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快递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快递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清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的
各种关卡,降低流通成本,促进物流配送、快递业和网络购物发展,充分释放十几亿人口蕴藏的巨大消费潜力。
快递业首次写入政府报告,是对行业发展的肯定,是快递业发展新的里程碑,标志着快递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013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完成92亿件,同比增长60%,最高日处理量突破6500万件。
快递业在便利民众生活、降低流通成本、调整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省快递业发展情况,引导和培育快递业健康发展,推动河南产业结
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组织力量,深入郑州市、洛阳市、三门峡市进行调研,组织19家快递企业座谈听取情况。
本文结合调研、座谈以及快递行业相关资料对我省快递业
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形成此报告。
一、快递业发展的基本现状和特点
快递产业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中国第一家快递公司邮政EMS成立于1979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快递产业伴随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以及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快递业获得较快发展,2006年以后受到了国家的重视支持,逐步向法制化和规范化迈进。
(一)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增长势头强劲,年均增幅高于国内生产总值
在电子商务强劲发展的刺激下,快递业迅速发展。
从2009到2013年,河南快递业务量和业
务收入年均分别增长46.4%和33.9%,远高于河南国内生产总值13.3%的年均增幅。
2013年,全
省取得快递经营许可证的企业169家,全年快递业务量19443.9万件,比上年同期增长56%;业务
收入2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1%,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占全国快递业务总量和业务总收
入的比重分别为2.1%和1.8%。
日均快递业务量达到169万件(以2013年12月快递进出口量计
算获得),处全国第9位,居中部六省第1位。
图1:河南省快递业务量、业务收入及增速情况
(二)国内异地业务量占主导地位,国际及港澳台增长较快
2013年,河南国内同城、国内异地、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量分别为3941万件、15227万件和275.8万件,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62%、53.4%、159.8%,快递业务收入分别为3.2亿元、20.5亿元和1.6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7.9%、36.6%、27.7%。
其中,国内异地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
入占全部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8.3%和77.5%,异地业务主导地位凸现。
国际及
港澳台业务量尽管总量不大,但发展迅猛,其增幅分别比国内同城、国内异地高97.8、106.4个百分点。
图2:2013年河南省快递按经营范围分业务量和业务收入情况
(三)市场主体多元化,民营企业成为主力军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省快递市场已由最初的邮政速递发展成为国有、民营、外资等多元主
体共存。
主要有以联邦快递(FedEx)、联合包裹(UPS)、敦豪(DHL)、天地快运(TNT)等为代表的外资快递企业,以中国邮政(EMS)、民航快递(CAE)、中铁快运(CRE)等代表的国有快递企业,以顺丰速运、宅急送、申通快递、圆通、韵达快运等为代表的大型民营快递企业,还有小型民营快递企业。
在多元化的市场主体中,民营企业凭借机制灵活、成本较低、反应快速、从业人员众多的优势,成为国内快递市场的主力军,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均占绝对优势,并且保持了较高的增速。
外资企业
凭借全球运营网络以及资金、技术、管理和服务等优势,重点发展国际业务。
以EMS为主要代表
的国有快递企业凭借品牌和网络优势,填补了偏僻地区民营快递服务空缺,实现了快递服务区域
全覆盖目标。
2013年,河南国有、民营和外资企业分别完成快递业务量4382.6万件、14913.3万件
和148万件,分别实现业务收入8.8亿元、16.9亿元和0.8亿元,其中民营企业业务量和业务收入
分别占全省总量的76.7%和63.8%,呈现较强发展态势。
表12013年河南快递业按经济类型分类情况
万件、亿元
合计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
一、快递业务量19443.94382.614913.3148.0
国内同城3941.01034.92906.10.0
