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混合气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系
化油器式汽油供给系统
![化油器式汽油供给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48db27a7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33.png)
主喷嘴:让汽油 喷入空气中形成 可燃混合气。
喉管:产生真空 度,吸出喷管中 的燃油。
针阀:控制汽油 进入化油器浮子 室的开关。
量孔:控制汽油 精确的出油量。
节气门:控制混合气 流量的开关,关闭时 留有通气间隙。
转速一定时,节 气门开度越大, 喉部真空度越大 ,油量越多,功 率越大。 节气门开度一定 时,转速越高, 功率也越大。
大功率。
推杆
加浓阀
1)机械式加浓系统
结构:
主量孔
加浓量孔
摇臂
拉杆
机械式加浓系统工作演示
思考
为何加浓系统又叫作“省油 器”?
功率停滞
随着节气门开启角的不断增大,一开始,发动 机功率Pe 对开启角θ的增长率很大,以后逐渐减小, 在未达到节气门全开时,Pe对开启角θ的增长率几乎为 零的现象。
进气饱和点
真空度与节气门开度关系
当真空度低于 △Ps时加浓系 统开始工作。
真空式加浓系统演示
四、加速系统
功用:
在节气门突然开大时及时将一定量的额外燃油一次
喷入吼管,使混合气临时加浓,以适应发动机加速的需
要。
1)机械式加速系统
加速量孔
出油阀
活塞
结构:
通气道
摇臂
进油阀
拉杆
通气道的作用: 防止加速量空处气 压过低而从出油阀 吸出过多燃油。
2、混合气的浓度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混合气种类 火焰传播上限
过浓混合气
功率混合气
标准混合气 经济混合气 过稀混合气
火焰传播下限
空气过量系数 0.4
0.43~0.87
0.88
1.0 1.11 1.13~1.33
1.4
二、可燃混合气
![二、可燃混合气](https://img.taocdn.com/s3/m/a48887c2102de2bd960588e9.png)
主讲:邹鹏
第五章: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一、可燃混合气浓度的表示方法
可燃混合气体浓度:可燃混合气中空气与燃油的比例称为可 燃混合气体成分或可燃混合气体浓度,通常用过量空气系数 (中国采用)和空燃比(欧美一些国家采用)表示。 过量空气系数:燃料燃烧时实际供给的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 之比。比值等于1是理想混合气,比值小于1为浓混合气,比 值大于1为稀混合气。 空燃比:是混合气中空气与燃料之间的质量的比例。一般用 每克燃料燃烧时所消耗的空气的克数来表示。标准值为14.7, 比值等于14.7成为理想混合气或化学计量空燃比,比值小于 14.7称为浓混合气,比值大于14.7称为稀混合气。
二.可燃混合气的浓度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1)浓混合气 α 〈1 α =0.88时,发动机发出的功率最大,因为这种浓度的混合气 中汽油分子密集;相应于最大功率的 α 值是不一样的一般为 0.85~0.95。 (2)标准混合气 α =1 和α =0.88相比,燃烧速度有所降低功率减小2%,耗油率约 增加4%。 (3)稀混合气 α 〉1 α =1.11时,耗油率最低,发动机经济性最好,一般为 α =1.05~1.15。 (4)α 〈0.88的混合气称为过浓混合气; α 〉1.11的混合气 称为过稀混合气。混合气过浓或过稀,都会使发动机功率降 低,同时耗油率也增加,而且还会出现使发动机起动困难或 熄火等不良现象。
各工况具体要求:
(1)起动工况:多而浓 α =0.2~0.6;原因是冷车起动时, 汽油蒸发条件差。
(2)怠速工况:少而浓 α =0.6~0.8;原因是发动机对外 不输出功率,仅克服内部阻力,以最低稳定转速运转,速度 约为300~400r/min。 (3)小负荷工况:稍浓 α =0.7~0.9; (4)中等负荷工况:较经济的混合气 α =1.05~1.15;原 因是汽车大部分时间都在这个时间里故经济性是主要的。 (5)大负荷和全负荷:较浓的混合气 α =0.8~0.9;原因是 要求发出最大功率。 (6)加速工况:额外供给汽油,原因是节气门突然加大。
王友福汽车教案
![王友福汽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20e874f242336c1eb95e0a.png)
王友福
授课对象
11级汽车专业在校学生
授课时间
授课题目
第四章汽油机供给系统
课型
课堂讲授
使用教具
多媒体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汽油机供给系统的组成及功用,掌握简单化油器特性和理想化油器特性,了解燃混和气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简单化油器特性和理想化油器特性
难点:可燃混和气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系
第三章配气机构
概述
1、配气机构的功用
2、充量系数
第一节气门式配气机构的布置及传动
一、气门的布置形式
(一)气门顶置式配气机构
1、结构特点及组成
(1)气门组
(2)气门传动组
二、气门间隙
1、为什么要留有气门间隙
2、气门间隙
第二节配气相位
一、配气相位
二、理想与实际的进、排气情况
三、气门重叠角
1.0学时
课
后
小
第一节发动机的分类
一、发动机
二、分类
0.8学时
1.2学时
第二节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
一、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
1、几个术语
(1)上止点
(2)下止点
(3)活塞行程
(4)曲柄半径
(5)气缸工作容积
(6)发动机排量
2、工作原理
(1)进气行程
(2)压缩行程
(3)作功行程
(4)排气行程
二、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
1.与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的相同点
