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PPT课件
合集下载
《醉翁亭记》PPT课件共30张
![《醉翁亭记》PPT课件共30张](https://img.taocdn.com/s3/m/7790ec16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9c.png)
点出亭
亭周环境:环滁皆山→琅玡山→酿泉→有亭翼然 亭之得名: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
亭外景 亭中宴
朝暮之家:朝——日出;暮——云归 四时之景:春花、夏木、秋风、冬石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乐 亦 无 穷
别有一番风味
太守归、游人去、禽鸟乐 离亭归
从人乐、太守乐
借山水之乐排遣内心的郁闷 表现“与民同乐”的政治理 想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重要虚词的用法
2.掌握全文的脉络,理解文章写景叙事和抒情 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增强社会 责任感,树立胸怀天下的理想
新课导入
这 是 什 么 地 方 ?
醉翁亭简介 名字的由来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 (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
花。 茂盛。 光,穿过时空,照亮了中国文学长廊,它就是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近千年、并让世界为之回首的唐宋文学。徜徉在
这座文学珍宝馆,我们目不暇接,我们留连忘返。在这里,我们与中国文学史上的众多名流巨匠擦肩而过:今天迎
面野走芳来的发是而“天幽子香呼来,不佳上船木”笑秀傲而红尘繁的阴李白,。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读出节奏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5、野芳/发而幽香 6、至于/负者/歌于途 7、杂然/而前陈者 8、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9、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疏通文意
环绕。
茂盛的样子。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环绕着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 星河美耿,耿,一银眼汉迢望迢去。从,远树古奔木来的茂中盛华文又明幽的长深河秀,千丽回的百转,,千是淘琅万漉琊,山使一。颗明珠浮出了水面,它的异彩流
亭周环境:环滁皆山→琅玡山→酿泉→有亭翼然 亭之得名: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
亭外景 亭中宴
朝暮之家:朝——日出;暮——云归 四时之景:春花、夏木、秋风、冬石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乐 亦 无 穷
别有一番风味
太守归、游人去、禽鸟乐 离亭归
从人乐、太守乐
借山水之乐排遣内心的郁闷 表现“与民同乐”的政治理 想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重要虚词的用法
2.掌握全文的脉络,理解文章写景叙事和抒情 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增强社会 责任感,树立胸怀天下的理想
新课导入
这 是 什 么 地 方 ?
醉翁亭简介 名字的由来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 (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
花。 茂盛。 光,穿过时空,照亮了中国文学长廊,它就是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近千年、并让世界为之回首的唐宋文学。徜徉在
这座文学珍宝馆,我们目不暇接,我们留连忘返。在这里,我们与中国文学史上的众多名流巨匠擦肩而过:今天迎
面野走芳来的发是而“天幽子香呼来,不佳上船木”笑秀傲而红尘繁的阴李白,。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读出节奏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5、野芳/发而幽香 6、至于/负者/歌于途 7、杂然/而前陈者 8、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9、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疏通文意
环绕。
茂盛的样子。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环绕着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 星河美耿,耿,一银眼汉迢望迢去。从,远树古奔木来的茂中盛华文又明幽的长深河秀,千丽回的百转,,千是淘琅万漉琊,山使一。颗明珠浮出了水面,它的异彩流
第12课《醉翁亭记》课件(共42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2课《醉翁亭记》课件(共42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ecf5958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7a.png)
相关介绍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通过记事、记景、记人来 抒发作者的情感或发表作者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例如《小石 潭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等。
环滁
chú
读 林壑
hè
蔚然
wèi
准 琅琊
潺潺
字 酿泉
lánɡ yá chán niànɡ
音 饮少辄醉 zhé
❖ 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与
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 称“中国四大名亭”,居“四大名亭”之 首。醉翁亭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 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 》写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 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 凌空挑出。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 复建,终不为人所忘。
苏轼草书《醉翁亭记》碑帖拓 本
四大名楼总图
江
南
三 大
黄鹤楼
名楼岳阳楼滕王阁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 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 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 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 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 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 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 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 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 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 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 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六一居士来历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 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 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 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 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 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 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 岂不为六一乎?”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件·醉翁亭记 (共68张PPT)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件·醉翁亭记 (共6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cc2f29184868762caaed5d0.png)
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解决生字。 自学指导: 1、认真听朗读,感受作者感情。 2、结合朗读,将自己读不准的字音标注在书 上。
读出下列词语
林壑 hè 翼然 yì
i 蔚然 wè 晦明 huì
潺潺 chá n 辄醉 zhé
环滁 chú 野蔌 sù 觥筹交错gōng 伛偻 Yŭ lǚ 琅琊 lá ngYá 阴翳 yì
欧阳修
春 意 闹
夏 景 爽
秋 意 浓
雪 景 美
欧 阳 修 手 植 梅
欧 门
“酿泉”
琅琊寺
琅琊寺的外墙
醉翁亭
坐落在安徽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是安徽 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 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说的就是此亭。 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 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数百年 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 忘。解放后,人民政府将醉翁亭列为省级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 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 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 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 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已而:不久,后来 翳: 遮盖 树林的上面和下面 去: 上下: 离开 乐: 以……为乐 乐: 乐趣 谓: 为,是
