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理论、依附论和世界体系理论比较

合集下载

三种现代化理论视野中的后发国家发展模式比较——基于经典现代化理论、依附论、世界体系论的比较

三种现代化理论视野中的后发国家发展模式比较——基于经典现代化理论、依附论、世界体系论的比较
发 展 的 , 进 与落 后 处 于 同 一 时 问 系 列 , 持 着 同一 历 史发 展 先 保 方 向 先 进 的社
制 于人 , 展 缓慢 。 对 如何 使后 发 国 家摆 脱 落 后 实 现 现 代 化 发 针 的 问题 , 方 学 者 相 继 提 出 一 系 列 现 代 化 理 论 . 图 为 后 发 国 西 试 家发 展 现 代 化 开 出 一 剂 良药 , 出 一 种 行 之 有 效 的 发 展 模 式 . 提 帮助 后 发 国家 顺 利 实 现 现 代 化 。 然 而 , 实 践 效 果 来 看 , 强 从 差 人 意 , 少数 后 发 国家 和地 区 . “ 洲 四 小 龙 ” 用 后 发优 势 除 如 亚 利 抓 住 了历 史 机 遇 , 实现 了经 济 高 速增 长进 入 现 代 化 外 , 大 多 但 数 后 发 国 家 仍 然 在 现 代 化 道 路 上 艰 难 前 行 、 履 蹒 跚 , 他们 步 对 而 言 , 代 化 任 重 而 道 远 。 什 么 原 因 导 致 后 发 国 家 发展 如此 现 是 艰 难 ? 方 学 者 提 出 的 现代 化发 展 模 式 有 没 有 可 行 性 ? 不符 西 符 合 后 发 国 家 的 现实 国情 ?下 面将 从 经 典 现 代 化 理 论 、 附 论 、 依

三 种 现 代 化 理 论 视 野 中 的 后 发 国 家 发 展 模 式 比较
基 于 经 典 现 代 化 理 论 、 附 论 、 界 体 系论 的 比 较 依 世
王 文 兵 王 铁 成 。
( 河 南省 实验 学 校 郑 东 中 学 , 南 郑 州 1 河 4 0 0 ; 中 国人 民大 学 马克 思 主 义 学 院 , 京 1 0 7 ) 5 0 82 北 0 8 2

依附理论评述

依附理论评述

依附理论评述作者:何雨晴来源:《大经贸》2018年第07期【摘要】依附理论作为发展研究的转折点,它站在不发达国家的立场上,以创新的视角和和跨学科的视野解释欠发达地区的不发达问题,批判现代化理论的“西化”,唤起了广大非西方欠发达国家人民的主体意识。

依附理论虽然具有相当的时代局限性,但是它在不发达问题上,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是研究当今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一种有力的分析模式。

【关键词】依附理论欠发达评述发展理论自从20世纪5、60年代以来,面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问题,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发展理论,即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与世界体系理论。

这三种理论具有不同的知识与时代背景,在不同时期先后占据了发展理论研究与应用的主导地位。

依附理论处于发展理论演进的第二阶段,与现代化理论利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度与转化解释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发展不同,依附理论主要是用“中心”和“外围”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来解释发展中国家为什么不发达的原因。

依附理论的出现与发展取代了现代化理论在发展研究中的核心地位,它以第三世界,特别是南美诸国的经济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为基本前提,为众多学者研究第三世界,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分析模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一、依附理论的影响和意义依附理论的产生对发展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依附理论的产生,被认为是发展研究的转折点。

依附理论的兴起,是与现代化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的推行所带来的一系列不良的经济社会后果联系在一起的。

在依附理论产生之前,现代化理论一直占据着发展研究的统治地位,是正统的而且也是唯一的发展理论。

这些现代化理论的承担者几乎都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学者,而依附理论作为对现代化理论的挑战,其论者几乎都是一些非西方欠发达国家特别是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自己的学者和领导人。

依附理论对现代化理论的批判,唤醒了一大批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使得他们认识到,坐享西方发达国家理论家之成和坐待西方发达国家救世之惠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只有自己行动起来,摸索自己的路,才是唯一现实的和可行的,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经典现代化理论、依附论和世界体系论主要观点

经典现代化理论、依附论和世界体系论主要观点

经典现代化理论、依附论和世界体系论简述现代化理论从萌芽至成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现代化理论的萌芽阶段,从18世纪至20世纪初。

这一阶段以总结和探讨西欧国家自身的资本主义现代化经验和面临的问题为主,其中主要的学者有圣西门、孔德、迪尔凯姆和韦伯等。

第二个阶段是现代化理论的形成时期。

从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60、70年代,以美国为中心,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经典现代化理论体系,主要学者有社会学家帕森斯、政治学家亨廷顿等。

第三个阶段是从20世纪60、70年代至今,这一时期一些学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某些思想,瞩目于不发达国家不发达现象及其原因,提出了分析“中心-外围”结构产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理论,如“依附论”和“世界体系论”。

因此,研究现代化除了要重视经典现代化理论外,也不能忽视依附论和世界体系论。

一、经典现代化理论20世纪50年代,美国一批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相继开展了现代化研究。

1951年6月,在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经济增长委员会主办的学术刊物《文化变迁》杂志编辑部举办的学术讨论会上,大家讨论了贫困、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与会者认为,使用“现代化”一词来说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是比较合适的。

1958年,丹尼尔·勒纳出版《传统社会的消逝:中东现代化》一书,认为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就是现代化。

1959年,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比较政治委员会召开了政治现代化讨论会,随后出版了《发展中地区的政治学》(阿尔蒙德和科尔曼,1960)。

