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之贵州旅游业调查报告
工作报告之贵州省旅游调查报告
![工作报告之贵州省旅游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85245d39e3143323968934d.png)
贵州省旅游调查报告【篇一:关于贵州旅游市场及现有旅游app的调研报告】关于贵州旅游市场及现有旅游app的调研报告一、贵州旅游概况及前景分析众所周知,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以奇特的山水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古朴多彩的文物古迹、宜人的气候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而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把旅游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和第三产业重点来培育和发展,在各地各部门和全省旅游行业共同努力下,贵州省旅游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旅游业取得长足发展,“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建设开局良好,旅游业成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奇兵”。
2012年贵州省旅游业繁荣发展。
全年旅游总人数21401.1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8%,其中国内旅游人数21330.68万人次,增长25.8%。
旅游总收入1860.1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849.49亿元,增长30.2%。
2013年全年贵州省接待旅游总人数26761.2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1%。
其中,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6683.58万人次,增长25.1%;接待入境旅游人数77.70万人次,增长10.2%。
全年旅游总收入2370.65亿元,比上年增长27.4%。
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358.18亿元,增长27.5%;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01亿美元,增长19.2%。
2014年,全省旅游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8.7%左右,旅游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强化。
全年全省接待游客3.21亿人次,旅游接待总收入2895.98亿元,100个旅游景区在建项目1091个,全年完成投资231.19亿元。
除此之外,贵州旅游进入“高铁时代”,贵广高铁使区域旅游合作进入快车道。
2014年12月26日贵广高铁开通当日,来自广东省的2700余名游客乘贵广高铁赴贵州旅游,黄果树景区三天迎来4647名高铁游客。
2015年元旦期间,贵州省实现旅游总收入30.6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5.6%,高铁效应带动前来贵州的游客快速增长。
贵州凯里调研报告
![贵州凯里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c259222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1b.png)
贵州凯里调研报告贵州凯里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作为贵州省的省辖市之一,凯里市位于贵州东南部,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州府,也是苗族的中心。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凯里市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探索凯里市的优势和劣势,为进一步促进凯里市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和信息。
首先,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重点调查了凯里市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城市规划、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情况。
然后,我们组织了一支调研团队,前往凯里市进行实地访谈和观察,并与当地政府官员、企业代表和居民进行交流。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 经济发展:凯里市的经济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要支柱。
农业方面,凯里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发展特色农业。
旅游业方面,凯里市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来此观光旅游。
然而,凯里市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缺乏主导产业,发展潜力有限。
2. 城市建设:凯里市的城市规划相对较好,建有一些现代化的商业区和住宅区。
然而,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严重,公共交通发展不足,影响了市民出行的便利性。
此外,城市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加强,尤其是在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方面。
3. 教育医疗:凯里市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相对较为匮乏。
教育方面,高校和职业教育机构较少,导致人才培养不够充分。
