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集矿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一章矿区概况————————————————————————————-——1 第二章准备方式---- 带区巷道布置
第一节带区的位置及地质特征————————————————————————7
第二节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9
第三节带区车场选型设计——————————————————————————19
第三章采煤方法
第一节采煤工艺方式————————————————————————————19
第二节回采巷道布置————————————————————————————37
第四章采区运输
第一节概述———————————————————————————————37 第二节带区运输设备选择—————————————————————————41 第五章带区通风————————————————————————47
第一章矿区概况
一、位置与交通
张集井田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城西约20km处,其北与顾桥井田接壤,西与谢桥井田毗邻,南至新集、花家湖二井田北界。

本井田内有毛(集)~张(集)和潘(集)~谢(桥)公路,外与凤(台)~利(辛)和凤(台)~颍(上)公路相接。

国铁淮(南)~阜(阳)线从井田南部经过,矿区自营铁路从井田北部外侧通过。

流经井田东北部的西淝河常年有水,可行船只,经西淝河闸后即可转接淮河水运。

张集北区作为张集矿井的一部分,位于井田的北部。

其南有观(音集)~张(集)公路可通往矿井中央区工业场地,张集矿井铁路专用线从本区井口附近经过,向北约1.4km即可至西淝河,交通方便。

见图2-1-1。

二、地形与河流
本区地处淮河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地面标高一般在+21.00~+26.00m,总体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

区内主要河流为位于东北部的西淝河,其流向自西北至东南,在鲁台孜入淮,是地表水汇集排泄的主渠道,历年最高水位+24.82m,1991年为+24.03m(闸上)。

沿河两岸筑有大堤,左右堤堤顶标高分别为+27.11和+26.61m。

此外,区内尚有纵横交错的人工沟渠。

三、气候与气象
本区所在地属季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冬冷夏热。

全年春、夏季多东南及东风,秋季多东南及东北风,冬季多东北及西北风,平均风速为3.18m/s,最大风速20m/s;年均气温15.1℃,两极气温分别为+41.2℃和-22.8℃;年均降雨926.3mm,最大1723.5mm,雨期多集中在6、7、8三个月;年均蒸发量1610.14mm,最大2008.1mm;雪期一般在每年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中旬,日最大降雪量16cm;土壤的最大冻结深度为30cm。

四、地震
根据国家地震局1990年编制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的使用规定,本区所在地的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一、井田境界及北区开采范围
五`.原设计井田境界
张集煤矿原设计西以F209断层为界,三线以北以1煤层露头为界;北及东北部以F143、F109和F211断层为界;东南以13-1煤层-1000m底板等高线为界,南以谢桥向斜轴为界。

井田走向长约7.0km,倾斜宽约8.5km,面积约60km2。

有地质储量1681.18Mt,工业储量1269.57Mt,可采储量685.89Mt。

原设计生产能力4.00Mt/a,服务年限122.4年。

与张集煤矿毗邻的谢桥煤矿,原设计东以F209断层与张集煤矿接壤,南以谢桥向斜轴或13-1煤层-1000m 底板等高线为界,西至F5断层,北至1煤层露头。

井田东西走向长11.5km(其中东翼7.2km、西翼4.3km),南北倾斜宽 4.3km,面积约50km2。

有工业储量890.62Mt,可采储量562.92Mt,其中第一水平工业储量498.67Mt,可采储量299.28Mt。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4.00Mt/a,服务年限100.5年。

其中一水平53.4年。

谢桥煤矿采用立井、集中运输大巷、分区石门的开拓方式。

井口位置设在八线5孔西南约400m处,
工业场地内设有主井、副井和矸石井各1个,另外在东翼浅部八东线1孔附近设有东一、东二风井,在西翼浅部补Ⅳ线4孔附近设有西风井。