国内异地15227.03235.311990.5 1.2
国际及港澳台275.8112.516.1147.2
二、快递业务收入26.58.816.90.8
国内同城 3.2 1.1 2.10.0
国内异地20.5 6.713.90.0
国际及港澳台 1.60.80.10.8
其他 1.10.20.90.0(四)电子商务助推快递业发展,网上销售成为快递业务主要来源
目前,我省快递企业基本上与大型无店铺销售公司合作,主要有淘宝、京东、当当、唯品会、凡客诚品、阿里巴巴、拍拍网、亚马逊、易淘、麦考林、乐峰、易迅、苏宁、国美、聚美优品等。
快
递业已成为网上零售发展的有效载体,而电子商务又助推快递业得以迅猛发展,快递与电商逐
步成为密不可分的利益共同体。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
测报告》显示,目前我国70%以上的网购业务需依靠快递来完成,快递行业50%以上营业收入来
自电子商务。
据对19家快递企业调查显示,网络购物等电子商务带来的快递业务量占大部分中
小快递企业业务量的70-80%左右,占“四通一达”等规模较大民营快递企业的40-50%以上。
快递
服务市场需求的增加引来了电商巨头的争食,出于成本、服务质量及战略规划等因素,京东、苏宁、
易迅等B2C电商企业逐步向自营物流方向发展,投入大量资金构建物流仓储配送体系。
2013年,
全省快递业务中电子商务业务量为5078.1万件,占全省快递业务量的26%。
网上商品销售是河南
快递业务的主要来源,网购对河南快递市场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五)区域集聚明显,中心城市主体地位突出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面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郑州
航空港综合实验区建立、郑州物流港规划的实施,以及河南省电子商务产业园、河南网商园,郑州
新区电子商务基地等都有力推动了快递业的发展。
特别是郑州市凭借区域优势以及电子商务的发
展,加上专业市场、园区建设的推进,快递业发展在全省居主导地位。
2013年,郑州市快递业务
量11475万件,业务收入14.9亿元,分别占全省快递业务总量和业务收入的59%、56.1%,均占
全省的半壁江山。
在2013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前50名城市排名中,郑州市分别位居16
和18位。
洛阳市、南阳市、新乡市、商丘市、驻马店市、周口市、焦作市、许昌市、安阳市、漯河市10个省辖市的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占全省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的34%和36.4%,占比分别
在2-6%;相比之下,开封市、平顶山市、濮阳市、鹤壁市、三门峡市、济源市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占比较低,均在1%左右。
图3:2013年河南省快递业务量前十位省辖市情况
二、快递业发展中的问题
总体上看,我省快递业发展较快,但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粗放经营明显,行业规模、服务水
平、信息化程度、竞争能力等与发达省市差距较大。
(一)快递业规模小,发展水平不高
根据国际快递需求增长规律,当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时,该地区对快递的需求增长达到
一个临界高点。
2013年,河南人均GDP为5400美元,尚未达到临界高点,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从2013年我省快递业务量看,仅是广东省的9.2%、浙江省13.7%、江苏省的19.8%、上海市的20.5%、北京市的23.8%。
业务收入也与发达省份存在着差距。
表22013年全国及主要省份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情况表
单位:万件、亿元
业务量业务收入
业务量业务收入
占比(%)占比(%)
全国91867514416815
北京21067022.9336780523.4
是受电商企业影响大,弹性应对能力较弱。
电商大促期间电商企业的销售额几乎均呈几何线性增长,2013年双十一天猫单笔巨单2050万元,当日支付宝成功交易1.88亿笔,交易额350亿元,交易额比上年同期增长83.2%,我省日处理量最高达到650万件,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多家物流快递
企业全力准备和应对,但大促后所产生的快递单量远超出许多快递企业的预估范围,在末端配送
方面的压力变得尤为明显,快递公司爆仓现象频频发生。
(四)无序竞争突出,成本费用较高,企业盈利空间缩小
一是无序竞争突出。
快递业门槛低,市场广阔,各路资金、大小企业纷至沓来,竞争硝烟弥漫,而竞争多表现为无序竞争。
在调查项目中“价格战及行业自律、商标和商誉侵权、窃取贸易秘密和
技术情报、虚假广告”等形式中,价格战表现较为突出。
一些快递企业以降价方式抢占市场,特别
是一些不规范的企业更是以低价揽件派送,导致行业平均利润降低。
二是快件平均单价呈持续下
降趋势。
某快递企业反映,目前快件平均单价由2007年的28.5元下滑到19.6元,快递行业营业
利润率在5%左右,一些快递企业处于亏损边缘,“降价是死,不降价等死”困绕着快递企业。
三是
经营成本快速上升。
在快递企业成本结构中,人工成本、运输成本、租赁成本较高,分别为30-40%、25-35%、20-30%;某企业反映2011至2013年,人工成本增长达20%以上,成本费用的上升,吞噬着快递行业的营业利润。
(五)快递业国际化程度低,走出去任重道远
快递业的国际化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初级阶段的模式为国际“专线”代理、
