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在文学作品中的功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言在文学作品中的功用
摘要:文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方言作为地域文明的土壤,背后还蕴涵着多样性的文化精髓,成为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独具特色的生动鲜活的创作元素和表现手法。

如威廉·福克纳和马克·吐温作品的地方语言,老舍作品中的“北京方言”和张爱玲文字中的吴方言……作为语言学重要的研究领域和分支,社会语言学主要探讨的是各种语言变体与社会文化的内在关联和相互作用。

本文旨在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探寻语言应用和文学之间的关系,能使读者更好的欣赏文学,理解包含在其中的社会文化信息。

关键词:方言文学作品功用
一、引言
方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一直是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热点。

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方言的功用,不仅在于交流,更多的是传递蕴涵其中的文化信息和价值。

方言还因其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所蕴涵的深刻的社会人情风貌,成为古今中外文学作家独具特色的创作元素和重要的表现手法。

同时,方言还具有珍贵的史学及语言学研究的导航价值。

对于文学作品而言,研究其中使用的方言,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理解作家意图,发掘人物特点,挖掘作品技巧与内涵。

二、关于方言
方言(Dialect)是英语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最早出现在文艺复兴时期。

它是作为一个学术用语从希腊语中借用而来的。

原意是指在古希腊语中一些有明显差异的书面语言变体,这些语言变体都与不同地区有着某种联系并且大量应用于文学作品之中。

如今,方言的含义已经与其原意有了很大的不同。

社会语言学家将其定义为一种语言变体,这包含由地域和社会文化等各种因素造成的语言变异。

方言,主要分为地域方言(regional dialect)和社会方言(social dialect)两大类。

地域方言是一种民族标准语的地方变体。

一般说来,同一种地域方言集中在一个地区使用。

它与标准语的差别体现在语音、语调、词汇甚至是句法结构上。

以英语为例,其地域变体有澳大利亚英语,南非英语等。

所谓社会方言是一种方言的社会变体,它与说话人的社会属性密切相关。

即每个人说出的话都是其身份、社会地位和文化素养的真实反映。

例如,中国20世纪初的常州方言有街谈(一般用于平民百姓)和绅谈(多用于文人或官吏家庭)之分。

同样,在国外,不同的社会阶层也有迥然不同的语言形式。

本文尝试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结合一些中外经典文学作品,探讨方言在文学作品中的功用。

三、方言和文学作品的相互关系
纵观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几乎每一部都会涉及某一种方言或者几种方言的运用。

了解这些方言不仅对欣赏作品的内容有很大的帮助,而且也能为考证小说作者,及其所处的历史阶段提供重要的线索。

所以说,方言词语恰到好处的运用,能对作品人物形象的塑造,地域文化的凸显起到很大的作用。

例如,马克·吐温的小说中使用了大量的地方方言,甚至是俚语。

以《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为例,在该小说中,作者使用第一人称,让哈克贝利用当地方言讲述了自己帮助黑奴吉姆逃跑的经历。

小说中黑奴杰姆的语言也属于黑人英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都很有特点。

马克·吐温还大量融合提炼了当地的地方语言,如密苏里黑人土语、西南边疆地区方言等,凸现了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种族色彩,塑造出了成功的人物形象。

方言的独特魅力使这部小说的韵味大大增强。

同样,作者与其所处的地域文化总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作为地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方言,通过当地作家的文学创作提高了自己的影响力,如威廉·福克纳运用小说提升了美国南方语言的威望。

在中国,鲁迅是现代乡土文学的开创者之一,他的文学语言中随处可见绍兴方言的痕迹。

此外还有老舍作品中地道的京腔京韵,张爱玲作品中的吴方言,无不通过他们的作品得到了很好的传播。

不可否认的是,很多作家都喜欢用方言来表现当地地域的风俗人情。

四、方言在文学作品中的主要功用
如上所述,几乎文学史上的每一部经典作品都会涉及到方言的运用。

那么,方言在文学作品中有什么主要功用呢?
第一,方言是不同地域文化的承载体。

在欧美文学史上,英国在九世纪时就出现了方言诗。

接着到14至16世纪,骑士传奇故事和戏剧盛行,部分作家开始有意识地使用方言。

如“英国文学之父”乔叟在他的小说《坎特伯雷故事集》里使用了伦敦方言,使得书中的语言生动幽默,给读者呈现出了一幅当时英国社会的生动画面。

著名诗人彭斯从地方生活和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运用苏格兰方言创作了大量诗歌和歌谣,为诗歌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转观中国文学,也不乏将地方方言运用于文学创作中的大家。

如老舍,他于1925年在伦敦写的第一个长篇《老张的哲学》,几乎就是上个世纪20年代最好的北京口语教本,直至今天,那些纯粹的京腔韵致,依然会从许多老北京人的嘴里不经意地飘出来。

老舍在创作上强调保持口语化方言的原汁原味,在某种程度上完全可以看作是用文字的构筑展现了北京世俗风物和历史文化的全景,表现了纯粹的“京味”和北京的精神文化意蕴。

还有被读者公认的,“山药蛋派”的领军人物赵树理,他在《小二黑结婚》等文学作品中成功地运用了晋东南地区的方言,使得其作品山西风味十足,表现了鲜明的民族化、群众化的艺术风格,对后来的小说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社会语言学家认为,应该把语言看作一种符号现象,对它进行解释的时候不可脱离它的社会环境。

而作为一种语言的变体,地域方言承载的是特定地区的人们对社会、文化、人生的经验和感受,反映的是一个地区的人们的独特的世界认知方式。

方言中蕴含着古朴的民俗风情和悠久的文化传统;通过方言可以了解不同的人文特征和其中独特的文化意境。

第二,方言的使用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地位和社会关系。

仔细阅读文学作品就能发现,一般上层社会和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是不讲方言的。

讲方言则说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比较低下。

虽然这一传统观念并不完全正确,但作家们常常利用人们头脑中普遍存在着的这一印象为自己的艺术创作服务。

例如,马克吐温作品中的吉姆和哈克都是没有或者受过极少教育的身处社会底层的人,而莎士比亚作品中的方言也是被虚伪的恶棍使用。

在《儿子与情人》中,劳伦斯用方言塑造了一批社会地位低下的人,Morel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

而在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中,上层社会的人物主要使用的还是标准语言。

同样,方言的运用也可以表示人物之间的亲疏远近关系。

一方面,方言的使用能够产生某种程度的亲密感;另一方面,它也与标准语形成了对比,能在交际成员之间形成障碍。

如家庭成员之间使用方言,这点可以在很多作品中找到例证。

第三,方言是作品中“情感激发”的手段。

任何言语行为都是一个由说话人到听话人的接受过程,文学言语行为同样如此。

成功的文学作品若要争取激发读者的情感,那就要争取得到读者在情感层面的共鸣。

方言的使用能拉近文学作品和读者之间的距离,使读者产生亲切感。

从这一点上来说,方言在争取读者情感方面无疑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结语
方言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它还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本篇论文尝试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方言在文学作品中的主要功用和两者间的关系,肯定了它在文学创作和读者鉴赏中的不可忽略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随着对方言的进一步挖掘和研究,一定能为文学创作和欣赏带来更广阔的研究空间。

参考文献:
[1]胡壮麟,刘润清.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常耀信.美国文学研究评论选[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3]成时.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4]陈望道.大众语论[J].文学.
[5]张德禄.功能文体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6]爱德华·萨丕尔著.陆卓元译.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7]R A,Hudson.Sociolinguistics[M].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8]Ronald Wardhaugh.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