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精选13篇)

《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精选13篇)

《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精选13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篇1【学习目的】1、感受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2、对比诵读,了解词的格律特点,加深对情感内涵的把握和理解。

3、品味词的语言和意境,了解诗词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4、背诵全词,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诗词朗读,赏析诗词的语言表现力,感受作者的情怀。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板块学习方法介绍(结合人文主题)1、说说: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自由表达。

(引入写作与阅读的结合)2、读读:初读、对比读,感知诗词的形式特点──音韵、节奏与格律。

范读后整体感知本文的思想情感与风格。

3、议议:品味鉴赏诗歌的语言和技巧,深入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品语言、知诗艺、思想)4、写写:拓展鉴赏。

二、品读课文1、说说:⑴ 同学们,踏入高中也就踏入青春的门槛,今天老师想问问大家,你的青春理想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你的理想?(学生自由表达)⑵ 交流后,教师点评后引导:刚才同学们都畅谈了自己的理想,非常简洁的一句话或几句话。

但老师想问问你们中有谁能诗意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形象地表达自己的理想?⑶导入课文:今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看看作者青春时代的理想是什么?又是如何形象地表达自己的理想,如何诗意地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伟人的伟大,并从中学到一些诗词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2、读读:⑴ 我们先来读读读这一首词。

读了之后,我想和大家一起来交流同学们读了之后的初步感受。

提醒注意:把握情感,注意语气,划分节奏,读出重音。

(交流初读的感受,请学生推荐学生来范读,探讨该词的朗读处理。

《沁园春长沙》教案(6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6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6篇)《沁园春长沙》教案篇一【教学目标】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分析与联想,实现“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学目的。

让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方法,并且能够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一、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重、难点)二、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重点)三、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难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幻灯片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忧国伤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清静无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少年壮志)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

(老而弥坚)二、诵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橘舸遒遏三、研习全文1、前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人物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

问题:寒秋作何理解?明确:深秋而非寒冷的秋天。

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绿色给人以活力(百)舸——(争)流竞争给人以动力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要点:“击”透出猛、劲;“翔”突出轻、快。

这远比用“飞”与“游”好得多。

练习一: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动词,并说明理由。

虎——深山,鱼——潭底,驼——大漠,雁——长空奔击行啸翔游鸣走排藏3、用一句总结性的话概述此秋景特征:万类霜天竞自由。

4、面对着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我想到了什么?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小结:此上阕由景生情,表达了一个胸怀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壮志。

5、齐读下阕,说说这段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明确: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

6、问题:上、下阕的最后一问是否相同?若不同,则请说明。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教案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教案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教案《沁园春·长沙》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掌握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诵读、分析和探讨,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壮志豪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勇于追求理想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词的上阕中写景与抒情的关系,品味精妙的语言。

(2)领会下阕中词人对“同学少年”的回忆所抒发的壮志豪情。

2、教学难点(1)理解词人通过对比手法所表达的深沉情感。

(2)体会词中意象的象征意义,把握词的主旨。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词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词的意境和情感。

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见解,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秋天景色的视频,然后提问学生:“在你们眼中,秋天是怎样的景象?”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秋天的感受。

接着,教师说:“在不同人的眼中,秋天有着不同的韵味。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看看他笔下的秋天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二)知识讲解1、介绍词的基本知识(1)词的定义: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2)词牌: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3)词的分类:词大致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58 字以内为小令,59—90 字为中调,91 字以上为长调。

2、介绍作者毛泽东毛泽东(1893 年 12 月 26 日-1976 年 9 月 9 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教案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教案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教案《沁园春·长沙》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关键词语,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诵读、分析、比较,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毛泽东的豪情壮志和博大胸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领会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掌握词的表现手法,如情景交融、对比等。

2、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通过对秋景的描绘所抒发的革命豪情。

(2)体会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词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词的意境和情感。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音频和视频,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有关秋天的视频或展示一些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秋天的景色,营造秋天的氛围。

(2)提问学生:在古代诗词中,描写秋天的名句有哪些?让学生回忆并背诵相关诗句,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看看他笔下的秋天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毛泽东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让学生了解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2)介绍《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明白这首词是毛泽东在 1925 年秋离开韶山去广州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沁园春-长沙》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沁园春-长沙》的作者背景、创作年代及诗词的历史地位。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词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学会从诗词中汲取灵感,进行创意写作。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介绍《沁园春-长沙》的诗词背景,分析诗词的结构、韵律和语言特点。

解读诗词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等。

2.2 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兴趣特点,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讨论,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诗词朗诵视频或音频,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意境。

简要介绍作者毛泽东及其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沁园春-长沙》,理解诗词大意。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探讨。