医疗方面,医疗设施和人员不足,需要加大投入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1.发展产业多元化:凯里市应该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的同时,探索其他产业的发展潜力,建立起更加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
2.优化城市交通:凯里市应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市民出行的便利性。
同时,加强交通规划和建设,提高道路交通的通行能力。
3.加强环境保护:凯里市应增加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加强对城市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4.提高教育医疗水平:凯里市应加大对教育和医疗的投入,建设更多的学校和医疗机构,提高人才培养和医疗服务水平。
旅游相关调研报告模板(通用7篇)
![旅游相关调研报告模板(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02c370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45.png)
旅游相关调研报告模板(通用7篇)旅游相关调研报告模板篇1调查目的:通过这次的旅游资源调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理论结合实际,对旅游行业的资源开发、产品设计、服务与管理工作有较实际、深刻的感性认识,加深和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能提高观察、调研、分析、评价、规划设计以及归纳写作等诸多方面的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能经由思考和凝练,形成毕业论文的研究主题和范围,为论文开题做好准备;能增强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拓宽视野,更好更快地适应旅游行业的需求,为今后的学习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调查要求:⑴要求学生认知各类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阐述其在地域空间的分布位置、变化规律、数量、特色、特点、类型组合匹配、组成结构和功能价值等,并对其进行评价。
⑵以花溪公园旅游资源为基础,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规划、景点设计,形成内容丰富的旅游路线,以期能有效地发挥旅游资源的潜力和价值,塑造高原明珠——花溪公园的特色空间形象,为其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使花溪公园独特的喀什特地形地貌得到全方位的绽放。
⑶收集、熟悉、了解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XX)标准。
⑷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查。
⑸保证成果质量,强调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并尽量做到内容简洁和量化。
1、花溪公园概况花溪公园坐落于贵阳市南郊的花溪区,花溪区北临南明区、乌当区,东与龙里县相邻,南接长顺县、惠水县,西与清镇市、平坝县接壤,全区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土地总面积957.6平方公里。
花溪是一个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海拔1100米,气候温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花溪公园,位于贵阳市南郊17公里花溪区内,建于1937年,占地800余亩,是贵州著名的旅游胜地,它融真山真水、田园景色、民族风情为一体,是贵州三颗“高原明珠”之一。
公园内形成了主要以地貌景观、水文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主的特色城市休闲旅游地带。
不但是附近的居民优良的休闲娱乐场所,也是花溪区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范文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894b776dd88d0d232d46a67.png)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范文现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游的游玩方式放松自我。
那旅游业资源的情况又市场条件是如何呢?本文将为你提供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前言(一)调查时间2021年10月24日(二)调查地点内蒙古风景区呼和浩特曼基夫扎达盖公园(三)调查人员(四)旅游资源调查目的1.通过本次的调查,详细资源的了解旅游资源的调查手法和注意事项。
并通过此次调查,掌握旅游资源资源调查报告的编写。
达到学以致用。
2.详细学习和运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21)对旅游矿产资源成功进行进行评分从而进行判定。
(五) 旅游资源查核要求1.自然资源从指导老师手里拿到旅游资源分类表,粗略了解表中类型和填写种类事项。
2.实地游玩游览并根据实地情况填写红色旅游资源分类表。
进行整理。
3.根据实地的考察进行讨论,找出有点并加以规划和利用,找出好处来进行改善。
并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4.完成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第一章、调查区旅游环境(一)调查区位置、行政区划与归属扎达盖公园位于呼和浩特市通道北北路与北内环路交汇北路东,区域与厂汉板镇,攸攸板镇相接。
属回民区管理。
(二)交通状况扎达盖风景区公园临近交通网健全。
北有呼包高速路,外地游客到达便利。
南有通道北路直达市中心。
且附近与北二环路相连接,方便抵达市区内任意位置。
(三)自然资源扎达盖公园自然资源充实,园内有扎达盖河穿过,也形成了扎达盖湖,河湖边芦苇丛生,造就了丰富的观光游憩旅游资源。
同时,荷花池有可观的动植物资源,草地和以松树为主的山坡地面积大。
并有游玩喜鹊栖息地供游人观赏。
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年降水量在200mm到400mm之间,四季景观不同。
地处城市边缘,大气污染小,空气质量良好。
(四)人文资源扎达盖中央公园花园以扎达盖河穿过得名,而该河又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扎达盖,蒙古语意为宽阔,扎达盖河即宽阔的河。