60年代西方陆续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现代化研究专著,现代化理论基本形成。

例如,《经济成长的阶段:非共产主义宣言》(罗斯托,1960),《日本和土耳其的政治现代化》(沃德和拉斯托,1964),《现代化和社会结构》(列维,1966),《现代化的动力:比较历史研究》(布莱克,1966),《现代化:抗拒与变迁》(埃森斯塔特,1966),《现代化:增长的动力》(维纳,1966)、《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亨廷顿,1968)等。

依附论和世界体系论

依附论和世界体系论

依附论和世界体系论迄今为止的全球化,仍然是由资本主义尤其是西方垄断资产阶级主导的。

因此,研究全球化,离不开对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扩张的分析。

国外一些学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某些思想,瞩目于不发达国家不发达现象及其原因,提出了分析“中心-外围”结构产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理论“,依附论”和“世界体系论”堪称此种理论的典型代表。

一、依附论概述(一)依附论的产生及其理论渊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大亚非拉国家虽然先后摆脱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殖民统治,建立了拥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但是并未从此走上富裕富强之路,它们在经济上依然依附于西方发达国家。

依附论就是基于解释这种现状,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构成世界经济的中心,发展中国家处于其外围并受剥削与控制的现状而产生的。

战后拉美经济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依附更为鲜明,因此,依附论首先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至70年代中期在拉丁美洲产生并发展起来是再自然不过了。

与帝国主义理论主要研究帝国主义中心的扩张过程和对世界的统治不同,依附论研究更侧重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居于外围的国家,主要研究垄断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对外围国家经济和社会结构变化的影响,以及外围国家的变化对世界资本主义积累总进程的影响。

从这一点来看,可以把依附论看做帝国主义理论的补充和有机组成部分。

的确如此,依附论有时也被称为“新帝国主义理论”。

关于依附论的理论渊源,不可否认的是,它首先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同时也借鉴了结构主义分析方法。

西方流行的现代化理论则构成了依附论的“反题”。

一般认为,依附论的直接理论来源,是拉美经委会学者在20世纪50年代期间提出的早期依附理论或不发达理论,其间接来源则是德裔学者安德烈·冈德·弗兰克,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提出的殖民地资本主义理论。

(二)依附论的中心议题和主要观点作为批判性解释外围国家和地区“依附”发展特点的理论,依附论把外围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作为自己的中心议题。

发展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2024/3/24
23
二、发展社会学及其研究对象
发展社会学是一门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发展与现代化的 学科。
狭义上:以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文化以及经济和 政治的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发 展的理论、模式、方针、过程和途径等。 从时间上看, 它主要研究18世纪中期以后的社会发展历程,也就是从传统 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特定历史阶段,亦即现代化过 程。从空间上看,“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欠发 达国家”、“新兴的民族国家”都是发展社会学研究的具体 对象。
2024/3/24

8
[港]金耀基著:《中国现代化与知识分子》,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事业 有限公司1977年
[港]金耀基等著:《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 限公司
[台]胡光镳著:《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1年
[台]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现代化论文集》,中央研究院 近代史研究所1991年
[台]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山东省、 湖南省、湖北省、江苏省、闽浙台地区》(已出5部),中央研究院 近代史研究所专刊
2024/3/24
9
章开沅、罗福惠主编:《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 化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
章开沅著:《离异与回归——传统文化与近代化关系试 析》,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章开沅、朱英主编:《对外经济关系与中国近代化》,华 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年
罗荣渠主编:《从西化到现代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年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续篇——东亚与中国的现代化 进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当代西方发展观研究述评

当代西方发展观研究述评
是 : 注 重 物 的发 展 到强 调 人 的发 展 : 展 从 发
■圈噩■髓圈 社会科学论坛 J 9 7


政 法 ・ 会 社
观 念 不断 更新 , 经济 增 长 、 济 发 展到 社 与 不发 达 关系 的 研究 ,把 发 展 作 为理 论 热 从 经
会 发 展 、 合发 展 : 强 调 欧洲 中心 到 主张 综 从
政 法 ・ 会 社
当代 西 方 发展 观 研 究 述 评

口 江传 月

西
[ 内容 摘 要 ]西 方发展理论在其半个 多世 纪的演变 中, 大致 经历 了“ 发展 经济学”现代化理 “ 论”依 附论 ”世界体 系论 ”新发展观 ” 文 明冲突论” “ “ “ 和“ 等理论形 态的更迭 。当代 西方发展
[ 键 词 ]发 展 ; 关 可持 续 发展 ; 究述 评 。 研 [ 作者 简 介 】江传 月 , 学 博 士 , 东 商 学 院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教 研 部 副教 授 , 哲 广 主要 从
事马 克 思主 义理 论 研 究 。
发 的话 题 。 当今世 界 , 无论 是 发 达 国家还 是 发展 中国家 都 在认 真 研 究 发展 问 题 。发 展 问题 , 关系 到 中华 民族 的根本 利益
自身 内在条件为基 础 的, 括经济增 长 、 治 包 政 民主 、 技水 平提 高 、 科 文化 价值 观念 变迁 、 社
2 0世 纪 5 0年 代 末 6 0年 代 初 . 西 方 在 学 术界 曾兴起 了主要 研 究 非西 方 不 发 达 国
家 或社 会 如何 向发达 状 态 转化 的综 合性 社 会转 型 、 自然 协 调 、 态 平 衡 多方 面 因 素综 生