3.3 课堂讲解:分析诗词的结构、韵律和语言特点,讲解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

结合历史背景和时代精神,解读诗词的主题思想。

3.4 互动环节: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从诗词中汲取灵感,进行创意写作。

各小组分享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3.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词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小组讨论表现。

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给予积极的反馈。

4.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他们对诗词的理解和创意写作能力。

在作业批改中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如《毛泽东诗词鉴赏》、《沁园春-长沙》注释版等。

【强烈推荐】《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设计2篇

【强烈推荐】《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设计2篇

《沁园春・长沙》最新优秀教案设计2篇《沁园春・长沙》优秀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词的基本常识,如词牌、词题、词的格律等。

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法,体会词的韵律美和节奏美,感受词人的情感。

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词中所描绘的壮丽秋景,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意境,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词人青年时期的远大抱负和革命豪情,培养学生胸怀天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词中的意象及其组合所营造的意境。

掌握词中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领会词人的豪迈情怀和伟大抱负。

2、教学难点体会词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词人复杂的情感。

理解词中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的精妙之处,如“怅寥廓”的“怅”,“粪土当年万户侯”的“粪土”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展示毛泽东的书法作品《沁园春・长沙》,引导学生从书法的气势中感受毛泽东的风范。

提问学生对毛泽东的了解,简单介绍毛泽东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伟大成就,然后引出他在文学上的卓越贡献,顺势导入本节课要学习的《沁园春・长沙》。

(二)知识铺垫(3 分钟)讲解词的相关知识:词牌:“沁园春”是词牌名,不同的词牌在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规定。

词题:“长沙”是本词的题目,表明了写作的地点。

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本词属于长调。

(三)朗读感知(10 分钟)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感受词的韵律美。

例如:“独立/ 寒秋,湘江/ 北去,橘子洲/ 头。

”“看/ 万山红遍,层林/ 尽染;漫江/ 碧透,百舸/ 争流。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词的内容和情感。

请几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如读音错误、节奏把握不准确等。

全班齐读,要求读音准确、节奏恰当、语调抑扬顿挫。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教案设计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教案设计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沁园春·长沙》的背景知识,掌握诗词的基本韵律和修辞手法。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革命热情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2 教学内容1.2.1 诗词背景:《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及作者毛泽东的生平介绍。

1.2.2 诗词解析:分析诗词的结构、韵律、修辞手法等。

1.2.3 主题探讨:探讨诗词中所表现的革命热情和爱国情怀。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诗词的基本韵律和修辞手法。

2.1.2 诗词中所表现的革命热情和爱国情怀。

2.2 教学难点:2.2.1 诗词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手法。

2.2.2 毛泽东思想与诗词的关联。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朗读法:通过朗读,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1.2 讨论法:分组讨论,深入剖析诗词的内涵。

3.1.3 分析法:讲解诗词的基本韵律和修辞手法。

3.2 教学手段:3.2.1 PPT:展示诗词、作者背景、相关图片等。

3.2.2 视频:播放有关毛泽东的纪录片,帮助学生了解作者。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时间安排4.1 教学过程:4.1.1 导入:介绍诗词背景及作者,激发学生兴趣。

4.1.2 朗读:全班朗读诗词,感受韵律美。

4.1.3 解析:分析诗词的结构、韵律、修辞手法等。

4.1.4 讨论:分组讨论诗词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手法。

4.1.5 总结:总结诗词的主题和作者的革命热情。

4.2 时间安排:4.2.1 导入:5分钟4.2.2 朗读:10分钟4.2.3 解析:15分钟4.2.4 讨论:10分钟4.2.5 总结:5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5.1.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朗读等环节的积极性。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8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8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8篇《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篇一教学过程:一、请一位同学上台讲故事。

一个女生上台讲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故事。

有一天,苏氏在学校园散步,发现了一个小女孩摘了花房里的一朵玫瑰。

如果被一个教师发现,可能会大声斥责:你是哪个班的,为什么要做小偷。

但是苏氏并没有这样做,他轻轻地问女孩子,你摘这朵玫瑰花送给谁。

小女孩说奶奶病得很重,她想摘花给奶奶看,告诉奶奶她没有说谎,学校里有很大的玫瑰花。

苏氏在花房里摘了两朵花,一朵送给小女孩,奖励她懂事,一朵让小女孩送给她的妈妈,奖励她培养了一个好孩子。

这可能就是李老师说的“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李老师简单地讲了一下苏氏和他的学校。

