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四诊与辨病、辨证的综合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心肾阳气虚衰,病邪入里从阴化寒 的全身性虚寒证候。
表现:(里虚寒证)
五、少阴病证
(二)少阴热化证(心肾阴虚、心肾不交) 概念:少阴阴虚阳亢,病邪入里从阳化热所 表现的证候 表现:(虚热证)
六、厥阴病证
概念:邪入厥阴所出现的阴阳对峙、寒热 交错、厥热胜复等证候Biblioteka Baidu概括。
表现:(上热下寒证) 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 欲食,食则吐蛔。
表现: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 眩,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
第一节 六经辨证
中风:恶风自汗脉缓
太阳经 伤寒:恶寒无汗体痛
太阳
蓄水:小便不利
太阳腑 蓄血:小便自利大便黑
三阳证 少阳—半表半里—寒热往来,胸胁苦满, 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阳明
经—四大证:面赤心烦,舌红苔黄燥 腑—日晡潮热,胀满硬痛拒按,便秘脉迟
第十章 其它辨证方法
六经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三焦辨证 经络辨证
第一节
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源于《伤寒论》,根据伤寒病的证候 特点和传变规律总结出的外感病的辨证方法。
六经: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
厥阴经。
六经病证:外感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六类证型的名称。
三阳病证:病位偏表在腑、正气强盛、病势亢奋者
二、阳明病证
(一)阳明经证 概念:邪热弥漫全身,充斥阳明经,肠中燥屎
未结所表现的证候。(“胃家实”) 表现:(四大症) (二)阳明腑证 概念:为邪热内传,与肠中糟粕相搏而成燥屎
内结所表现的证候。 表现:痞、满、燥、实
三、少阳病证
概念:邪犯少阳胆腑,正邪交争,枢机不 利所表现的证候,又称为半表半里证。
1、太阳中风证 概念:外感风邪,营卫失调所表现的证
候。 表现:发热,恶风,头痛,自汗出,脉
浮缓或鼻鸣干呕
(一)太阳经证
2、太阳伤寒证: 概念:寒邪侵袭,卫阳被束,营阴郁滞所表
现的证候。 表现:
恶寒,发热,头项强痛,体痛,无汗而喘, 脉浮紧。 3、鉴别: 太阳中风证:风邪袭表,营卫失调 太阳伤寒证:寒邪束表,卫阳被郁
第一节 六经辨证
太阴—脾阳虚:腹胀满欲吐,便溏泄利
三阴证
少阴(心肾)
寒化—阳虚 热化—阴虚
厥阴(肝)—上热下寒
七、六经病证的传变
传变:六经病证循着一定的趋向发展和变化。 传变因素:正邪的盛衰、病体的强弱、治疗是
否得当等 传变方式: 1、传经 循经传、越经传、表里传 2、合病 两经或三经证候同时出现 3、并病 一经证候未罢,一经证候又起 4、直中 伤寒病直接侵袭阴经发病
少腹所表现的证候。 表现: 少腹急结、硬满,小便自利,如狂或发
狂,善忘,大便色黑如漆,脉沉涩或沉结。 3、鉴别:
太阳蓄水证:膀胱气化受阻,津液内停—气分 太阳蓄血证:经热入里,瘀血在肠—血分
二、阳明病证
概念:伤寒病发展过程中,阳热亢盛, 胃肠燥热所表现的证候。 外感热病极期阶段
特点:阳热炽盛 性质:里实热证 分型:阳明经证、阳明腑证
动风所表现的证候。是温热病中最为深重的极 期阶段。
表现:
1、血分实热证:(病及心肝,热盛动血动风)
2、血分虚热证:(病及肾肝,阴伤内热动风)
五、卫气营血的传变
传变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轻转重 传变方式
1.顺传:指温热病邪循卫、气、营、血的次序 传变。标志着邪气步步深入,病情逐渐加重。 2.逆传:指温热病邪不按上述次序及规律传变。 具体表现:一是不循次序传。二是不按规律传。
四、太阴病证
概念:脾阳虚衰,邪从寒化,寒湿内生所表现 的证候。三阴病证之初期阶段。
表现:(脾阳虚证) 腹满欲吐,食不下,自利,口不 渴,时腹自痛。舌淡苔白滑,脉沉 缓而弱。
“实则阳明(热),虚则太阴(寒)”
五、少阴病证
概念:是对外感病过程中的后期阶段,全身 性阴阳衰惫所表现证候的概括。
类型 (一)少阴寒化证(心肾阳虚)
腹满胀痛拒按,时或谵语、狂
乱,便秘或纯利稀水 (病在胃肠) 胁痛,口苦,干呕,脉弦数(病在肝胆)
三、营分证
概念:温邪内陷,劫伤营阴,心神被扰所表 现的证候。是温热病发展过程中较为 深重的阶段。
表现: 身热夜甚,口不甚渴或不渴,心烦不 寐,甚或神昏谵语,斑疹隐现,舌红 绛,脉细数。
四、血分证
概念:温热病邪深入血分,热盛动血、耗阴、
(二)太阳腑证
概念:太阳经邪不解,循经入腑,膀胱气化失 司所表现的证候。(蓄水证与蓄血证之别)
1、太阳蓄水证 概念:太阳经邪内传,膀胱气化不行,水气停
蓄所表现的证候。 表现: (1)太阳经证:(表证) (2)少腹满,小便不利,或水入即吐
(二)太阳腑证
2、太阳蓄血证: 概念:太阳经邪化热内传,邪热与瘀血互结于
一、卫分证
概念:温热之邪侵犯肌表,肺卫失宣所表 现的证侯。常见于温热病的初期阶段。
表现:(表热证,病在肺卫)
二、气分证
概念:温热病邪内入脏腑,正盛邪实,正邪 剧争,阳热亢盛所表现的证候。
表现: (1)基本表现:里实热证 (2)兼证:咳喘、胸痛、痰稠色黄 (病在肺)
心烦懊 ,坐卧不安 (病在心)
第二节 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叶天士在其所著的《温热论》 中创立的一种诊治外感温热病的辨证方法。
卫分:主表,病位在肺与皮毛,病情轻浅 气分:主里,病位在肺、胸膈、胆、三焦、 胃、肠等脏腑,病情较重 营分:邪入心营,病位在心与包络,病情深重 血分:邪热深入心、肝、肾,重在耗血动血, 病情危重。
三阴病证:病位偏里在脏、正气不足、病势虚弱者
六经辨证是以阴阳为纲
一、太阳病证
概念:外感伤寒病初期所表现的证候。
表现: 恶寒,头项强痛,脉浮。
类型: 太阳病证
太阳经证
太阳腑证
太阳
太阳 蓄水证 蓄血证
中风证 伤寒证
一、太阳病证
(一)太阳经证: 风寒之邪侵袭肌表,邪 正相争,营卫失和所表现的证候。
概念:温热之邪侵袭上焦手太阴肺和手厥阴心 包所表现的证候。
第三节 三焦辨证
清代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所创立的辨温热 病的方法。
上焦:手太阴肺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病变,多 为温热病的初期阶段,病轻浅; 中焦: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的病变,多为 温热病的中期或极期阶段,病情较重; 下焦: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的病变,多为 温热病的末期阶段,病情危重。
一、上焦病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