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案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污染的事例及治理措施
一、关于无锡水污染的案例
事件概述:
2007年5月29日江苏省无锡市城区大批市民家中自来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并伴有难闻的气味,无法正常饮用,市民纷纷抢购纯净水和面包。
而自来水公司已经采取了所有能够使用的过滤和净化手段,几乎不计成本,但还是难以从根本上除掉臭味。
污染原因:
由于前几年江苏省发文要求无锡市禁止开采地下水,无锡居民的生活用水全部来自太湖。
蓝藻每年都会暴发,但这次规模最大,对自来水供应的影响也最严重。
入夏以来,无锡市区域内的太湖水位出现50年以来最低水位,加上天气连续高温少雨,太湖水富营养化较重,诸多因素导致蓝藻提前暴发,影响了自来水水源地水质。
根据专家的意见,这次沙渚水源地水质异常,主要是水中含有的蓝藻死亡腐烂,快速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水体缺氧性腐变,再加上太湖水位下降导致取水口太湖底泥上泛,从而使水体产生异味。
据专家介绍,从太湖来讲,水中的营养性物质氮、磷的含量较高,这为藻类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创造了有利的内部条件,今年以来,气温偏高,水位较低,藻类便大量繁殖,再加上它有随风向、湖流漂移的特性,因此,气温偏高是“蓝藻疯长的主要原因”。
无锡梅梁湖水域较易发生藻类集聚现象,集聚后,藻类会逐渐死亡,导致水体产生臭味。
而且,对于太湖蓝藻接下来的走势和监测数据显示,以及之后几个月气温升高,太湖蓝藻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应对措施
1、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根本上控制污染源,在环太湖流域淘汰污染企业,加快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要求市自来水总公司全力以赴,不计成本采取技术措施强化处理,提高自来水出厂水质。
2、严格保护饮用水源,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严历打击危害饮用水源安全的环境违法行为,坚决拆除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
3、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力度。
4、尽快建立有权威的太湖流域管理机构,对于管理太湖这样的跨行政区域的河
流可以设立一个统一的河流管理机构,订立对各方都有约束力的管理办法。
5、水质监测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加大监测力度,24小时值班,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有关部门要加大对蓝藻的打捞力度;商贸部门要组织好净水采购,力保市场供应和稳定。
6、视天气情况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努力改善
二、盐城水污染
2009年2月20日上午六点二十分左右,江苏省盐城市许多市民在饮用自来水时闻到刺鼻的农药味。
盐城市区盐都区、亭湖区几处居民,在此两个主要城区部分地区停水,稍边远的新区也发生了停供。
由于生活不便,很多市民在超市排队购买矿泉水、纯净水,以备暂时之用。
上午10点,当地广播、电视、网站等开始发布政府的紧急消息:早晨6时20分,城西水厂、越河水厂发现出厂水有异味,经初步检测,城西水厂的源水被酚类化合物污染,所生产的水暂不适合饮用。
污染原因
取水口上游紧靠河边的多家化工厂。
在城西自来水厂取水口上游12公里处,聚集了至少5家大大小小的化工厂。
盐城市政府官方通报,本次污染事件正是蟒蛇河上游的一家化工厂偷排污水所致。
治理措施:
事件发生后,盐城市政府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启动了应急体系;组织市有关部门采取了各项紧急措施,启用备用水源通榆河取水口,加大城东水厂的生产能力,限制部分工业用水和特种行业用水,启用深水井,以保障市民的基本生活用水。
经江苏省水利厅批示,当天上午11时许,盐城市水利局迅速开启新洋港开闸泄水,使受污染水源尽快排泄入海。
同时,临时成立的应急指挥部命令盐城市区新洋港下游沿岸以新洋港为水源的城镇密切注意水源水质变化情况,避免受污染原水进入水处理系统,以确保饮用水安全。
三、渤海污染
渤海正在走向“死海”、“臭海”的边缘。
如今的海水一到四五月份就变成红色,有时候长达两三个月不褪去。
在渤海,赤潮爆发频率逐年上升。
据相关
调查,渤海的污染比例已经从2005年的14%上涨到了2010年的22%,今年这个数据还在上升,渤海有将近一半的海水已经遭受了污染。
伴随着水质的恶化,昔日的渤海渔场已经闹起了“鱼荒”。
天津市渤海水产研究所发布的“渤海湾渔业资源与环境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估”项目报告显示,渤海渔业资源已经从过去的95种减少到目前的75种,野生牙鲆、河豚等鱼类已彻底绝迹。
来自陆地的污染是渤海污染的主要源头。
污染原因
第一,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内海,自身水动力条件较差决定了它自净能力有限。
渤海是全球11个典型的封闭海之一,水交换能力差,海水的自净能力
有限,更新周期长达15年,几十年的污染积累很难在几年内消除。
渤
海环境污染源主要来自于陆源污染,流域周边的生活用水、工业废水和
农药及化肥污染是三大陆源污染源。
此外,船舶石油产品跑冒滴漏、船
舶生活污水、海上石油开采和海水养殖中的添加剂也会对海洋造成严重
污染。