课型
课堂讲授
使用教具
多媒体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汽油喷射系统的优点及工作原理,掌握喷油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了解柴油机供给系统的组成及功用。
混合气过浓或者过稀分析思路
![混合气过浓或者过稀分析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bd0213b3a0116c175e0e4813.png)
混合气浓只是其中的一种原因.既然出现混合气浓的现象.就说明巳超出了电脑的修正极限.电脑巳经无能为力。
在燃油多氧气少的情况下.混合气在气缸内燃烧不完全、.还会污染火花塞(发黑).造成点火不良.形成恶性循环.影响怠速工况不稳。
只有找出造成混合气浓的原因.才是解决怠速不稳的根本办法。
另外.如何确定混合气浓的检测方法和仪器也很重要.比如常见的方法.看排气管是否冒黑烟.看火花塞是否发黑.混合气浓会出现这种现象.其实高压火弱.也会出现这种现象.注意不要误判;用检测仪读数据流.因氧传感器自身的性能影响.有一定的局限性;用尾气分析仪测量CO.同时还可以测HC这种方法准确度高.根据测量结果.可以综合分析发动机的工作状况.查找故障原因。
1.ECU便判定发动机处于部分负荷状态。
此时ECU根据空气流量计和曲轴转速信号确定喷油量。
面此时发动机却是在怠速工况下工作.进气量较少.造成混合气过浓.转速上升。
当ECU 收到氧传感器反馈的“混合气过浓”信号时.减少喷油量.增加怠速控制阀的开度.又造成混合气过稀。
使转速下降。
当ECU收到氧传感器反馈的“混合气过稀”信号时.又增加喷油量.减小怠速控制阀的开度.又造成混合气过浓.使转速上升。
如此反复使发动机怠速不稳.在怠速工况时开空调.打方向盘.开前照灯会增加发动机的负荷。
为了防止发动机因负荷增大而熄火.ECU会增加喷油量来维持发动机的平稳运转。
怠速触点断开.ECU认为发动机不是处于怠速工况.就不会增大喷油量。
导致发动机怠速不稳,抖动等。
2、怠速控制阀(ISC)故障电喷发动机的正确怠速足通过电控怠速控制阀来保证的。
ECU根据发动机转速、温度、节气门开关及空调等信号.红过运算对怠速控制阀进行调节。
当怠速转速低于设定转速值时.电脑指令怠速控制阀打开进气旁通道或直接或直接加大节气门的开度.使进气量增加.以提高发动机怠速。
当怠速转速高于设定转速值时.电脑便指令怠速控制阀关小进飞旁通道.使进气最减小.降低发动机转速。
湖北理工学院《汽车构造》(车辆工程专业2022年普通专升本)考试大纲
![湖北理工学院《汽车构造》(车辆工程专业2022年普通专升本)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955d451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41.png)
湖北理工学院《汽车构造》(专升本)考试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汽车构造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汽车结构知识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主要讲述汽车发动机及底盘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设计理论。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先修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结合实验教学环节,进行车辆工程技术人员所需的基本训练,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和以后从事汽车制造、设计、运用、研究等工作打下基础,在汽车类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实验、实习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及底盘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技能,具有管好、用好、修好汽车的能力。
二、要求1.掌握汽车发动机及底盘构造主要类型、性能、特点、常用材料、应用等基本知识;2.掌握汽车发动机及底盘各系统的基本结构原理、运行工作原理及不同类型系统结构的特点;3.能综合运用汽车构造知识,分析掌握汽车新结构。
三、考核内容(一)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发动机定义;发动机分类;发动机基本结构;发动机基本术语;发动机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内燃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则。
重点: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与特性。
(二)曲柄连杆机构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条件;曲柄连杆机构的受力分析;发动机机体组的结构;活塞连杆组的结构;曲轴飞轮组的结构。
重点:机体组的结构特征;活塞的结构特征;曲轴结构特点;飞轮的作用。
(三)配气机构充气效率的定义;配气机构的布置形式;气门数目及排列方式;气门间隙的定义;配气相位图;气门重叠角;气门组的结构,气门传动组的结构。
重点:配气相位图;气门重叠角;气门间隙。
(四)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功用与组成,汽油的主要性能指标;可燃混合气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系。
重点:汽油的性能指标对汽油机的影响,可燃混合气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系,汽油机各工况对可燃混合气成分的要求。
