蒽醌类化合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2
大黄酸 大黄素 芦荟大黄素 大黄素甲醚 大黄酚
R1 -H -OH -H -OCH3 -H
R2 -COOH -CH3 -CH2OH -CH3 -CH3
大黄中的羟基蒽醌衍生物多与葡萄糖结合成苷 类,一般为单糖苷和双糖苷。

茜草素型
这种类型的蒽醌取代基分布在一侧的苯环 上,如茜草中的茜草素等化合物即属此种类 型。茜草中蒽醌主要以游离的苷元形式存在。
四、检识 (一)显色反应 醌类的颜色反应主要是由于其氧化还原性 质以及分子中的酚羟基性质而引起颜色的变化。 1.无色亚甲蓝显色试验 本试验为苯醌类及萘醌类的专属性反应, 可在PC或TLC上进行。试样在白色背景上与 无色亚甲蓝乙醇(1mg/ml)溶液呈现蓝色斑 点,蒽醌类化合物无此反应,可用于区别。

母核上β -羟基的酸性强于α -羟基。
β - 羟基蒽醌的酸性较一般的酚类强,也 强于β -羟基蒽,能溶于碳酸钠溶液中; α -羟基蒽醌中的α -羟基和醌基的氧原子 形成分子内氢键,酸性很弱,不能溶于碳酸 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

酚羟基数目增多,酸性增强。
酸性顺序: -COOH > 2 个 β - 羟基> 1 个 β - 羟基 >2个α -羟基>1个α -羟基 可用PH梯度萃取法来分离。

邻位二羟基类呈蓝~蓝紫色。
O OH OH
O OH OH
O

对位二羟基类呈红~紫红色。 每个苯环各有一个α-羟基或还有间位羟基, OH O OH 显橙红~红色,如大黄素。
O OH
O
(OH)

母核上只有1个α或β-羟基或2个β-羟基不在 同环上,显橙黄色~ 橙色。
O OH
O
O
OH
O OH
HO
O OH
2.游离蒽醌的分离 1)pH梯度萃取法 流程图: 乙醚溶液
NaHCO3液
酸化
药材 乙醇提取,回收乙醇 乙醇浸膏
乙醚搅拌
不溶物
5%NaHCO3 乙醚液 5%Na2CO3 Na2CO3液
酸化
沉淀
重结晶 结晶 (含-COOH或 二个β-OH)
乙醚液
1%NaOH
沉淀
重结晶NaOH液 沉淀酸化 重结晶乙醚液
2.菲格尔(Feigl)反应 醌类化合物包括苯醌、萘醌、菲醌和蒽 醌,在碱性条件下加热,能迅速与醛类及邻 二硝基苯反应生成紫色化合物。 3.碱液呈色反应(Bornträger反应) 羟基蒽醌类在碱性溶液(氢氧化钠、碳 酸钠、氢氧化铵)呈红色或紫红色,是检识 羟基蒽醌成分存在的最常用方法之一。此种 红色物质不溶于有机溶剂,加酸则颜色褪去。 不同羟基颜色有别:
五、提取与分离方法 (一)提取方法 1.有机溶剂提取法 蒽醌类化合物在植物体内存在形式的复 杂性,其提取方法多样。 游离蒽醌类的极性较小,可用苯、氯仿、 乙醚等极性较小的有机溶剂提取;苷类极性 较大,可用甲醇、乙醇和水提取;实际工作 中,常选甲醇或乙醇加热提取,可以把各种 醌类苷及苷元都提取出来,所得的醌类混合 物再进一步纯化与分离。
O OH R1 R2 O R3
茜草素 羟基茜草素 伪羟基茜草素
R1 -OH -OH -OH
R2 -H -H -COOH
R3 -H -OH -OH
2.蒽酚或蒽酮衍生物
蒽醌可被酶或在酸性条件下被还原,生成 蒽酚及其互变异构体蒽酮。
O Sn HCl OH O
O OH OH OH OH O OH
柯桠素
大黄酚蒽酮