另外,海岸曲折、水流交换不畅,也使得海水的温度、PH值、含盐
量、透明度、生物种类和数量等性状发生改变,对海洋的生态平衡构成危
害。
第二,多头管理造成“群龙闹海”、“治而反污”的现状。
第三,“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快速增长使得本已脆弱的海洋环境不堪重负。
环渤海经济圈,指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
带。
环渤海地区是全国重要工业基地,由于环渤海地区充分发挥了在政
治、经济、科技、人才、流通的突出优势,并且抓住了东北振兴、西部开发、
北京奥运的历史机遇,近年来经济迅速腾飞。
然而,随着环渤海地区经
济快速增长、人口不断增加导致排污总量有所增加,环境更加脆弱。
比
如,环渤海地区多为传统资源依托型工业,如原盐、原油、“两碱”(纯
碱和烧碱)、钢铁、玻璃等,它们的发展一方面受资源约束强,另一方面
由于产品生产工艺落后,渤海遭到空前的污染,变成了“纳污池”和
“垃圾场”
第四,狂捕滥捞也是祸端。
第五,治污资金短缺是羁绊
第五,法律体系存在缺憾。
治理措施
第一、要转变观念,尽快树立起更为全面的发展观。
国家也应建立健全了相关法规,辅以及时且严格的政府监督,还应让民众与媒体的积极介入。
第二、要加大治污力度,有效控制陆海污染源。
坚持海陆统筹、河海兼顾,加强入海河流综合治理,改善入海河流水质。
合理布局入海排污口,制定更加严格的地方水污染排放标准。
要多管齐下,努力保护和修复渤海生态系统。
第三、好的企业必须把承担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取向。
第四、加大创新力度,让环境执法取得实效。
第五、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凡依法应当进行环评的建设规划和项目,都要严格履行环评程序。
环评过程要公开透明,充分征求专家和社会公众意见。
对环评文件未经审批即擅自开工、建设过程中擅自作出重大变动等违法行为,要依法追究管理部门、责任企业及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六、切实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
对重点地区、行业和企业,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集中治理。
坚决禁止在重点防控区域新建、改建、扩建加重污染的项目。
妥善处理重金属污染历史遗留问题和突发污染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第七、严格化学品环境管理。
对化学品项目布局进行梳理评估,对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环境隐患排查,对海洋、江河湖泊沿岸化工企业进行集中综合整治,落实环境监管责任和安全保障措施。
提高化学品生产的环境准入门槛。
近年来我国发生的水污染事件概述
2012年1月,广西龙江河突发严重镉污染,该事件水中的镉含量约20吨,污染波及河段达300公里,引发当地居民饮用水安全危机。
2011年8月,云南曲靖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5222.38吨工业废料铬渣非法倾倒导致污染,倾倒地附近农村77头牲畜死亡。
2011年8月,江西瑞昌宏益冶炼公司长期随意排放工业污水,污水渗入土壤腐蚀地下自来水管导致破裂并污染水质,百余人饮水中毒。
2011年7月,四川阿坝州松潘县境内一家电解锰厂的尾矿渣被洪水卷入涪江,导致沿岸江油至绵阳段约50万居民饮用水受影响。
2011年6月,杭州建德市发生车祸,20吨苯酚污染新安江水体,桐庐及富
阳境内5个水厂停止取水,55万居民用水受影响。
2011年6月,广东化州市德英高岭土厂非法排放工业污水,造成附近村庄逾万斤塘鱼暴毙,威胁湛江数百万人的饮用水安全。
2010年7月,紫金矿业位于福建上杭县的工厂发生9100立方米废水外渗,造成沿江上杭、永定鱼类大面积死亡和水质污染。
2010年7月,吉林省两家化工企业仓库被洪水冲毁,7000只物料桶被冲入松花江中,其中3000只为原辅料桶。
2009年2月,江苏盐城城西水厂原水受酚类化合物污染,20多万居民停水66小时。
2008年6月,云南澄江锦业公司长期违法排放含砷的生产废水,导致严重污染,沿湖居民2.6万余人的饮用水源取水中断。
2008年3月,广州白云区钟落潭镇白沙村饮用水受到工业污染导致亚硝酸盐超标,造成41名村民中毒。
2005年11月,中石油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苯类污染物流入第二松花江,污染带长约80公里,哈尔滨停水4天。
中国水污染现状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水污染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2005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524.5亿t(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149.8万t。
其中工业废水占39%~35%,城市污水占61%~65%,城市污水已经成为主要的污染源。
根据国家环保局发布的中国环境质量公告,全国七大水系中,珠江、长江水质较好,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污染严重。
411个地表水检测断面中,Ⅰ~Ⅲ类的断面仅占41%,Ⅳ~Ⅴ类的断面占32%,劣Ⅴ类水质的断面达27%,说明已有59%的河段不适宜作为饮用水水源。
与河流相比,湖泊、水库的污染更加严重。
2005年,28个国控重点湖泊及水库中,满足Ⅱ类水质的仅有2个,满足Ⅲ类水质的只有6个;Ⅳ~Ⅴ水质的8个,劣Ⅴ类的竟达12个,即72%的湖泊和水库已不宜作为饮用水水源,43%的湖泊和水库失去了使用功能。