苏氏在学校门口的校训是“要爱你的妈妈”。

希望我的同学向李老师一样,也会尊敬苏氏。

她曾经给女儿写了一组信,我们以后要读的。

二、解决遗留问题。

先拿出一张纸,默写《沁园春长沙》,写上姓名,一会儿要交上来。

(学生默写)凡是我看不清楚的字,就算你写错了,所以要注意书写。

把名字写上,后面要登记成绩。

某某同学,李老师不点名了,不要再交头接耳了。

你知道李老师在说你。

写上名字撕下来。

现在一定要一切行动听指挥,听李老师的安排。

临近的两个同学互相交换。

好了,我现在宣布扣分标准。

写错写掉一个字扣一分。

不算标点。

有学生交换错了,(批评,你们这一块纪律不好,李老师提出批评)一会儿我根据多数同学的进度就要收上来了。

(看一个同学在批分数,一百分啊,了不起。

要把批改人的姓名写上)要写:阅卷人:某某某。

而且,要把分数标上。

(有学生在下面议论)有问题跟我说。

还没有批改完的同学举手。

(一部分同学举手)看自己的,不要看别人的。

我马上就要收了。

现在,个别同学没改完的,继续改。

叫两个同学收两边。

其他同学听李老师讲。

(下面有议论声,李老师在等)抓紧时间。

还有个别同学没交上来,一会儿给我。

在阅卷中批一百分的举手。

(举手的寥寥无几)同学们能不能就李老师的突然袭击谈一谈感受。

2023最新-《沁园春 长沙》教案(8篇)

2023最新-《沁园春 长沙》教案(8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8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8篇《《沁园春长沙》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沁园春长沙教案篇一毛泽东(1925年)上片(上阕):写景——壮丽、充满生机的湘江秋色下片(下阕):写人——有才华,有抱负,有力量的少年同学写壮景,抒豪情,抒发了词人(青年时代的毛泽东)的自信和抱负上片:红遍尽染碧透——有一种竞争的态势,突出了大自然的生机。

争、击、翔:突出了人、物都在竞争中求生存。

击:搏击,战斗翔:飞,自由轻快。

下片:作业:1.找出下片中用得好的字词,体会它们对突出诗意的作用。

毛主席诗词特色:写壮景,抒豪情语言特色:用字用词精炼传神,有气势。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让学生全面了解诗人毛泽东和他的诗词,以及欣赏他的书法作品。

【教学重点】了解诗人毛泽东。

【实施目标】观看历史文献资料纪录片《独领风骚·诗人毛泽东》第一集和第二集——《宏程心路》和《青春意气》。

【课堂作业】根据自己的需要做读书笔记。

【作业】1.与同学交流观看所得。

2.背诵自己喜爱的毛主席诗词,为背诵比赛做准备。

先听课文录音篇二历代文人笔下的秋或悲凉、或凄清,但一代伟人毛泽东笔下的秋却是一番生机勃勃的景象,面对勃勃秋色,喷射出的是如火的激情和远大的抱负。

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追寻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学后练习篇三后诗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所写,表露了诗人与恶势力不妥协的心志,两诗意境相似,然而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2、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篇四一、教学设想毛泽东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革命家、军事家,是党和国家的杰出缔造者。

同时他还是一位在文学书法领域有很深造诣的人,他一生酿爱古诗词。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沁园春·长沙》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沁园春·长沙》的背景知识。

2.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氛围。

【教学内容】1. 简介毛泽东及其作品《沁园春·长沙》。

2. 解析诗歌的题目“沁园春·长沙”,理解“沁园春”和“长沙”的含义。

【教学活动】1. 教师简要介绍毛泽东及其作品《沁园春·长沙》。

2. 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沁园春”和“长沙”的背景知识。

3. 学生分享所了解到的知识,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氛围。

第二章:诗歌结构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沁园春·长沙》的诗歌结构。

2. 培养学生分析诗歌结构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解析《沁园春·长沙》的诗歌结构。

2. 分析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沁园春·长沙》的诗歌结构,包括诗句的数量、排列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三章:词语解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沁园春·长沙》中的重点词语。

2. 培养学生解读诗歌词语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解析《沁园春·长沙》中的重点词语。

2. 分析词语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活动】1. 教师选取《沁园春·长沙》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析,解释词语的意思及用法。

2. 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分析词语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意义。

3. 学生分享所分析的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四章:诗句解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沁园春·长沙》中的重点诗句。

2. 培养学生解读诗歌诗句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解析《沁园春·长沙》中的重点诗句。

2. 分析诗句的意义和表达手法。

【教学活动】1. 教师选取《沁园春·长沙》中的重点诗句进行解析,解释诗句的意思及表达手法。

2. 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分析诗句的意义和表达手法。

《沁园春 长沙》教案(通用12篇)

《沁园春 长沙》教案(通用12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通用12篇)《沁园春长沙》教案篇1沁园春·长沙执教者:化州市合江中学教学目标:1、了解解词的相关常识,把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尝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3、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育胸怀祖国的情感。

4、教学重点:1、品尝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2、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育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1、品尝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2、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育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