全井田划分为两个水平上、下山开采,其中一水平标高-610m,下山采至-720m。

副井已掘至-720m水平。

并建立了-610m和-720m水平井底车场。

谢桥井田为一单斜构造,一水平沿走向共划分为5个石门采区(东一、东二、东三、西一、西二)。

其中东三采区距离井口位置较远,后期开采东三采区时,原设计规划在其浅部新增设一对进、回风井。

谢桥煤矿自1997年5月正式移交生产后,采场主要集中在东一和西一采区的13-1和8煤层中。

2002年实际生产原煤4.46Mt。

六井田境界调整意见
谢桥煤矿东三采区位于F22~F209断层之间,东与张集煤矿毗邻。

采区走向长2780m~3200m,有工业储量122.98Mt,可采储量88.66Mt。

由于该采区距离谢桥煤矿井口位置较远,原设计开采时在其浅部新开凿一对进、回风井。

为了尽可能减少重复建设,降低基建投资,合理开发资源,结合张集煤矿二期工程(北区)的开发建设,2002年11月,淮南矿业集团以煤生技[2002]595号文“关于调整张集矿井田技术边界线的通知”,确定将谢桥煤矿东三采区F22断层以东、-720m以上部分划归张集煤矿开采,其理由如下:1.谢桥煤矿走向较长(11.5km,其中东翼7.2km),储量较多,且-720m辅助水平已形成,一水平在倾斜方向上长度较大。

根据采场安排,20年内不需开采东三采区(已考虑矿井产量可能提高到6.00Mt/a的因素),东三采区的煤炭资源长期处于呆滞状态,不能发挥效益。

2.东三采区划归张集北区开采后,初期开采B组煤和C组-610m以上部分时,可不打风井;后期开采13-1、11-2煤层-610m以下部分时,才需补打一个回风井。

与原设计相比,减少一个井筒,减少风井煤柱8.12Mt。

3.张集煤矿为一扇形展布的单翼构造,井田浅部走向较短。

原谢桥煤矿东三采区F22断层以东部分划归张集矿开采后,不仅使这部分煤炭资源早日转化为经济效益,同时也弥补了张集煤矿北区走向偏短、储量偏少的缺陷,有利于采场接替,并使两矿的服务年限趋于合理(张集煤矿二期工程投产后,谢桥煤矿的计算服务年限为84.7年、张集煤矿为78年)。

4.东三采区划归张集煤矿开采后,谢桥煤矿仍有工业储量767.64Mt,可采储量474.26Mt(其中一水平可采储量210.62Mt)。

按4.00Mt/a设计生产能力计算,矿井服务年限84.7年,其中一水平服务年限37.6年,仍可保证矿井有较长的服务年限和正常接替需要。

综上所述,原谢桥煤矿东三采区F22断层以东部分划归张集煤矿开采,有利于减少重复建设,降低基建投资、减少压煤;有利于东三采区煤炭资源尽早发挥效益;同时又延长了张集北区的走向长度,便于采场布置和接替,延长服务年限;而且对谢桥煤矿的开采不产生大的影响。

因此,调整两矿境界是合理的。

调整两矿境界后,张集煤矿走向长约10km,倾斜宽3.0~8.5km,面积约70km2。

共有地质储量1804.16Mt,工业储量1392.55Mt,可采储量764.41Mt。

按二期工程投产后井型扩大到7.00Mt/a计算,矿井服务年限78年。

七北区开采范围
张集煤矿原设计北区开采范围包括-600m水平以上9-1~1全部煤层,以及西二(11-2)和东一(11-2)
上两个采区。

本设计按照就近开采、减少开拓工程量的原则,将西二(11-2)采区和F226~F217之间的9-1~1煤层划归中央区开采,F216~F217之间的各煤层则全部划归北区开采。

经过上述井田境界调整后,张集煤矿二期工程(北区)的开采范围为:F217断层及三勘探线以北的全部煤层,F226~F209断层之间-720m水平以上的9-1~1煤层,F209~F22断层之间-720m水平以上的全部煤层。

全区走向长约7.6km,倾斜宽3.0~6.0km,面积约30km2。

八北区储量
1.范围
本设计储量计算范围为北区内各可采煤层的开采范围。

2.对象
参加储量计算的煤层共12层,其中F209断层以西有17-1、16-1、13-1、11-2、8、7-2、7-1、4-2和1煤层,F209断层以东有13-1(局部)、13-1下(局部)、11-2(局部)9-1、8、7-2、7-1、6、4-2和1煤层。