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老僧智仙。给 它起名字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 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喝酒, 喝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 起了个名号叫醉翁。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 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 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若夫日出而林霏 开,云归而岩穴暝,晦 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 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 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霏: 雾气 开: 散 聚拢 归: 暝: 昏暗 晦: 阴暗 芳: 花 发: 开 秀: 草木繁盛 繁阴: 浓阴
《醉翁亭记》PPT优秀课件
![《醉翁亭记》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0299769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11.png)
静态之美
山峰巍峨,古树参天,彰显大 自然的壮丽与沉稳。
动静相宜
飞鸟掠过水面,鱼儿在水中游 弋,构成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 。
意境深远,抒发作者情感
01
02
03
寄情山水
通过对醉翁亭周边景色的 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 然的热爱和向往。
忘却尘世
在美丽的自然景色中,作 者忘却了世间的纷争和烦 恼,达到了心灵的宁静。
中庸之道
作者在文中提倡饮酒作乐,但强调“ 颓然乎其间”的适度原则,体现了儒 家中庸之道的思想。
现代价值观审视下文章意义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文章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 于现代社会而言,这一观念仍然具有 重要意义。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追求精神自由
在醉翁亭这个自然环境中,人们可以 忘却世间的纷争和束缚,追求精神的 自由和解放。
地理位置及环境
醉翁亭位于琅琊山半山腰处,周围环境优美,山水相依,景色宜 人,是文人墨客游览胜地。
欧阳修生平及文学成就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 (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文学成就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诗词、书法等都有很高的成就。他的散 文风格平易流畅,委婉曲折,富有感染力;诗词则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其他人物形象塑造及其作用
滁人形象
文中还塑造了滁州人民的形象,他们 安居乐业、和睦相处,展现了作者理 想中的社会景象。
宾客形象
宾客们跟随醉翁一起饮酒作乐,他们 的形象衬托出醉翁的豁达和洒脱。
人物间互动关系揭示主题
01
醉翁与滁人的互动
醉翁与滁人一起饮酒、游玩,形成了亲密无间的关系,体现了人与人之
《醉翁亭记》优秀课件ppt
![《醉翁亭记》优秀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6f1a006b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08.png)
艺术手法
总结词
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如白描、烘托 、对比等,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有 力。
VS
详细描述
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白描 、烘托、对比等,使得文章在表达上更加 生动、形象、有力。白描手法简练明快, 烘托手法突出主题,对比手法使景物更加 鲜明。这些手法的运用不仅丰富了文章的 表现力,也使得文章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 。
代表作品
《醉翁亭记》、《秋声赋》、《 卖油翁》等。
写作背景
01
欧阳修被贬滁州,政治上失意, 内心苦闷,寄情山水,借酒消愁 。
02
醉翁亭位于滁州西南的琅琊山, 是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建造的一 座亭子。
文学地位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代表作 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
之作。
该文被选入《古文观止》、《唐 宋八大家文钞》等重要文学选本
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语言简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 人生的深刻感悟。
主题思想
《醉翁亭记》的主题思想是表达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 和感悟。通过对醉翁亭周围景色的描绘,作者表达了自己 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向往;通过对与民同乐的描写,作者表 达了自己对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理想和追求。
主题思想深刻,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 深刻的启示。
情感表达
总结词
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触动。
详细描述
文章中作者通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中。读者在品味文章时,能 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喜怒哀乐,体会到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感慨与思考。这种情感表达方式使得文章具有强烈的感 染力和艺术魅力。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醉翁亭记》以其优美的语言、 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 ,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醉翁亭记课件(共35张PPT)
![醉翁亭记课件(共3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be8f9a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b3.png)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兴趣并不在于喝酒。 形容人别有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
【前呼后应】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 在应答。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 【山肴野蔌】指野味蔬菜。
【峰回路转】现比喻局势发生变化。
文 本 分 析
第一段
请用 划原分文层回次答并下概列括问第题一段大意
1.滁州的地理特点? 2.西南诸峰的特点? 3.琅琊山的特点? 4.醉翁亭的位置? 5.醉翁亭名字的由来? 6.自号醉翁的原因?
第二段可分为三层请找出本段中的骈句,并说说它的 好处。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使音韵和谐优美,读起来音调抑扬顿挫,给读 者一种美的感受。
第三段
本段主要内容是什么?描写了哪四幅画面? (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概括)
滁人游 众宾欢
太守宴 太守醉
描写太守与滁人 游山宴饮之乐。
重点积累
一、一词多义 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聚拢,归集 回家
秀丽 茂盛
山水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趣 快乐 以……为乐
太守自谓 太守谓谁
称谓、命名 为,是
二、成语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 真相大白。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深入探究
·文章总共写了哪些“乐”?
山水之乐、宾客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 太守之乐
·作者自号“醉翁”,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 文中作者因何而“醉”?
因山水之乐而醉,因深入探究
·醉翁的“醉”与“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 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能同其乐”
【前呼后应】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 在应答。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 【山肴野蔌】指野味蔬菜。
【峰回路转】现比喻局势发生变化。
文 本 分 析
第一段
请用 划原分文层回次答并下概列括问第题一段大意
1.滁州的地理特点? 2.西南诸峰的特点? 3.琅琊山的特点? 4.醉翁亭的位置? 5.醉翁亭名字的由来? 6.自号醉翁的原因?
第二段可分为三层请找出本段中的骈句,并说说它的 好处。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使音韵和谐优美,读起来音调抑扬顿挫,给读 者一种美的感受。
第三段
本段主要内容是什么?描写了哪四幅画面? (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概括)
滁人游 众宾欢
太守宴 太守醉
描写太守与滁人 游山宴饮之乐。
重点积累
一、一词多义 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聚拢,归集 回家
秀丽 茂盛
山水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趣 快乐 以……为乐
太守自谓 太守谓谁
称谓、命名 为,是
二、成语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 真相大白。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深入探究
·文章总共写了哪些“乐”?
山水之乐、宾客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 太守之乐
·作者自号“醉翁”,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 文中作者因何而“醉”?
因山水之乐而醉,因深入探究
·醉翁的“醉”与“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 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能同其乐”
九上12 醉翁亭记 课件(共19张ppt)
![九上12 醉翁亭记 课件(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9a32969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92.png)
1.醉心“蔚然”山色:了解欧阳修的际遇后你觉得欧阳修 眼中的滁州秀美山色与他的内在心境吻合吗?