世界体系理论

世界体系理论

4.世界体系理论的国家观。
5. 世界体系的文明冲突。
沃勒斯坦认为,产生于16 世纪欧洲的资本 主义世界体系本来也是一种特殊文明,但随着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全球范围的扩张,这种“ 特殊文明”通过社会科学和意识形态被逐 渐普遍化,并且在普遍化的过程中异化为种 维护“中心”利益的意识形态工具,其实质就 是实现中心国家文明模式的普遍化,最终导致 世界性的文明冲突。
• 释义:
– “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说的欧洲世界经济 体产生了。它不是一个帝国,尽管它像一个大帝国那 样幅员辽阔,并带有其某些特征。它却是不同的,又 是崭新的。这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一种社会体系,而 且这正是现代世界体系与众不同的特点。它有异于帝 国、城邦和民族国家,因为它不是一个政治实体,而 是一个经济实体。事实上,它的范围(很难说是边界) 囊括了帝国、城邦和正在出现的“民族国家”。它是 一个“世界体系”,并非由于它囊括了了整个世界, 而是由于它大于任何从法律上定义的政治单位。它还 是一个“世界经济体”,因为这个体系各部分之间的 基本联系是经济的,尽管这种联系在某种程度上是由 文化联系而加强的,并且终于(我们将会见到)由政 治安排甚至联盟结构而加强的。” --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12页。
沃勒斯坦认为,虽然世界体系具有自我调节机制, 这使得它能在500 年间度过一次次的危机,不断巩固 和完善,然而,它本身固有的不平等和由此引起的各 种紧张关系始终不能消除,致使它如今已进入“混乱 的告终” 时期。于是一种具有更高生产效率和更合 理的“收入分配制度”的新的世界体系将取而代之, 这就是“社会主义世界政府” 。但是,新体系究竟什 么样,如何产生,沃氏却认为难以预测。
2. 世界体系的结构。
相区别 的重要标志。 在劳动分工和资本 积累的作用下,出现了世界 经济中心区的强国 和 ‌ 世界经济边缘区的弱国,强国之间相互竞争便形成 了历史上的霸权国家,弱国对强国的不满便形成了资本 主义世界体系内的“反体系运动”。从16世纪到20世纪,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共出现了三个霸权国家:16 世纪中 叶的荷兰、17、18世纪的英国和20世纪中叶的美国“问 题在于,称霸是短暂的,一个国家一旦成为霸权国, 它也 就开始衰落。”由此引发整个世界格局的一系列巨变。 根据资本积累、技术以及劳动分工,资本主义世界 经 ‌ 存在三重结构:中心、边缘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半 济 边 ‌ 。中心国家是那些在世界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依 缘 靠先进技术和工业产品控制支配其他国家的国家; 边缘国家指 那些不得不以出口自然资源和初级 产品而受控 于中心国家的国家;

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

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

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是一种关于社会现代化的理论,美国社会学家沃勒斯坦是当代世界体系理论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原因不在这些国家的内部,而在于已经组成了单一世界体系的各国之间的关系中。

在这一世界体系中,国与国之间存在这等级,少数国家成为核心国,多数国家成为它们的附属国。

一、人物简介沃勒斯坦是世界体系理论的创始人,他的多卷本专著《现代世界体系》集中讨论了三个主题,即:世界体系的形成、运作及基本趋向。

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较深刻地揭示了经济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的危机,是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新范式。

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在对资本主义分析和世界体系未来展望时带有局限性和历史悲观主义色彩。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1930- ),在西方学术界被称为“新马克思主义”学者,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厄姆顿分校的杰出教授,担任国际社会学协会主席等数十项学术职务。

他发表的一系列论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产生和发展演变的专著,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当今西方学术界,把资本主义的历史作为一个世界体系的历史来研究,已经形成一个国际性学派。

沃勒斯坦就是这个学派的核心人物。

二、世界体系理论简述世界体系理论兴起于70年代,其标志是美国社会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于1974年出版的《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16世纪资本主义农业和欧洲世界经济的起源》。

在20世纪50、60年代,以帕森斯为代表的现代化理论家认为,西方发达国家所经历的道路正是不发达国家要重复的道路,即现代化就是西化、美国化。

这种“西方中心论”遭到了众多的反对,其中“依附论”和“世界体系论”就是两种主要的回应。

与“依附论”把国家作为研究单位不同的是,“世界体系”理论将世界看作一个整体,通过对政治、经济和文明三个层次的分析,深刻揭示了“中心——半边缘——边缘”结构的发展变迁和运作机制。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非常有必要研究和借鉴“世界体系”理论,更全面地解读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矛盾、困境和发展趋势,同时更清晰地看到作为“反体系”力量的社会主义的前景。

现代化理论、依附论和世界体系理论比较

现代化理论、依附论和世界体系理论比较

现代化理论、依附论和世界体系理论比较一、现代化理论、依附论和世界体系理论的基本观点现代化研究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美国,其后迅速向其他国家传播。

这一时期正是二战结束后,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时期,所以这一时期的现代化研究所关注的问题是:受战争创伤的国家如何发展和复兴,战后摆脱殖民统治的新兴独立国家与地区如何建设。

这一时期的现代化研究主要提出了以下三种观点:一、将所有国家划分为“传统型”和“现代型”,现代化就是“传统型”国家向“现代型”国家迈进的过程;二、认为社会发展与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是来自内部,而发展中国家社会发展的不顺利,根本原因也是来自内部的障碍。

三、认为各个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将会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多地具有现代化国家的特征。

这一阶段形成的现代化的理论通常被称为经典现代化理论。

依附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主要由拉丁美洲的现代化研究的学者提出的,这一理论对经典现代化理论发起了强劲的挑战。

支持依附理论的学者认为,世界分为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处于中心的国家是早发的西方发达国家,处于外围的国家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