3.方法
运用地质块段在各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按照钻探工程的控制程度和设计确定的水平标高,划分不同的地质块段分别计算储量。

4.参数
(1)煤层最低可采厚度0.70m;
(2)原煤最高可采灰分产率为40%;
(3)煤层的容重为各可采煤层的算术平均值。

(二)储量计算结果
1.地质储量及工业储量
经核算,全区共有地质储量586037,其中工业储量568627。

以F209断层为界,西部有地质储量(因无D级储量,故均为工业储量),122987kt,-610m以浅有工业储量77596kt;东部有地质储量463050kt,其中工业储量445640kt,-600m以浅有工业储量302500kt
2.设计储量
(1)永久性煤柱
a.防水(砂)煤柱:为确保井下安全安全,本区在中可采煤层的浅部留设了一定高度松散怪防水(砂)煤术,其中F209煤层以西有A+B+C级储量8928kt,以东有A+B+C级储量24470kt。

b.断层煤主:考虑到断层对开采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不同,本次暂按最大落差大于等于100m、小于100m而大于等于50m和小于50m而大于等于20m,分别在断层两则留设100m、50m和30m宽度作为断层煤柱,全区共有断层煤柱49034kt,其中F209断层以东有43310kt。

今后在实际开采中,应根据各断层的具体情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煤柱的宽度进行必要的调整。

(2)设计储量
工业储量和除永久性煤柱后即为设计储量,共有486195kt。

3.北区设计可采储量
(1)北区工业场地、后期回风井场地保护煤柱
根据北区工业场地布置,按照煤柱留设有关规程规定,并结合淮南矿区实际,经计算北区工业场地压煤量51.36Mt,后期回风井场地压煤14.49Mt。

合计65.85Mt。

(2)本设计将一些开采难度大或开采经济效益较差的块段或煤层(如F215与F216断层间等)计入非经济储量。

经计算,北区共有非经济储量约53.65Mt。

(3)经济储量
北区设计储量扣除北区工业场地、后期回风井场地保护煤柱后,北区共获得经济储量366.69Mt。

(4)可采储量
经济储量扣除采区开采损失后,北区共获得可采储量285.30Mt。

张集矿井井田面积大,设计采用立井、分区开拓、分区通风开拓方式。

全井田划分为中央区、北区及东区3个分区。

其中一水平(-600m)划分为中央区和北区2个分区。

1989年编制的《张集矿井初步设计》中,曾确定中央区和北区同时生产,采用分期建设方式,先建设中央区,北区做为二期工程。

1997年编制矿井优化修改初步设计时,根据当时的采煤工作面机械化装备及开采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工作面单产,结合当时煤炭市场低迷的实际情况,为减少工程量、节省投资,确定在中央区布置3个13-1煤层综采工作面,以中央区1个分区生产来达到4.00Mt/a设计生产能力。

张集矿井中央区2001年11月正式投产后,集中开采13-1煤层。

现以2个13-1煤层综采工作面生产,2002年实际生产原煤达5.07Mt,且仍有增产的潜力。

根据张集矿井井田面积大、可采煤层多、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的特点,并考虑到矿井地处华东腹地,对外交通运输方便,地理位置优越,距离江、浙、沪等用煤大户近,煤炭销售市场广阔。

为充分发挥煤层群的生产能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在保证中央区安全、有序生产的前提下,进行二期工程建设,开发北区,扩大矿井生产能力是必要的,也是合
理的。

关于二期工程的建设方式,本设计在综合分析了建设条件、资源条件、井田地质构造和煤层赋存条件以及矿井中央区投产后的实际生产状况,结合市场需求、企业发展、技术进步等因素,确定二期工程采用开发北区的方式来扩大矿井生产能力,并形成北区和中央区同时出煤的一矿两井模式,具体理由如下:1.储量丰富。