品读课文,知其人论其世
2.认识“颓然”太守:如果在文章中找一处用词来贴合他 的真实人生遭遇,你会选择哪个词?为什么?
a.欲醉欲倒的样子。 b.精神萎靡,颓废的样子。
品读课文,知其人论其世
3.欧阳修说“杂然太守宴,众宾欢也。”太守宴究竟“杂” 在哪里呢?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初读全文,感知课文之意 醉 翁 亭 记
宋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 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 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起坐而⑩喧哗者,众宾欢也。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 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 错杂;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
⑦非丝非竹:不在于音乐。 ⑧觥:酒杯。 ⑨筹:行酒令的筹码。
在尽情欢乐。
⑩交错:交互错杂。
苍颜白发,颓(tuí)然⑪乎其⑫间者,
太守醉也。 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 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山肴(yáo)①野蔌(sù)②,杂然③而④
①山肴:野味。
前陈⑤者,太守宴也。
②野蔌:野菜。
野味野菜,错杂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
③杂然:交错的样子。
在宴请宾客。 宴酣⑥之乐,非丝非竹⑦,射者中(zhòng),
④而:连词,表修饰 ⑤前陈:摆开,陈列。
弈(yì)者胜,觥(gōng)⑧筹⑨交错⑫, ⑥酣:尽兴地喝酒。
品读课文,知其人论其世
2.认识“颓然”太守:如果在文章中找一处用词来贴合他 的真实人生遭遇,你会选择哪个词?为什么?
a.欲醉欲倒的样子。 b.精神萎靡,颓废的样子。
品读课文,知其人论其世
3.欧阳修说“杂然太守宴,众宾欢也。”太守宴究竟“杂” 在哪里呢?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初读全文,感知课文之意 醉 翁 亭 记
宋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 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 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起坐而⑩喧哗者,众宾欢也。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 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 错杂;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
⑦非丝非竹:不在于音乐。 ⑧觥:酒杯。 ⑨筹:行酒令的筹码。
在尽情欢乐。
⑩交错:交互错杂。
苍颜白发,颓(tuí)然⑪乎其⑫间者,
太守醉也。 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 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山肴(yáo)①野蔌(sù)②,杂然③而④
①山肴:野味。
前陈⑤者,太守宴也。
②野蔌:野菜。
野味野菜,错杂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
③杂然:交错的样子。
在宴请宾客。 宴酣⑥之乐,非丝非竹⑦,射者中(zhòng),
④而:连词,表修饰 ⑤前陈:摆开,陈列。
弈(yì)者胜,觥(gōng)⑧筹⑨交错⑫, ⑥酣:尽兴地喝酒。
《醉翁亭记》ppt课件
![《醉翁亭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2c834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ac.png)
1、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 么?核心又是什么?请用一个字概括他们共同的 心情。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四幅 核心是太守醉 共同的心情是 “乐”
合作交流,理解文意
2.太守“颓然乎其间”是太守贪杯喝多了吗?你是如何理 解太守的醉的? “醉”有两层意思,一层是 “喝酒醉了”,另一层意思 是陶醉于山水之中和百姓和平安乐的生活,表达了作者与 民同乐、醉心山水的政治理想。
不久
回家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
意思是鸟 从也跟。随树林荫遮翳盖,鸣声到上处下叫,游人去而禽
乐趣 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表转折,却 而不知人之乐;
不久夕阳落山,人影纵横散乱,是太守 回去,宾客跟随啊。树林枝叶茂密成阴,鸟 儿到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禽鸟在欢乐。然 而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 趣;
• 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与北 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 “中国四大名亭”,居“四大名亭”之首。 醉翁亭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 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 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 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 挑出。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 终不为人所忘。
背着东西的人 休息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
应答 腰背弯曲,这里指代老年人
应,
伛偻
搀扶,带领,这里指代小孩子
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
清 野味
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
菜蔬 错杂的样子 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野蔌, 杂然而
前陈者,太守宴也。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 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 应,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的,是滁州的人们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 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 甜而酒水清,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 放在前面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四幅 核心是太守醉 共同的心情是 “乐”
合作交流,理解文意
2.太守“颓然乎其间”是太守贪杯喝多了吗?你是如何理 解太守的醉的? “醉”有两层意思,一层是 “喝酒醉了”,另一层意思 是陶醉于山水之中和百姓和平安乐的生活,表达了作者与 民同乐、醉心山水的政治理想。
不久
回家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
意思是鸟 从也跟。随树林荫遮翳盖,鸣声到上处下叫,游人去而禽
乐趣 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表转折,却 而不知人之乐;
不久夕阳落山,人影纵横散乱,是太守 回去,宾客跟随啊。树林枝叶茂密成阴,鸟 儿到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禽鸟在欢乐。然 而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 趣;
• 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与北 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 “中国四大名亭”,居“四大名亭”之首。 醉翁亭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 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 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 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 挑出。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 终不为人所忘。
背着东西的人 休息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
应答 腰背弯曲,这里指代老年人
应,
伛偻
搀扶,带领,这里指代小孩子
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
清 野味
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
菜蔬 错杂的样子 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野蔌, 杂然而
前陈者,太守宴也。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 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 应,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的,是滁州的人们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 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 甜而酒水清,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 放在前面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
醉翁亭记ppt优秀课件
![醉翁亭记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9a6589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b9.png)
03
醉翁亭记中的文化元 素
山水文化
山水景致
醉翁亭四周的山水景致被赋予了 文化内涵,成为文人墨客抒发情 感、寻求心灵寄托的对象。
山水审美
醉翁亭记中展现了对山水的独特 审美,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美的敏 锐感知和追求。
饮酒文化
酒与情感
醉翁亭记以饮酒为线索,将个人情感 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展现了酒在文 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文化弘扬
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如书籍、影视作品、文化讲座等,弘扬醉翁 亭记的文化价值,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旅游推广
醉翁亭作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通过旅游 推广,进一步弘扬了醉翁亭记的文化影响力。
06
醉翁亭记的启示与思 考
对人生的启示
01 02
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以酒为乐,放情于山水之间,体现了对内心平静和 宁静的追求。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应该学会放下繁琐的事务,寻找内 心的平静和宁静。
醉翁亭记文学价值
文学风格
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表现了欧阳修独特的文 学风格。
文学思想
文章表达了欧阳修“与民 同乐”的思想,体现了其 关注民生、关心百姓的情 怀。
文学影响
醉翁亭记被誉为中国古代 散文的典范之作,对后世 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
