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把学习快乐还给学生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把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语文与生活的息息相关,与其他学科联系紧密。丰富的文化内涵决定了语文课是充满了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课程。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多媒体的使用又给语文课注入新的活力。语文应该是最受学生们欢迎的课程。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有一些中学生并不喜欢上语文课。他们不喜欢读书,不喜欢作文,仿佛已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是什么让学生们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和学校原因,有教材的原因,有教学评价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却来自我们教师。

教师的个人素质和教学水平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激发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的老师才是好老师。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研究掌握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既要发掘教材的知识点,还要发掘教材的趣味性,采用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用充满魅力的语言,非常艺术地让学生在比较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然而,我们有些教师缺乏学习,忽视新课程理念,照本宣科,又缺乏激情,把语文课上得味同嚼蜡。也有的从经验出发,为追求“教学成绩”而大搞“疲劳战术”、“题海战术”。把学生搞得疲惫不堪。还有的老师研究考试,一切教学活动以应试为目标。阅读教学以灌输知识和解题技巧为主,缺乏人文熏陶。作文教学又生搬硬

套,八股呆板,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低效而繁重的教学蚕食着学生学习的快乐,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原本应充满生气的语文课变得枯燥乏味,了无生气。

要上受学生欢迎的语文课,还学生学习的快乐,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技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努力学习探索,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1、熟练掌握常用的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内容选用最佳方法教学。

教学方法是师生双方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活动方式。常用的方法有:阅读法、讲授法、对话法、实践法、电教法、研究法、自学法(自学——辅导式)等等。我们应该不断的实验、研究、完善这些教学方法。并在实践中创造出新的教学方法。

2、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语文学习的趣味性。

传统的教学手段,不仅传递的信息量小,速度慢,质量低,也落后于学生的生活实践,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不强。随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普遍运用,语文课的趣味性大大增强了。语文教师应该努力学习和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精心制作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用高科技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趣味。

二、锤炼教学语言,用充满魅力的语言感染学生,吸引学生。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佳作感染力强,容易吸引学生,可为什么学生会感到语文课枯燥无味呢?除了教学方法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在于教师的课堂语言。“学生一读要流泪,教师一讲就想睡”。

平直单调的语言又怎能吸引学生,引起学习的情趣呢?优秀的语文教师往往凭借自己特有的语言魅力,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语言,来紧紧扣住每个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和提高能力的。所以,锤炼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是语文教师提高业务修养的一个重要课题。

1、课堂用语首讲一个“精”字。

课堂用语的“精”,包括语言上精炼,讲授上的精当,知识上的精要。语言上的精炼,就是在课堂上不说空话,不讲套话和闲话,用经过精心设计、反复提炼的课堂语言,变深奥为浅易。讲授上得精当,就是在讲述有较大容量的知识时,用准确简约的话语,在课堂上恰如其分的表达。知识上的精要,就是从教材中提炼出教给学生的知识要精,不能面面俱到。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上语无伦次、东拉西扯、废话连篇,就不会吸引学生,也不可能有好的教学效果。

2、课堂用语还讲一个“变”字。

课堂用语的“变”,就是要求教师能从文章的具体特点出发,采用恰当的教学语言,力求做到因文而异,灵活多样。如讲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可用气势磅礴的语言,讲朱自清的《春》轻快明朗的语言。总之教学语言要有急与缓、轻与重、长与短、快与慢等变化,力求用变化的语言去真实、清晰、明白、亲切地表达好课文的思想内容。

3、课堂用语也讲一个“趣”字。

优秀教师的教学语言往往都很有趣味。使语言有趣的方法有很

多。只要我们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巧妙运用比喻、夸张、双关等手法,或者用小题大做,大词小用,就能产生出许多幽默风趣。就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易中天教授讲《三国》的语言就极富生活气息而有趣味,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当然,教学用语的“趣”不等于“俗”。低级庸俗的语言只会令学生反感。李白清的“散打”是进不得庄严的课堂的。

4、课堂用语还讲一个“启”字。

课堂教学时,教师还要注意启发性语言的运用。想方设法“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点亮”。课文导入语的设计,思考问题的抛出,课后作业和课外阅读的布置等等,都需要富有启发性。启发性的语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思考,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5、课堂用语更要讲求一个“美”字。

语文课不同于其他学科,除了传授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课堂用语只做到“精”、“变”、“趣”、“启”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语言的“美”字上下工夫,力求语言表达出文学性和艺术性。用诗一样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纵观我们的教学实践,许多成功的课堂,都得益于教师的语言之美。

三、发掘利用文本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还必须善于发掘教材本身的魅力。

语文教材与其它课程的教材相比,有其特殊的魅力。语文课本

中文章,或写景优美,令人陶醉;或情节曲折,扣人心弦;或说理严密,论证清晰;或语言生动、意蕴深刻……每一篇好文章,总是以它的美好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来打动读者,从而激发读者心灵深处闪光的东西,使读者的感情受到共鸣而得以升华,变得更加纯洁、高尚。教师在教学时要挖掘出文章的魅力所在,充分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用美好的情感来教育学生,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是一门技术,技术需要钻研,教学更是一门艺术,艺术需要修养。所谓“学海无涯”、“艺无止境”,要当好语文教师,我们需要提高的东西还很多。比如师德修养、文学修养等等。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提高,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知识需求,受到学生的欢迎。

看到我们有些老师的教学,我又想到了胡适先生的故事。胡适先生曾讲过一个故事,提到两个概念——“屠夫式的教学”和“牧师式的教学”。“屠夫式的教学”直冲要害,不顾其他;而“牧师式的教学”则循循善诱,声情并茂,感人肺腑。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放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屠夫式的教学”就算能得到一时的“成绩”,也显然不符合新课程理念,早该淘汰了。我们那些还在埋头苦干的“屠夫”们,是不是也该放下“屠刀”,读读“圣经”,学学“牧师”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一定要激发和保护好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如果把教师比作厨师,那我们的教学,不但要注重营养,还应该讲究色、香、味。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上学生喜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