外围国家的发展依附于中心国家,形成了一种依附关系,而这种依附关系是不平等的,发达国家在这种依附关系中受益,发展中国家受害。

也就是说,西方国家的发达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不发达。

世界体系理论由美国学者沃勒斯坦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

沃勒斯坦采取了新的观察视角,他认为民族国家并不是近代以来社会变迁的基本单位,而具有结构性经济联系和各种内在制度规定性的、一体化的现代世界体系才是考察16世纪以来社会变迁的唯一实体。

现代世界体系是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基本维度构成的复合体。

经济体是整个世界体系的基本层面,是政治体和文化体存在、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通过经济联系,逐渐一体化,并且一体化过程中是由西方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所以最终将形成一个覆盖全球的一体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二、现代化理论的优缺点经典现代化理论是现代化研究的肇端,是最早被提出的,也是受之后所提出的各种现代化理论抨击最多的,但它对现代化研究观点就真的没有可之处吗?肯定不是的。

新发展理念的历史超越与新时代意义

新发展理念的历史超越与新时代意义

新发展理念的历史超越与新时代意义作者:李红松来源:《宁夏党校学报》2020年第02期摘要:经典现代化理论、依附论、世界体系论是比较典型且在特定时期影响较大的发展理论,但由于各自的局限而日渐褪色。

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具有独特的理论特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从“发展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再到新发展理念,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越来越高度浓缩,也越来越完善。

新发展理念彰显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新境界,克服了西方发展理论的种种弊端,实现了发展理论的历史超越,为人类社会整体未来现代化的生成提供了无限可能,新时代坚持和落实新发展理念意义重大。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发展理论;新时代意义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91(2020)02-005-014发展理论的旨趣在于实现现代化,而几乎所有关于现代化的理论也都是发展理论,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发展理论是关于现代化研究的理论的同义语。

有学者把关于现代化研究的理论分为十种,即“经典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世界体系理论、后现代化理论、生态现代化理论、反思性现代化理论、多元现代性理论、全球化理论、第二次现代化理论和综合现代化理论”[1] 。

本文主要选取经典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世界体系理论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阐明新时代中国发展理论的最新进展及其现实意义。

一、经典现代化理论阐明经典现代化理论,先要弄清楚现代化或现代性的内涵。

关于现代化或现代性的内涵,学界其实是有共识的。

现代化就是人类社会由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的过程,由农业文明迈向工业文明的过程,理性化是“现代形而上学支柱”[2]。

现代性是现代社会的特征和属性,它主要可以归结到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精神层面的现代性即理性、科学、主体性、自我意识等,制度层面的现代性是科层化、民主化等理性化的制度安排[3]。

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现代化过程的确是人类社会工业化和理性化的过程,而且现代社会也确应具有上述现代精神和制度支撑。

现代化理论

现代化理论
一)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 (二)自由主义与保护主义 案例: (三)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 案例:出口导向型 增长模式.ppt 增长模式.ppt (四)计划与市场
后期现代化理论: 三、 后期现代化理论:发展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 发展社会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而有关社会发 20世纪50年代, 展的探讨却可追溯到社会学创始之初。 展的探讨却可追溯到社会学创始之初。 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Auguste Comte)、 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 (Auguste Comte) 、 斯宾塞 (H. Spencer)和马克思 (K. Marx)同时也是社会 和马克思(K (H . Spencer) 和马克思 (K . Marx) 同时也是社会 发展研究的集大成者。 发展研究的集大成者。 稍 后 的 19 世 纪 末 至 20 世 纪 初 , 涂 尔 干 (E. Durkheim)和韦伯 (M. Weber)等社会学形成 和韦伯(M (E . Durkheim) 和韦伯 (M . Weber) 等社会学形成 阶段的代表人物, 阶段的代表人物,则以探讨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 的基本特征以及社会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 发展过程为其研究的主要内容。 发展过程为其研究的主要内容。
著有: 著有: 《社会行动的结构》 社会行动的结构》 社会学理论论文集》 《社会学理论论文集》 社会系统》 《社会系统》 关于一般行动理论》 合著) 《关于一般行动理论》(合著) 经济与社会》 合著) 《经济与社会》(合著) 《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 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 社会结构与人格》 《社会结构与人格》 社会:比较观和进化观》 《社会:比较观和进化观》 现代社会的社会学理论》 《现代社会的社会学理论》 政治与社会结构》 《政治与社会结构》 《现代社会的系统》 现代社会的系统》 社会演化》 《社会演化》 社会系统与行动理论的演变》 《社会系统与行动理论的演变》 行动理论与人类状况》 《行动理论与人类状况》等。

2全球发展理论: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世界体系理论

2全球发展理论: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世界体系理论

经典现代化研究与新现代化研究比较
现代化理论的特征与问题
各种现代化理论特征 以民族国家为分析对单位(nation-state) 追求普通的一般的发展模式 问题 民族主义兴起,新殖民主义发展,发展中国家并不以发 达国家为模式。 一体化的局部出现对以单一国家为分析单位的研究方法 提出挑战。 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抗——冷战 世界南北差距拉大,发展中国家的长期落后影响发达国 家发展。 结论:需要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视为一个系统来考察。
全球发展理论:
现代化理论 依附理论 世大战后,广大发展中国家分分独立,政治独立, 经济谋求独立。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与现代化问题成为关注 焦点,现代化研究就应运而生。 现代化理论的诞生受三个重大事件影响: 美国超级大国的兴起。相反,西欧国家受二战影响而削弱, 美国成为世界的领导者实施了马歇尔计划(Marshall Plan) 帮助受战争摧残的欧洲重建,美国承担了管理世界事业的 责任。 联合的共产主义运动扩展。苏联把影响扩展到东欧,中国、 朝鲜等。 欧洲殖民地帝国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解体。新生的 民族国家寻求发展模式,提升本国经济,提高政治独立。 在这样历史背景下,美国政治精英鼓励社会科学家研究第 三世界国家,促进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与政治稳定,以便 被苏联的共产主义集团夺取。
结构功能分析
• 一九六0年代,社会学家Talcott Parsons 透过结构功能主 义的研究分析社会的变迁,影响了现代化的理论。但是在 论及Parsons 的理论之前,则必须还原对其影响最深者- E. Durkheim(1858-1916)和M.Weber。 • Parsons 把社会的演化分为三个阶段:原始的、中间的和 现代的。他认为现代化的过程起源于西方,借着殖民和扩 散而延伸到别处。而如何认定一个属于现代化的社会, Parsons 在其结构功能论中,则发展出所谓的模式变项 (pattern variables)──此即类似Weber的「理念类型」。 模式变项指的是特定情境中对立的二种行为模式或角色期 待,行动者必须择一而行。

