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培养数学逻辑思维——以《循环小数》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培养数学逻辑思维

——以《循环小数》为例五年级循环小数的教学是一节值得研究的概念课,怎样在课堂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抽象概念的分层次呈现、结构化构建,以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本文探索用学生的旧经验来构建新的概念经验,在概念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情境,层层突破,让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特征,掌握抽象概念,引导学生在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关键词:循环小数、分层抽象、逻辑思维

一、研究背景与思考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倡“既要让每个学生获得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又要着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而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定律、性质、法则、公式等内容,数学概念是课程学习中的基石。数学概念不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也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必要前提。

然而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特别是以形象性思维为主的小学生,他们学习抽象的数学概念有一定难度。小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一般都是以直观的感性经验为基础,而且需要对感性材料反复总结和抽象,才能逐渐理解。教师要符合学生的的认知规律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紧扣课程主线,感悟数学概念教学的内涵。

我们以往的概念教学着重结果,忽略概念形成的过程。这样的概念建构并没有体现一个形成过程,而只是将一个完整的概念呈现给学生。为了体现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数学能力,笔者就四年级第二学期的《循环小数》这一课作为概念教学的研究。通过实践研究概念教学如何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

结构化构建,以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循环小数是一个比较复杂、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较为抽象的概念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构建学习台阶让有效学习真正发生。在循环小数的概念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孩子的认知规律,掌握学生学习经验,注重学生的起点,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来构建“循环小数”的意义,为学生自发产生问题提供一个呈现、辨析、解决的渠道,从而使学生能自主完善、有效内化循环小数的认知结构。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有限小数到学习无限小数,可以通过具体的计算过程发现问题和呈现的规律,从而来认知循环小数的概念。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循环节,并学习循环小数的读法与写法。

二、教学设计与实践

1、借助故事,认识循环的本质

【设计的意图】

利用讲不完的故事,创设情境引入,目的让学生初步感知“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再联系自然界或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可以利用生活经验帮助理解数学知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不仅加深对“依次”、“循环”的概念的感知,还激活周期问题的经验,从而为之后寻找循环节的方法做好铺垫。

【教学片断】

师: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了什么呢?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了什么

呢?……

师:听到现在你们对这故事感觉如何?

生:这个故事总是在重复同一个内容。

师:那这个故事说得完吗?

生:没完没了,因为它会不断地重复出现。(板书: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师:能用什么符号表示?

生:故事讲不完,可以用省略号表示

师:这样的现象,在自然界或生活中有吗?

生:红绿灯、四季、24时、一个星期的七天的排列顺序、一年12个月的排序……师:这些现象都有什么共同点?

生:他们都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

师:咦,这些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是我们之前学习过的(周期)问题。

比如红绿灯,哪一部份是一个周期?(师划出部分)

师:寻找周期的经验和划出最小周期的方法,能帮助我们来学习新知识。其实周期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无限的周期。也就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循环”。(板书:循环)

师:在数学王国里,有一种小数,这种小数,小数部分的数字也会像这个故事里的几句话一样,不断地重复出现。你们想认识它们?

揭示课题:循环小数

【实践分析】

合理利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新课,引人入胜,使学生一下子便进入了学习的境地。另外,学生一下就发现了这是个讲不完的故事,也很自然地感知了“不断重复”这个概念。再通过举自然界或生活中的例子,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浓厚。在课堂上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把这个现象与周期问题联系起来。虽然部分同学忘记找短周期的方法,但通过集体反馈,还是很好的被激活提取了出来。该环节就是利用这些直观的现象,分散概念的难点,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有序的思维。同时在活动中,初步感知了“无限、依次、循环”等含义为揭示循环小数的概念作

铺垫。

2.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

【设计的意图】

1.借助3题的竖式计算,引导学生切实了解循环小数产生的原因和它的特征,为下面循环小数意义的导出和循环节的教学做好铺垫。让学生逐步了解循环小数的由来和计算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和特征,利于学生对本课重难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2.组织学生对三个算式以及结果进行分组观察、分析、比较、分类,发现相同和不同点,逐步发现“循环小数”的特征,通过自主发现、合作学习突破重难点。重视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关注到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3.在教学生认识“循环小数”这一个抽象的文字概念时,先自主抽象概括,再结合书本来理解概念,层层剥茧抽丝,逐字逐句地寻找关键字并讨论其的含义,组织学生对所独特的特征进行讨论,从而构建数学知识。在学习“循环节”的概念并寻找循环小数中,学生经过比较分析自己发现了商的规律,这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数学学习的热情。

4.自主举例写循环小数,同伴通过找循环节判断是否正确,进一步明确循环小数的特征,加深学生对“小数部分”、“某一位起”、“一个或几个”、“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几个关键词的理解。让学生自己生成丰富的感性材料,再加上先前知识的再利用,这样就帮助学生较扎实地理解了抽象概念。

【教学片断】

(1)初步感知循环小数的产生和特征

出示学习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