药”与化学药或高度 纯化的植物提取物加以区分,认为“植物药”是来源于植物材 料,且通常为多种成分的混合物,其化学组成并不完全清楚, 甚至很多情况下其有效成分也不明确,这些特征都与我国的 中草药十分相似[2-3]。因此,FDA 对植物药评审的相关政策 对我国中草药的评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4]。本文围绕 FDA 《植物药指导原则》的核心思想,提炼出中草药新药多成分药 代动力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和关键问题,并分析国内外若干前
第 36 卷第 5 期 2011 年 3 月
Vol. 36,Issue 5 March,2011
FDA 批准的第一个植物药 VeregenTM ,为绿茶的水提物, 相当于我国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中的第 5 类新药,即有 效部位为儿茶素类成分的植物药。由于该药为外用制剂,只 在局部发挥药效而无须进入体内,因此在其非临床安全性评 价中,申请者对 VeregenTM 进行的体外透皮吸收实验和一系 列动物药代动力学实验( 包括毒代动力学实验) ,都围绕着一 个目的,即充分评估其全身暴露程度,以确保其在体内的最 大暴露并不足以危害人体健康。可是,该药的有效成分并不 明确,所以申请者选用了 VeregenTM 中含量最高的几种主要 成分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FDA 对此并无异议。在随后的临 床药代动力学评价中,申请者则主要采用与口服安全剂量的 绿茶水溶液相比较的方法,对比了外用与口服 2 种方式下, VeregenTM 的 4 种主要成分在体内的暴露情况,以确保该药的 人体使用安全性,而其有效性主要通过临床试验进行确证。
一个典型 的 例 子 是 三 七 总 皂 苷 的 整 合 药 代 动 力 学 研 究[18]。具体方法是 三 七 总 皂 苷 给 药 后,根 据 各 成 分 在 所 有 成分总和的 AUC0-∞ 中所占比值自定义整合血药浓度中相应 的权重系数,再将每一时间点下每种单体成分的血药浓度赋 以各自的权重,以获得三七总皂苷的整合浓度-时间曲线,进 而可得到中草药的整合药代动力学参数。这种方法是将中 草药各个成分的药时曲线进行整合,以指导临床用药为主要 目的的一种尝试。虽然中草药新药药代动力学评价的根本 目的并不在此,但作为一种方法学探索,这种研究思路仍是 值得鼓励的。不 过,该 法 目 前 应 用 实 例 并 不 多,在 数 学 模 型 的选择上可能还需要经过更多的实践来检验和完善。笔者 认为,该法只适用于药代动力学特征较为相似的中草药有效 部位提取物的研究; 对于结构类型或药代动力学行为差异较 大的成分,这种整合一般只具有数学意义,专业意义不大,应 用时须综合考虑。而且,经数学均一化后,整合曲线的 AUC 和 Cmax 会低于若干成分的原始值,因此在评价中草药的安全 性时,对数学整合值须谨慎采用。 2. 3 中草药药代动力学标记物的确立方法 针对中草药药 代动力学评价时监测成分的选择问题,刘昌孝、李川等率先 提出了药代动力学标记物( pharmacokinetic markers,PK markers) 的概念[19-20]。其核心观点如下: 如果中草药的某些活性 成分具有合适的药代动力学性质,比如体内暴露显著,剂量 依赖性良好,而且消除半衰期合适等,就能够作为 PK markers 以表征中草药整体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如果中草药的有 效成分未知,则中草药的主要成分或其主要的代谢物也可能 作为替代的 PK markers,只要它们具有合适的 药 代 动 力 学 性质。
表 1 2007 年以来典型的中草药体内多成分同时检测和药代动力学评价
中草药 苦参水提物[7]
苦参
组成
夏天无提取物[8] 夏天无
血塞通注射剂[9] 三七 脑得胜注射剂[6] 葛根、红花等 5 味 冠心宁注射剂[10] 丹参和川芎
参附注射剂[11] 人参和附子
葛根芩连汤[12] 葛根、黄芩等 5 味
吴茱萸巴布膏[13] 吴茱萸、川芎等 4 味
第 36 卷第 5 期 2011 年 3 月
·综述·
Vol. 36,Issue 5 March,2011
中草药新药多成分药代动力学评价的研究进展
黎国富1,2 ,赵浩如1* ,杨劲2*
( 1. 中国药科大学 中药制剂教研室,江苏 南京 210009; 2. 中国药科大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09)
[关键词] 中草药药代动力学; 矩量法; 药代动力学标记物; 生物药剂学体内处置分类系统; 中草药-化学药相互作用
中国是传统中草药生产大国,国内中草药年均生产总值 约占药品产业 GDP 的四分之一[1]。药代动力学可以为中草 药的新药研发提供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科学证据。我国早已 要求中药、天然药物Ⅰ类新药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在 2007 年新颁布的《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中更明确 指出,多成分的中草药注射剂需要进行药代动力学的探索性 研究,必要时 还 应 进 行 多 成 分 间 的 药 代 动 力 学 相 互 作 用 研 究。对于高度纯化( > 90% ) 的植物提取物,其药代动力学研 究一般与化学药的要求相似。然而对于中草药的多成分药 代动力学研究目前尚无明确、公认的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案, 仍处于摸索阶段,甚至对于中草药药代动力学整个学科的关 键问题尚且没有清晰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