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趋向及应对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其他考点及整套试卷中。承前三年趋势,2020年可能将继续延续 这一特点,文学类文本阅读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板块单独设题、显性 考查可能性不太大。当然,也有可能会因为要适配选材而再次出现。
2.文学类文本阅读近三年都侧重于考查“思维提升与发展”以 及“审美鉴赏与创造”,2020年很有可能对这一点加以延续。考生 在复习中要对与之相对应的考点更加重视。
二是实践操作能力群:应用写作能力、语 言表达能力等;
三是思维认知能力群:形象思维能力、抽象 思维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演绎推理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等。
抓住制高点,总览全局:
全视角,整体推进复习 科学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复习效率 精准对接,有的放矢
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做出如下推设: 1.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石与前提,广泛体现
四层:“四层”为高考的考查内容,即 “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 知识”,回答“考什么”的问题;
四翼:“四翼”为高考的考查要求,即 “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回答“怎么考”的问题。
高考评价体系
语文:
一是知识获取能力群:语言解码能力、符号 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信息搜索能力、 信息整理能力等;
本题得分集中在第三点:打破了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 回味的空间(从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失分最严重的多在第一点(真 实性)上,其次在第二点(神秘氛围)上。
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是:出现方向性失误,主要从人物形象、故事 情节、主旨、表现方法等角度分析,没有注意从叙述角度和艺术效果方 面来分析。
原因分析:罔顾概念,或混淆概念。
高考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百度文库段:20世纪80年代-2003年 改革的一个中心是考试,解决的是“考什么”和“怎么 考”的问题,两个基本点是:科目和题目
第二阶段 2003-2014年
自主招生:摸着石头过河、试点推广
第三阶段:2014年至今
以2014年9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的 实施意见》为标志,高考改革进入到第三阶段,“综合 评价阶段”。
达应用和探究
论述类(9分) 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12分)
阅读理解
文学类(15分)
语文试卷
(150分)
(70)
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写作
古诗文
文言文 (19分) 古代诗歌 (9分) 名句默写 (6分)
(60分)
2020年有可能的一个新变化:
语文试卷
(150分)
阅读理解
(70)
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写作
2018年全国新课标I卷第5题: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 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①题意理解不清,方向出现错误,不少考 生去解释“文人气质”“军人的冷峻”,评价人物形象等;或从艺术 特色答题,如赵一曼是军人,主人公的身份不同寻常,设置悬念,吸 引读者等;②乱贴标签,应试训练背诵答题模式的痕迹明显。而出题 人意在要考生结合文本来答“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的具体表 现。③不会分点(文人气质和军人的冷峻)分析。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 趋势及应对策略
一、高考语文,考什么?
二、近三年新课标全国卷文学类文本命题 的梳理及2020年命题趋向
二、从近三年高考阅卷现场看文学类文本 阅读复习指导应对策略
高考,同千百年来的科举考试 一样,不过是一场考试,甚至是一 场游戏,本质不变,但在考试内容、 考试方式、考试对象、考试目的等 方面有不同。
学生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1.不能紧扣“谋篇布局”“艺术效果” 思考和答题,缺乏题干意识和作品整体意识,方向不明,不得要领; 2.思维不清晰,答题组织凌乱(一个观点分多条),缺乏条理性,眉毛 胡子一把抓; 3.脱离文本,套用术语,强贴标签。
原因分析:罔顾概念,或混淆概念,没有出题人意识。
2017年全国新课标I卷第6题: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没好的谜”结尾, 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高考语文迎考面临的三大挑战
整体统一和个体差异的矛盾
同一张试卷
vs 成千上万考生
过程性教学与泛化考试的矛盾
教学有限
vs 考试无边
语文能力与考试评价的矛盾
分数 vs 能力
高考语文,考什么?
四大核心素养: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
六种能力: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
原因分析:罔顾概念,或混淆概念,罔顾阅卷人。
2018年全国新课标I卷第6题: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考生存在的主要问题:①乱贴标签,如很多考生答“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推 动情节发展,丰富文章内容”,因为不符合题干中要求的对“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特 点的分析,属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签,故不给分;②审题不清,反复谈具体情节 中的人物表现,而题目要求是“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考生应该答叙述这种表达方式 的艺术表现力,可以围绕叙述的作用来谈,“真实性”“合理性”都可以,可有的答案 就不符合题干要求,难得获取高分;③缺少对小说中典型人物对当下的意义(即英雄的 模范作用)的思考,这也是考生最大的失分点。④抄袭选择题的表述,投机取巧。
(60分)
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论述类(19分) 文学类(16分)
古诗文
文言文 (20分) 古代诗歌 (9分) 名句默写 (6分)
注:此说以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 卷)为依据。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出版
高考评价体系
一核:“一核”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即 “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回 答“为什么考”的问题;
小结:
1.趋势推测不等于猜测,有它的科学性、合理 性;
2.推测不可用来押宝; 3.只有学得好,才能考得好。
从近三年湖南高考阅卷现场来看,学生答题中出现 的问题大同小异,概括为:根源相同,表现各异。下面 结合近三年湖南省高考阅卷中发现的典型问题加以分析。
2017年全国新课标I卷第5题: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 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
3.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创作背景和意图是历年高考 常考点,也不应忽视。 4.“文化理解与传承”作为当前社会的一个重点与焦点,或将 成为2020年考题刻意寻求的考点。 5.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的精华和灵魂所在,作为引导教学 指挥棒的高考,试题必将继续强化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语文 学习的密合度。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也将一定会在核心素养 的落地与具体实施上有进一步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