全矿井共获得可采储量764.41Mt。

其中中央区479.11Mt,占62.7%;北区285.30Mt,占37.3%。

2.煤层赋存条件好。

本矿井为煤层群开采,共有12层可采煤层;其中一水平中央区主要开采13-1和11-2煤层,其余煤层由于通风距离的要求均处于北区开采范围内,如不适时开发北区,这部分资源处于呆滞状态,不能及早发挥经济效益。

而开发北区可以充分发挥煤层群的优势,形成上、下组煤同采的局面,提前发挥下组煤资源的经济效益。

3.开采条件好。

主要可采煤层均为厚及中厚煤层,生产能力大。

在矿井尚未开发的北区和东区2个分区中,北区煤层埋藏较浅,瓦斯、地温及地压较低,而且地质勘探程度较高,先开发北区,较为容易,且比较可靠。

4.安全、有序生产的需要。

张井矿井2001年11月正式投产后,产量提高很快;2002年中央区2个综采
面的实际产量已达5.07Mt/a,达到并超过了原系统设计生产能力。

如果北区的煤炭仍集中从中央区提升,则必须在中央区工业场地内补打第二主井,同时对原有井下、地面生产系统进行改造。

由于原设计未考虑生产能力扩大到7.00~8.00Mt/a的条件,改造各生产系统存在一定困难,对生产影响较大。

因此,为了保证中央区安全、有序、正常生产,新增加生产能力只能靠新增系统能力来解决。

5.北区具有独立出煤的条件和优势。

本矿北区至中央区运输距离约5km,北区煤炭若经井下运往中央区提升,不但井下运距长、运输费用高,而且初期井下贯通工程量大,工期长。

张集矿井铁路专用线自北区工业场地经过,并预留有装车条件,北区煤炭从北区提至地面装车外运,既增加了矿井的系统能力,又大大减少了井下开拓巷道和煤炭运输距离,同时避免了中央区系统能力扩建对矿井生产的影响。

另外,北区进、回风井井筒检查孔已于1996年施工。

故北区独立开发具有施工准备快,建设工期短等诸多便利条件,且技术合理
第二章准备方式---- 带区巷道布置
第一节带区的位置及地质特征
一、地层
本区为全隐蔽含煤区,钻探所及地层由老到新依次有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和新生界。

二、构造
本井田位于淮南煤田谢桥向斜北翼的陈桥背斜东南转折端,总体形态为一扇形展布的单斜构造。

地层走向自西向东由北西西渐变为近南北,倾向由南渐变为东,地层倾角平缓稳定,中央区工业场地以西
7°~15°,以东2°~5°。

井田内次级褶曲不甚发育,仅局部有明显的波状起伏;除北部边缘及南部向斜轴附近断层比较发育以外,主体部分的完整性较好,断层数量少,规模也较小。

全井田共有断层57条。

北区位于本井田的西北部,共发现各类断层27条,其中正断层21条,逆断层6条。

若按断层最大落差来分,其中大于等于100m的5条,小于100m而大于等于50m的1条,小于50m而大于等于20m的6条,小于20m的15条。

断层的展布方向以北西向为主,北东向次之,其它方向较少。

断层主要特征见表2-2-1。

本区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

三、煤系及煤层
本区煤系地层为石炭系和二叠系,其中二叠系的山西组与上、下石盒子组为主要含煤层段。

区内二叠系含煤层段总厚720m,共含煤32层,煤层总厚33.47m,含煤系数为4.65%,自下而上依次可分为7个含煤段。

在中、下部厚约480m的含煤段中,集中分布12层可采煤层,平均总厚26.67m。

其中主要可采煤层有13-1、11-2、8、6和1煤,平均总厚19.10m;次要可采煤层有17-1、16-1、13-1下、9-1、7-2、7-1和4-2煤层,平均总厚7.57m。