由《沁园春·雪》导入。

二、讲授新课。

1、简略讲介毛泽东。

2、由“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的比较,学习词牌和词标题的常识。

词牌:又称词调,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每个词牌都规定了这系列词的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等。

所以,人们写词又叫填词,即根据词牌的格式把内容填进去。

而词的标题即是与词的内容有关。

3、多形式诵读课文,把握词的读音、节奏,初步感知内容。

4、简述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这首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农夫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夫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协会,并创建了湖南省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把贫苦农夫发动起来,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斗争。

而这引起了当时土豪恶霸的恐慌,湖南反动军阀赵恒锡通缉毛泽东。

毛泽东被迫离开家乡来到长沙,同年秋天去广州接办全国农夫运动讲习所。

在长沙时,他重游橘子洲,发现绚丽的秋色,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回忆起当年在此求学和革命斗争的生活,不禁心潮澎湃,豪情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气概磅礴的词。

4、赏析课文。

(1)上片1) 分析品读第一句的“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语序及这一变序的作用。

参考答案:平常的语序应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这一变序凸现了诗人“独立”于天地间的形象。

沁园春 长沙语文教案7篇

沁园春  长沙语文教案7篇

沁园春长沙语文教案7篇沁园春长沙篇一教学目标1、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

教学难点1、从意象的角度了解关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学的描写。

2、领会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1、语言品读法。

通过朗读、品读、诵读,体会词中意象,把握词作情感。

2、比较法。

如对《沁园春雪》的比较。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更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

梅花瑞雪,战地黄花,如血残阳,神采飞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今朝的风流人物,他就是伟人毛泽东。

让我们追寻伟人的足迹,再回长沙,走进领袖的宽阔胸怀,走进诗人的崇高心灵。

二、背景介绍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学习、生活、从事革命活动长达十三年,这期间发生了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和共产党成立等,他与何叔衡、蔡和森等人创立新民学会,领导长沙学生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建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诵读欣赏1、结合欣赏毛泽东手书,听朗读录音。

2、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诵读提示:上片“看”字、下片“恰”字都是领字,两字后要稍停顿,突出领字作用。

“看”字所领7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万类霜天竞自由”要读出彻悟、慨叹之情。

“恰”字所领7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抓住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如“万”“遍”“漫”“争”“击”“翔”字,体会其作用,抓住点明人物、时间、和地点的词语,如“独”“立”“洲”,把握“看”和“忆”等起贯穿全词作用的词语,展开联想与想象,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力求背诵全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3篇沁园春·长沙教案篇一沁园春·长沙教案一、导入新课秋天,在一般人眼中,往往充满了苍凉,充满了伤感,而毛泽东主席在他年轻的时候,却曾为秋天吟唱过一曲昂扬的赞歌,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充满力量、充满豪情壮志的《沁园春长沙》。

二、教师范读三、鉴赏诗歌内容,感受形象,理清思路首先分析上阕① 理解前三句提示:诗歌语言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分省略。

要靠想象把诗意串联起来。

请同学们按调整好的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下[前3句的正常语序为——寒秋,(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提问:词中的“独立”能否改为“站立”“直立”等?[明确:不能。

“独立”不仅仅是表明站在橘子洲头的是一个人。

联系当时的背景,军阀赵恒惕正在通辑毛泽东。

诗人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秘密到达长沙,独自来到橘子洲头。

可见一个“独”字再现了当时的特定环境,但诗人身处险境仍然“独立寒秋”,坦荡从容。

烘托出毛主席顶天立地、意气昂扬的形象,并为全词奠定豪迈风格的基调。

描绘出了一幅湘江秋景图。

②词的上阕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说说领起了哪几句?描绘了哪些秋景?“看”。

七句。

秋景是: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王大绩讲现代文阅读王大绩讲高考作文王大绩讲语段压缩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王大绩讲诗歌鉴赏王大绩讲句式仿用③诗人是从哪些视角来描写这些绚烂多彩的秋景的?远看:万山层林;(静景)近观:漫江(静景)百舸;(动景) 仰视:鹰;俯察:鱼(动景) 首先看到的是山色:万,表示多,“红遍”二字,既写出色彩艳丽,境界开阔,又与“寒秋”二字呼应起来。

“层林尽染”四字,点明经过多次霜打,所有的树林都变(“染”)成红色。

其次,看到的是江景:“江”,指湘江即使到了深秋,水势仍然很盛,用一个“漫”(满)字来写它,可以说是恰到好处,“碧透”二字如实地描绘了湘江水清澈见底的特征。

如果说前面万山、层林、“漫江碧透”是静景,那么“百舸争流”便是动景船很多且争着行驶。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4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4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4篇】引言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描绘了他对湖南长沙的那份深情厚意。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借助这首诗歌,组织一些教学案例,以增强学生对长沙的了解,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情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本文将介绍四个优秀的沁园春长沙教案,用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

