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的生产工艺流程教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霉素结构
ß-内酰胺类抗生素是分子中含有ß-内 酰胺环的一类天然和半合成抗生素的 总称。
作用机制
细胞壁合成中的肽多糖合成的第三阶段 肽多糖的D-丙氨酰-D-丙氨酸二肽类似
物 竞争性与转肽酶结合,使转肽酶不能
催化多肽链之间的交联。 生长中的细胞有效,静止细胞无
效 高效、安全的抗细菌感染药物
临床应用
将沙土孢子先在用甘油、葡萄糖、蛋 白胨组成的培养基进行斜面培养,经 传代活化。最适生长温度25~26ºC, 培养6~8天,得单菌落,再传斜面,培 养7天,制得斜面孢子。再移植到优质 小米或大米固体培养基上,25ºC,相 对湿度45%-50%,生长7天,制得小 米孢子。孢子成熟后进行真空干燥, 低温保存备用。
(1)临床抗感染治疗:大多数革兰氏阳 性菌和某些革兰氏阴性细菌及螺旋体等 。 毒性小,但需要皮试。 (2)各种半合成抗生素的原料:
氨苄青霉素,磺苄青霉素,乙氧萘 青霉素,头孢菌素母核。
青霉素的性质
1、稳定性 固体青霉素盐的稳定性与其含水量和
纯度有很大的关系;
2、溶解度 青霉素游离酸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易
青霉素的发酵过程控制十分精密,一般2小 时取样一次,测定发酵液的PH、菌浓、 残糖、青霉素效价等指标,同样取样做无 菌检查,发现染菌立即结束发酵,视情况 过滤提取,因为染菌后PH波动大,青霉 素在几个小时内就会被全部破坏。
提炼工艺过程
1.青霉素不稳定,遇酸、碱、热 分解失活 2.水溶液中不稳定,非极性溶剂 中稳定 3.易溶于有机溶剂,水中溶解度 很小 4.青霉素盐很稳定;降解产物具 有致敏性 5.防止降解,条件温和、快速。
青霉素发酵工艺
1.发酵工艺流程
(1)菌种:
(a)最早发现的产生青霉素的 原始菌种是点青霉菌,生产能力 很低,不能满足工业生产要求, 所以被淘汰。现在主要采用的的 产黄青霉菌。
(b)为了提高产黄青霉的青霉素产量 使用的诱变剂如:二环氧丁烷、 甲磺酸乙酯、乙烯亚胺、亚硝酸、 X射线等。
(2)孢子制备
预处理
青霉素的存在部位:发酵液 浓度较低:10-30Kg/M3 含有大量杂质:菌体细胞、核酸、杂蛋白 质、细胞壁多糖等、残留的培养基、色素 、盐离子、代谢产物等 目的:浓缩目的产物,去除大部分杂质, 改变发酵液的流变学特征,利于后续的分 离纯化过程。 预处理:发酵液加少量絮凝剂沉淀蛋白
过滤
鼓式真空过滤机过滤: 一次滤液:pH6.2-7.2,略浑,棕黄或绿色, 蛋白质含量0. 5-2.0%。 板框式过滤机过滤: 硫酸调节pH4.5-5.0,加入0.07%溴代十五烷 吡啶,0.07%硅藻土为助虑剂。 二次滤液:澄清透明,用于提取(收率90% )
生产罐培养工艺
三级罐:生产罐;
培养基: 花生饼粉,葡萄
糖,硫酸铵, 硫代硫 酸钠,苯乙酰胺, CaCO3, 玉米油.
温度控制
适宜菌丝生长温度一般为25ºC,分泌青霉素20℃ 20℃青霉素破坏少,周期很长。 变温控制,不同阶段不同温度。 生长阶段:较高温度,缩短生长时间;生产阶段适 当降低温度,以利于青霉素合成。 前期控制25℃左右,后期降温控制22℃
各阶段的供氧比较
菌丝生长速度与形态、浓度
发酵稳定期,湿菌浓度可达 15%~20%,丝状菌干重约3%,球状 菌干重在5%左右。在发酵中后期一般 每天放一次,每次放掉总发酵液的 10%左右。
消沫
天然油脂:玉米油 前期:主间歇搅拌,少加油 中期:搅拌、加油、稍微降低通气量(必要 时)
策略:少量多次。 后期:尽量少加消沫剂
溶剂萃取
原理:青霉素游离酸易溶于有机溶剂, 而霉素盐易溶于水。 萃取剂:青霉素分配系数高的有机溶剂 。 工业上通常用:醋酸丁酯和醋酸戊酯。 除去蛋白质:加0.05-0.1%乳化剂PPB。 萃取:2-3次。
逆流萃取过程
种子罐培养工艺
一级种子发酵:发芽罐,孢子萌发,形成菌丝。 培养基:葡萄糖,玉米浆,碳酸钙,玉米油
消沫剂等; 接种量:>200亿孢子/t培养基 空气流量: 1:3(m3 / m3 ·min); 搅拌转速:300-350r/min; pH:自然; 温度:25子罐:繁殖罐,大量繁殖。 培养基:葡萄糖、玉米浆,玉米油,消沫剂 等; 接种量:10%; 空气流量:1:1-1.5 (m3 / m3 ·min); 搅拌转速:250-280r/min; pH:自然; 温度:25±1℃; 时间: 180-193h;
溶于有机溶剂如醋酸乙酯、苯、氯仿、丙酮 和乙醚中,而其钾盐、钠盐易溶于水和甲醇 ,可溶于乙醇
3、降解反应: 青霉素是很不稳定的化合物,
遇酸碱或加热易分解而失去活性,并发生分 子重排。 4、紫外吸收 5、过敏反应
青霉素生产菌的生物特性: 产黄青霉:Penicilliumchrosogenum 孢子:绿色和黄色 菌落:平坦或皱褶,圆形 青霉穗:分生孢子链状 深层培养菌丝:球状和丝状两种。
生物制药的生产工艺
团队人员:张鑫、汪洋
知识目标: 掌握ß-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理化性质 掌握发酵生产青霉素的条件控制,及
青霉素提取与精制的控制点。 能力目标:
通过实训,熟悉工业生产青霉素的工 艺流程并熟悉基本操作 重点:掌握发酵生产青霉素的工艺流程 难点:青霉素提取与精制的控制点
青霉素
青霉素 又被称为青霉素G、青 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 、苄青霉素钾等。青霉素是抗菌 素的一种,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 (革兰氏阳性菌)并在细菌细胞 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 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 的抗生素。青霉素是β-内酰胺类 抗生素的典型代表。
pH控制
合成适宜pH6.4-6.6左右,避免超过7.0 直接加酸或碱:自动控制 流加葡萄糖:恒速;变速,依赖pH变化快慢。 pH下降:补加CaCO3、通氨、尿素或提高通
气量 pH上升:补加糖、生理酸性物质(硫酸铵、油脂 )
恒速补糖,用酸或碱控制 方式
根据pH补糖
溶氧控制
<30%饱和度,产率急剧下降; <10%,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临界溶氧浓度:30%。 通气比:1:0.8-1.5 。 适宜的搅拌速度:保证气液混合,提高溶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