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研究发展的历程及几点思考_图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 年第 2 期贵州民族研究 [ 双月刊] 2006 年 4 月版过去少数民族服饰的研究基本上定格在民俗学或民族学的物质文化研究的范围内, 也就是说更多的是对某个民族服饰自身的研究, 虽然随着研究的拓展与深入 , 近年来民族服饰的研究也采用多学科综合交叉的方法 , 但研究视野仍不是很广, 跨学科研究较少。近来笔者读到一篇文章, 将服饰研究纳入了社会性别研究 , 拓展了研究领域, 给人以启迪。该文的主要观点是: 现在有些少数民族具有女性主位化、男性客位化的倾向,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 一是母语保留的载体主要是妇女 , 因为男人对外交往多 , 由于交往的需要 , 说汉语多 , 讲母语少。二是表现在服饰上。保留本民族服饰着装的也主要是妇女, 原因同上。因此形成了时髦的男人和守旧的女人, 反映出族群认同实践中的男性客位化与女性主位化。作者进一步深究了这种现象背后的性别权利关系。认为现今的社会、制度、政治赋予男性更多的与外联系的机会与机制, 使男性卷入到一体化进程中的机会明显高于女性。这是各民族普遍存在的现象。男性与主流社会接触多, 由于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变, 如果服饰不变 , 有一个不适应问题。那末 , 适应就意味着向主流社会的服饰倾斜与看齐, 即出现男性对民族服饰的离异倾向, 原因是他们同外界接触渐多 , 在与其他服饰 ( 主流服饰的对比中, 男人对自己

的着装感到害羞和不满, 他们希望和大多数人一样。正是这种趋同心理促使他们对主流社会男式汉装产生认同, 在心理上发生了某种转向。而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发展又为他 [9] 们提供了物质条件的基础。这就把服饰研究引向了制度层面 , 引向了其他学科, 加深了研究的层次, 并给服饰的市场开发提出了支撑点。如果不进行这种交叉学科的研究 , 不拓展研究领域 , 很难找到合适的服饰市场开发的社会根源和需求方向。这就说明 , 服饰的应用研究应与社会学研究相结合。类似这样的研究 , 应该多一些。以多学科的交叉研究 , 解决如何继承、弘扬各民族服饰文化 , 处理好服饰的传统与创新关系, 促进我国民族服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等问题。 2、应用研究 : 充分利用服饰文化资源的开发价值, 为现代经济服务。不可否认, 随着现

代化的冲击 , 少数民族服饰保留的范围越来越小, 除民族聚居的腹心区、偏远山区外 , 少数民族服饰的保留随交通要道的远近而浓淡 , 或保留程度随海拔降低而减少, 四川的彝、羌服饰即为如此。有的地区的民族服饰已缩减为节日或礼仪性盛装 , 只有在节日或婚丧嫁娶时才隆重地穿戴, 平时的生活装已主流社会化。也就是说 , 逐渐在汉化。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服饰本身来说, 特别是少数民族女装 , 一是有的穿戴复杂麻烦, 制作费时费力, 不如主流社会的生活时装简单快捷, 省时省力, 便于劳动 ; 二是有的民族 ( 如凉山彝族男服花俏, 或款式不好看 , 因此, 如前所说 , 一些少数民族男子在与其他服饰 ( 主流服饰的对比中 , 对自己的着装感到害羞和不满, 为什么? 原因虽然是复杂的, 不可回避的是 , 其中一点是大多少数民族的生活装没有与时俱进, 缺乏时代气息, 他们仍然穿着具有浓郁特色的传统服饰进入主流社会 , 自然会与主流社会的服装发生大反差, [ 10] 这种反差会使他们仍觉得自己的着装落后、异样 , 因此, 外出时多不穿民族服装而改穿时装, 容易使传统服饰在日常生活中退化。怎样解决好这一问题 , 成为民族服饰保护、继承和创新中的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应用是最好的继承与保护。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服饰 , 要在新世纪焕发生机与活力 , 必须进行创新与发展, 探索传统服饰与现代生活服装的有机结合 , 推出具有民族风格的时代生活装 , 就成为服饰推陈出新的必然。例如, 各少数民族的生活装、礼仪装、工作装、休闲装、劳动装、婚纱装等, 以适应在不同场合穿用, 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而是不是在各种不同的重大场合都是同一打扮的盛装 , 无变化。无变化, 就意味着不丰富。之所以走出聚居区的少数民族同胞羞

于穿民族服装, 因为没有与主流社会既对应又吻合的服饰。发展各民族不同时令、不同场合的着装 , 对于把握好民族与时尚, 继承与借取的关系, 使民族服饰传统与现代审美追求、民族服饰因素与主流社会相和谐 , 创造出现代民族生活装 , 使各民族服装走向市场, 走进千村万寨 , 走进千家万户 , 走向主流社会, 走进亿万消费者的视野, 不但少数民族喜爱 , 自觉自豪地继承, 也能成为亮丽的旅游商品。这有利于继承保 68

冯敏 :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研究发展的历程及几点思考护、民族服饰文化, 培植民族服装产业化的新发展, 有利于将民族服饰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丰厚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业优势与产业化优势, 并努力实现民族服装服饰产业规模化, 为少数民族群众服务, 推动民族经济的发展。三、对服饰变革和表演中一些倾向的批评在服饰流变的背后, 是民族精神意识和文化观念的变革。少数民族服饰与时俱进 , 不断改革创新, 是符合服饰美与时流迁、具有发展变化的事物属性与客观规律的, 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 , 还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 增进了民族团结。但是, 怎样把握服饰的时尚演变, 却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现在 , 民族服饰改革的主流是好的。不仅质地、款式、色彩等都有了较大的改进, 表现出既有本民族的传统风韵 , 又有时代的风范。但有的却失去传统特色, 成为模仿品。现以凉山彝族的妇女服饰为例。笔者在一些画册上看到近年的凉山彝族服装与装饰 , 其与时流迁的革新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现代装饰, 比如在传统的基础上, 在款式上进行图案变异 , 在色彩上进行复色调配 , 如美姑的一套女装, 在保持传统款式特色的前提下 , 在红黄黑三原色的基础上进行了色泽优化, 变而有根, 效果非常高雅华丽又不失传统特色 , 表现出彝族女装与时俱进的光彩。凉山彝族男服的改革也较好, 英雄髻始终是凉山彝族男子服饰的标志性表征, 不管服装如何变, 一看即知是凉山彝族服装。上述经过革新的女装, 既有传统特色 , 又有时代特征, 表现出与进俱进和时代进步。但是 , 也有一些倾向值得注意。近来, 笔者在四川民族杂志上看到今年凉山地区某县举行火把节时凉山彝族服饰展示的一幅大的彩照片 , 乍一看 , 我以为是摄影者弄错了 , 怎么把苗族女子服饰与彝族男子服饰合拍在一起了! 因为, 首入眼帘的是非常貌似苗族硕大的银冠和银挂饰 , 再仔细一看, 服装款式和色彩又是凉山彝族的。笔者曾在凉山工作过多年, 也较早研究凉山彝族服饰 , 可以说对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