它的本身就是一部事实上呼和浩特市的通史。
旅游市场调研分析报告(共17篇)
![旅游市场调研分析报告(共17篇)](https://img.taocdn.com/s3/m/fff5d292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56.png)
旅游市场调研分析报告(共17篇)第1篇:旅游市场分析报告旅游市场分析报告XXXXX 旅游管理XXX一、我国旅游市场的特点(一)中国国内旅游市场的特点1.人口基数大,出游规模大,人们收入普遍提高,带薪假期延长,闲暇时间增多国内旅游市场总体上呈现出持续高速发展的态势2.国内旅游市场地域差异大,但有逐步缩小的趋向明显农村和城市,城市居民是其主体,农村国内旅游市场潜力巨大;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沿海构成了国内旅游市场的主体,中西部地区却相对落后。
3.人民受教育程度提高4.国内旅游市场结构优化,消费档次提高,旅游者需求各有不同以观光度假为出游目的的纯旅游者已成为市场主体;中程、远程旅游者的份额明显增多;出游目的地由一地向多地发展;以个人出游、亲朋结伴同游的散客市场发展迅速;旅游客源地除3大都市圈以外,省会城市和其他副省级城市市场份额提高,沿海发达地区农村、中西部地区大中城市郊区旅游客源市场活跃;客源群体多元化。
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
(二)中国国际出境旅游市场的特点1.出境旅游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中国的出境旅游起步虽晚,但发展速度快、规模大2.出境旅游客源地产出相对集中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客源省(市、区)中,处于前十位的是广东、云南、广西、辽宁、黑龙江、福建、上海、北京、内蒙古、浙江,而且高度集中于北京市、广东省及珠江三角洲地区、上海市及长江三角洲地区、浙江省与黑龙江省。
3.出境旅游目的地不断扩大,但主要集中于亚太和欧美地区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主要集中于亚太和欧美地区,尤其是亚洲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份额约占80%。
其中又以港澳地区为最,其次为韩国、日本及东盟各国;欧洲份额已超过10%,美洲约占5% 。
4.因私因公出境旅游人数已发生结构性变化(三)旅游市场的消费特征:旅游市场的消费者成熟和理性1.观光型走向休闲度假型(1) “深度”旅游的兴起。
游客不再追求到此一游,而是希望通过旅游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游客不愿意在导游的驱赶下快快走,现在人们更愿意慢慢走,怎样放松怎样游。
旅游调查报告范文
![旅游调查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e23447f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c0.png)
旅游调查报告范文
《旅游调查报告》
根据对一千名游客进行的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目的地选择方面,大部分游客更青睐于自然风光和历史背景丰富的地方。
他们喜欢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也对历史文化感兴趣,因此选择去古城和名胜古迹的比例最高。
其次,调查结果显示,旅行方式有很大的倾向性,大多数游客喜欢选择自由行和跟团游。
自由行能够让他们自由地安排行程,而跟团游则更方便和省心。
另外,至于旅游消费方面,大部分游客会在酒店、餐饮和购物方面进行消费,而且希望酒店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和丰富的早餐选择。
此外,购物也是他们旅行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们会购买当地特色的纪念品和手工艺品。
最后,关于旅游体验,游客对导游服务和当地文化的了解表示满意。
他们希望导游能够给予更多的日常生活小常识和历史文化知识,更深入地了解当地文化。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游客对旅行的期望和需求,这将有助于旅游业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提高旅游体验的质量。
同时,我们也将根据调查结果,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行服务和推荐更适合的旅游目的地。
美丽贵州调研报告
![美丽贵州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7979312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10.png)
美丽贵州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美丽贵州之行一、引言美丽贵州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旅游目的地,以其丰富的自然景观、特色民俗文化以及独特的地理环境著称。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贵州省旅游发展的现状,并分析其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便为贵州省的旅游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自然景观贵州省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如黄果树瀑布、九华山、赤水河、千户苗寨等。
黄果树瀑布作为中国著名的大型瀑布之一,其壮丽景色吸引了大量游客的目光。
九华山作为华南地区最高的山峰,地势险峻,景色秀丽,也是不可错过的旅游景点之一。
赤水河则因其清澈见底的河水令人倾心,吸引了大量喜欢漂流的游客。
千户苗寨以其独特的苗族文化和精美的建筑风格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关注。
然而,贵州省的自然景观开发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景区设施老化、管理不规范等,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和更新。
