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_诗中有画_画中有诗_在苏轼诗画创作中的体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ournal of Jilin Radio and T V U niversit y N o. 6, 2009 ( T ot al No. 96)
5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6
2009 年第 6 期 ( 总第 96 期)
文学论坛
论 /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0 在苏轼诗画创作中的体现
徐薇
( 南通职业大学, 江苏 南通 226007)
的学理依据 [ J] .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09, ( 01) .
[ 3] 兰翠. 苏轼 / 诗中有画0 语境论析 [ J] . 烟台大 学 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 02) .
[ 4] 闾海燕. 以苏 轼为 例: 中国 哲学 语境 中的 诗画 理 论 [ J] . 南 京师大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04, ( 01) .
# 68 #
治斗争中, 他饱尝仕途坎坷的滋味, 愤懑不平之气 交织于心, 发诸毫端, 借诗画以泄胸中抑郁。苏轼 在绘画上不落前人之窠臼, 强调表现自我, 有所创 新; 他的画重在神韵, 不拘形似, 真诚抒发胸中意 趣。其他诗人画家对苏轼的诗画也多有评价, 如孔 武仲的 5 东坡居士画怪石赋6 : / 文者无形之画, 画 者有形之文, 二者异迹而同趣0 ½ , 意 谓苏轼的文 章与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苏轼认为要实现 / 画中 有诗0 , 画家在艺术格调方面要以简淡为上。在绘 画创作中崇尚言简意足, 笔墨疏淡, 虚实相生。如 李公麟¾ / 作画多不着色, ,笔法如行云流水有起 倒。0 简淡正好与空灵清幽的诗情相一致, 简淡是 雅, 则诗意足。苏轼称: / 笔略到而意已具。0 画中 的诗意正是借助于 / 简淡0 的艺术手法, 才得以表 达出来。
苏轼的诗画观和中国古代的宇宙自然精神是紧 密相连的。中 国的宇宙自 然精神 是 / 天 人合一0。 人和自然是相类相通的。中国诗和画有着共同的本 质追求 ) ) ) 道。而道是 宇宙万物 和生命的 终极本 体。老子说: /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 物0 ( 出自老子 5 道德经6) 。/ 天人合一0 的境界就 是个体化入宇宙万物之中, 通过一草一木去体味宇 宙的悠悠无限, 去把握宇 宙的本 体和生命 ( 道) , 达到身与物化、物我两忘的境界 ¿ 。所以中国诗和 画所表现出的是一种深深静默的与无限太空自然浑 然一体的最高心灵境界。因此诗与画在表现形式上 常超越感性具体, 不滞于个体形象, 重神似, 轻形 似; 重写意, 轻写实; 重表现, 轻再现; 追求言外 之意, 象外之象。腾固在 5 诗书画三种艺术的联带 关系6 中说得好: / 诗与画, 一用文字和声音, 一 用线条和色彩, 故其结合不在外的手段而为内的本 质。诗要求画, 以自然物状之和谐纳与文字声律; 画亦要求诗, 以宇宙生生之节奏, 人间心灵之呼吸 和血脉之 流动, 托于线 条色彩, 故彼 此结合在本 质。0 À诗情画意, 故珠联而璧合。
[ 5] 王明建, 甘恒 志. 苏轼 / 诗中 有画0 论 的创 作 实 践举 隅 [ J] . 河 北 大 学 学 报 (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 2006, ( 02) .
[ 6] 王韶华. 苏轼 / 诗画一律0 的内涵 [ J] . 文艺理 论 研究, 2001, ( 01) .
[ 7] 叶维廉. 道 家美学 与西 方文 化 [ M ] . 北京: 北 京 大学出版社, 2002.