可采煤层主要特征见表2-2-2。

四、煤质
本区可采煤层煤质稳定,煤类单一,属低中~中高灰、低~特低硫、中~特低磷、中高~高挥发份、富油~高油、中等~高发热量的气煤和1/3焦煤。

主要可作炼焦配煤和动力用煤。

可采煤层主要煤质特征见表2-2-3。

五、水文地质
(一)水文地质特征
1.本区基岩被厚度介于213.80~467.80m之间的南薄北厚的新生界松散层所覆盖。

按照沉积物的组合特征和含、隔水情况,可将新生界自上而下大致分为上、中、下、底四部分。

其中下部的隔水组以粘土为主,致密,粘韧,具膨胀性,正常沉积范围内厚度比较稳定,可以起到良好的隔水作用;而在局部有古潜山存在的地段,下部的弱含水组或中部的含水组即与基岩直接接触,成为基岩含水层的补给水源。

2.二叠纪煤系砂岩裂隙含水组位于可采煤层与泥岩之间,岩性、厚度变化均比较大,一般以中、细粒为主,裂隙多发育在断层的两侧破碎带中,富水性弱,在自然状态下,砂岩含水层之间无密切的水力联系,属以储存量为主的不均一裂隙含水组。

但是,若被断层切割或受采动影响而致地下水水力均衡遭到破坏时,上、下含水层之间有可能互相沟通,从而出现局部砂岩裂隙水的突溃现象。

3.石炭系太灰岩溶裂隙含水组主要由自上而下编号的13层灰岩与其间的泥岩、粉砂岩和薄煤层组成,其中灰岩累厚59.15m,且以第1、4和12灰厚度较大。

灰岩岩溶裂隙分布不均,富水性弱~中等。

该含水组上距1煤层较近,平均为16.60m,顶部的1~4灰为1煤层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

如果直接开采1煤层,必将因灰岩水压过高而引发底板突水事故。

4.本区断层带一般富水性极弱,钻探中也未出现过严重漏水现象。

但是,当断层切割了坚硬的脆性岩层时,往往致其裂隙发育,尤其是在灰岩与煤层对口处,断层带未被岩屑充填,或受采动影响,破坏了地下水的水力均衡,导致断层活化,断层带很可能成为地下水突溃的主要途径。

综上所述,本区新生界中、下部含水层孔隙水、二叠纪煤系砂岩裂隙水和石炭系太灰岩溶裂隙水对井下开采影响较大。

但是,只要在可采煤层的浅部留设适当的防水煤柱,新生界松散层孔隙水一般不致于溃入矿坑而对开采构成大的威胁。

这样,二叠纪煤系砂岩裂隙水和石炭系太灰岩溶裂隙水便成为本区开采的主要充水因素。

主要水文地质特征见表2-2-4。

如前所述,本区各含水组之间的水力特征及水化学性质均存在差异,矿床富水性弱,水文地质条件简单;1煤层为以岩溶裂隙底板进水为主的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偏复杂。

(二)涌水量预计
本区一水平开采17-1~4-2煤层、开采面积约5.9km2时,预计正常涌水量371m3/h,最大涌水量591m3/h。

直接开采1煤层时太原组的1~4灰突水量为1016m3/h;而当断层使灰岩与煤层对口时,1~12灰的突水量为2383m3/h.
六、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一)煤层顶、底板岩石工程地质特征
本区主要可采煤层顶板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其次为粉、细砂岩。

其中泥岩、砂质泥岩力学强度较低,易坍塌冒落;细砂岩抗压强度高,顶板不易坍塌;粉砂岩抗压强度则介于泥岩、砂质泥岩与细砂岩之间。

底板主要为泥岩、砂质泥岩,局部有粉、细砂岩,一般不易发生底鼓。

有关部门应加强井下的工程地质研究工作,确保建设与生产的安全。

(二)瓦斯
按不同的划分指标(F209以东为甲烷成分小于70%且甲烷含量小于2m3/t;以西为氮气成分大于30%且甲烷成分小于50%),同时结合甲烷含量,本区瓦斯风化带底界距基岩界面分别为:F209以东为200m,以西为110m。