三、特色民俗文化贵州省的特色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包括苗族、侗族、土家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例如,苗族的“麻阳黔东南苗寨”以其独特的婚俗、服饰和歌舞形式而闻名。
侗族的“水缸巷”则以其传统的侗族建筑和独特的侗族风情吸引了大量游客。
土家族的“凤凰岭”以其独特的民居建筑和石板街道而成为一处独特的风景名胜。
贵州省的特色民俗文化对于吸引游客和推动旅游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地理环境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地理环境独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然而,贵州省的地理环境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交通不便、地质灾害多发等。
为了更好地发展旅游业,贵州省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便利性,并且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保障游客的安全。
五、问题与挑战贵州省旅游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部分旅游景区设施老化,管理不规范,导致游客体验和服务质量下降。
其次,旅游宣传手段和途径有待提升,需要加大对美丽贵州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
此外,贵州省旅游业的发展还需要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避免过度开发带来的负面影响。
工作报告之现场考察报告范文
![工作报告之现场考察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dad1a429b6648d7c1c746a6.png)
现场考察报告范文【篇一:项目现场考察报告】**高速第*经理部现场考察报告**工程局有限公司 **高速第*经理部 2016.8.27荔榕项目现场考察报告我部自2016年8月27日由项目经理带领项目有关技术管理人员对荔榕项目施工现场进行了现场考察,现汇报如下:一、项目现场情况 1、项目概况贵州省荔波至榕江高速公路是《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环贵州省高速公路规划网》“678”网中“第八联”麻尾至榕江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八联”起点为兰海高速,终点为夏蓉高速,因此本项目是对国家高速公路网的补充与加密,也是贵州省黔东南、黔南两州与广西之间的又一重要联系通道。
项目建成后成为黔东南、黔南南下滇中城市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快捷走廊,同时也是贵州省东线少数民族自治州的旅游集散通道,贵州省荔波至榕江高速公路项目采用的建设标准为四车道高速公路,整体式路基宽度24.5m,分离式路基宽度2*12.25m,线路全长69.02km,设计时速80km/小时。
概算投资105亿,是继贵瓮高速、安江高速项目之后,二公局在贵州投资的又一特大项目。
中交*公局**工程公司承建的**高速公路第六合同段,该项目位于黔东南州**县**乡境内,起点位于**村,终点亚类村,隧道起讫桩号:左幅k76+870~k78+886,长度2.016km,右幅k76+870~k78+887长度2.017km。
2、项目地形地貌项目区域位于桂北九万大山向西北延伸带与黔东南苗岭山脉接触地带,苗岭山脉东南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
地形多以中低山为主,山岭重叠,地谷破碎,河谷形态为“u”字型。
由变余砂岩、粉砂质板岩、云母板岩组成的中等切割的齿状、波状中低山区,海拔高度一般为177-800米之间,相对高差100-500米,由于水系切割破坏,山体多为强烈切割的脊状中低山区,路线通过处最高点摆加,标高为790米,最低点为柳河谷,标高为245米。
区域地貌特征受区域地质构造和岩性的控制,地层岩性以浅变岩类为主,按岩性分属侵蚀地貌。
2018-2022年贵州旅游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2018-2022年贵州旅游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94a5750ccc7931b765ce15fc.png)
五、SWOT定量分析
六、发展建议与对策
第三节、贵州体育旅游品牌构建探析
一、有利条件
二、不利因素
三、建议与措施
第九章2015-2017年贵州省旅游业其他热点细分行业分析
第一节、影视旅游
一、影视旅游的概念及内涵
二、影视旅游发展条件分析
三、影视旅游开发SWOT分析
四、影视旅游开发思路分析
五、完善配套服务
六、发挥产业关联效应
七、拓展旅游空间
第二节、实施贵州旅游精品战略的建议
一、强化旅游精品战略意识,打造特色旅游精品
二、以旅游产业集群为核心,实施旅游精品战略
三、政策倾斜,促进贵州旅游精品战略的实施
第三节、贵州旅游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针对旅游产业集群成员的对策建议
二、针对利益相关者的对策建议
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行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
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
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
行业研究是对一个行业整体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包括行业生命周期、行业的市场容量、行业成长空间和盈利空间、行业演变趋势、行业的成功关键因素、进入退出壁垒、上下游关系等。
三、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
四、假日旅游市场情况
五、旅游产业发展路径
六、行业发展目标
第十一章2015-2017年贵州省旅游业标杆企业运营分析
第一节、贵州旅游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公司旅游业投融资状况
三、公司发展战略
旅游标准化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旅游标准化工作现状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fb6db2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29.png)