教案一:用沁园春·长沙引发学生对长沙的好奇心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沁园春·长沙,了解长沙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培养学生对长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教学内容1.学习沁园春·长沙的背景知识2.分析诗歌内容,并讨论学生对长沙的看法3.进行小组讨论,探究长沙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熟读沁园春·长沙2.分析诗歌的内容,讨论学生对长沙的感受和想法3.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对长沙的认知和了解4.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收集关于长沙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资料5.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讨论和分享教学评价•学生对沁园春·长沙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是否提高•学生对长沙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教案二:以沁园春·长沙为主题,开展写作活动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长沙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文笔和写作技巧教学内容1.学习沁园春·长沙的诗句和意象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3.开展写作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写一篇以沁园春·长沙为主题的文章教学步骤1.学习沁园春·长沙的诗句和意象,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2.引导学生观察长沙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3.学生进行写作活动,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写一篇以沁园春·长沙为主题的文章4.学生相互交流、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文章5.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评选和评析教学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否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是否增强•学生的文章是否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教案三:以沁园春·长沙为素材,进行美术创作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长沙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感受•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教学内容1.学习沁园春·长沙的诗句和意象2.分析诗歌中的景物描绘和情感表达3.进行美术创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创作一幅以沁园春·长沙为素材的画作教学步骤1.学习沁园春·长沙的诗句和意象,分析诗歌的景物描绘和情感表达2.引导学生观察长沙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欲望3.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创作一幅以沁园春·长沙为素材的画作4.学生相互欣赏、讨论和评价作品5.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表彰教学评价•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和想象力是否提高•学生对长沙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感受是否准确表达在作品中•学生的作品是否具有独创性和艺术感染力教案四:沁园春·长沙的演唱和舞蹈创作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舞蹈创作能力•增强学生对长沙的情感和归属感•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教学内容1.学习沁园春·长沙的歌曲版本和舞蹈2.分析歌曲的表演要求和情感表达3.进行演唱和舞蹈的排练,创作一套适合沁园春·长沙的舞蹈动作和编排教学步骤1.学习沁园春·长沙的歌曲版本和舞蹈,分析歌曲中的表演要求和情感表达2.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和对长沙的归属感3.进行演唱和舞蹈的排练,学生分工合作,创作一套适合沁园春·长沙的舞蹈动作和编排4.进行排练和彩排,提高演唱和舞蹈的质量和效果5.进行演出和展示,邀请其他班级和老师观赏教学评价•学生的演唱和舞蹈能力是否提高•学生对长沙的情感和归属感是否准确表达在演唱和舞蹈中•演出和展示的质量和效果如何结论以上是四个优秀的沁园春长沙教案的简介,通过这些教案的实施,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对长沙的了解和感受,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情感。

《沁园春长沙》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沁园春长沙》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沁园春-长沙》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沁园春-长沙》全文;(2)了解毛泽东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3)运用诗歌中的描写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毛泽东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3)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知识;(2)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主旨解读;(3)将诗歌中的描写手法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毛泽东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对《沁园春-长沙》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2)要求学生查阅字典,解释诗歌中的生僻字词;(3)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2)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对诗歌的理解和运用情况进行评估。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沁园春-长沙》原文;2. 参考资料:关于毛泽东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的资料;3.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4.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毛泽东的其他诗歌作品,加深对毛泽东诗歌风格的认识。

2023最新-沁园春 长沙优秀教学设计【7篇】

2023最新-沁园春 长沙优秀教学设计【7篇】

沁园春长沙优秀教学设计【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牛牛范文为您带来了7篇沁园春长沙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的博大气魄。

2、理解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3、在理解的赏析后进行背诵。

二、教学手段1、老师串讲,师生赏析。

2、课堂朗读。

3、幻灯显示,电脑课件。

三、教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秋天,在一般人的眼中,往往充满了苍凉,充满了感伤,而我们的毛泽东主席在他年青的时候,却曾为秋天唱过一曲昂扬的赞歌,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充满动感,充满力量,充满浓烈色彩的《沁园春·长沙》。

(二)朗读全首词,在朗读前,先打出幻灯片,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容易读错的字。

(二)分析上阙1、第一层(第一句至第三句)[老师串讲]“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1)提问“独立”,“寒秋”,“橘子洲头”,分别点明了什么?[同时,老师在电脑上打出这三句,并在旁标出学生回答的“处境”,“季节”,“地点”](2)这里的词序本来应该是“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提问:为什么作者却写成“独立寒秋”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出因为填词的需要,并说明词有一定的句数,格律要求。