比较教育学第一、二章

比较教育学第一、二章

比较初等教育学
16
三、教育比较研究

用比较方法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 用比较方法对教育问题进行研究 这一领域与教育其它学科相交叉


比较初等教育学
17
第三节 比较教育的主要理论

思考1:比较教育发展过程中有哪些主要的 理论? 思考2:比较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是什么?

比较初等教育学
18
一、比较教育的主要理论



服务教育决策
比较初等教育学 48
四、21世纪比较教育的发展趋势(世界)

研究内容的扩展与深化 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和综合化


研究体系的国际化和合作化
比较初等教育学
49
五、21世纪比较教育的发展趋势(中国)

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方法论基础 重视个案研究,加深国别教育研究 强化比较研究以及比较学科体系建设 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 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预测各国教育发展趋势
比较初等教育学
43
四、20世纪比较教育的主要目的

揭示当代各国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借鉴各国教育发展经验 促进本国教育发展



展望世界教育发展趋势
比较初等教育学 44
第四节 21世纪的比较教育

思考1:21世纪比较教育的代表人物?

思考2:21世纪前比较教育研究的特点?
比较初等教育学
比较初等教育学 7


冯增俊(1996):比较教育学是一门对不 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 探讨教育发展规律及特定表现形式,借鉴 有益经验,推动本国本地区以及世界教育 改革和教育研究的科学。 陈时见(2008):比较教育学是基于整体 取向的比较视野,研究多元文化世界中不 同的教育类型及其相互借鉴和相互影响的 关系,以推动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门 教育科学。(我们采纳这种定义方式)

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剖析

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剖析

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剖析
苏丽亚
【期刊名称】《安顺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15)001
【摘要】世界体系理论创造性地融合了社会发展理论中的“经典现代化理论”与“依附论”的观点,揭示了现代化的不可阻挡的全球发展趋势.沃勒斯坦把世界体系分析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丰富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对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的研究,为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意义,制定正确的社会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总页数】3页(P100-102)
【作者】苏丽亚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01
【相关文献】
1.经济交往与世界体系 --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的哲学评析 [J], 范宝舟
2.权力衍生的不平等世界——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的资本主义研究 [J], 孙登峰
3.走向整体的世界——浅析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之异同 [J], 胡朝
4.沃勒斯坦的现代世界体系理论 [J], 强军锋;苏栋;邵荣华
5.走向整体的世界——浅析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之异同 [J], 胡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世界体系理论

世界体系理论

世界体系理论(World system theory)作为一种理论和方法主要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其主要标志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于1974年出版的《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16世纪资本主义农业和欧洲世界欧洲的起源》(Morderm World—Syste m I: Capitalist Agriculture and the Origins of the European World –Economy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这种理论和方法是西方学术界继5 0,60年代现代化理论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理论和新方法,其影响遍及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以及地理学等主要社会科学领域.世界体系理论创造性地融合了社会发展理论中的主流学派与非主流学派(即―经典现代化理论‖与―依附论‖),揭示了现代化的不可阻挡的全球发展的趋势。

沃勒斯坦采取了新的观察视角,他认为民族国家并不是近代以来社会变迁的基本单位,而是具有结构性经济联系和各种内在制度规定性的、一体化的现代世界体系才是考察16世纪以来社会变迁的唯一实体。

现代世界体系是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基本维度构成的复合体。

经济体是整个世界体系的基本层面,是政治体和文化体存在、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世界经济体的雏形是产生于―延长的16世纪‖(1450―1640年)的欧洲经济体。

在这一时期,欧洲内部的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重要的―分化‖:在西欧,制度性的总危机导致了封建社会的全面衰朽,随着现代工业体系和自由雇佣劳动制度的形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逐渐确立并巩固;而在与之毗邻的东欧,同样的危机却导致了不同的社会后果,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得到加强,已经趋于消失的封建农奴制死灰复燃;地中海沿岸各国的社会发展程度则介于两者之间。

这样,在互补性的地区劳动分工的基础上,欧洲的各个地区之间结成了经常的、稳定的、大规模的贸易联系,一体化的欧洲经济体由此诞生。

第七讲 后发展理论

第七讲 后发展理论

第七讲:后发展理论:依附理论与世界体系理论1.依附理论依附理论是在欠发展理论基础上提出的。

欠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在于继承和发展了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

列宁认为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就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不想让亚非拉等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导致产生了剥削和压迫的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发展不了,出现欠发展状况,就是因为帝国主义的压迫、剥夺和不平等的交换。