02
醉翁亭记文本解读
文章结构梳理
引言
介绍作者、作品背景及醉翁亭的地理位置。
叙述太守与宾客的游宴活动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描述醉翁亭的环境
山水景色、四时变化等。
议论抒情
表达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
关键句段解析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 上者,醉翁亭也。”:描述醉 翁亭的地理位置和景色,展现 其独特魅力。
醉翁亭记ppt课件
![醉翁亭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e8b3462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c5.png)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 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是北宋古文运动 的领袖。
醉翁亭记创作背景
创作时间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创 作。
创作地点
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醉翁亭。
创作背景
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 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在这种背景下,欧阳修写下了这篇 优美的散文。
现实意义
醉翁亭记中的文化内涵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现实 意义。同时,其治理山水的理念对于当今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借鉴意义。
PART 06
醉翁亭记艺术特色鉴赏
REPORTING
笔触细腻,描写生动
景物描绘
醉翁亭记通过对山水、花草、鸟兽的精细描绘,展现出自然景色 的优美和生机。
人物形象
无为而治
01
醉翁顺应自然规律,无为而治,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精
髓。
天人合一
02
醉翁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与自然和谐共处,彰显了道家天人
合一的哲学观念。
逍遥自在
03
醉翁寄情山水,逍遥自在,体现了道家追求自由、超脱的精神
境界。
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
历史背景
醉翁亭记创作于北宋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及文人心态。
醉翁亭记ppt课件
REPORTING
• 醉翁亭记背景介绍 • 醉翁亭记文本解读 • 醉翁亭记中的自然描写 • 醉翁亭记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 醉翁亭记中的文化内涵挖掘 • 醉翁亭记艺术特色鉴赏
目录
PART 01
醉翁亭记背景介绍
REPORTING
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是北宋古文运动 的领袖。
醉翁亭记创作背景
创作时间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创 作。
创作地点
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醉翁亭。
创作背景
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 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在这种背景下,欧阳修写下了这篇 优美的散文。
现实意义
醉翁亭记中的文化内涵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现实 意义。同时,其治理山水的理念对于当今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借鉴意义。
PART 06
醉翁亭记艺术特色鉴赏
REPORTING
笔触细腻,描写生动
景物描绘
醉翁亭记通过对山水、花草、鸟兽的精细描绘,展现出自然景色 的优美和生机。
人物形象
无为而治
01
醉翁顺应自然规律,无为而治,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精
髓。
天人合一
02
醉翁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与自然和谐共处,彰显了道家天人
合一的哲学观念。
逍遥自在
03
醉翁寄情山水,逍遥自在,体现了道家追求自由、超脱的精神
境界。
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
历史背景
醉翁亭记创作于北宋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及文人心态。
醉翁亭记ppt课件
REPORTING
• 醉翁亭记背景介绍 • 醉翁亭记文本解读 • 醉翁亭记中的自然描写 • 醉翁亭记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 醉翁亭记中的文化内涵挖掘 • 醉翁亭记艺术特色鉴赏
目录
PART 01
醉翁亭记背景介绍
REPORTING
《醉翁亭记》ppt课件
![《醉翁亭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e2cd19a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42.png)
具体内涵:勤政爱民,让百姓过上丰衣足食、 和谐快乐的生活。
悟醉翁之醉
1.文中“醉”字出现的频率也很高,找 出相关语句整合阅读,说说你看到一个怎样 的醉翁。
2.阅读补充的背景资料,谈谈你对醉翁有何新
的理解。
资料一:欧阳修贬滁州的原因 欧阳修生于公元1007年,24岁中进士,步入了仕途,他时刻牵 挂国家大事,对范仲淹之“登朝与国论,每顾事是非,不顾自身安 危”的行为大加赞赏。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范仲淹等人为了 缓和国家内外交困的严重情况,提出一系列“新政”措施,欲作政 治改革,但这些措施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在朝廷内外的强 烈反对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新政”失败,范仲淹等人 被驱出朝廷。欧阳修是“庆历新政”的积极支持者,被一些进谗之 人加上莫须有的罪名,革职远放滁州。
阅读补充材料,深入体会欧阳修的 “醉”中有着被贬的忧愁、不为人知的孤 独、寄情山水的放纵。
悟欧阳修之怀
与民同乐,斯人独醉,醉同其乐。分析 “醉”与“乐”的关系,谈谈你对欧阳修的 理解。
忧思内藏、勤政为爱的胸怀; 在忧困中依然坚守政治理想抱负的胸怀 气度。
导入
文辞,指文章的字法、句法、句式、节奏等。 散文往往借助文辞来表达情感。本课我们将通过品 辞法去体会《醉翁亭记》传达出的情感。
删除比读
原文运用了21处“也”字,这些“也” 字删去后并不影响原意。但是作者为何要用 这么多“也”字呢?我们可以尝试删除“也” 来比读体会。
运用删除比较法,读其他含有“也” 字的句子,体会情感。
醉翁亭记
第三课时 联文悟怀
悟太守之乐
1.“乐”是文章出现最多的表现情感的词语。 把与“乐”相关的句子找出来分类阅读,看有何发 现。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寻找与“乐”有关的句 子并分类。
悟醉翁之醉
1.文中“醉”字出现的频率也很高,找 出相关语句整合阅读,说说你看到一个怎样 的醉翁。
2.阅读补充的背景资料,谈谈你对醉翁有何新
的理解。
资料一:欧阳修贬滁州的原因 欧阳修生于公元1007年,24岁中进士,步入了仕途,他时刻牵 挂国家大事,对范仲淹之“登朝与国论,每顾事是非,不顾自身安 危”的行为大加赞赏。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范仲淹等人为了 缓和国家内外交困的严重情况,提出一系列“新政”措施,欲作政 治改革,但这些措施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在朝廷内外的强 烈反对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新政”失败,范仲淹等人 被驱出朝廷。欧阳修是“庆历新政”的积极支持者,被一些进谗之 人加上莫须有的罪名,革职远放滁州。
阅读补充材料,深入体会欧阳修的 “醉”中有着被贬的忧愁、不为人知的孤 独、寄情山水的放纵。
悟欧阳修之怀
与民同乐,斯人独醉,醉同其乐。分析 “醉”与“乐”的关系,谈谈你对欧阳修的 理解。
忧思内藏、勤政为爱的胸怀; 在忧困中依然坚守政治理想抱负的胸怀 气度。
导入
文辞,指文章的字法、句法、句式、节奏等。 散文往往借助文辞来表达情感。本课我们将通过品 辞法去体会《醉翁亭记》传达出的情感。
删除比读
原文运用了21处“也”字,这些“也” 字删去后并不影响原意。但是作者为何要用 这么多“也”字呢?我们可以尝试删除“也” 来比读体会。
运用删除比较法,读其他含有“也” 字的句子,体会情感。
醉翁亭记
第三课时 联文悟怀
悟太守之乐
1.“乐”是文章出现最多的表现情感的词语。 把与“乐”相关的句子找出来分类阅读,看有何发 现。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寻找与“乐”有关的句 子并分类。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课件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17da681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ef.png)
本段有两个成语,请分别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 意思。
前呼后应: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 在应答。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 。
觥筹交错: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跟随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
不久
鸟到处叫
回家
林荫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
遮盖
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2)第2段可分三层。 第一层写山间 早晚
的风景,
第二层写山间 四季
的风景,
第三层写 欣赏山水的无穷乐趣
。
这三层之间的关系,是由 分 而 总 。
(3)写山间早和晚的风景的句子是:
早: 日出而林霏开
晚: 云归而岩穴暝
(4)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是写景的好方法,
本段抓住四时的景物特征,分别是:
春: 野芳发而幽香
建造
命名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
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就
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
取名
意趣,乐趣。 于,介词
高,故自号 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
领会
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寄托
环滁皆山也。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它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像那太阳出来林中的雾气消散,
云归而岩穴 暝,
烟云集合,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晦明变化者,
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山间之朝暮也。
就是山间早晨和晚上(的景象)。
野芳 发而幽香,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佳木秀而繁阴,
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九年级语文上册11醉翁亭记课件(共32张幻灯片)
![九年级语文上册11醉翁亭记课件(共32张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5be26979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2c.png)
写早晚风景变化,抓住“明”“晦”的特点,用“出”“云 归”写出“林开”“岩暝”的变化景象,成为对照鲜明的两画面。