[赏析]:△“独”(1)提问:为什么作者要独自一个人,站在橘子洲头,而不是三五成群,要求学生结合作者创作这首词的背景谈谈。

(2)学生谈完,老师总结:明确作者为了逃避军阀耳目,才独自一个人登上橘子洲头。

[同时,以幻灯片打出《沁园春·长沙》创作背景]2、第二层(第四一第十句)[老师串讲]深秋时节,作者独自一个人,站在橘子洲头,看到湘江向北流去。

(1)提问:此时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同时,老师用电脑打出一幅湘江秋景画](2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切换上述画像,用电脑显示“湘江秋景图”一表,在“景物栏上打上景物名称。

《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14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14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14篇)《沁园春长沙》教案篇1教学目的一、品尝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肤浅的意境,感受抒情仆人公的形象,培育诗词鉴赏力量。

二、背诵全词。

教学设想一、教时:1课时。

二、重点与难点:诗词观赏与评价。

三、学法指导:诵读入境,观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四、教具预备:1、PPT2、范读录音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爱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

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

他生前同意并公开发表的诗词有39首,其中,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91字以上)只有两首。

学校我们学习了《雪》,今日我们要观赏的`是《长沙》。

长沙是毛泽东革命人生的起点,让我们追寻伟人的闪光脚印,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二、诵读鉴赏1、整体感知,熟识内容①听范读正音:舸、寥廓、峥嵘、稠、遒、遏②生齐读,熟识内容2、感受形象,理清思路《长沙》是一首记游之作,它的突出特点是塑造了抒情仆人公“我”的形象。

读这首词就要从整体感受抒情形象入手,理清思路。

①默读圈点,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词。

明确:立、看、怅、问、携、忆、记②理清思路:(见预习提示)明确:上阕写眼前景物和心中所思;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精神和抱负,暗答了上阕的提问。

③初步概括形象特征:(外观其行,内察其心)明确:独立深思,忆旧言志。

④自由朗读,试行背诵。

(记关键词顺着思路背)检查背诵,若不能背,说明缘由可能是没有进入意境;若能背,指出还要深化体会,详细把握情感特征。

3、鉴赏评价理清了思路,初步感受了抒情仆人公的形象后,我们还要深化体会,详细把握情感特征。

①联想设疑,制造悬念:前3句的正常语序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沁园春长沙完整版教案

沁园春长沙完整版教案

沁园春长沙完整版教案《沁园春·长沙》完整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包括词牌、词题、词的分类等。

2、理解并背诵《沁园春·长沙》,感受词的意境和情感。

3、学习通过意象分析、语言品味等方法鉴赏诗词。

4、体会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词中重要意象的含义和作用。

(2)体会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教学难点(1)分析词的艺术手法,如对比、情景交融等。

(2)引导学生理解毛泽东同志的革命胸怀和壮志豪情。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词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词的意境。

2、问题引导法: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深入理解词的内涵。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有关秋天的视频或展示一些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自己对秋天的感受,然后引出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长沙》,看看他笔下的秋天有何不同。

(二)知识讲解1、介绍词的相关知识(1)词牌:“沁园春”是词牌名,规定了词的格律和字数等。

(2)词题:“长沙”是词的题目,表明了词的写作地点。

(3)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2、作者简介简要介绍毛泽东同志的生平、主要事迹以及他在文学上的成就。

(三)诵读感知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情感。

2、学生自由诵读,初步感受词的内容和情感。

3、指名学生诵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四)文本赏析1、上阕赏析(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引导学生思考:这三句交代了什么?营造了怎样的氛围?(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提问:作者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情感?2、下阕赏析(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回忆了怎样的往事?(2)“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教案设计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教案设计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沁园春·长沙》,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韵律、节奏、意象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公开课的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诗词背景介绍:《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同志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2. 诗词文本解析:分析诗词的结构、韵律、意象等,深入理解诗词的含义和主题。

3. 诗词欣赏: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诗词的意义和价值。

2. 文本解析:分析诗词的结构、韵律、意象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含义和主题。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

4. 诗词欣赏:组织学生朗读、背诵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词的价值和意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分享感悟等。

3. 诗词欣赏:评估学生在朗读、背诵等方面的表现,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资源1. 诗词文本:《沁园春·长沙》的文本。

2. 参考资料:关于《沁园春·长沙》的背景资料、诗词解析等。

3. 教学工具: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开场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沙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美。

2. 文本解读: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意象,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分析其象征意义。

3. 情感体验:组织学生讨论诗词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分享自己的感悟。

4.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以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诗词意境的理解。

《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1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1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13篇)《沁园春·长沙》教案篇1【示范教案】沁园春·长沙毛泽东【教学目标】一、学问教育目标1.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