依附理论的第一个理论要点是中心与外围,或者叫做中心与边陲,其解释原则与西方现代化理论不同。

依附理论认为发达国家是中心,发展中国家是外围,外围给中心提供原材料,中心国家接受原材料进行深加工,然后把制成品输出到外围国家。

因此,中心是宗主国,而外围国家则是附属国。

这些边缘国家也在发展,但只是依附性地发展,仍然充当发达国家的附庸。

依附理论是拉美的依附性发展经验与教训的总结和反思。

依附理论的第二个理论要点是外因论,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不发达,就是因为发达国家太发达,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就是因为发展中国家不发达,换言之就是不等价的或不平等的交换。

依附理论把发展中国家之所以不发达的原因归结为国际经济政治结构的不平等,并没有从发展中国家自己身上找原因,这就是外因论。

如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占据了有利地位,不断地进行经济掠夺与不平等交换,而处于依附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就要摆脱这种依附地位实现自己的自主发展,打破这种不平等的国际分工格局。

如果后发展国家按照西方现代化理论的说教,不断地追求西方化,那么就只能在依附结构中越陷越深,最终掉入无法自拔的陷阱。

这种依附理论继承发展了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立足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总体框架来研究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以中心与边陲之间的不平等国际关系来批判资本主义体系,具有明显的反西方中心主义的立场,极大地冲击了西方主流的现代化理论。

2.世界体系理论在依附论的基础上,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进一步把对当代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引向深入。

第二讲现代化理论的六大学派及其特点

第二讲现代化理论的六大学派及其特点

第二讲现代化理论的六大学派及其特点第二讲现代化理论的六大学派及其特点现代化理论,包括现代化政治、经济、社会、行为与比较研究理论,也可分为结构学派、过程学派、行为学派、实证学派、综合学派与未来学派的理论,可谓五彩缤纷,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结构学派结构学派以结构—功能主义现代化理论为主要特征。

他们信奉社会进化论思想,认为现代化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之间的根本差别是结构分化、功能专门化与社会整合。

他们更加关注现代性与传统性的比较与转变,即重视转变结果,而不是转变过程,试图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与知识等不同角度区分并阐述社会的不同类型或模式。

代表人物有帕森斯、列维和穆尔等。

帕森斯在他的著作《社会行动论》和《现代社会体系》中,沿用涂尔干的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二元分类法,把社会发展过程看成是社会结构的进步性分化与社会功能的专门化。

结构的分化程度与功能的成熟性代表了社会发展水平。

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知识与文化等特征,分别构成现代性与传统性。

从传统社会的传统性向现代社会现代性的转变,涉及一系列社会结构与功能的根本转变以及社会的整合。

在政治方面,简单自然的村社权力系统与封建专制制度让位于民主制度,包括普选制度、党派制度与科层制度等等,信仰自由代替了宗教统治。

在社会方面的转变,包括结构的分化与层次化、功能的专门化与职业化、社会的流动、家庭的变化、知识的普及、社会世俗化等等。

社会整合则是对社会分化带来的破坏、冲突、失调与紧张关系的平衡。

分化程度与科层化程度高、整合程度大与整合功能强的社会,是更现代的社会。

列维在《现代化与社会结构》中分析了现代化的特征。

他把现代化社会与非现代化社会在社会结构方面的特点与差别归纳成如下八点:(1)现代化社会的政治组织、经济组织、教育组织等诸单位的专业化程度高,而非现代化社会的专业化程度则比较低。

(2)在现代化社会中,由于专业化程度比较高,诸单位是相互依存的,功能是非自足的;而非现代化社会中亲属群体与近邻共同体的自足性比较强,缺少功能的分化。

李毅:西方国际社会学述评

李毅:西方国际社会学述评

西方国际社会学述评李毅博士内容提要西方国际社会学(或称全球社会学)的蓬勃发展,略迟于西方发展经济学和发展政治学的发展。

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帕森斯的社会发展理论占统治地位。

七十年代,社会现代化理论、依附论、世界体系论,影响广泛。

现在,只有世界体系论硕果仅存。

主要代表人物有颇郎伊、艾森斯塔德、墨尔、佛兰克、斯卡齐波尔、梯利、傅高义、林茨、蔡斯-丹,而影响最大的是沃勒斯坦。

在亚欧非大陆世界大体系中,中国处于核心地位一千多年,欧洲是边缘。

1865年前后,英国产值超过中国;1900年前后,美国产值超过英国;中国成了边缘。

今后几十年内,中国产值有可能超过美国,并长期保持第一。

果如此,则以中国为核心,就是人类世界体系的常态。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sociology was a little bit later than that of economics of development and political science of development. In 1950s and 1960s, Parsons‟ theory was in domination. In 1970s, there were Theory of Modernization, Theory of Dependency, and World-System Analysis. Now only World-System Analysis survived. The important figures are Polanyi, Eisenstadt, Moore, Frank, Skocpol, Tilly, Vogel, Linz, Chase-Dunn, and the most important one is Wallerstein. In the Afroeurasian world system, China was the core for more than one thousand years, and Europe was the periphery. British GDP surpassed that of China around 1865, American GDP surpassed that of Britain around 1900, and China became periphery. It is possible that Chinese GDP surpasses that of the U.S. in decades, and keeps number one after that. If it is so, China as the core would be the normality of the world system.关键词国际社会学全球社会学发展社会学历史社会学比较社会学世界体系论全球化研究正文国际社会学(International Sociology),或称全球社会学(Global Sociology),探索国际社会的结构与国际社会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是西方社会学最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