目前全国有25%的地下水体遭到污染,35%的地下水源不合格;平原地区约有54%
的地下水不符合生活用水水质标准。
据全国118个城市浅层地下水调查,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一半以上的城市市区地下水严重污染。
2005年,全国主要城市地下水污染存在加重趋势的城市有21个,污染趋势减轻的城市14个,地下水水质基本稳定的城市123个,说明地下水的污染应当引起重视。
河流、湖泊及地下水所遭受的污染直接影响到饮用水源,来自国家环保总局的一组最新数据显示,我们的饮用水,50%以上是不安全的。
目前我国农村约有1.9亿人的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城市中污水的集中排放,严重超出水体自净能力,许多城市存在水质型缺水问题。
从2001年到2004年,全国共发生水污染事故3988起,平均每年近1000起。
2005年发生了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珠江北江镉污染事件,沱江污染事件等重大污染事件,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
2005年,远海海域水质保持良好,局部近海域污染严重,Ⅳ类和劣Ⅳ类海水占。
胶州湾和闽江口中度污染,劣Ⅳ类海水占50%;珠江口、辽东湾、渤海湾污染较重,Ⅳ类、劣Ⅳ类海水比例在60%~80%之间;长江口、杭州湾污染严重,以劣Ⅳ类海水为主。
2005年全海域共发现赤潮82次,累计发生面积约27070km2,其中有毒藻类引发的赤潮次数和面积大幅增加。
大面积赤潮集中在浙江中部海域、长江口海域、渤海湾和海州湾等,东海仍为赤潮的重灾区。
海洋的污染对海洋渔业、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并间接危害人类健康。
赤潮主要对沿岸鱼类和藻类养殖造成影响,因赤潮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逾6900万元。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进行的饮用水监测显示,水质量问题已经非常严重。
全国26个省、区的180个县市,有43.3%的人在喝着不安全的水。
近来关于水污染的报道越来越多,愈来愈严重。
新闻报道1:江苏省疾病控制中心专家多年研究后绘制出江苏省癌症死亡病毒,高发区在苏中里下河地区和环太湖流域――全在水源附近。
目前江苏省的癌症发病率及死亡率已处于全国前列。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也公布最新科研成果:贵为天下粮仓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除了农药、重金属污染外,一些罕见的有机致癌物已经出现,毒性最高的当属多氯联苯和多环芳烃,重金属严重超标的是镉、铅、汞。
土壤的污染已危及人体。
新闻报道2:太湖,我国第三大淡水湖,面积240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36895平方公里,是上海和苏锡常、杭嘉湖地区最重要的水源———如果把太湖流域视为人体的话,无论从其地理位置、轮廓还是战略功能上看,太湖就是上海和苏锡常、杭嘉湖7城市的“心脏”,纵横交错的河网,就是维系该地区生存、发展的各类“血管”。
“按现在的城乡排污量和达标排放的标准治理太湖,太湖流域的水永远达不到清洁地面水的要求。
2015年要吃上干净水,任重道远。
”水利部原副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徐乾清在发言中毫不客气地指出。
新闻报道3:2003年公布的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与战略问题研究显示,全国约有一半城市市区的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地下水水质呈下降趋势。
评价显示,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进行区域评价,按分布面积统计,有六成三的地下水资源可供直接饮用、一成七需经适当处理后方可饮用,一成二不适宜饮用但可作工农业供水水源,约百分之八的地下水不能直接利用,需要经过专门处理后才能利用。
全国约有一半城市市区的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地下水水质呈下降趋势。
全国约有七千多万人仍在饮用不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地下水。
新闻报道4:今年以来,淮河流域污染反弹加剧,环保部门对重点排污企业的监测结果显示,安徽淮河流域设置的19个国控监测断面有13个处于超标状态,淮河流域污染物排放总量呈上升势头。
淮海两岸也流传着一首歌谣: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拉稀生癌!(央视04年8月10报道)
新闻报道5:从黄河水资源保护部门获悉,2004年以来,黄河水污染回潮,干流劣五类水质河段已占监测评价河段的百分之三十八。
专家指出,劣五类水已基本失去水体功能,而按《中国水功能区划》规定,黄河干流水质应达到三类水标准。
新闻报道6:水环境恶化已成为海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隐忧,目前,整个海河流域1万公里的河长中,已经有75%受到污染,污染比例高居全国七大江河首位。
海河流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等地区,这一流域自1997年以来,连续7年干旱,许多地区不得不靠超采地下水维持,目前全流域超采已达到1000多亿立方米,出现了9万多平方公里的地下开采漏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