及的是苏轼的诗如何表现 / 诗中有画0 。这里选取 了两首诗。
如 5 题西林壁6 : /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 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0 开头两句, 可以说是写实, 写诗人眼前所见, 以精炼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庐山那种横岭侧峰、参 差交错的景象。在这具体描绘中, 包含了诗人的独 特感受, 包含着一种道理: 即欣赏庐山, 不同的方 向 ( 横和侧) 、不同的距离 ( 远和近) 、不同的角度 ( 高和低) , 所见的景象是不一样的。诗人所在的位 置、角度、视角都不是固定的。而中国古代绘画, 在构图上采用散点透视, 把多个视点的景象统一剪 裁分布于同一平面上, 其视点是游移的、流动的, 使得空间性构图趋于时间化。如宗白华先生所言: / 我们的视线是流动的、转折的, 由高转深, 由深 转近, 再横向于平远, 成了一个节奏化的行动。0 º 苏轼这首诗的前两句对庐山形象的描绘, 能让人不 由得联想到中国古代绘画的创作和欣赏方法, 蕴涵 着非常丰富的画理, 也让人有身临其境、恍入画中 的感觉。后两句是直接的议论, 许多人不能见到庐 山的真面目, 就是因为只是在山里看山, 所以只能 看到它的局部, 而不能看到它的整体; 只能抓住它
苏轼在诗画创作时遵循了 / 诗中有画, 画中有 诗0 的原则, 重视意境的创造。而诗画艺术的相通 之处都离不开意境的创造。意境的创造离不开客观 的物象, 其中已经融入了诗人、画家的思想感情。 意境的特征在于情景交融, 但又不止于情景交融, 它超越了客观物象, 从有限到无限, 从具体升华到 空灵; 令读者、观 者产生联想和 想象, 进 入到诗 人、画家所创造的无限丰富和广阔的艺术空间, 去 领悟体味诗人、画家寄寓诗中或画中的对社会、历 史, 乃至宇宙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 8] 张法. 中西 美学与 文化 精神[ M ] . 北 京: 北京 大 学出版社, 1997.
创作中得到了很好的呈现。 元人 杨维 桢 ¹ 在 5 无 声 诗 意 序6 中 阐述 道:
/ 东 坡以诗为有声画, 画为无声诗。盖诗者心声, 画者心画, 二者同体也。纳山川草木之秀描写于有 声者, 非画乎? 览山川草木之秀叙述于无声者, 非 诗乎? 故能诗者必知画, 而能画者多知诗。由其道 无二致也。0 过去人们大多是从王维的诗与画的角 度来分析 /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0 , 或者探讨绘画 艺术对王维诗歌创作的影响等。本文旨在论述 / 诗 中有画, 画中有诗0 在苏轼的诗与画中的体现, 以 突出诗画一律对苏轼诗画创作的深刻影响。首先论
注 释:
徐 薇 论 /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0 在苏轼诗画创作中的体现
文学论坛
¹ 杨 维 桢 ( 1296 ) 1370) 。 元 末 诗文 家、 学 者、书 法 家。
º 张法. 中西 美学与 文化 精神 [ M ] . 北 京: 北京 大学 出版社, 1997: 77- 78.
» 出自苏轼 5 韩干马十四匹6。其中名句为 / 韩 生画马 真是马, 苏子作诗 如见画0 。意 思是韩 干所 画的马 真是 马, 读苏子所作的诗, 如见到一幅画。
摘 要: 苏轼在 5 书摩诘蓝田烟 雨图6 中写 道: / 味摩 诘之诗, 诗中 有画; 观摩诘 之画, 画中有 诗。0 十 分
精当地指出了 王维诗歌有画意、绘画有诗情的特征。 在过去, 人 们大多 是从王 维的诗 与画的 角度来 分析 / 诗 中
有画, 画中有诗0 。本文试从苏轼的诗与画 的创 作入 手, 来 看 / 诗 中有 画, 画 中有 诗0 在 苏轼 诗画 中的 具体 体
收稿日期: 2009- 06- 09 作者简介: 徐薇 ( 1981 ) ) , 女, 江苏南通人, 西安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 南通职业大学外语系讲师, 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
# 67 #
文学论坛
徐 薇 论 /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0 在苏轼诗画创作中的体现
的一枝一叶, 而不能发现和欣赏它不可穷尽的深厚 的美。欣赏中国古代绘画, 不能局限于狭小范围, 要从各个角度, 任视线游移, 才能领略到绘 画之 神、绘画之美。这首诗有景、有情、有理, 理寓于 情、景之中, 而情与景交融, 不可分离。令人不禁 感悟: 苏子作诗如见画» 。