(五)柴油机供给系统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特点,柴油的性能指标,柴油机灼燃烧室的分类与结构;柴油机供给系统的组成。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7834dcc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07.png)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主干专业课程。
本课程汉族要培养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结构和原理的认识,《汽车构造》课程在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所有汽车专业课的基础课程,也是衔接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纽带。
课程是以国产常用汽车的基本结构为主要对象,结合常见车型的新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讲授。
针对本专业的特点,着重阐明常用汽车各总成和零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各种间隙的作用,并对典型结构进行适当的结构分析;使学生牢固掌握常用国产汽车主要零部件的作用、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各系统、零部件的支承、定位、润滑、密封、调整部位和相互装配关系;了解先进的新结构和工作原理;授予学生汽车构造规律性的知识,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分析能力,对结构不断更新的适应能力和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参加专业实践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通过各教学情景的实施,使学生获得汽车的基本结构、原理、维护方面的系统知识,培养学生在“汽车检护”领域内的核心职业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同时会使用检测仪器对汽车进行故障检测、诊断和排除,具备一定的检修基本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及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1、知识目标1.具有汽车总成体结构知识;2.具有曲柄连杆机构构造知识;3.具有配气机构构造知识;4.具有供给系构造知识;5.具有冷却系构造知识6.具有润滑系构造知识7.具有点火系构造知识8.具有启动系构造知识9.具有传动系的构造知识;10.具有行驶系的构造知识;11.具有转向系的构造知识;12.具有制动系的构造知识。
2、能力目标1.具备安全生产的能力;2.能熟练使用发动机常用的维护、拆装及检测设备;3.能对发动机、底盘主要零部件进行结构和耗损分析;4.初步具备对发动机、底盘故障进行诊断和排除的能力;5.初步具备按维修工艺对发动机、底盘进行维护、装配、调整和性能试验的能力。
第二节 可燃混合气浓度对汽油机工作的影响
![第二节 可燃混合气浓度对汽油机工作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55f036b5ef7ba0d4b733b54.png)
表示方法分空燃比和过量空气系数 混合气中空气质量(kg)
空燃比= 混合气中燃油质量(kg) 燃烧1kg燃料所实际供给的空
气 过量空气系数=
完全燃烧1kg燃料需的理论空 气
一、可燃混合气浓度对汽油机性能的影响 1、标准混合气 (φa=1) 不能完全燃烧 2、稀混合气(φa>1) 可以完全燃烧 3、浓混合气 (φa<1) 不完全燃烧 4、燃烧极限 太浓φa<0.4,太稀φa>1.4
2、车用汽油机对混合气浓度的要求各不相同
1)、稳定工况对混合气浓度的要求
怠速和小负荷工况
稀
中等负荷工况
经济性要好
大负荷和全负荷工况
动力性要好
2)、过渡工况对混合气浓度的要求
冷起动工况
浓
暖机
浓---稀
加速工况
浓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5、功率,油耗与过量空气系数的关系 1)、功率点和经济点不对应,动力性和经 济性矛盾 2)、可燃混合气过浓或过稀,动力性经济 性都不好 3)、可燃混合气浓度在0.88—1.11最有、汽油机的工作特点: 1)、工况变化范围很大, 2)、大部分时间是在中等负荷工作
汽车构造 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
![汽车构造 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https://img.taocdn.com/s3/m/0a162f310b4c2e3f57276314.png)
2.可燃混合气成分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图4-4)
因为α >1时混合气中,有适量较多的空气,正好满足完全燃烧的条 件,此混合气称为经济混合气,对于不同的汽油机经济混合气成分 不同,一般在 α =1.05~1.15 范围内。当α 大于或小于1.05~ 1.15时,be(油耗率)↑,经济性变坏。 当α = 0.88时,Pe最大,因为这种混合气中汽油含量较多,汽油分 子密集,因此,燃烧速度最高,热量损失最小,因而使得缸内平均 压力最高,功率最大,此混合气称为功率混合气。对不同的汽油机 来说,功率混合气一般在 α =0.85~0.95 之间。 α >1.11的混合气称为过稀混合气,α <0.88的混合气称为过浓混合 气,混合气无论过稀过浓都会使发动机功率降低Pe↓,耗油率增加 be↑。
α
∆Ph/kPa
现在让我们看看简单化油器特性。
节气门由小→大,混合气由稀变浓α ↓ 怠速时也供给稀混合 气,与理想化油器特性截然相反,这就与发动机实际工作的要求发 生也矛盾,它只能满足汽油机的一种工况,而其它工况都不适应, 因此,简单化油器在车用汽油机上不能使用。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在现代化油器结构上,采用了一系列自动 调配混合气浓度的装置,其中包括主供油系统、起动系统、怠速系 统、大负荷加浓系统(省油器)和加速系统,以保证车用汽油机在 各种工况下都能供给适当浓度的可燃混合气。
(3)全负荷工况-要求发出最大功率Pemax,α =0.85~0.95量多.