写四时景抓住了山间特殊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写 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
3.第3段写什么?可分为哪几层?段首的“至 于”有什么作用?
写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 可分为四小层。分别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 欢”“太守醉”四个场面。其中“太守醉”是全段核心, 其他俱是陪衬,写“醉”也是写“乐”。 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平列的。
②为人而醉。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 热闹特殊;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洌,美味佳肴,应有 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 太守醉,作为太守,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 人自醉了。
③为情而醉。“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 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一句中分析了不同层 次的乐,鸟乐是本能享受山水之乐。宾客的乐是随从太守而乐, 境域不高。只有乐其乐——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进而 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更重要的是在于与民同乐这一文章主 旨,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卒章显志”这 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水落而石出者
(动词,显露)
出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动词,出来)
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云归而岩穴暝
乎
在乎山水之间也
颓然乎其间者
(动词,回去) (动词,归聚)
(介词,于) (介词,在)
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 (连词,表承接)
而年又最高 而 溪深而鱼肥
杂然而前陈者 而不知人之乐
(连词,表递进)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转折)
写四时景抓住了山间特殊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写 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
3.第3段写什么?可分为哪几层?段首的“至 于”有什么作用?
写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 可分为四小层。分别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 欢”“太守醉”四个场面。其中“太守醉”是全段核心, 其他俱是陪衬,写“醉”也是写“乐”。 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平列的。
②为人而醉。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 热闹特殊;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洌,美味佳肴,应有 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 太守醉,作为太守,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 人自醉了。
③为情而醉。“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 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一句中分析了不同层 次的乐,鸟乐是本能享受山水之乐。宾客的乐是随从太守而乐, 境域不高。只有乐其乐——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进而 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更重要的是在于与民同乐这一文章主 旨,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卒章显志”这 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水落而石出者
(动词,显露)
出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动词,出来)
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云归而岩穴暝
乎
在乎山水之间也
颓然乎其间者
(动词,回去) (动词,归聚)
(介词,于) (介词,在)
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 (连词,表承接)
而年又最高 而 溪深而鱼肥
杂然而前陈者 而不知人之乐
(连词,表递进)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转折)
12 醉翁亭记 课件(共38张ppt)
![12 醉翁亭记 课件(共3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82b0638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05.png)
重点研讨
6.第3段写什么?可分为哪几层?段首的“至于”有什么作用?
写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可分为四小层。分别是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场面。其中“太守 醉”是全段核心,其它俱是陪衬,写“醉”也是写“乐”。
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并列。
重点研讨 6.“太守醉”仅仅指喝醉酒吗?
第12课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常用的实词和重要虚词“而”“之”等用法; 2.了解文章内容,梳理文章结构,掌握本文写景抒情相结合的方法; 3.探究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其与民同乐的情怀;
基础夯实——作家作品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 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 江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因此他又以 “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 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 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 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 随着。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游人离去后,鸟儿欢乐起来。 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 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 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 是庐陵人欧阳修。
重点研讨 3.此段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描写、抒情
4.描写的是什么景,抒发的是什么情? 景—— 写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
写朝暮之景: 山间朝暮,晦明变化; 写四时之景:春花,夏木,秋霜,冬景 情—— 欣赏山水的无穷乐趣
重点研讨 5.第二段可以分为三层,说说每层的大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醉翁亭记》优秀课件ppt
![《醉翁亭记》优秀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b08833e4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c5.png)
顺叙法
文章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清晰地叙述了醉翁亭的由 来和作者的游历经过,使读者能够直观地了解事件的始末 。
倒叙法
文章在描述作者身份时,采用了倒叙法,先提到了作者的 官职和别号,然后才引出他的作品《醉翁亭记》,这样的 叙事方式增加了读者的期待感。
插叙法
在描述醉翁亭的环境时,文章插入了作者游历过程中的一 些趣事和见闻,使叙事更加丰富后,寄情山 水,表现出随遇而安、与民同乐 的旷达情怀
02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在滁州醉 卧翁亭时所写,旨在表达其寄情 山水的乐趣和与民同乐的情怀
文学地位与影响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代表作 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
之作
文章以清新自然、优美流畅的笔 调,描绘了醉翁亭周围的山水景 色和人物活动,表现出作者与民
宾客形象
热情好客
宾客们热情好客,对醉翁的到来 表示欢迎,并为他提供各种服务
和帮助。
才情横溢
宾客们都是才情横溢的人,他们 与醉翁一起品酒、论诗、谈天说 地,展现出他们的才华和魅力。
洒脱不羁
宾客们与醉翁一样,都是洒脱不 羁的人,他们在游山玩水的过程 中,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
奇。
04
艺术手法
叙事技巧
同乐的情怀
文章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 位,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02
文本解读
主题思想
山水之乐
寄情山水
文章以醉翁亭周围的山水景色为背景 ,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 赏。
文章通过寄情山水的方式,表达了作 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与民同乐
作者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 间也,表达了自己与民同乐的思想, 体现了作者对人民疾苦和社会现实的 深刻关注。
《醉翁亭记》课件(共33张PPT)
![《醉翁亭记》课件(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d128cb3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f6.png)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xué )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zhāo)暮 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 yǔ)偻(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 山肴(yáo)/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 (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zhòng),弈(yì)者 /胜,觥(gōng)筹(chóu)/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 也。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三、醉翁亭话醉翁——探究浸润情怀美
结合背景,探究文章主旨
讨论交流:作者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怎么理解这“醉翁之意”呢? 它是一种真正的快乐,还是一种隐藏在快乐表象背后的悲哀呢? 抑或是暂时的快乐,永久的悲凉呢?
