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在她们看来,翻译就是一个创作过程。是跨文 化、跨语际的“违犯 ”( transgression)过程,是 译者传达、重写并操纵一个文本使它适用于第二 语言的公众的过程,其过程贯穿了种种意识形态 和权力关系的纷争,文化张力尽显其中。她们的 这种主张显然是源于一种文化研究对翻译现象的 关注,而不是在讨论文本内部的翻译问题。其最 终目的不是为了生产评判译文的标准和规则。而 是通过译文,在传播和转移知识的过程中建构女 性主体的身份诗学。她们就这样试图通过提高翻 译地位来提高女性自身地位。
最典型的例子还可以在弗洛图的文本中找
到,弗洛图(Flotow)列举女性主义翻译家戈达 德翻译的女性主义作家尼古拉·布罗萨尔 (Nicole Brossard) 的小说L.Amer。L.为La (the);Amere 代表三个词:mere(mother 母亲),mer(sea 海),amer(bitter 辛酸)。 这一标题看似不可译,译者却明知其不可为而为 之,译文更是妙不可言。译者将原文的文字游戏 变成书法游戏。 组合成These Our mothers(这 些我们的母亲)或These Sour Smothers(这些 辛酸的溺爱者)
• 佛经翻译:忠言不美,美言不信。 • 郭沫若:翻译是“媒婆”; • 钱钟书:翻译是“诱”、“媒”、“讹”、“化”。
其中,“诱”有女性“引诱”(seduce)的联想。 • 译者被看成一个仆人,一只看不见的手,机械地把一
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译作也被认为是一个摹本, 而不是创造性的话语。
三、女性主义翻译观
论中,出现在加拿大文化领域的女性主义
翻译成为一支独树一帜耐人寻味而又颇有
争议的译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兴盛,
对传统的翻译观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 为什么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会如此 兴盛?
• 为什么对传统翻译观造成了巨大 冲击与挑战呢?
•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本质又是什 么呢?
一、女性和翻译在西方历史上的地位
二、女性与翻译之间的关系
(一)翻译是早期女性进入
文学世界的手段
• 在早期翻译创作时,女性译者并未完全按照 世俗和传统对译者的要求———“忠实”地 对宗教文本进行翻译,而是通过翻译这一媒介 暗中改变了宗教文献中的某些原意“加入了 个人的政治宣言”,这是那时的女性除翻译这 一途径外,别无他法可以做到的。也就是说, 女性在受到严格限制不能自由发表见解和发 挥才能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在狭小空间的积极 选择做着最大程度的反抗,表达了女性对生活、 对社会、对爱情、对政治的看法。
将“漂亮”不与忠“的忠美实人”对立起来的
思维模式使人们也将性别化的译文 标准“忠实”与“优美”对立起来。 于是,翻译成为了女性反抗岐视、 争取地位的工具。她们“使用了所 有的翻译策略,要使女性在翻译中 清晰可见。”其中有三种最主要翻 译策略,即增补 ( supplementing)、加写前言与 注脚(prefacing and footnoting )、
《翻译和性别:“女性时代”的翻 译》
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宣传一门位于性别研究 和翻译研究之间的年轻学科,作者想面对的是 大西洋岸的读者,书中的举例大多来自于北美 和西欧。内容简洁精练,作者力图向我们展现 在过去三十年里性别问题对翻译实践、翻译历 史和翻译理论所带来的革命性冲击。在她看来, 对女性翻译有利的文化环境在20世纪70年代 的妇女运动时即已产生,这一运动使得性别问 题进入到了学术讨论的领域,并作为一个有力 的政治工具对语言进行了重新的界定。
• 不但译者,原作和译作也与阳性和阴性的意象连在了 一起,原作被视为强壮而有生产力的男性,而译本则 是低级的派生的女性翻译活动被比喻成一桩婚姻,忠 贞(忠实)是后代(译文)唯一合法的保证(廖七一, 2002)。
• 梅纳日(Gilles Menage) “les belles infidèles ”,即“不忠的美人”:女人忠实的不漂 亮,漂亮的不忠实 。
• 女性角度:
• 在西方,女性主义阵营内部对语言和女性问题一般分 为两派。