汽车需要克服很大阻力(如上陡坡或在艰难路上行驶)时,驾驶员 往往需要将加速踏板踩到底,使节气门全开,发动机在全负荷下工 作,显然要求发动机能发出尽可能大的功率,即尽量发挥其动力性, 而经济性要求居次要地位。故要求化油器供给Pemax时的α 值。
可燃混合气的成分及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_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_[共2页]
![可燃混合气的成分及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_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_[共2页]](https://img.taocdn.com/s3/m/2c8347ff4b73f242326c5fd0.png)
当 α=1 时,理论上汽缸中所含空气中的氧正好能使其中的燃料完全燃烧。但实际上由于汽缸 中可燃混合气的成分不可能绝对均匀地分布,以及残余废气的存在而影响火焰中心的形成和火焰 的传播,而使 α=1 的可燃混合气不可能完全燃烧。
2.稀混合气(a > 1)
当 α > 1 时,可使所有的汽油分子获得足够的氧气而完全燃烧。对应于燃料消耗最低时 的可燃混合气称为经济混合气。对不同的汽油机,经济混合气的成分一般在 α=1.05 ~ 1.15 范围内。然而空气过量后,因燃烧速度降低、热损失增加而使平均有效压力和发动机的功 率略有下降。如混合气过稀(图 4-4 中 α > 1.11),会因燃烧速度进一步降低而造成加速性 能变坏,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下降,甚至出现进气歧管回火的现象。因此,不能对发动机供 给过稀的混合气。
可燃混合气的成分及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可燃混合气是指燃料经过雾化、蒸发并与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的混合物。可燃混合气中汽油 的含量称为混合气的浓度。可燃混合气的浓度通常用空燃比(R)和过量空气系数(α)表示。
一、空燃比
将吸入发动机中空气的质量与燃料质量的比值称为空燃比,用符号 R 表示,空燃比就是燃 烧 1 kg 燃料实际供给的空气量。理论上 1 kg 汽油完全燃烧需 14.7 kg 空气,故对汽油发动机而言, 将空燃比为 14.7 的可燃混合气称为理论混合气;如空燃比< 14.7 则说明汽油有余,称为浓混合气; 如空燃比> 14.7 则说明空气有余,称为稀混合气。
二、过量空气系数
将燃烧 1 kg 燃料实际供给的空气质量与理论上 1 kg 燃料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质量之比称为 过量空气系数,用符号 α 表示。根据上述定义,α=1 的可燃混合气为理论混合气,α < 1 的为浓 混合气,α > 1 的则为稀混合气。
汽车构造半期考试答案
![汽车构造半期考试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2aaa08844769eae009edfb.png)
西华大学汽车学院一、判断题(请将认为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发动机型号195表示单缸,四冲程,缸径65mm,水冷通用型。
()2、活塞行程是指上、下止点间的距离。
()3、柴油机是靠火花塞跳火来点燃可燃混合气的。
()4、压缩比增加,汽油机爆燃倾向增加。
()5、风冷发动机的气缸体和曲轴箱一般是铸成一体的。
()6、湿式气缸套外表面与冷却水直接接触,所以其冷却效果较好。
()7、缸盖螺栓拧紧时应按照从外到里对角分次,最后按照规定力矩拧紧进行。
()8、曲轴工作时因为只有转动没有轴向窜动,所以不需要轴向定位。
()9、一缸四气门的发动机所用配气凸轮轴数量一定是两个。
()10、排气门早开的目的是借助气缸内的高压自行排气,大大减小了排气阻力,使排气干净。
()11、采用液压挺柱可消除配气机构中间隙,但不能减小各零件的冲击载荷和噪声。
()12、四冲程发动机配气凸轮轴与曲轴转速之比为2:1。
()13、汽油的蒸发性越好,发动机工作性能就越好。
()14、化油器的主供油系统在发动机起动后一直工作。
()15、混合气越浓,燃烧速度越快,发动机动力性越好。
()16、汽油机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中一定安装有进气管绝对压力传感器。
()17、多点式电控汽油喷射系统与化油器式供油系统相比其混合气的分配均匀性好。
()18、柴油机柱塞式喷油泵的供油开始时刻不随有效供油行程的变化而变化。
()19、柴油机使用的柴油为了保证润滑效果,其粘度越大越好。
()20、柴油机的供油提前角小于喷油提前角。
()21、发动机型号1E65F表示单缸,二冲程,缸径65mm,风冷通用型。
()22、汽油机点火是在压缩上止点进行的。
()23、对多缸发动机来说,所有气缸的工作行程都是同时进行的。
()24、发动机连杆变弯后压缩比会增加。
()25、水冷发动机的气缸体和曲轴箱一般是分开铸造的。
()26、干式气缸套外表面与冷却水不直接接触,所以其冷却效果较差。
()27、缸盖螺栓拧松时应按照从外到里对角分次进行。
可燃混合气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可燃混合气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a39df0202020740be1e9b1a.png)
可燃混合气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四川省乐山师范学院物电系 胡琦 杨杰摩托车发动机所称可燃混合气即指的是空气与汽油的结合物。