材料一: 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 替他分辩,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知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 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 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1046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 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 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重点句子翻译
(开放思考) 同样是被贬,柳宗元在自然美景面前也未能释然,欧阳修却 拥有旷达的胸襟,范仲淹则依然怀有忧国忧民之心,你更欣 赏谁的人生态度,为什么?
山行六七里 亭影不孤 翁去八百载 醉乡犹在
问题补充 课后第二题:课文第2、3、4段开头的“若夫”“至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 yǔ)偻(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 山肴(yáo)/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 (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zhòng),弈(yì)者 /胜,觥(gōng)筹(chóu)/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 也。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三、醉翁亭话醉翁——探究浸润情怀美
结合背景,探究文章主旨
讨论交流:作者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怎么理解这“醉翁之意”呢? 它是一种真正的快乐,还是一种隐藏在快乐表象背后的悲哀呢? 抑或是暂时的快乐,永久的悲凉呢?
材料一: 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 替他分辩,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知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 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 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1046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 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 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重点句子翻译
(开放思考) 同样是被贬,柳宗元在自然美景面前也未能释然,欧阳修却 拥有旷达的胸襟,范仲淹则依然怀有忧国忧民之心,你更欣 赏谁的人生态度,为什么?
山行六七里 亭影不孤 翁去八百载 醉乡犹在
问题补充 课后第二题:课文第2、3、4段开头的“若夫”“至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2 醉翁亭记课件(共47张ppt).ppt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2 醉翁亭记课件(共47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86e07ef1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3b.png)
欧阳修
课文 导入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 山旁,名列四大名亭之首。
庆历五年(1045年),欧阳修来到 滁州,与琅琊山琅琊寺主持僧智仙和尚 结为知音。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 亭,欧阳修亲为作记,这就是有名的 《醉翁亭记》。
从此,欧阳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乐 饮酒,“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因此得名。欧阳修不仅在此饮酒,也常在 此办公。有诗赞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
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合作 探究
4、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是写景的好方法, 本段抓住四时的景物特征,分别是:
春:
,
夏:
,
秋:
,
冬:
。
女生 齐读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 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 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 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 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疏通
文章
背着东西的人
休息
腰背弯曲,这 应答 里指代老年人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
伛偻
搀扶,带领,这里指代小孩子
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
清 野味 菜蔬 错杂的样子 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
前陈者, 太守宴也。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 络绎不绝的,是滁州的人们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 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甜而酒水清,山中的野味 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
课文 导入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 山旁,名列四大名亭之首。
庆历五年(1045年),欧阳修来到 滁州,与琅琊山琅琊寺主持僧智仙和尚 结为知音。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 亭,欧阳修亲为作记,这就是有名的 《醉翁亭记》。
从此,欧阳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乐 饮酒,“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因此得名。欧阳修不仅在此饮酒,也常在 此办公。有诗赞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
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合作 探究
4、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是写景的好方法, 本段抓住四时的景物特征,分别是:
春:
,
夏:
,
秋:
,
冬:
。
女生 齐读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 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 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 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 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疏通
文章
背着东西的人
休息
腰背弯曲,这 应答 里指代老年人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
伛偻
搀扶,带领,这里指代小孩子
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
清 野味 菜蔬 错杂的样子 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
前陈者, 太守宴也。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 络绎不绝的,是滁州的人们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 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甜而酒水清,山中的野味 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 行 六 七 里 亭 影 不 孤
修 阳 欧 醉翁亭
翁 醉 去
翁 亭 记
八 百 载 醉 乡 犹 在
• • • • • • • • •
1、环滁皆山也 、 环绕) (环:环绕)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2、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其西南诸峰, 山谷) (壑:山谷) 它西南方向的山峦, 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蔚然而深秀者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 (蔚然:茂盛的样子) 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 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 山啊
• • • • • • • • • •
20、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临溪而渔 渔:钓鱼 到溪边来钓鱼, 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21、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洌:清 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 用泉水来酿酒, 22、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山肴野蔌 杂然而前陈 蔌:菜蔬; 菜蔬; 陈:摆开 山上的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 山上的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 这是太守的酒宴啊
• 15、朝而往,暮而归 、朝而往, • 早晨上山,傍晚返回 早晨上山, • 16、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四时之景不同, • 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 四季的景色不同, 的 , 负:背; 行:走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 在树下休息
精要练习4
• 7. 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 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 • 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 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 怀 • 8. 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 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 • 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 醉翁之意不在酒、
一字多义: 一字多义: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表递进,而且。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表递进,而且。 云归而岩穴暝: 表承接,可不译。 云归而岩穴暝: 表承接,可不译。 1、而 、 表修饰,可不译。 表修饰,可不译。 朝而往,暮而归(杂然而前陈者): 朝而往,暮而归(杂然而前陈者): 表并列,可不译。 表并列,可不译。 溪深而鱼肥(泉香而酒洌): 溪深而鱼肥(泉香而酒洌):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却。 意有所极: 意有所极: 思想 2、意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打算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之意不在酒: 情趣 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之意不在酒: 的 3、之 、 名之者谁: 代词,代它,指亭子。 名之者谁: 代词,代它,指亭子。 山水之乐” 山水之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代词,代“山水之乐” 心而寓之酒也: 代词,
• • • • • • • • • • • •