再比如 5望湖楼醉书6 : /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 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0 这首诗是吟颂西湖的名篇, 主要描写了在望湖 楼上所见西湖夏天阵雨前后的奇特景象。前三句写 出相互关联的三种自然物象连续的变化。第一句写 云, 用 / 翻墨0 作比喻, 形容突然涌起的黑云, 还 来不及把山遮住, 大雨就迅速地向湖面倾泻下来, 写出一种动的景象。第二句写雨, / 白雨跳珠0 是 说急雨打在湖面上, 形成大滴的雨珠, 就像是跳动 的白色珠子。写的也是动景。第三句写风, / 卷地0 / 吹散0 , 都给人以动感。风起云散而雨停, 最后归 结到湖, 就是第四句: / 望湖楼下水如天。0 展现水 天一色、开阔明净的景象, 写的是静景。在动和静 的前后对比中, 令人有亲身经历的感觉。因为夏天 西湖的这种景象在诗人笔下写得流畅而充满画意。 另外, 诗人对色彩的把握也十分到位, / 黑云0 和 / 白雨0 在色彩上构成强烈的对比, 给人留下鲜明 的印象。这样不同颜色的两组意象的并置投射在人 的视觉 / 荧屏0 上所呈现的是 / 一种互相作用的复 合效果0 , 使意象色彩空间的构型更具张力。 在苏轼的绘画创作中, / 画中有诗0 又是如何 表现的呢? 首 先, 苏轼开 创了文人画 派, 以画 自 娱, 求神似而不 求形似。之所 以如此强调不 求形 似, 是为了在艺术形象中偏重主观情意的表现, 把 形象当成寄情之物。所以苏轼着重在绘画创作中表 现主观情怀。在苏轼看来, 文人画就是强调个性、 情感, 真实的含义就是感情的真实, 缺乏感情的形 再真也毫无意义。苏轼在绘画方面, 能作人物, 尤 擅墨竹松石。除此以外, 他还论画有 卓见。他 的 / 诗画本一律, 天工与清新0 的诗画相通的理论和 创作实践, 对文人画的发展,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的 绘 画作 品 传世 不 多, 现存 的 有 5 古 木 怪 石 图6 ¼等。此图中, 怪石盘踞 左下角, 石后冒出 几 枝稀疏的竹叶, 而石右之枯木, 屈曲盘折, 气势雄 强, 由石而树, 由树干而树梢, 树梢凌空舒展, 生 动地呈现出枯树那种老劲雄放的姿势, 也显出了委 曲争生的活力, 颇多野趣。枯木用笔迅疾、墨色变 化多端。5 木石图6 反映出苏轼于艺术形象中更注 重主观意趣的表现, 并不斤斤计较形似与否。事实 上, 苏轼的一生几遭贬谪, 在错综复杂的宋王朝政
现, 这也指明了苏轼的诗画创作遵循了诗画一律的原则。
关键词: 苏轼;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诗画一律
中图分类号: I2071 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7508 ( 2009) 06- 0067- 03
在中国艺术理论史上, 最早明确论及诗画关系 的是苏轼。苏轼在 5 书摩诘蓝田烟雨图6 中写道: / 味摩 诘之 诗, 诗中 有画; 观 摩诘 之 画, 画 中 有 诗。0 苏轼认为, 在王维的诗画作品中, 诗中有画 的境象, 画中有 诗的意味, 诗 与画皆达到情 景交 融。情景交融是意境的基本特征。王维的山水田园 诗创作潜移默化地 渗透了他的绘 画思想, 充 满了 / 诗中有画0 的境界。同时, 他首创了中国山水画 中优美独特的 / 禅境0 表现, 能以诗意入画, 又能 以画表现诗意。苏轼之所以认为王维的诗画创作中 贯穿了诗画一律的特色, 这其实与苏轼本人的审美 观不无密切关联。苏轼的这一审美思想同样也在其
¼ 5 古木怪石图6 又称 5 木石图6 , 本无款 印, 据卷后 刘良佐, 米芾题诗定为苏轼手笔。
½ 5东 坡居士画怪石赋6 出自孔武仲 5 宗伯集6 卷 一。 孔武仲 ( 1041) 1097) , 宋代诗人。
¾李公麟 ( 1049) 1106) , 北宋著名画家, 被 推为 / 宋 画第一0 。他作画善 用线描, 运笔 如行云 流水, 多 不设 色, 人称 / 白描0 。
¿ 叶维廉. 道 家美学 与西 方文 化 [ M ] . 北京: 北 京大 学出版社, 2002: 20.
À周先慎. 古 诗文的 艺术 世界 [ M ] . 北 京: 北京 大学 出版社, 2002: 227.
参考文献: [ 1] 邓魁 英编. 苏 东坡诗 词 [ M ] . 长春: 吉 林文 史出 版社, 2004. [ 2] 高 云鹏. 浅论苏轼 / 诗中 有画0 / 画中有 诗0 命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