其浓度(成分)对发动机的动力指标和经济指标影响非常大。
它将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好坏。
作者在教学、实验(实习)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甚至一些维修技术人员在对化油器、空滤器实施清洗调试维修过程中,总是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引起用户的不满,严重者还会引发纠纷。
问题的症结在于不了解可燃混合气浓度(成分)对发动机性能有着较大的影响,工作随意性而导致的。
我们希望能够借助本文同大家共同讨论可燃混合气浓度(成分)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以减少维修工作中的误区,提高维修技术水平。
摩托车可燃混合气形成的装置是化油器,化油器的供给规律取决于空气流入规律和燃油的流出规律。
我们知道,汽油必须要蒸发为液态后才能与空气均匀混合,且须在化油器中以很短的时间形成高质量的可燃烧的混合气供给发动机。
一般从理论上认为,1㎏的汽油要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空气为14.8∶1㎏。
所以我们把空燃比为14.8∶1的可燃混合气称之为理论混合气。
如空燃比小于14.8∶1,则提示汽油含量较大,为浓混合气。
将空燃比大于14.8∶1的可燃混合气定义为稀混合气。
事实上不同的燃料,其理论空燃比数值是不相同的。
中国方面是采用过量空气系数(α)来表述可燃混合气浓度(成分)指标。
即:α=———————————————由上式可知,这种表述方法同使用何种燃料无关,将α=1的可燃混合气称为标准混合气;α<1的为浓混合气;α>1的则为稀混合气。
一般来说,可燃混合气的成分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是生产厂家通过试验来确定的。
假定在发动机转速一定和节气门全开的情况下,流经化油器的空气量为一定值。
此时,我们通过改变汽油主量孔的尺寸来改变供油量,就可得到不同的过量空气系数的可燃混合气。
图1就是分别以不同的a值的可燃混合气供入发动机,并测定出相应的发动机的功率(p )和燃料消耗率(g )。
第5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
![第5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9fb9bdc98bd63186bcebbc8c.png)
第一节 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的功用与组成 一、功用: ①根据各工况需要供给可燃气; ②排出废气。 二、类型:1.化油器式;2. 燃油喷射式
缸内直接喷射(GDI)与进气道喷射(PFI)
化油器式系统
化油器式系统组成: ①燃油供给; ②燃油计量及混合气形成:化油器; ③进、排气系统:
第二节 可燃混合气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系
4.空气量的检测方式
间接测量法:
(1)速度密度方式: 利用转速和进气管绝对压力
Ps、Ts 进气压力及温度 (2)节流速度方式: 利用节气门开度和转速
三、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空气系统 燃油系统 控制系统
1.空气系统
(1)组成: 空气滤清器、空气流量计或进气压力传感器、 节气门体、进气总管、进气歧管。 (2)功用:控制并测量空气量。 a. 空气量控制: 主调节:节流阀 辅助调节:空气阀或怠速执行器。 b. 测量:空气流量计或进气管绝对压力传感器。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部件
汽油机电喷系统部件
4.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油量控制
喷油时间控制 喷油脉宽:Ti = Tp×Fc + Tv 式中: Tp——基本喷射时间;Fc——修正系数; Tv—— 电压修正系数; 根据进气量确定了基本喷射时间之后,还需按照工况变化 对其进行修正,从而满足各工况对空燃比的特定要求。这些 修正包括: ①启动加浓;②启动后加浓;③暖机加浓;④大负荷加浓; ⑤加减速时的燃料修正系数;⑥怠速稳定性修正; ⑦空燃比反馈修正(用于闭环控制系统) ; ⑧怠速后加浓修正系数(保证平稳起步); ⑨蓄电池电压修正——无效喷射时间修正。喷油器针阀的开启 和落座速度与蓄电池电压有关,必须采取修正措施。 ⑩断油控制:超速断油、汽车超速行驶断油和减速断油。
可燃混合气浓度对汽油机性能影响的分析
![可燃混合气浓度对汽油机性能影响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d6068cc9ec3d5bbfd0a7475.png)
力。因而 , 汽油机性能的好坏与林业生产密切相关。 影 响汽油机 性能 的 因素很 多。下 面仅 就可 燃混 合气( 以下简称混合气) 浓度与汽油机性能的关 系及 汽油机各种工况对混合气浓度的要求加以讨论 。 混合气浓度是指混合气 中燃油含量 的多少。习 惯上 , 混合气浓度用空气过量系数 表示 :
关 键 词 : 油机 : 燃 混 合 气 ; 汽 可 浓度
中图分类号 :" 6 2 S 7 . /
文献标识码 : B
在 营林 生产 中 , 多作业 机械 以汽油机为配套 动 很
过量而使汽油分子密度减小 , 而均导致燃烧速度降 低的缘故 。对于不 同的汽油机 , 与最 大功率相应 的 值 是不 同的 , 般为 =0 8 0 9 , 常 将与 最 一 .8— .5 通 大功率所对应的混合气称为功率混合气。
气。
\ . | | \ } .
、
.