7、四时之景不同 文言词语——其他2 、四时之景不同 四季) (四季) 8、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者歌于途 、至于负者 背着东西的人) (背着东西的人) 9、伛偻提携 、伛偻提携 腰背弯曲) (腰背弯曲) 10、山肴野蔌 、 野味。 菜蔬。) (肴:野味。蔌:菜蔬。) 11、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醉醺醺的样子。) (颓然:醉醺醺的样子。) 12、树林阴翳 、树林阴翳 (翳:遮盖。) 遮盖。)
6、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 亭者谁? 建造) (作:建造) 造亭子的人是谁? 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 7、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 (谓:称) 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 给它起名的是谁? 它的 • 8、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最高,故自号曰“醉翁” 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 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少也总是醉, 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少也总是醉, 而年龄又最大, 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 醉翁” “醉翁” • • • • • •
精要练习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蔚然而深秀者 • 蔚然:茂盛的样子 蔚然: •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翼然临于泉上者 •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那样子 翼然: • ③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杂然而前陈者 太守宴也。 而前陈者, • 杂然:错杂的样子 杂然: • ④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太守醉也。 乎其间者, • 颓然:醉醺醺的样子 颓然:
• 3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 其乐也 • 1乐:以……的快乐为快乐; 的快乐为快乐; 乐 的快乐为快乐 • 2乐:快乐 乐 • 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 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 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 3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同快乐,醒来能够用文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同快乐, 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章记述这乐事的人, • 34、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太守谓 • 谓:为,是 • 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太守是谁?
文言词语——一词多义
聚集 • 云归而岩穴暝 •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回家 太守归 归依 • 吾谁与归 吾谁与归
• 太守自谓也 太守自谓 • 太守谓谁 太守谓
称谓,起别号, 称谓,起别号,动词 为,是,判断动词
文言词语——词类活用
• • • • • • 1、山行六七里 、 在山上,名词作状语) (在山上,名词作状语) 2、杂然而前陈者 、杂然而前 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临于泉上者 、有亭翼然 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名词作状语) (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名词作状语)
• • • • • • • • • • • •
文言词语——其他1 1、环滁皆山也 、 (环:环绕。) ) 2、名之者谁 、 命名) (命名) 3、饮少辄醉 、饮少辄 (辄:就。) ) 4、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之意 (意:情趣。) ) 5、野芳发而幽香 、 香花) (香花) 6、佳木秀而繁阴 、佳木秀 (开花,这里指滋长) 开花,这里指滋长)
往来不绝者,滁人游也: 断绝、停止。 往来不绝者,滁人游也: 断绝、停止。 4、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非常。 佛印绝类弥勒: 佛印绝类弥勒: 极、非常。 以为妙绝: 到极点。 以为妙绝: 到极点。 5、酿泉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泉的名称(名词) 、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泉的名称(名词) 。(名词作状语 酿泉为酒: 用酿泉水。(名词作状语) 酿泉为酒: 用酿泉水。(名词作状语) 6、秀 、 蔚然而深秀者: 秀丽(形容词) 蔚然而深秀者: 秀丽(形容词) 佳木秀而繁阴: 佳木秀而繁阴: 发荣滋长(动词) 发荣滋长(动词) 7、临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靠近 临溪而渔: 临溪而渔: 到 8、归 、 云归而岩穴暝: 聚拢 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 太守归而宾客从: 回去
• 9、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 • 意:情趣 •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 • • • • 10、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山水之乐, 之心而寓 领会; 得:领会; 寓:寄托 欣赏山水的乐趣,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 上
• • • • • • • •
29、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树林阴翳 鸣声上下 翳:遮盖 上下: 上下: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树林茂密阴蔽, 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 30、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 31、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 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 人的乐趣
• 4、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 两峰之间者, 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 泻:飞淌 •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 ,(又看到一股水流 又看到一股水流) 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 下来的, 下来的,是酿泉啊 • 5、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 亭也 •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 临:靠近 •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的,是醉翁亭啊
1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若夫日出而林霏 而岩穴暝 雾气; 霏:雾气; 聚拢; 归:聚拢; 暝:昏暗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 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 12、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 明变化者, • 晦:阴暗 • 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 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 和晚上 • • • • •
• • • • • • • • • •
2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 之乐, 酣:尽兴地喝酒 宴会喝酒的乐趣,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24、射者中,弈者胜 、射者中, 弈:下棋 投壶的投中了, 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 25、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 酒杯; 觥:酒杯; 筹:酒筹 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 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 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
• • • •
1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 开放; 发:开放; 开花, 秀:开花,这里指滋长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 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 14、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时也 • 时:季节 • 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 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 石头裸露, 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 18、前者呼,后者应 、前者呼, • 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 前面的呼喊, • • • • 19、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提携 伛偻: 伛偻:腰背弯曲 绝:断 老人弯着腰走,小孩由大人领着走, 老人弯着腰走,小孩由大人领着走,来来 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 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
修 阳 欧 醉翁亭
翁 醉 去
翁 亭 记
八 百 载 醉 乡 犹 在
• • • • • • • • •
1、环滁皆山也 、 环绕) (环:环绕)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2、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其西南诸峰, 山谷) (壑:山谷) 它西南方向的山峦, 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蔚然而深秀者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 (蔚然:茂盛的样子) 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 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 山啊
• • • • • • • • • •
20、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临溪而渔 渔:钓鱼 到溪边来钓鱼, 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21、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洌:清 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 用泉水来酿酒, 22、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山肴野蔌 杂然而前陈 蔌:菜蔬; 菜蔬; 陈:摆开 山上的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 山上的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 这是太守的酒宴啊
• 15、朝而往,暮而归 、朝而往, • 早晨上山,傍晚返回 早晨上山, • 16、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四时之景不同, • 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 四季的景色不同, 的 , 负:背; 行:走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 在树下休息