• 女性主义激进派认为,语言是造成女性被歧视的根本 原因;而女性主义改良派也认为,语言至少反映了女 性受歧视的社会现实。
• 女性主义者认为,性别歧视不仅是意识形态问题,也 是语言问题。由此女性主义的口号之一便是“妇女 通过语言获得解放”。20世纪70年代一个耳熟能详 的呼起就是:女性必须得到语言解放,女性的解放 必须先从语言着手。
• 翻译角度
• 长久以来,翻译一直处于受歧视的地位。 无论译者在传译的过程中多么努力接近 原文,与原文“等同”仍然是一种理想, 翻译由此被认为是必然存有缺陷,要么 不及要么则过。翻译与原文相比,地位 也一直处于第二等,是拷贝的拷贝,不似 的模仿。
翻• 译联系的:这一处境与“女性”在 自身等级结构中的地位形成了 某种同构。两者在各自的从属 等级秩序中历来居于弱势地位: 译者是作者的侍女,女人则低于 男人。翻译话语中的性别隐喻 更加促使女性与翻译结下了不
• 3、女性主义翻译打破传统的“作 者原文一译者译文”的两元对立模 式,认为译文是原文的后续的生命 (afterlife),和原文共生共荣。原文 不再是至高无上的权威和神话,译 文也不再是机械的摹仿和拷贝,而 是延伸了原作的生命,使它得以在 另一个语言文化空间中面对新的读 者群体,为原文开启了一个更加广 阔的,料想不到的存续空间。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主要内容: 5.1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起源 5.2 代表人物路易斯·梵·弗洛图 5.3 代表人物雪莉·西蒙 5.4 代表人物芭芭拉·戈达德 5.5 女性主义翻译影响研究
• 女性主一义、(f女em性in主ism义),思亦潮称简女评权主义。
西方人称为女性主义,日文称为女权主 义。我国也曾用“女权主义”一词,但 是现在都改为“更合适宜”的“女性主 义”,这是因为:综观当代西方妇女运 动已经从争取男女平等的阶段转向了强 调尊重和顺应女性的差异性、强调女性 主体意识的新阶段(蒋骁华,2004) 。
四、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主要主张
• 1、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家们颠覆传统的“忠实于原 文本”,的观念,主张“忠实”不是忠实于原文作 者,也不是忠实于接受语言文化的读者,而是忠实 于自己的阅读。解构了忠实的观念,女性主义译者 就不再对原来居于权威地位的作者俯首帖耳、唯命 是从了,而是以积极的姿态介人到文本中,按照自 己的阅读和理解对文本进行挪用、操控甚至重写。 在她们看来,文本意义的阐释权完全掌握在译者手 中,原文作者则隐退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家倡导 的这种“译者主体性’,对传统的翻译标准带来了 巨大的冲击,极大地开拓了翻译研究的视野。
• 它以争取女性的尊严与平等为由,否定传统的模仿论或 “忠实”论,否定传统观念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 女性主义翻译者从性别出发,试图揭示翻译领域中的 “性别歧视现象”,以通过解放翻译的方式来解放妇女。 她们认为翻译界中流行“不忠的美人”之类的性别歧 视隐喻是对翻译和妇女的歧视,并且发现了翻译研究中 诸多与性别等级相关的对翻译的比喻,如:女性主义者张 伯伦认为,“翻译和婚姻的忠实之间存在着文化上的共 谋关系,即翻译的忠实一直被性别和性来定义”,换言之, 传统翻译理论中译作/译者和原作/作者的关系就如同婚 姻中女性对男性忠贞不二的关系一样。
• feminism是后结构主义思潮和后现代理 论的一部分,是解构一切中心、为边缘 者争取权力的思想运动,是一个涵盖面 极广的概念。
• 现代女性主义源于美国,经历了两大高潮(刘 军平,2004):
• 第一个高潮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20年代。这 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从法律上为女性争取财产 权、选举权以及受教育权。
女性与翻译的共性:
• 女性和翻译在各自的领域都处于被 边缘化和受冷遇的地位。翻译被视 为非创作性的次等品具有了衍生的、 女性的特征。一些人士索性将评判 女性的标准和翻译标准结合起来。
译者在传统女性角色中获得 • 结了果自:己的印镜,而女性也在译者
那里获得了自己的喻像,两者互 相纠结,有了难以分割的关系, 同时也使两者后来结合并形成女 性主义翻译理论成为可能。
代表人物:路易斯·梵·弗洛图
(Luise von Flotow)
本人简介
主要作品简介
主要贡献