、
— ’、
‘ . \
1 混合气浓度 对汽油机性 能的影响
混合气 浓度 对汽 油机性 能 的影响 是通过 台架试 验 获得 的。试验 时将 汽油 机 节 流 阀全 开 、 速 固定 转 不动, 这样 流经 化油 器 的空气 量 为一定 值 , 过调节 通
一 一
燃迪 盛 遇金 主塞匿 盒窒 厦量
lk 燃油完 全燃 烧理 论上所 需要 的空气 质量 g 理论 上 , k l g燃油 完全燃 烧需要 l g 5k 空气 。
2
通常将 = l的混合气称 为标准混合气 ; >l
的混合气称为稀混合气 ; < 的混合气称为浓混合 X I l
维普资讯
20 06年 1 月 1
防
护 林
科
技
No ., 0 5 v 20
汽车构造教程-4.化油器式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汽车构造教程-4.化油器式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067a6d4abe1e650e52ea9987.png)
3、可燃混合气的形成的工作过程
燃油气化方式: 喷雾 吹散 降压 冲刷 加热 涡流
§4.5可燃混合气成分与发动机性能的关系
一、可燃混合气成分的表示方法 1、空燃比 将实际吸入发动机中的空气的质量与燃料的质量比 值称为空燃比。(多为欧美国家采用) 2、过量空气系数 = 燃烧1kg燃料实际供给的空气量 理论上完全燃烧1kg燃料时所需要的空气质量
c. 小负荷:α=0.7~0.9量少
1.0 有利
a
1——燃油消耗率 2——功率
ge %
1
(2)当α>1时混合气中, 有适量较多的空气,正好 满足完全燃烧的条件,此 混合气称为经济混合气, 对于不同的汽油机经济混 合气成分不同,一般在 α=1.05~1.15范围内。 当α大于或小于1.05~ 1.15时,ge↑,经济性变 坏。
140 120
1.功用:贮存汽油。 2.容量:根据该车百公里油耗,一般以300-600km确定。 3.安装位臵:车架左右侧。装两个油箱时,用三通阀 将其与滤清器油管连接。 4.结构:薄钢板冲压焊接而成,内涂镀锌或锡作防腐处 理,制造时有漏气与耐压实验。
5.结构图: 加油管
油面指示表 传感器浮子
出油开关
汽油滤清器
(2)简单化油器特性
①定义:发动机转速一定时,可燃混合气的浓度随着 节气门开度的变化的的规律。
②简单化油器特性曲线及分析
1)节气门微开时,喉管真空度ΔPh很低,不足以克服喷口与
1.3 1.2 1.1
a
2)在节气门开度到一定值后,才 1.0 开始有汽油流出,但供混合气浓度 0.9 0.8 很低,α值很大。 1 2 3 4 5 6 7 8 9 Ph x kPa 3)随着节气门进一步开启,空气 流量增大,喉部ΔPh逐渐上升汽油 简单化油器特性: 开始大量喷出,汽油的增长率大雨 随着节气门 空气流量的增长率,因此,混合气 (负荷)开度增大, 浓度变高, α值变小。 简单化油器提供的 4)当节气门开度逐渐增大到全开时, 混合气浓度由稀变 汽油和空气增长率逐渐接近,可燃 浓,且混合气总体 混合气浓度逐渐趋于稳定。 上较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燃混合气成分与汽油机性能可燃混合气是指空气与燃料的混合物,其成分对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与排放性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对于混合气成分,欧美各国及日本一般都直接以其中所含空气与燃料的质量比——空燃比来表示。
理论上,lkg汽油完全燃烧需要空气14.7kg,故对于汽油机而言,空燃比为14.7:1的可燃混合气可称为理论混合气。
若可燃混合气的空燃比小于14.7:1,则意味着其中汽油含量有余(亦即空气含量不足),可称之为浓混合气。
同理,空燃比大于14.7:1的可燃混合气则可称为稀混合气。
在我国除用空燃比表示混合气成分外,还常用过量空气系数表示混合气的浓稀程度,常用符号λ表示。
λ =燃烧1kg燃料实际进入气缸空气质量/燃烧1kg燃料理论上充满气缸空气质量由上面的定义表达式可知:无论使用何种燃料,凡过量空气系数λ=1的可燃混合气即为理论混合气;λ<1的为浓混合气;λ>1的则为稀混合气。
○可燃混合气混合比例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可燃混合气的比例成分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是通过试验得出的。
在发动机转速一定和节气门全开条件下,流经化油器的空气量即为一定值。
此时通过改变汽油量孔尺寸以改变供油量,即可得到过量空气系数λ不同(即浓度不同)的可燃混合气。