精要练习4
• 7. 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 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 • 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 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 怀 • 8. 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 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 • 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 醉翁之意不在酒、
一字多义: 一字多义: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表递进,而且。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表递进,而且。 云归而岩穴暝: 表承接,可不译。 云归而岩穴暝: 表承接,可不译。 1、而 、 表修饰,可不译。 表修饰,可不译。 朝而往,暮而归(杂然而前陈者): 朝而往,暮而归(杂然而前陈者): 表并列,可不译。 表并列,可不译。 溪深而鱼肥(泉香而酒洌): 溪深而鱼肥(泉香而酒洌):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却。 意有所极: 意有所极: 思想 2、意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打算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之意不在酒: 情趣 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之意不在酒: 的 3、之 、 名之者谁: 代词,代它,指亭子。 名之者谁: 代词,代它,指亭子。 山水之乐” 山水之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代词,代“山水之乐” 心而寓之酒也: 代词,
• • • • • • • • • • • •
7、四时之景不同 文言词语——其他2 、四时之景不同 四季) (四季) 8、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者歌于途 、至于负者 背着东西的人) (背着东西的人) 9、伛偻提携 、伛偻提携 腰背弯曲) (腰背弯曲) 10、山肴野蔌 、 野味。 菜蔬。) (肴:野味。蔌:菜蔬。) 11、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醉醺醺的样子。) (颓然:醉醺醺的样子。) 12、树林阴翳 、树林阴翳 (翳:遮盖。) 遮盖。)
6、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 亭者谁? 建造) (作:建造) 造亭子的人是谁? 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 7、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 (谓:称) 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 给它起名的是谁? 它的 • 8、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最高,故自号曰“醉翁” 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 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少也总是醉, 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少也总是醉, 而年龄又最大, 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 醉翁” “醉翁” • • • • • •
精要练习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蔚然而深秀者 • 蔚然:茂盛的样子 蔚然: •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翼然临于泉上者 •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那样子 翼然: • ③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杂然而前陈者 太守宴也。 而前陈者, • 杂然:错杂的样子 杂然: • ④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太守醉也。 乎其间者, • 颓然:醉醺醺的样子 颓然:
• 3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 其乐也 • 1乐:以……的快乐为快乐; 的快乐为快乐; 乐 的快乐为快乐 • 2乐:快乐 乐 • 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 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 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 3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同快乐,醒来能够用文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同快乐, 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章记述这乐事的人, • 34、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太守谓 • 谓:为,是 • 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太守是谁?
文言词语——一词多义
聚集 • 云归而岩穴暝 •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回家 太守归 归依 • 吾谁与归 吾谁与归
• 太守自谓也 太守自谓 • 太守谓谁 太守谓
称谓,起别号, 称谓,起别号,动词 为,是,判断动词
文言词语——词类活用
• • • • • • 1、山行六七里 、 在山上,名词作状语) (在山上,名词作状语) 2、杂然而前陈者 、杂然而前 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临于泉上者 、有亭翼然 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名词作状语) (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名词作状语)
• • • • • • • • • • • •
文言词语——其他1 1、环滁皆山也 、 (环:环绕。) ) 2、名之者谁 、 命名) (命名) 3、饮少辄醉 、饮少辄 (辄:就。) ) 4、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之意 (意:情趣。) ) 5、野芳发而幽香 、 香花) (香花) 6、佳木秀而繁阴 、佳木秀 (开花,这里指滋长) 开花,这里指滋长)
往来不绝者,滁人游也: 断绝、停止。 往来不绝者,滁人游也: 断绝、停止。 4、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非常。 佛印绝类弥勒: 佛印绝类弥勒: 极、非常。 以为妙绝: 到极点。 以为妙绝: 到极点。 5、酿泉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泉的名称(名词) 、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泉的名称(名词) 。(名词作状语 酿泉为酒: 用酿泉水。(名词作状语) 酿泉为酒: 用酿泉水。(名词作状语) 6、秀 、 蔚然而深秀者: 秀丽(形容词) 蔚然而深秀者: 秀丽(形容词) 佳木秀而繁阴: 佳木秀而繁阴: 发荣滋长(动词) 发荣滋长(动词) 7、临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靠近 临溪而渔: 临溪而渔: 到 8、归 、 云归而岩穴暝: 聚拢 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 太守归而宾客从: 回去
• 9、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 • 意:情趣 •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 • • • • 10、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山水之乐, 之心而寓 领会; 得:领会; 寓:寄托 欣赏山水的乐趣,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 上
• • • • • • • •
29、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树林阴翳 鸣声上下 翳:遮盖 上下: 上下: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树林茂密阴蔽, 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 30、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 31、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 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 人的乐趣
• 4、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 两峰之间者, 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 泻:飞淌 •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 ,(又看到一股水流 又看到一股水流) 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 下来的, 下来的,是酿泉啊 • 5、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 亭也 •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 临:靠近 •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的,是醉翁亭啊
1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若夫日出而林霏 而岩穴暝 雾气; 霏:雾气; 聚拢; 归:聚拢; 暝:昏暗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 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 12、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 明变化者, • 晦:阴暗 • 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 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 和晚上 • • • • •
• • • • • • • • • •
2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 之乐, 酣:尽兴地喝酒 宴会喝酒的乐趣,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24、射者中,弈者胜 、射者中, 弈:下棋 投壶的投中了, 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 25、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 酒杯; 觥:酒杯; 筹:酒筹 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 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 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
• • • •
1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 开放; 发:开放; 开花, 秀:开花,这里指滋长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 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 14、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时也 • 时:季节 • 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 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 石头裸露, 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 18、前者呼,后者应 、前者呼, • 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 前面的呼喊, • • • • 19、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提携 伛偻: 伛偻:腰背弯曲 绝:断 老人弯着腰走,小孩由大人领着走, 老人弯着腰走,小孩由大人领着走,来来 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 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