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专业项目化教学改革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013学年度
电子技术专业项目化教学改革方案
2012-2013学年度
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课程是学校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办学主体与受教育者联系与活动的载体。

教学改革是职教改革的关键和核心,教学改革的科学性与措施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育人的规格、要求及质量的高低。

为进一步深化我校电子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办出职业教育特色,推进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特制定本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项目化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高新技术快速推向市场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电子、家电、数码产品的装配等行业亟需大批的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

而我校原有的电子技术专业教育教学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新形势的需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生源先天素质普遍低下。

学生入学时的文化基础不牢,学习兴趣不浓,学习能力、行为习惯、人文素养等方面均存在严重不足;
(2)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与方法总体滞后。

教育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手段单一,片面强调学科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不够紧密;
(3)原有课程体系与新形势下的培养目标存在着较大的反差。

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职业技能的训练重视不够,教学设施投入不足,实验实
习设备的先进性尚有不足且有部分欠缺。

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校电子技术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同时也制约了我校电子技术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深化该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

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在于课程改革。

通过教学改革,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积极推行现代课程模式,把知识传授与职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增强课程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实践性,构建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新课程体系。

二、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1、依据《辽宁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和朝阳市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参照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要求,在充分调研社会需求和生源状况的基础上,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明确文化基础课程的功能定位,加强专业技能培养,促进专业教学与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

2、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先进模式与先进经验,构建项目化、模块化和综合化课程体系。

三、教学改革的目标与内容
1、重构教学项目化体系
打破传统的三段式(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训课)学科型课程体系,构建“宽基础、项目化、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搭建三个平台:基础平台、专门化平台与提高拓展平台。

(1)基础平台:作为培养学生道德素养,为后续专业发展服务的文化、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公共平台。

由德育课程、文化课程、宽基础专业课程所组成。

(2)专门化平台:面向具体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适应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所需的专门化平台。

依据广泛的市场调研,本次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三个专门化方向:数码产品的装配与维修、家电维修技术以及电子仪器仪表装配与维修技术,学生根据各项要求进行课程学习。

各专门化方向课程的开发,源自对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分析。

通过对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解剖,开发任务引领型的项目化专业课程。

(3)提高拓展平台: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面,更好适应职业变化的发展性平台。

由人文类与专业类任选课程所组成。

重新构建的课程体系表示为下图。

专门化平台专门化方向
基础平台必修课程
2、确立多元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要与经济科技发展、产业优化升级以及人的“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着力培养适应岗位群需要的技能型和综合技能型人才。

(2)课程目标要满足社会与家庭对提升文化素养的教育需求,以职业需求为中心,与学生发展要求相统一。

3、调整与整合课程内容
本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针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

改革原有学科型教学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课程内容“难、繁、旧、偏”的状况。

德育课程与文化课程在内容上适当增删,遵循浅显性、广泛性、生活性的原则,把握其基础性、应用性、发展性的功能定位。

专业课程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注重技能训练与职业实践,加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的对接,与一线岗位相衔接,知识与能力相
结合,态度与技能相统一,开发系列综合课程、项目课程和模块化、专门化课程。

开发的《电工技术项目教程》采用任务引领型的项目化课程形式,整合了《电工仪表与测量》、《电工基础》和《电工技能训练》的内容;开发的《电子技术项目教程》采用任务引领型的项目化课程形式,整合了《电子测量仪器》、《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电子技能训练》的内容;开发的《电子工艺项目教程》采用模块式的项目化课程形式,整合了《电子产品结构工艺》和《电子产品装配工艺》的内容;开发的《家用电器维修项目教程》通过家电生产企业维修中心的维修任务单来引领课程内容,采用家电行业协会与维修企业的技术资料,展现最新的维修技术,与职业资格考证紧密联系。

4、推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
推行学分制,是构建“宽基础、项目化、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前提和必要务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生自主选择专门化方向的运作载体,为教学改革创设了更加宽广的探索和发展空间。

把所有的德育课程、文化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按必修课程、专门化方向进行编排,分别计算学分。

学生完成规定学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即可毕业。

5、部分实行分层教学方法
鉴于我校学生入学时的文化基础与学习能力差异较大,决定在语文、数学和英语这三门课程的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分层考核、分层获取学分的分层教学方法。

这样,可有效缩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既能使学生真正地学懂、学会,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向更高的学习目标努力。

6、采取灵活的课程组织形式
单一班级制和项目组合制相结合,学生可以按照不同的专门化方向重新组合,由固定不变的教室向新教室、实训室、实验室、制作室、工厂车间转变,完成不同项目的工作任务和学习目标。

四、课程改革实验的步骤与任务
1、准备阶段:2012年9月——11月
该阶段的任务是:按照企业行业要求确立研究课题——形成教学改革方案——确定教学改革实验班级——成立教学改革组织机构——进行工作任务分析——重构教学体系——制定教学计划
2、实施阶段:2012年11月——2013年6月
该阶段的任务是:按照企业行业标准制定教学标准——开发所教教材——开展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展示——进行阶段总结
3、总结阶段:2013年6月——7月
该阶段的任务是:归纳教学改革成果——总结教学改革经验——推出可行性教学模式
五、教学改革的保障措施
1、加强学习与培训
教学改革观念为先导,关键在教师,师资培训工作要与教学改革同步推进并适度超前。

以任课教师为重点,并对校长和管理人员分层次、分类别、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专题培训工作。

通过意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市级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校内培训和企业实践相结合、学习培训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等形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教学改革过程同时成为先进教育理念的普及和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教学改革与培训中出现的问题,探索与教学施教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改革,及时总结推广改革经验。

2、建立健全课程改革的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
成立由校级领导及相关处室负责人组成的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学校的教学改革工作,具体包括总体设计我校的教学改革的思路;研究制定出教改工作总体方案,协调处理教改工作涉及到的与主管部门、企业和行业的关系,并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做好教学改革的指导工作、宣传工作,以及教改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组织制定教改相关规章制度,从制度上保证教改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和实施;审定各学科的教改方案,指导教改工作小组开展课改研究,对教改成果进行评价、表彰和奖励;做好教改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材的审定工作,解决教改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落实教改中所需的经费,做好人、物的调配和使用工作。

成立教学改革电子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高职院校教育专家、行业与企业的技术专家、兄弟学校的专业负责人,对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和技术支持,具体包括进行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市场调研,以确定该专业的专门化方向;结合企业调研,进行电子技术专业各专门化方向的工作任务分析,明确职业能力;重新构建以项目教学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确定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指导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开发工作,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上提供技术指导;对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提供技术指导。

成立由专业负责人及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学开发工作小组,负责专业课程的开发工作,具体包括选择与组织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编写专业校本课程的教材,开发各专业课程的课程实施资源,开发各专业课程的课程评价体系。

(2)物质保障
为保障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要拿出必要的教学改革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设备添置、资料编印、教师培训、学术交流研讨、教学改革的办公经费等。

学校还要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发挥网站、图书馆、实验实训室以及各类教学设施和教学基地的作用,进一步改造和充实适应教学改革需要的教育教学设施和各类实验设备,同时积极探索、充分利用社会和社区与教学改革有关的各方面资源,为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教学和教育活动提供方便。

六、教学改革的预期结果
新的教学体制改革不仅让学生的学习面貌发生变化,而且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主体意识明显增强,综合应用能力和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自我探究能力也不断提高。

在完成项目化、模块化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自由讨论,互相帮助,加强了团队的合作意识,增进了相互了解。

教师也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兼顾学生的兴趣,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主动完成“项目化任务”,从中掌握操作的方法与技能,并学以致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