北区范围内共有瓦斯测试成果46个点,实测瓦斯最大含量为16.55m3/t。

根据本井田主要煤层瓦斯测试成果,结合潘谢矿区生产矿井和本矿中央区瓦斯涌出情况,本矿为高瓦斯矿井。

(三)煤尘与煤的自燃
本区各可采煤层的煤尘均具有爆炸性。

煤的自燃倾向性介于很易自燃~不自燃之间。

(四)地温
根据九龙岗矿长观孔资料,本区所在地的恒温带深度为自地表向下垂深30m,相应的温度为16.8℃。

本区地温梯度一般以大于3.0℃/hm为主,属地温异常区。

各可采煤层一水平地温多高于31℃,处于一级热害状态。

因此,有关部门应予以充分重视,采取积极的降温措施,确保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的正常进行。

第二节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一、工作面及系统设备布置示意图(见附图)
二、运煤系统
1、运煤路线:
工作面→运输顺槽→采区煤仓→东翼胶带机斜巷→主井→地面
2 、运煤设备型号、运煤能力、台数、安装位置
运煤设备表
3、安全技术规定
(1)加强出煤系统各巷道维护、清理,运煤系统内洒落的煤炭以及皮带下方的煤泥要及时清理,安全环境保持良好。

(2)出煤系统内机电设备要保持完好,皮带机、刮板运输机保护装置齐全、完好,并正常使用。

皮带机上下托辊运转正常,托架齐全,刮板机刮板、螺栓齐全,损坏的要及时更换。

(3)运煤系统内防尘管路齐全,各转载点必须有喷雾装置,并能成雾状,开车时司机开启,停车时司机关闭。

(4)运煤系统内照明、信号装置齐全,开车时司机要集中注意力,发现问题及时停车,问题处理好后方可开车。

(5)机电检修工要经过正规专业技术培训和专业知识训练,并要持证上岗。

出煤系统内机电设备要及时检修、维护,确保运煤设备安全运转。

(6)刮板机运行时,工作面及下、上端头作业人员要注意观察刮板机运行状态,发现问题要及时停车闭锁处理。

(7)若工作面掉顶、片帮严重造成刮板机压车,必须人工清理好后方可开车,不得强行开车,防止断链。

(8)皮带跑偏时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调正,皮带机尾底皮带上要设一道挡板,防止洒落的煤矸或其它材料进入机尾滚筒造成撕皮带。

(9)皮带机托辊离底板必须要有足够的距离,托辊不得与底板或煤泥有磨擦现象。

(10)皮带机滚筒等高速转动部件要用金属网隔离,防止伤及人员。

(11)皮带因磨损后产生的毛须及缠绕在滚筒、托辊上的毛须必须每小班清理一次,防止在皮带运转时燃烧。

(12)皮带机尾每小班安专职人员维护、清理,不得掖煤。

(13)在运顺变坡段坡度较大时,为了保持与转载机的合理搭接,要提前进行卧底或垫机尾,防止拉皮带困难。

(14)人员严禁乘坐皮带机、刮板机。

三、运料系统
1、运料路线
轨道顺槽运料路线:
副井→井底车场→东翼轨道石门→东一7煤轨道大巷→提料斜巷→轨道顺槽→工作面
运输顺槽运料路线:
副井→井底车场→东翼轨道石门→轨道上山→东一8煤进风大巷→运输顺槽→工作面
2、运料管理
(1)工作面各种材料必须根据要求及时运送到指定位置,分类码放整齐,并挂有标志牌。

(2)顺槽及工作面用料采取自运和安专人运料,拿料后要保持材料的码放整齐。

(3)工作面及顺槽各种材料备用数量如下:(正常回采时)
工作面支护段材料备用数量表
3、安全技术措施
⑴运料时,必须先检查运料路线的顶板轨道及环境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处理好后,方可作业,确保运料路线畅通。