2.了解词的进展简史。

3.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二、力量培育目标1.训练同学诵读力量。

2.着重训练同学抓准词中意象的力量。

三、德育渗透目标1.培育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喜爱。

2.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珍惜今日的一切,激发同学奋勉向上的热忱。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以乐景写哀,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词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妙的。

缘由在于越写山河的壮美,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

词人正是在这不全都中突出了剧烈的革命精神。

当然,这里面也含有喜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感情。

2.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亮,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教导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争”字、“击”字、“翔”字等都极为精确精当。

【解决方法】1.指导同学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2.补充古诗文(小说、戏剧)中同学能懂的例子作佐证。

3.精讲必要的历史学问。

【同学活动设计】1.课外提前预备:注音,细读注解,反复读,完成预习作业。

2.课堂随老师诵读——美读——成诵。

3.观看多媒体。

4.自由争论。

【课时支配】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课内美读成诵。

2.通过抓住主要意象来把握内容大意。

二、诵读背诵1.抽查同学朗读,老师点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长沙》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①品味关键词语,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②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

重点及难点:①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境界。

②从词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抒情性。

授课方法:语言品读法,点拨法,比较法。

一、导入古代有才学之士、有抱负之士,一旦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必定生出很多感慨。

曹操登上碣石山,大发诗兴,写下《观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几句表现出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怀。

陈子昂在幽州台上吟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感叹宇宙之寥廓,人生之苦短,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愁苦之情。

那么,毛泽东重游橘子洲时又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

(板书:题目、作者)二、写作背景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杰出的文学家。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

三、关于词的知识。

1、定义:词,又称长短句,产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

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又称为“诗余”。

2、特点: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

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在“沁园春.长沙”里面,“沁园春”就是词牌。

为什么会起这么个名字呢?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名沁水公主,她的园林名沁园。

后来沁园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

有人作诗吟咏这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

既然“沁园春”是词牌,那“长沙”,就是这首词的标题。

3、词牌和词的标题的区别: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长沙,作为这首词的标题,揭示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均与诗人当年在长沙求学时有关。

4、词的分类:词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

词的流派分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

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四、整体感知,熟悉内容。

1.听录音,正音。

舸寥廓峥嵘稠遒遏五、赏析课文上阕:请问:上片描写了几幅图?请概述。

明确:独立寒江图、湘江秋景图(先分析诗句,再导出每幅画的名称)1、鉴赏第一句:独立寒秋图。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1)起句“独立”二字破空而来,以“寒秋”、“橘子洲”点明时间、地点、独立的形象,北去的江流,又有“寒秋”着色,便有了无限的涵咏之味和沉郁豪迈之气。

这一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环境等因素。

所以可以概括为独立寒秋图。

(2)诗歌语言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份省略了,要靠想象把诗意串合起来。

那么,那位同学能把它按正常的语序调整好,并把词的大意说一下?明确:寒秋(时节),(我)独立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词意: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凝望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3)思考讨论:“独立”能否改为“站立”或“直立”?明确:不能。

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使人中流砥柱的气概。

联系当时背景,诗人遭军阀通缉,身处险境却能独立寒秋,何等的坦荡从容!联想到柳宗元《江雪》中“独钓寒江雪”。

这是他政治革新失败以后,被贬到永州后写的,表露了他决不妥协的决心。

一个“独钓寒江”,一个“独立寒秋”,意境相似,但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2.具体研习第二、第三句:描绘绚丽壮观的秋景图,即湘江秋景图。

(1)一个“看”字,一直控制到哪里?明确:万类霜天竞自由。

共7句。

在古诗中,这叫一字起领,俗称领字,是词学中的专用名词。

读诗词要注意找出这种领字。

(请同学读一下。

注意“看”是领字,要稍顿,以下几句要读的抑扬顿挫,最后一句是哲理概括,要读出感叹之情。

)(2)这里诗人看到了哪些内容?找同学读一下。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现在大家来找一下,“看”字统领了那些意象?(山、林、江、舸、鹰、鱼)(3)在这几句中,那些字用得好?为什么好?明确:遍、染、争、击、翔万山红遍:指漫山遍野都是红色的枫林,也就是像火一样的枫林。

遍:写出红之广。

这一句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什么?(让人联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因为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大有燎原之势)。

层林尽染:树经霜后变红的程度和红遍现象。

联系: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染:用了拟人的手法。

古人早就用了“染”字来描绘秋林,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即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名句。

一个“染”字就把一带枫林彷佛人工染成的一样的壮美景色描绘出来。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满江的水如碧玉般清澈见底,江面上往来的船只争先恐后,你追我赶。

