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目的论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目的论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由德国
翻译理论家Vermeer 和Reiss 创立于20 世纪80 年代。翻译目
的论有三个基本准则:目的准则、连贯准则和忠实准则。目的
准则指翻译应能在译语情境文化中,按译语接受者期待的方
式发生作用,决定翻译过程的根本准则是整个翻译活动的目
的;而“目的”一词常指译文文本所要达到的交际目的。连贯准
则是指译文必须考虑接受者的背景知识和实际情况,最大限
度地做到语义连贯,以便译文接受者能够理解其义符合译入
语的表达习惯。忠实准则是指原文和译文中应该存在某种对
应关系,并不要求原文和译文在内容上一字不差。(Nord,
2001:32-33)。这三条准则的关系是:忠实准则服从于连贯准
则,而这二者服从于目的准则。
翻译目的论有三个重要原则:目的
性原则,连贯性原则与忠实性原则。其
中,目的性原则是翻译目的论的首要原
则。目的性原则认为,翻译过程中,译者
应该考虑到译文接受者的文化背景,译
文期待以及译文的交际目的。因此,翻译
目的决定着翻译策略及翻译手段。连贯
性原则要求译文应该有可读性和可接受
性,译文应该与译文读者的交际情景及
文化背景相一致,使译文读者对翻译结
果容易接受和理解。忠实原则要求译文
应忠实于原文, 要充分表达原文的意义,
但忠实原则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对
等原则”,忠实原则反对严格按照原文进
行翻译,而是认为翻译效果可以优于原
文。
关于翻译,翻译理论家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在中国,最流行的理论是严复提出的“信、达、雅”,而在西方国家,最流行的是“等值、等效、功能对等”,这些观点是相互影响和补充的。虽然翻译有不同的侧重点,但都主张翻译必须表达原文的内涵,忠实于原文的风格。所谓忠实表达原文的意义,是指忠实地表达原文的字面意义、形象意义和隐含意义。但不是说原文中所有的表达都同时具有这三种意义。也许有的只有字面意义,但没有形象意义;而有些可能有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但缺乏隐含意义。
文化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矛盾,这时,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就必须服从其寓意。任何两种语言都不可能是完全对等的,它不可能完全对等地再现原文的三种含义。有时形象相同,但隐含的意义不同。在这种情况下,译者首先要考虑的是准确地表达其寓意,将原文的形象改为该外国读者所熟悉的其他形象。
汉语成语英译纵横谈
四川宜宾学院江丽容
摘要: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语言极为丰富,成语、谚语、歇后语以及各种俗语源远流长。其中尤以格式固定、结构稳定的成语在汉语言宝库中位置举足轻重。英语同样是世界历史悠久的语言,成语、习语构成其特定的内涵,在中西文化交流,尤其在翻译中汉英成语若能恰当地对等运用,能起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效果。因此本文试图站在跨文化角度谈谈汉语成语的英译。
关键词:成语翻译对等跨文化
汉语成语的定义为: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内涵丰富,比一般词语有着更强的表现力,是历来为人们所喜欢用的一种精粹的语言材料。更广义讲:“凡是具有特定含义的定型词组,已经约定俗成,被书面语所接受了的,就是成语。不管它原来是俗语、谚语、歇后语,还是政治口号、科学术语等等,只要进入书面作为成语运用的,一律总称成语”(陈文伯,《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10)。有人认为,一个翻译工作者遇到的最大的困难之一就是成语翻译,因而成语的翻译乃至其可译性(translatability)与不可译性(untranslatability)历来就是人们争论的焦点。笔者认为成语来源于生活,也是实际生活的反映,是可以用另一种语言所表现的,因而成语是可译的,只是成语的翻译要根据形式与内容统一的原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不同的译法。
一、汉英对应的成语
许多汉英成语在内涵(connotation)和处延(extension)上都有相对应的表达方式,对等翻译能使语言生动活泼,并富于形象,达到异曲同工之效果,也使译文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1、汉英成语字面上的对等
有些成语按原文的字面翻译,或借用英语类似的成语,其比喻效果同原文一样生动,这类成语本身就能使读者很快联想起英文中的对等词语。如:
打草惊蛇beat the grass to frighten away the snake
(相当于wake a sleeping wolf /dog)
对牛弹琴play the lute in front of the cattle
(相当于cast pearls before swine)
画蛇添足draw a snake and add feet to it
(相当于paint the lily )
守口如瓶keep one’s mouth closed like a covered bottle (相当于keep one’s mouth shut )
挥金如土spend money like dirt
(相当于spend money like water)
雪中送炭send charcoal in snowy weather
(相当于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 )
易如反掌be as easy as the turning over one’s hand (相当于as easy as falling of a log )
掌上明珠a pearl in the palm
(相当于the apple of one’s eye)
“守口如瓶”直译一般为“keep one’s mouth like a bottle” ( 如《汉英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下同;《实用翻译教程》等),瓶子各式各样,也可能是没有封口的,建议改译为“keep one’s mouth like a covered bottle”。
2、汉英成语意义上的对等
不少汉语成语不一定有非常对等的英语成语,但按照它们的字面意义翻译也能使译文读者得到正确无误的形象意义。如:
调虎离山lure the tiger from the mountain
攻其不备strike sb when he is unprepared
牢不可破be so strongly built as to be indestructible
了如指掌know sth like the palm of one’s hand
井底之蛙be like a frog at the bottom of a well
口蜜腹剑be honey-mouthed and dagger-hearted
声东击西shout in the east and strike in the west
史无前例be without precedent in history
3、根据成语的实际意义寻找对应的英语成语
有些成语照字面翻译译文读者难以接受,达不到交际目的。搞翻译的人都知道曾有人将“胸有成竹”译成"have a bamboo in his stomach",闹了场笑话。这条成语出自苏轼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