比较教育与社会学

比较教育与社会学

比较教育研究的问题 ●学校群体的性质及结构
社会群体与组织 ●教育制度的结构与特性 ●教育如何影响并推动文化变迁 文化及其整合变迁 ●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 ●教育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 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 ●教师角色与地位 ●性别教育 ●国家、地区之间教育的互动 社会互动 ●教育、社会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
◆ ”群学”:康有为、严复 ◆ 中国的社会学一词译自日文(しゃかいが く)。
3
社会学?
◆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和人们社会行 为的科学。(风笑天)
4
比较教育与社会学的关系
◆ 比较教育的历史是 一个与社会学 “ 联姻”的历史。 与社会学提供给比 较教育的丰富的知 识资源相比, 这种 联姻似乎更多的是 比较教育的“ 一 厢情愿”。(乐先 莲,比较教育研究)
13
四、依附论和世界体系理论
依附理论最早出现在 20 世纪 60 年代的拉丁美洲, 认 为世界是由核心国家 (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和边陲国 家( 欠发达国家) 构成的不平等的体系; 前者对后者的 剥削是导致后者欠发达的根本原因; 为了克服依附关系, 欠发达国家的出路在于同西方发达国家脱钩, 进行社会 主义革命。 比较教育中的依附论观点是在批判结构功能主义发展观 的过程中形成的, 这一理论观点认为一个国家的教育制 度不但受本国因素的影响, 更受到本国外因素的影响。
11
◆三、社会冲突理论
◆是一种与结构功能主义相对立的社会学理论, 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该理论强调用 社会生活中的冲突性来解释社会的变迁,认 为冲突既具有消极作用也具有积极作用。该 理论将学校视为不断再生产社会不公平、阶 级结构和维持现存生产关系的机构。
12
◆ 卡诺依提出要变革以阶级关系再生产 为特征的教育制度,必须探讨变革社 会的阶级结构和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的总战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化理论、依附论和世界体系理论比较一、现代化理论、依附论和世界体系理论的基本观点现代化研究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美国,其后迅速向其他国家传播。

这一时期正是二战结束后,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时期,所以这一时期的现代化研究所关注的问题是:受战争创伤的国家如何发展和复兴,战后摆脱殖民统治的新兴独立国家与地区如何建设。

这一时期的现代化研究主要提出了以下三种观点:一、将所有国家划分为“传统型”和“现代型”,现代化就是“传统型”国家向“现代型”国家迈进的过程;二、认为社会发展与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是来自内部,而发展中国家社会发展的不顺利,根本原因也是来自内部的障碍。

三、认为各个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将会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多地具有现代化国家的特征。

这一阶段形成的现代化的理论通常被称为经典现代化理论。

依附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主要由拉丁美洲的现代化研究的学者提出的,这一理论对经典现代化理论发起了强劲的挑战。

支持依附理论的学者认为,世界分为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处于中心的国家是早发的西方发达国家,处于外围的国家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

外围国家的发展依附于中心国家,形成了一种依附关系,而这种依附关系是不平等的,发达国家在这种依附关系中受益,发展中国家受害。

也就是说,西方国家的发达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不发达。

世界体系理论由美国学者沃勒斯坦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

沃勒斯坦采取了新的观察视角,他认为民族国家并不是近代以来社会变迁的基本单位,而具有结构性经济联系和各种内在制度规定性的、一体化的现代世界体系才是考察16世纪以来社会变迁的唯一实体。

现代世界体系是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基本维度构成的复合体。

经济体是整个世界体系的基本层面,是政治体和文化体存在、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通过经济联系,逐渐一体化,并且一体化过程中是由西方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所以最终将形成一个覆盖全球的一体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二、现代化理论的优缺点经典现代化理论是现代化研究的肇端,是最早被提出的,也是受之后所提出的各种现代化理论抨击最多的,但它对现代化研究观点就真的没有可之处吗?肯定不是的。

首先,经典现代化理论提出了现代化研究所关注的问题,并奠定了现代化研究的基础。

其次,在理论上,经典现代化理论提出的一些观点无疑是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的:一、将所有国家划分为“传统型”和“现代型”,从现实来看,目前世界上的国家正是分为这两种类型以及由“传统型”向“现代型”发展中的过渡类型;二、认为所有国家在发展中,将逐渐趋同,成为具有现代化特征的国家,这一点虽然在部分国家没有得到体现,如伊斯兰革命后的伊朗,但在大部分国家得到了体现,不管是在欧洲、或是在东亚、或是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并且,从长远看,拒绝趋同于现代化特征的国家也极有可能会抛弃自己的做法。

三、经典现代化理论是一种强调开放的理论,提倡各个国家之间的广泛联系,这是符合现代趋势的。

现代社会,一个国家已经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了,必须积极的参与进世界体系里来,并争取更公平的发展条件。

当然,经典现代化理论有许多的不足。

首先是西方中心主义倾向严重,支持经典现代理论的学者认为,发展中国家必须只有走单一的发展道路,即走西方的发展道路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并且他们强调世界联系时,制定的规则以西方的利益为主。

这一点显然是站不住脚的,一些未按照西方模式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和巴西,现在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一些重复西方模式的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却变得越来越坏,如许多前殖民地的非洲国家。

事实说明现代化道路并不是只有西方国家所走过的那一种,而附合自己国情的发展方式才是发展所需要的。

同时,现代化过程中,所有国有应该是平等的,而西方为自己利益所制定的规则肯定是不会被广大发展中国家所同意的,最终也将被重新制定。

其次,经典现代化另一个严重的问题是抛弃了传统的价值观。

经典现代化理论认为,传统的价值观是阻碍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发展中国家只有抛弃自己的传统价值观,采取西方的现代价值观体系,才能成功的实现现代化。

但是传统与现代化价值观真的排拆吗?抛弃了传统价值的发展中国家能发展得好吗?很多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给这种观点重重一击,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1979年伊朗所发生的伊斯兰革命。