分别以不同λ值的可燃混合气供入发动机,并测出相应的发动机功率和燃料消耗率。
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功率P e和燃料消耗率b e都是随着过量空气系数λ而变化的。
图4—4为某汽油机在转速不变和节气门全开条件下试验所得P e和b e随λ值而变化的关系。
图中纵坐标为P e和b e的相对值(%)。
在功率坐标上,以使用各种浓度的混合气所得到的各个不同的功率值中的最大值为100%;而在燃油消耗率坐标上,则以各个燃油消耗率值中最小值为100%。
理论上,对于λ=1的理论混合气而言,所含空气中的氧正好足以使其中全部燃料完全燃烧。
但实际上,由于时间和空间条件的限制,汽油细粒和蒸气不可能及时地与空气绝对均匀地混合。
因此,即使λ=1,汽油也不可能完全燃烧。
要使混合气中的汽油都能完全燃烧,混合气必须是λ>1的稀混合气。
从图4—4所示的实例中可以看出,该发动机在λ=1.11时,燃油消耗率最低,即经济性最好。
此混合气称为经济混合气。
这就说明在这种混合气中,有适量富余的空气,正好能使汽油完全燃烧。
经验表明,对于不同的汽油机,相应于最低燃油消耗率的混合气成分一般在λ=1.05~1.15的范围内。
如果混合气过稀(λ>1.05~1.15),虽然混合气中的汽油可以保证完全燃烧,但是,由于过稀的混合气燃烧速度低,在燃烧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混合气的燃烧是在活塞向下止点移动时,燃烧空间容积很快增大的情况下进行的,这部分混合气燃烧放出的热量中转变为机械功的相对较少,而通过气缸壁面传给冷却水而散失的热量却相对增多,使汽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都相应变坏。
在混合气严重过稀的情况下,燃烧过程甚至可能拖延到下一个循环的进气过程开始以后,此时残存在气缸中的火焰将通过开启着的进气门,将进气管中的混合气点燃,造成进气管回火;加之过稀的混合气燃烧时,单位容积的混合气所能放出的热量也较少,使汽油机输出的功率下降。
因此,不能对发动机供给这种过稀的混合气。
实际上,当混合气稀到λ=1.3—1.4时,燃料分子之间的距离将增大到使混合气的火焰不能传播的程度,以致发动机不能稳定运转,甚至缺火停转;此λ值称为过量空气系数的火焰传播下限。
从图4—4中还可看出,在节气门全开而转速保持一定的情况下,该发动机在λ=0.88时,输出的功率最大。
此混合气称为功率混合气。
对不同的汽油机来说,一般在过量空气系数λ=0.85~0.95的混合气中,汽油分子相对较多,混合气燃烧速度高,热损失小,如果其它条件相同,用这种成分的混合气工作的汽油机所输出的功率将是最大的。
但是,这种混合气中空气含量不足,必将有一部分汽油不可能完全燃烧,因而发动机的经济性较差。
混合气过浓,例如图4—4中过量空气系数λ<0.88时,由于燃烧很不完全,气缸中将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甚至是还有游离的碳粒,造成气缸盖、活塞顶、气门和火花塞积炭,排气管冒黑烟,排气污染严重。
废气中的一氧化碳还可能在排气管中被高温废气引燃,发生排气管“放炮”现象。
此外,由于这种混合气的燃烧速度较低,有效功率也将减小,燃油消耗率则将增高。
当混合气加浓到λ=0.4~0.5左右时,由于燃烧过程中严重缺氧,也将使火焰不能传播。
此λ值称为过量空气系数的水焰传播上限。
以上对相应于图4—4所示的试验结果,所作的分析,可简要地总结于表4—2中。
由以上分析可知,为了保证发动机可靠地稳定运转,汽油机正常工作时,其所用混合气成分λ应在0.8~1.2范围内调节。
一般在节气门全开条件下,所用可燃混合气的λ=0.85~0.95时,发动机可得到较大的功率。
当λ=1.05~1.15,发动机可以得到较好的燃油经济性。
将节气门置于各种不同开度时,重复上述试验便可发现,节气门开度越小(发动机负荷越小),则相应于最大功率的λ值也越小。
表示这些变化规律的图线即为图4—5中的虚曲线1。
同样,在各种不同的节气门开度下(发动机在各种不同的负荷下),都存在着一个燃油消耗率最小的λ值,但其数值也是随发动机负荷的减小而降低的,如图4—5中的虚曲线2所示。
曲线2说明,最经济的可燃混合气并不总是稀的。
在小负荷范围内,混合气也要变得较浓方能保证发动机工作最经济。
实际上,对于一定的发动机,相应于一定工况,化油器只能供应一定λ值的可燃混合气,该λ值究竟应照顾功率的要求,还是照顾经济性的要求,或者二者适当兼顾,这就要根据汽车及其发动机的各种工况进行具体分析。
○汽车发动机各种工况对可燃混合气成分的要求由于汽车在使用中的实际装载质量不是定值,路面性质及道路坡度也是多样化的,路上的车流和人流情况又十分复杂,这就使得汽车的行驶速度和牵引力经常需要作大幅度的变化。