⑵人工运料时,前后运料人员要拉开至少5m的距离,防止运料时材料碰伤人。

四、通风系统
1、通风系统、监控系统示意图(见附图)。

2、通风系统
副井→东翼轨道大巷→轨道石门→东一8煤进风大巷→运顺→工作面
→轨顺→风桥→东一8煤层回风大巷→回风上山→风井→地面
3、风量计算
(1)按人数计算:Q=4×N=4×100=400m3/min;( N按交接班时最多人数考虑,包括瓦检员、安检员等辅助工种人员,取100人)
(2)按温度计算,根据地质资料,该面地温在32oC左右,经查表回采面适宜温度在26oC时, 适宜风速取1.8m/s,经计算此时的风量为Q=60V适宜S= 60×1.8×13.44=1451.52m3/min;
(3)按瓦斯绝对涌出量计算: 为尽可能增加11418工作面通风能力,本工作面按抽采瓦斯量、按工作面允许通过的风量排放瓦斯量计算通风能力。

因此,不按瓦斯量计算风量。

(4)根据淮南矿业集团公司瓦地院“一面一策”规定,11418工作面风量不得3000m3/min。

(5)按风速计算:
允许通过的最大风量: Q=4×13.44×60=3225.6m3/min;
允许通过的最小风量: Q=0.25×14.4×60=216m3/min;
根据上述数据,本综采面所需风量选取3000m3/min.
4、通风能力
(1) 12118回采工作面相对瓦斯涌出量预测
(2)风排瓦斯量:11418首采面的配风量为3000 m3/min。

如回风流瓦斯浓度取0.6%,那么风排瓦斯量为18m3/min。

(3)各种抽采措施抽采瓦斯量
①地面瓦斯抽采钻孔抽采,预计抽采瓦斯10 m3/min。

②高位抽放巷,预计抽采瓦斯15 m3/min。

③顶板钻孔,预计抽采瓦斯15 m3/min。

④上隅角埋管抽采,预计抽采瓦斯3m3/min。

通风能力:风排、抽采瓦斯总量Q Ⅳ==18+15+5+3=41 m3/min,则:PⅣ=1440X41/8.543=6921吨/日Q Ⅲ==18+10+5+3=36m3/min。

则PⅢ=1440X36/7.734=6702吨/日;PⅡ=1440X36/5.911=8770吨/日
5、通风系统管理措施
(1)所有通风设施必须保持完好,设施损坏的必须及时修复。

(2)风门要安设闭锁装置,主要风门设置风门开关传感器。

人员或车辆通过风门后应随即关好,严禁任何人将两道风门同时打开,严禁用车撞风门或把车卡在门框中,造成风流短路。

(3)风门前后5米范围内不得堆放煤矸、杂物,不准随意扒开风墙。

(4)对系统中的风筒、风幛要按要求挂好,严防瓦斯积聚。

(5)通风系统必须保持稳定。

(6)工作面的风量不得小于3000m3/min
6、瓦斯管理措施
(1)该工作面每班必须派有工作经验的专职瓦检员巡回检测该工作面(包括工作面,进、回风巷及其它局部地点)的瓦斯、二氧化碳浓度,每班检查的次数不得小于3次,对瓦斯涌出较大、变化异常的地点必须设专人经常检查瓦斯浓度。

瓦检员要实行现场交接班。

(2)在工作面、回风流巷道中停电检修电气设备及开关时,必须先进行瓦斯浓度的检测,瓦斯浓度超限时严禁作业。

(3)机电人员必须加强对工作面及其进回风巷道中机电设备的检查、维护,严禁出现失爆现象。

(4)工作面上、下隅角要及时收作,两巷收作线必须与工作面放顶线保持一致,禁止滞后,冒落不充分时要用阻燃胶丝袋装煤矸充填实。

巷道高冒地点要接实背严,防止瓦斯积聚。

(5)工作面上隅角要经常洒水,保持其湿润。

(6)工作面上隅角每班必须悬挂瓦斯便携仪,由当班班长负责悬挂和保管。

(7)工作面上隅角挂风幛稀释涌出的瓦斯,下隅角挂风幛阻止风流向老塘内大量泄漏。

(8)回风巷内钻机窝采用挂风幛方式进行通风。

(9)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0.8%时,必须切断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0%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及时向矿调度及有关矿领导汇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