伊朗巴列维王朝在发展国家时,彻底地抛弃了自己的传统价值观,结果导致社会思想混乱,社会弊病丛生,发展也停滞不前,王朝也被革命所推翻。

传统价值观其实和现代化并不冲突,各个国家应该从自己的传统出发,找到适合自己国家国情的发展道路,也就是说,现代化发展不仅不是抛弃传统价值观,而是在新情况下融合传统价值观。

只要处理方式得当,传统价值观将会对现代化起到一个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日本,它的现代化过程并不是完全照搬西方模式,而是利用自己传统的“忠诚”思想来鼓励奉献,使日本快速的完成了现代化。

再次,经典现代化理论将所有国家划分为“传统型”和“现代型”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确实也过于简单化和抽象化了。

毕竟各个国家有各自不同的历史、地理、人文特征,就是“现代型”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就有一定的不同,如日本和西欧国家,更何况残次多态发展中国家,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东南亚国家和拉丁美洲国家之间各自的特点是明显不同的。

最后,经典现代化理论还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等。

这种不平等是人为造成的,但经典现代化理论却回避了这个问题,并且天真的认为,通过发展中国家成功实现现代化,可以自然而然地消除这个问题。

然而,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没有成功,不平等的问题也没有被消除,反而是在发达国家的主导下,在发达国家企图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的情况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平等越来越严重和明显。

这一点是经典现代化理论最大的不足。

三、依附论的优缺点依附论是由拉丁美洲学者提出的,是来自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声音。

依附论的提出,表现发展中国家的学者已经开始对自己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所处的地位进行思考,开始挑战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支配地位。

依附论让发展中国家认识到现代化过程中主要问题:首先,在现代化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处于中心,发展中国家处于边缘,发达国家控制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其次,发达国家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的支配,攫取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成果,使发达国家永远处于优势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却无法摆脱被支配的地位;最后,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形成一种较强的依赖,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极易受到发达国家经济的影响,发达国家出现危机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马上会出现连锁反应,导致经济停滞、政局动荡、社会混乱。

依附理论让发展中国家意识到了现代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平等地位。

但是,依附理论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

首先,把世界划分为处于依附地位的边缘国家和处于中心的被依附国家,这种模式过于简单。

一些原处于发展中国家集团的国家,如韩国、新加坡等,已经通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成为了发达国家,但他们一定程度上,依然是依附于其他国家的。

并且,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和技术支持,对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总体上是利大于弊,不能把这些帮助简单说成是发达国家控制发展中国家的手段。

其次,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出口不一定是被剥削。

发展中国家物资丰富,拥有大量的工业原料产品,但是发展中国家由于本身的技术原因或消费市场原因,无法消耗这些原料产品。

如果发展中国家不把这些产品卖给发达国家,将无法给自己创造利益,同时也会影响到发达国家的生产,使发展中国家所需要的工业产品的成本提高,当这些工业产品被卖回给发展中国家时,价钱必定升高,到头来发展中国家还得花更多的钱购买。

另一方面,现在国际上拥有各种不同性质经济组织,其中包括很多发展中国有的组织,这些组织联合起来,可以提高原料产品的价格,保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

这些组织中最著名的就是石油输出国组织。

再次,依附论过度强调是外在原因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受挫,而忽视了发展中国家内部的诸多问题。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缓慢,有发达国家的原因,但其自身的原因也是很多的,比如人口高速增长的问题,国民文化程度普遍很低的问题,国家政局动荡腐败的问题等等。

发展中国家要成功实现现代化,不仅得争取平等的外部条件,还必须正视这些内部问题,这些内部问题在阻碍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不一定比外部原因小。

最后,依附论具有强烈的激进主义色彩。

依附论通常都很偏激,看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的问题后,都希望能采取迅速有效的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甚至鼓吹用革命手段来改变社会制度。

拉美国家的政变频发,就跟依附论的鼓励有关,这些国家频频进行爆风骤雨式的改革,但事实是这些国家不但没有成功实现现代化,反而由于政局动荡,陷入了更深的混乱之中。

依附论看到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部分问题,但没有找到真正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四、世界体系理论的优缺点世界体系理论首先是承认了世界体系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是确实存在的,同时,世界体系理论还指出整个世界已经处于一个不断融合的一体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谁也离不开谁。

其次是将世界划分为中心国家、半边缘国家和边缘国家,使国家的划分更为充实,更能说明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和地位。

“中心”国家拥有生产和交换的双重优势,对“半边缘”和“边缘”进行经济剥削,维持自己的优越地位;“半边缘”既受“中心”的剥削,又反过来剥削更落后的“边缘”,而“边缘”则受到前两者的双重剥削。

甚至在最“边缘”的两国家之间,都可能根据自己所处地位,形成剥削和被剥削关系。

世界体系理论自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融合了包括经典现代化理论和依附论在内的各种现代化理论的可取之处,对世界格局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

世界体系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首先,世界体系论对现代化的理解有失片面。

在沃勒斯坦看来,现代化即是资本主义化,而资本主义化就是资本支配下的经济剥削关系的扩展。

然而,现代化道路不只有走资本主义道路一条路,一些国家,如中国和巴西,通过走自身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抛弃了走西方模式的道路,面是探索符合自己国家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现代世界是一个参差多态的世界,所以,不可能出现千篇一律的国家模式,并且广大发展中国家,只有通过采取符合自身国情的方式才有可能成功实现现代化。

其次,世界体系论的“结构决定论”(外部因素决定论)过于僵化。

世界体系论认为,世界体系本身固有的整体发展规律决定着其构成要素的单个国家在体系中的地位变动。

这种观点显然与一些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有差距。

作为发展理论,这种整体研究法忽略了具体国家不同历史对期的特殊发展过程,忽视了对具体国家发展道路的探讨,缺乏实际应用性。

再次,世界体系理论对经济体系与政治体系的相互关系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