描写了一个十分热闹的场面。

漫:写出江水满溢之状。

争:展现了江面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

鹰击长空:击,能否改为“飞”字?明确:不能。

击:把雄鹰展翅奋飞、迅猛有力地拍打天空的那种矫健的勇猛的雄姿绘显出来,“飞”太一般了。

鱼翔浅底:“翔”是不是改为“游”更准确一些,鱼怎能像鸟一样飞翔呢?明确:“浅底”并非真的水浅,而是清澈见底,显得水浅。

蓝天倒影在碧水中,看上去鱼好像在天空中游动,好像飞翔一样。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鱼在水中酣游时的那种轻松自如的神态。

万类霜天竞自由:竞:竞争、竞赛。

竟:出人意料。

(板书:竞、竟)由眼前之物一下子扩展到世界万物,并作了哲理性的概括。

既然世间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斗争中获得生存的自由,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特别是被压迫的人民,不是更应该争自由吗?照此理解,可以认为这句话实际上是对被压迫人民的一种什么?(问)是号召和呼唤。

(4)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给人的总体感觉怎样?明确:绚丽多彩,生机盎然。

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把秋写得萧杀悲凉,清冷惨淡,什么“自古逢秋悲寂寥”、“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刹人”等等。

这么一副绚烂的秋景图,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来描绘的呢?明确:有远有近,有仰有俯,有动有静,有颜色的对比(红,碧),有动作的对比(击、翔)为什么毛泽东笔下的秋如此绚丽多彩、充满生机?这与一个人的什么有关?明确:与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

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杰出的政治家。

他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

(5)品读上片最后一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A:面对着绚丽多姿、充满生机的湘江秋景,词人为什么会感到“怅”呢?(联系时代背景)明确:词人面对着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面对着在大自然和宇宙中竞自由的万物,他想到了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感到了“怅”。

这里的“怅”不是失意,是怅惘。

于是他就开始了“问”。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么样的感情?明确:词人由大自然的万物引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主沉浮”在这里是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质是词人进入深沉的历史思索,提出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板书:问:谁主沉浮)抒写出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写壮景,抒豪情,表凌云之志。

(板书:景中寓情,情中显志)六、课堂小结。

上片写景,借景抒情,提出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体现出诗人的博大胸怀。

七、作业:背诵全词。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解读《沁园春•长沙》下片中“峥嵘岁月”图和“中流击水”图,进一步把握全词的巧妙结构和主旨。

2、引导学生自学《采桑子•重阳》【教学过程】一、检查巩固 1、指定学生背诵全词。

2、检查重点词语的掌握与运用。

二、提问:上片作者独立湘江,观赏了一副雄伟壮阔的湘江秋景图,并借景抒情,发出了“谁主沉浮”的感叹。

面对上片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跟着是如何回答的?明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岁月稠。

毛泽东与1913年——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肄业,常常跟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或游泳。

故地重游,回忆那不寻常的岁月太多了。

三、具体研习“峥嵘岁月图”。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岁月稠。

(1)“峥嵘岁月”指的是什么?简析“稠”。

明确:①“峥嵘岁月”是对往日不平凡的斗争生活的形象概括。

毛泽东在长沙生活、学习、从事革命工作期间(1911—1925),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

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立的一座又一座的峥嵘的高峰。

②“稠”形象地说明了世界变化的风起云涌。

(2)提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岁月稠”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明确:一般分上下两片的词,其下片首句又称过片,在词中其承接过渡的作用。

词的上下片下发也有分工,常常上片写景,下篇抒情,因此填词时非常注重过片。

本词上片写独立寒秋,故地重游而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的想到以前同学携手来游的情景,于是过渡到对往昔生活及“同学少年”中,在此过渡非常的自然,衔接也是非常的巧妙的。

在教学中第二部分引用以下文字2、引导学生研习“中流击水图”。

师:到底谁来主宰世界?词中有没有回答?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生:百侣生:同学少年师:前几年有部革命题材的青春偶像剧,题目就是《恰同学少年》(出示剧照)你认为他们是怎样一群帅哥?生:年轻有为,有才华师:这是说年龄特征生:写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

师:这是有实际行动,激扬文字的意思是——生:用文字来批评丑恶现象,赞美美好的事物。

师:是的,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很忙。

毛泽东同志和他的亲密的战友们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军阀的活动,特别是创办《湘江评论》,度过了一个充满激情和理想的岁月。

这就是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于是,一句最昂然最高傲的诗诞生了,哪一句?生:粪土当年万户侯。

师:什么是万户侯?生:高爵显位的人,是封建时代一般人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

生:就是指反动军阀,把反动军阀看作粪土。

一文不值。

师:的确,把当年的万户侯看成粪土不如,这是蔑视敌人的革命英雄主义、革命浪漫主义联系《沁园春.雪》,中的风流人物(3)如何表现“同学少年”这个意象的?也就是毛泽东一群人的形象如何?战斗岁月:携来百侣曾游,峥嵘岁月稠年龄气质: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精神状态: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战斗行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