路易斯·梵·弗洛图
路易斯·梵·弗洛图是加拿大著名文学翻译家、 加 拿大文学翻译者协会(Literary Translators’ Association of Canada)会员、翻译总督奖 (Governor General’s Award)评委,主要从事 法德文学作品的英译,同时也从事新闻和教学 工作。她曾经在美国、法国和德国的大学里 任教,后在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翻译学院任翻译 研究教授。1992年,其译著《致命嗜好》 (Deathly Delights)获总督奖提名。《翻译和 性别:“女性时代”的翻译》是其女性主义翻 译研究的结晶。
• 在欧洲,女性的翻译活动为她们从 事文学创作打下了基础,她们获得 了对自身全新的认识并产生了文学 创作的兴趣和信心,为自己的文学 创作提供了另一种形式的实践经验。 同时,她们在翻译事业中的成绩与 贡献为男性接受女性从事文学创作 做了铺垫,他们发现并承认了女性 在文学方面的造诣。
(二)翻译成为当代女性争取 社会地位的工具
• 第二个高潮从70年代开始。以自由主义女性为 主体的女性主义理论关注从性别平等、性别中 立转向性别差异和女性的独特性,为女性主义 的深入探讨打开了思路。
• 代表人物:米利特(Kate Millet)的《性政 治》;波伏娃(Simon de Beauvoir)的《第二性》 (One is not born, but rather becomes a woman);西苏(Helene Cixous);克里斯蒂娃 (Julia Christeva);西蒙(Sherry Simon);弗 吉利娅·伍尔夫(Woolf);弗洛图(Flotow); 斯皮瓦克(Spivak)等等。
• 性别角度:
• 两千多年来,西方文化中的 女性形象一直被扭曲被歧视。 可以说,在男女两性的阶层 中,女性一直是被动服从的, 是应该依附于男人,忠实于 男人的。
• 翻译角度:
• 从翻译史来看,理论和实践长久以 来都过分强调原文和原作者的合法 性和权威性,强调译者的被动性和 消极性。原文原作者与译文译者之 间是主动与被动、支配与被支配的 主仆关系。
• 弗洛图总结了女性翻译家常用的三 种翻译策略:
• 增补(supplementing)
• 前言和脚注(prefacing and footnoting)
• 劫持 (hijacking)。
1.增补或者补偿
表现了译者主动介入文本的行
为,一般的翻译者也常使用,但 女性主义译者更注重于补偿原文 表述性别意义,如HuMan 中用大 写的M 指示原文隐含的男性中心 主义;《圣经》翻译中在呼语 Brothers的前面补上Sisters,即 属“增补” 。
• 4、女性主义翻译首先肯定了译者性别差异 所导致的对原文本意义阐释的不同,并由 此提出“性别译者’的概念使性别分析范 畴在翻译领域里也占有了一席之地。她们 认为,女性特有的语言感知力、经验和内 心情感有时不是男性能够觉察到的,或是 根本不想察觉,或是潜意识中不知不觉陷 人了男性中心的思维陷阱中,从而对女性 作品或女性主义作品缺乏准确的理解和阐 释,所以应该有女性来翻译这类作品。这 种理论主张无疑也给翻译领域注入了新的 元素和角度。
五、女性主义翻译本质
•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特定历史条件、历史时期 的产物,其本质是女性主义者的一种言语行为 和政治抗争。
• 借以翻译为由,旨在颠覆男权社会至主无上的 统治地位,从而改变了翻译的本质属性,偏离 了翻译的正确方向。
•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传达、交际的沟通,也是 文化、政治、历史、意义等各种差异剧烈碰撞 和交锋的场所。女性主义翻译正是这一特定历 史时期政治文化交锋的产物。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起源 及相关问题
• 女性和翻译在西方历史上的地位 • 女性与翻译之间的关系 • 女性主义翻译观 • 女性主义翻Hale Waihona Puke Baidu理论主要主张 •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本质
引言
•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翻译理论蓬
勃发展,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
面。翻译研究逐渐自成体系,成为一门具
有自己理论体系的学科。在众多的翻译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