4.金属离子反应 蒽醌化合物有α-酚羟基或邻二酚羟基结 构时,则可与Pb2+、Mg2+等金属离子形成 螯合物。用醋酸镁可帮助识别羟基在环中的 结合位置。 羟基蒽醌和0.5%醋酸镁甲醇或乙醇溶液 生成稳定的橙红色、紫红色或紫色的络合物, 反应很灵敏,生成的颜色随分子中羟基位置 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纸斑反应,90℃加热5min后即可显色。
5%NaOH
结晶 (含一个β-OH)
NaOH液
酸化
乙醚液
结晶 (含二个α-OH)
沉淀
重结晶
结晶 (含一个α-OH)
2)柱色谱法 当游离蒽醌混合物性质相近时,需通过 柱色谱才能达到分离目的。常用的吸附剂有 硅胶、磷酸氢钙、聚酰胺等,如大黄酚和大 黄素甲醚的分离。 3.蒽醌苷类的分离 蒽醌苷类因其分子中含有糖,故极性较 大,水溶性较强,分离和纯化都比较困难, 主要采用柱色谱方法。在进行色谱分离之前, 往往用经典方法分离提取物,除去大部分杂 质,如用正丁醇、醋酸乙酯等极性较大
(二)萘醌
天然存在的萘醌类化合物分为α(1,4)、β (l,2)及amphi-(2,6)三种类型。大多数是 α-萘醌类衍生物,多为橙色或橙红色结晶,少 数呈紫色。
(二)萘醌 抗菌、抗肿瘤及中枢神经镇静:如胡桃叶及 未成熟的果实中含有α-萘醌基本母核的胡桃醌; 中药紫中草的紫草素;维生素K 光敏活性:竹红菌甲素属二萘酮化合物,有 望发展成新型的治疗肿瘤、艾滋病的光疗药物。
2.碱提酸沉法 用于提取具有游离酚羟基的醌类化合物。 酚羟基与碱成盐而溶于碱水中,酸化后酚羟 基游离而沉淀析出。 (二)分离方法 1.初步分离 可将蒽醌苷或苷元的混合物用水分散, 用苯、氯仿、乙醚萃取可得到游离蒽醌,再 用正丁醇萃取可得到蒽醌苷类,也可将苷或 苷元的混合物直接用氯仿等有机溶剂回流提 取游离蒽醌,蒽醌苷则留在母液中。
的亲脂性有机溶剂,将蒽醌苷类从水溶液中 萃取出来,使其与水溶性杂质相互分离,制 得较纯的蒽醌苷后再用硅胶吸附柱色谱或反 相硅胶附柱色谱分离。
思考题:
1.蒽醌类化合物具有怎样的结构和分类?
B.
OCH3
O
OH OH
醋酸镁反应
O
OH O
橙红-红色
O
蓝-蓝紫色
OH
OH
CH3
O
OH
A.
O
B.
CH3
绿色
对亚硝基-二甲苯胺反应
(二)色谱检识 1.薄层色谱 羟基蒽醌苷元及其苷类的薄层色谱,常 用硅胶作为吸附剂,也可选用聚酰胺,一般 不使用氧化铝,因羟基蒽醌能与氧化铝形成 螯合物,吸附性强,难以展开。 展开剂多用混合溶剂,对于极性较弱的 游离蒽醌可用亲脂性溶剂系统展开如氯仿醋酸乙酯(75∶25),石油醚(30~60℃) -醋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等。
溶剂中;其碳苷在有机溶剂和水中的溶解度 都很小,但易溶于吡啶溶剂中。 4.酸碱性 酸性 蒽醌类化合物多具有酚羟基、羧基,故 具有一定的酸性。因分子中羧基的有无和酚 羟基的数目以及位置的不同,酸性强弱表现 出显著的差异。其规律如下: 含有羧基的酸性强于不含羧基者 。 蒽核上的羧基酸性与芳香酸相同,能溶 于碳酸氢钠溶液中。
O 8 7 6 5 9 10 O 4 1 2 3
α 位: 1 ,4 ,5 ,8 β 位:2,3,6,7 meso(中位):9,10
根据取代基在蒽醌母核上的分布情况, 可将羟基蒽醌衍生物分为两种类型。

大黄素型 取代基分布在两侧的苯环上。如大黄中的 主要蒽醌成分属于这种类型。
OH O OH
R1 O
O
H
..
OH
O
O
O
O
β -OH蒽醌
α -OH蒽醌
例:试比较下列化合物的酸性强弱
OH O OH O OH
O
OH
O
A
O OH OH
B
O OH
HO O O
D>C>A>B
C
D

碱性 由于羰基上的氧原子具有微弱的碱性, 能溶于浓硫酸中生成 钅 盐再转成阳碳离子, 羊 同时颜色显著加深,羟基蒽醌在浓硫酸中 羊 一般呈红至红紫色。生成的 钅 盐不稳定, 加水即分解(颜色褪去)。 如大黄酚为暗黄色,溶于浓硫酸中转为 红色,大黄素由橙红色变为红色,加水后 红色褪去。
一、定义 醌类化合物是指具有共轭体系的环己二烯 二酮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主要分为苯醌、 萘醌、菲醌和蒽醌四种类型。 二、结构与生物活性 (一)苯醌


天然的苯醌类衍生物多为黄色或橙色的结晶体。 生物活性主要有: 抗菌:如凤眼草果实中的2,6-二甲氧基对苯醌。 解热、镇痛、驱绦虫:白花酸藤果和木桂花果实中 的信筒子醌。 高血压及心脏病辅助治疗: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的辅 酶Q10,具有苯醌结构的泛醌类,又称辅酶Q类。
CH3
CH3
蒽酚(或蒽酮)不稳定,易氧化成蒽醌, 因此蒽酚(或蒽酮)衍生物一般只存在于新鲜 植物中。
2、双蒽核类 1)二蒽酮类 二蒽酮类是由两分子蒽酮脱去一分子氢,通过 碳-碳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其结合方式多为C10C10′连接。例如大黄及番泻叶中致泻的主要有效 成分番泻苷A、B、C、D等皆为二蒽酮衍生物的二糖 链苷。
glc O O OH glc O O OH
COOH H H COOH H H
COOH
COOH
glc
O
O
OH
glc
O
O
OH
番泻苷A
番泻苷B
蒽醌生物活性:

泻下:如番泻叶、生大黄等,二蒽酮结构的 番泻苷类泻下作用最强。 抗菌:蒽酮类成分大多有抗菌活性,且苷元 作用大于蒽醌苷类。在常见苷元中,大黄酸 的抗菌作用最强。 抗肿瘤:如大黄中的大黄素、大黄酸、芦荟 大黄素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止血、利尿、镇咳:大黄素、大黄酸有利尿 作用;大黄酚有止血作用;大黄素还有镇咳 作用,是虎杖中治疗慢支的有效成分。
O
O
O
5.对亚硝基-二甲苯胺反应
此反应是蒽酮类化合物的专属反应,9位
或10位未取代的羟基蒽酮类化合物,其羰
基对位的亚甲基上的氢很活泼,可与0.1%
对亚硝基二甲苯胺吡啶溶液反应立即显色,
呈紫、绿、蓝、灰等不同颜色,1,8-二羟
基蒽酮衍生物均显绿色。
练习: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二组化合物
A.
OH O OH
酚和大黄甲醚升华温度在124℃左右,芦荟 大黄素185℃左右,大黄酸210℃左右,一般 升华温度随酸性增强而升高。 3.溶解性 游离蒽醌极性较小,易溶于氯仿、乙醚、 苯等有机溶剂,在碱性有机溶剂如吡啶、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溶解度较大,可溶于丙酮、 甲醇、乙醇中,不溶或难溶于水。 蒽苷极性显著增大,易溶于甲醇、乙醇 中,溶于热水,但在冷水中溶解度较小,几 乎不溶于乙醚、苯、氯仿等极性较小的有机
(三)菲醌
天然菲醌分为邻菲醌及对菲醌两种类型, 如从中药丹参根中分离得到的多种菲醌衍生物, 具有抗菌和扩张冠状动脉作用,均属于邻菲醌 类和对菲醌类化合物。
(四)蒽醌 蒽醌类成分按母核的结构分为单蒽核及 双蒽核两类。 1、单蒽核类 1)羟基蒽醌 天然蒽醌以9,10-蒽醌最为常见,由于整 个分子形成共轭体系,C9、C10又处于最高 氧化状态,因此比较稳定。
O
OH OH
O
O
O
O
O
O OH OH O O
O
显红色
O
O
O O
O O
显红色
形成了新的共轭体系
单羟基蒽醌色较浅,多为红-橙色 双羟基蒽醌:非相邻双羟基多呈红色,但1, 4-二羟基为紫色;相邻双羟基多为蓝色。 多羟基蒽醌的羟基在同一环上的,易氧化, 会逐渐变色,红-紫(蓝、绿) 羟基蒽酚、蒽酮、二蒽酮遇碱则呈黄色,且 往往带有绿色荧光,需在空气中放置或氧化 成蒽醌后,才显特征颜色,氧化剂常为3% 过氧化氢。
第八章
蒽醌类化学成分的 提取分离技术
分布:
醌类化合物是植物中一类具有醌式结构的 有色物质,在植物界分布较广泛,高等植物 中大约有50多个科100余属的植物中含有醌类, 集中分布于蓼科、茜草科、豆科、鼠李科、 百合科、紫葳科等植物中。天然药物如大黄、 虎杖、何首乌、决明子、丹参、番泻叶、芦 荟、紫草中的有效成分都是醌类化合物。醌 类化合物多数存在于植物的根、皮、叶及心 材中,也有存在于茎、种子和果实中。
蒽醌苷类可采用极性较大的溶剂系统, 如醋酸乙酯-甲醇-冰醋酸(l00∶17∶13) 等。 蒽醌类及其苷在可见光下多显黄色,在 紫外光下则显黄棕、红、橙色等荧光,可用 氨熏或用碳酸钠、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喷雾, 亦可喷醋酸镁甲醇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2.纸色谱 游离蒽醌的纸色谱一般在中性溶剂系统 中进行,展开剂常用水或甲醇饱和的石油醚, 如石油醚-丙酮-水(1∶1∶3上层),97% 甲醇饱和的石油醚;也可用酸性溶剂系统, 如正丁醇-醋酸-水(4∶1∶5上层);显色 方法可参照薄层色谱法。 蒽醌苷类极性较强,需要选用极性较大 的溶剂系统,如正丁醇-醋酸乙酯-水 (4∶3∶3上层),氯仿-甲醇-水(2∶1∶1 下层)。



三、蒽醌的性质 1.性状 天然的蒽醌类成分多为固体,苷元都有完 好的结晶;颜色呈黄色、橙红色、棕红至紫 红色,且随着母核上酚羟基等助色团增多, 颜色加深;衍生物多有荧光,并且在不同的 pH条件下所呈的荧光不同。 2.升华性 游离的蒽醌类化合物一般具有升华性。 将药材粉末加热升华,再检识升华物可用来 判断药材中有无醌类化合物的存在。如大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