代理合作;中级阶段的模式为在部分国家以自主品牌设立快递网络,并与“代理”结合;高级阶段的
模式为在全球范围内以自主品牌设立快递网络为主、以“代理”为辅。
目前,
UPS、DHL、TNT、FedEx都处于国际化的高级阶段,内资快递企业的国际化进程还处在初级阶段。
EMS的国际化实际上是一种“相互代理”合作模式;内资其它快递企业的国际化基本上都是“专线”
代理。
顺丰速运在国际化方面,除在“港澳台”特别行政区设立自主品牌快递网络外,也已经在新
加波、韩国设立了自主品牌快递网络,相对来说,顺丰速运的国际化层次最高。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港澳台”与大陆之间快递的市场份额已经由内资快递企业主导。
我省快递业基本上以加盟为主,
缺乏本土知名企业与自主品牌,走向国际市场任重道远。
三、影响河南快递业发展的因素
影响河南快递业发展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起步晚、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影响,也有思想观念、农村市场开拓不足等方面的制约。
(一)经济发展水平低,城镇化进程滞后
2013年,河南人均GDP比全国平均水平(41908元)低773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98元,比全国平均水平(26955元)低4557元,居全国第21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475元,
比全国平均水平(8896元)低421元,居第16位。
从整体上看,河南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河南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影响和制约着使用快递的数量和次数,影响着快递业的发展。
同时,城镇化进程滞后。
按照国际上公认的“世界平均模式”,人均GDP达到1000—1500美元,城镇化率应在35%-
45%。
2013年我省城镇化率42.4%,居全国第27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2个百分点,比广东、
浙江、江苏、山东分别低25个、20.8个、20.6个、10个百分点。
城镇化率低意味着大量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因基础设施以及传统观念等影响,网购和快递使用不足,快递业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受
限。
城镇化率低,还表明低收入居民比重较大,其相应的购买力水平较低。
此外,全省多数城市规
模小、城市功能不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不健全等,都影响了快递业的快速发展。
(二)工业结构不合理,工业产品缺乏竞争力
快递业的高速发展与制造业和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密不可分。
2013年,河南省工业增加值
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6%,比全国平均水平(37%)高出12.6个百分点。
但河南省在快速实现
工业化的同时,工业内部却存在着较严重的结构问题,工业以提供能源原材料的矿业开采加工
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制造业相对薄弱;工业的相对集中度低,形不成像东部发达省份那种超大
型的制造业集群,工业产品竞争优势不突出。
(三)居民消费模式、消费观念的制约
在经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早已由生产驱动转型为消费驱动,超前消费、负债消费、低储蓄率是主要特征。
对比发达国家“高消费-低储蓄”的消费模式,中国正好相反,是“高储蓄-谨慎保守型”
消费模式。
2013年,我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23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4%,2011-2013
年均增长16.2%。
从城镇居民的人均储蓄看,近年来城镇居民有1/5多的收入存入银行。
较高的储蓄一方面表明有较大的消费潜力,另一方面也表明河南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仍停留在传统
保守型上。
调查还显示,从消费年龄看,网购消费基本是80后、90后,占70-80%,处主体地位;而事业有成,收入相对稳定的60后、50后占比较低,仅占15-20%;从消费群体看,学校学生占比较高,达60-70%;从消费区域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辖市占比较高,郑州市达70%以上。
要改变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既需要经济的增长、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更需要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的改变。
(四)用户需求难实现,快递业服务水平不高
国家邮政局邮政业消费者申诉受理中心的统计显示,2013年,因为快件延误而产生的申诉
占比55.8%,连续几年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
据19家快递企业调查显示,投诉率占比较
高主要集中在服务态度和快递延误两大方面。
调查还显示,多数用户认为使用快递较少的原因
是货物安全性低、快递效率低下、收费过高、服务态度不好等。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些因素也是快递企业尚未做好或没有满足用户的服务项目。