因此,作为汽车动力的汽油机的工况(负荷和转速),不可能如同用作固定动力的汽油机那样稳定,而是要经常在最大可能的范围内变化。
例如,汽车在起步前或在红灯信号下短时间停车时,发动机应作怠速运转。
此时负荷为零(节气门开度最小),转速最低;在汽车满载爬陡坡时,节气门应全开(全负荷),但转速并非最高;在一般道路上行驶时,行驶阻力不大,节气门只须部分开启,即发动机在中等负荷下工作,车速和发动机转速也不一定很高;有时在好路上高速行驶,发动机就可能是全负荷,转速又达到最大值。
总之,汽车用汽油机工作的特点是:1)工况变化范围很大,负荷可从0变到100%,转速可从最低稳定转速变到最高转速,而且有时工况变化非常迅速。
2)在汽车行驶的大部分时间内,发动机是在中等负荷下工作的。
轿车发动机负荷经常是40%一60%,而货车则为70%一80%。
车用汽油机各种使用工况对混合气成分的要求各不相同,现分述如下。
1、稳定工况对混合气成分的要求发动机的稳定工况是指发动机已经完成预热,转入正常运转,且在一定时间内没有转速或负荷的突然变化。
稳定工况又可按负荷大小划分为怠速和小负荷、中等负荷、大负荷和全负荷三个范围。
(1)怠速和小负荷工况怠速一般是指发动机在对外无功率输出的情况下以最低转速运转,此时混合气燃烧后所作的功,只是用以克服发动机内部的阻力,使发动机保持最低转速稳定运转。
汽油机怠速转速一般为400—800r/mino怠速工况时,节气门处于接近关闭位置,吸人气缸的可燃混合气不仅数量极少,且其中的汽油雾化蒸发也不良,此时混合气的燃烧不完全,怠速工况排出的HC与CO很多。
此外,由于进气管中的真空度很高,如果当进气门开启时气缸内的压力仍高于进气管压力,废气就可能膨胀而冲入进气管,而后又随着新鲜混合气一起被吸入气缸,因而吸入气缸中的气体废气含量较大。
为保证这种品质不良而且被废气稀释过的混合气能正常燃烧,化油器提供的混合气必须较浓,即λ应为0.6~0.80。
当节气门略开而转入小负荷工况时,新鲜混合气的品质逐渐改善,废气对混合气的稀释作用也逐渐减弱,因而混合气浓度可以减小至λ=0.7~0.9。
这一负荷范围内的理想的混合气成分变化规律如图4—5中曲线3的相应区段。
为了减少怠速排气中的有害成分,宜采用较高的怠速转速。
(2)中等负荷工况车用发动机在大部分工作时间内处于中等负荷状态。
在此情况下,节气门有足够的开度,废气稀释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此时,燃油经济性要求是首要的,化油器应供给接近相应于燃油消耗率最小的λ=1.0~1.15的混合气,如图4—5中曲线3在中等负荷范围内的一段。
这样,功率损失不多,节油的效果却很明显。
(3)大负荷和全负荷当汽车需要克服较大的阻力(例如上坡或在艰难的道路上行驶时)而要求发动机能发出尽可能大的功率时,驾驶员往往将加速踏板踩到底,使节气门全开,发动机在全负荷下工作。
这时,要求化油器能供给相应于最大功率的浓混合气(λ=0.85~0.95)。
在达到全负荷之前的大负荷范围内,化油器所供给的混合气应从以满足经济性要求为主逐渐转到以满足动力性要求为主。
即在大负荷范围内,理想的混合气成分变化曲线(图4—5)应从接近曲线2逐渐转向曲线1,最后到达曲线1的全负荷点。
2、过渡工况对混合气成分的要求汽车在运行中主要的过渡工况有冷起动、暖机、加速及急减速等几种。
(1)冷起动发动机起动时转速极低(只有100r/min左右),因此化油器中的空气流速非常低,不能使汽油得到良好的雾化,其大部分将呈较大的油粒状态,特别是在冷起动时,这种油粒附在进气管壁上,不能及时随气流进入气缸内,从而使气缸内混合气过稀,以至无法燃烧。
为此,要求化油器供给极浓的混合气(λ=0.4~0.6),以保证进入气缸内的混合气中有足够的汽油蒸气,使发动机得以顺利起动。
(2)暧机冷起动后,发动机各气缸开始自动运转,发动机温度逐渐上升(暖机),直到接近正常值,发动机能稳定地进行怠速运转为止。
在此暖机过程中,化油器供出的混合气的过量空气系数λ值应当随着温度的升高,从起动时的极小值逐渐加大到稳定怠速所要求的数值为止。
(3)加速发动机的加速是指负荷突然迅速增加的过程。
当加速时,驾驶员猛踩加速踏板,使节气门开度突然加大,以期发动机功率迅速增大。
这时,通过化油器的空气流量瞬时随之增加,但是,液体燃料的惯性远大于空气的惯性,其燃料流量的增长比空气要慢得多,致使混合气暂时过稀。
而且,在节气门急开时,进气管内压力骤然升高,同时由于冷空气来不及预热,使进气管内温度降低。
这种条件当然不利于汽油蒸发,致使燃料的蒸发量相对减少。
因此,除非有额外的燃料添加进去,否则将会出现瞬时混合气过稀现象。
这不仅达不到使发动机加速的目的,而且还可能发生发动机熄火现象。
为了改善汽车发动机的加速性能,化油器应能在节气门突然开大时,额外添加供油量,以便及时使混合气加浓到足够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