尽管用户的需求不能百分之百得到满足,但
(二)加强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
针对快递市场发展状况,要强化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引导快递产业向法制化、规范化、标
准化方向发展。
一是职能部门要强化监管,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使快递企业有法可
依、有章可循,走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道路。
二是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对扰乱市场经营秩序、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等严肃查处;对积压延误、丢失损毁、投诉赔偿、服务态度差等重点解决。
三是大力宣传快递业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推进快递业信用体系建设,树立以诚信为荣、失信
为耻的理念,弘扬信守合约、履行承诺、文明经营的风尚,把《快递服务标准》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
中,落实到员工培训教育上,塑造快递企业新形象。
四是加快投诉处理和奖惩机制建设。
充分发挥
快递服务满意度调查和快递时限测试作用,调查和测试结果向社会公布,对满意度较高或较低的
实施奖惩。
(三)创新方式,优化整合,切实增加企业竞争力
一是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和引导快递企业股改、兼并、重组,鼓励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
有制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二是推进机械化、信息化、一体化发展进程。
引导特许加盟模式向“自营模式”转型,或向“自营、加盟、代理混合模式”转型。
同时,进一步完善快递信息
管理系统,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实现快递分拣自动化,实现快递全过程监督,提高快递分拣速度和
服务安全水平。
三是加强特许加盟连锁企业资源整合,积极培育本土快递企业,组建具有品牌优
势和较强竞争力企业,走规模发展之路。
四是完善服务,提高行业认可度。
引导快递企业在完善标
准化服务的基础上,推行差异化和特殊化产品服务,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高度重视投递、查
询和投诉等工作,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吸引客户,培养客户忠诚度。
五是增强凝聚力,积极打造企业
文化。
引导和鼓励快递企业建立企业价值观,创建完善的企业文化和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营造
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环境,为企业的发展储备强劲能量。
(四)加强专业化人才培养,努力提升快递人员素质
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外教育资源和现代教育手段,加强快递从业人才培养;
一是鼓励省内一批有条件的大专院校,开展快递、物流专业本科及以上多层次的专业学历教育,
积极培养和储备快递专业人才。
同时,院校要贴近企业需要,创新培训制度,做好全员持证上岗支
撑服务。
二是企业可以根据自己对岗位的需求,与高校采取联合办学,采取订单式的人才计划,培
养出更加专业的快递人员。
三是多方联动,积极推进持证上岗。
快递主管部门要制定相关措施,促
进企业提高持证员工比率,对于超过一定持证比例的企业给予奖励。
通过努力,使全省快递企业
逐步过渡到全员持证上岗,使快递行业整体人员业务素质有一个较大提升。
(五)多管齐下,努力解决快递不快
解决快递不快并非一蹴而就,既需要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当
务之急,通行难与“最后一公里”问题应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
各级政府要成立
快递业发展工作协调小组,组织协调和研究解决快递业发展中的问题,特别是邮政、交通、城管、公安、规划等部门,要依据职能,发挥优势,通力合作,共同为快递业发展创造条件。
二是实行特
别通行证发放制度。
积极创建市场主体平等发展空间,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国营、民营、外资实行平等待遇,依据分类等级发放快递车辆特别通行证,合理解决通行难问题。
三是努力提升末端配送
和服务能力。
鼓励有条件的快递企业自建便利店,建立“授权代办点”,将终端网点向社区、学校和
经济开发区渗透,以“进商区、进社区、进学校、进酒店”的四进战略,共同拓展“最后一公里”。
(六)超前布局,大力培育和开拓农村快递市场
目前,我省的快递市场主要集中在城镇,农村的快递市场刚刚启动,应超前部局,大力培育和
开拓农村快递市场。
一是各级政府要积极扶持,为农村快递业发展提供方便和条件,特别在通讯、交通、道路、网络等基础设施方面加大投入,最大限度提供基础保证。
二是引导快递企业积极谋划,
鼓励快递营业网点联动经营,根据当地的需求开发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深入挖掘本地农产品资源,将快递与电商相结合,走一条“快递服务+农产品电商”联动经营的发展模式,实现农产品销售与快
递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