文化心旅旅游标准化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裴小松 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旅游业一直保持着迅猛发展的态势。
进入21世纪,这种势头更加炽热,旅游业成为支撑国民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重要引擎。
与此同时,为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游客满意度,旅游标准化日益成为规范行业行为、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各地纷纷建立专业机构、出台政策规范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开展标准化试点单位(城市)评选,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和有效经验。
〔关键词〕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动态;旅游标准化试点;问题与对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旅游业一直保持着迅猛发展的态势。
进入21世纪,这种势头更加炽热,旅游业成为支撑国民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重要引擎。
与此同时,为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游客满意度,旅游标准化日益成为规范行业行为、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各地纷纷建立专业机构、出台政策规范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开展标准化试点单位(城市)评选,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和有效经验。
一、全国机构设置现状根据网上公开报道,本调研组对各省级行政区的专业机构现状进行了收集与梳理。
情况如下,截止2019年7月,共有17个省(市、区)设立了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文简称“旅标委”),超过32个①省级行政区的半数。
他们分别是上海市、重庆市、浙江省、山西省、贵州省、陕西省、安徽省、吉林省、海南省、广东省、湖北省、云南省、江西省、四川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
其中,甘肃省“旅标委”的成立公函已公布,相关机构正在筹建中。
各地已经成立的“旅标委”呈现以下特征。
一是南方多、北方少。
主要集中长江以南的各个省区,有11个之多,具体是上海、浙江、海南、广东、重庆、云南、贵州、四川、安徽、湖北、江西,其中沿海与西南占了8席。
二是成立时间扎堆。
“旅标委”成立的前三甲为海南、四川、湖北,时间分别是2006年7月、2008年12月和2009年。
旅游调研报告怎么写(通用7篇)
![旅游调研报告怎么写(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0be9c6e4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55.png)
旅游调研报告怎么写(通用7篇)旅游调研报告怎么写篇1__年,我市旅游业继续健康发展,各项主要数据稳步增长。
全年接待游客6870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3%。
其中,接待入境游客53万人次,同比增长15、1%;接待国内游客6817万人次,同比增长12%;旅游总收入348亿元,同比增长15%。
其中,旅游业收入1、5526亿美元,同比增长15、02%。
国内旅游收入337亿元,同比增长15、09%。
首先,节日活动在吸引游客和促进旅游业繁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春季有牡丹文化节,秋季有河文化旅游节,春秋两季这两个节日带来了大量的游客,激活了旅游市场。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国色,花季迁都”节日活动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牡丹文化节持续了40天,接待了1700多万海内外游客。
旅游总收入86、7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11%和8、33%。
河流文化旅游节持续30天,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947、5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7、65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0、1%和10、25%。
两个节日共持续70天,接待游客2647、55万人次,占全年游客总数的38、5%。
旅游收入134、38亿元,占全年旅游总收入的38、6%。
二是入境旅游持续稳定发展,港澳台游客数量大幅增加2005年入境游客53万人,同比增长15、74%,其中外国人40万人,同比增长7、44%;港澳台游客13万人,同比增长51、9%。
港澳台游客中,台湾省游客数量最多,占59、4%。
虽然香港和澳门的游客数量很少,但却大幅增加。
香港和澳门游客人数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20、39%和119、27%。
说明旅游业在港澳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
在外国游客中,来自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游客数量最多。
年,全市接待亚洲国家和地区外国游客18、63万人次,同比增长36、78%,其次是欧洲游客,占外国游客的33、3%,仅次于亚洲,但游客数量比去年同期下降25%。
其次是美洲和大洋洲,游客分别为2、87万人和1、15万人。
乡镇旅游调研报告
![乡镇旅游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0406c80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3c.png)
乡镇旅游调研报告
《乡镇旅游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本次旅游调研旨在了解乡镇旅游的基本情况,掌握乡镇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为乡镇旅游提供发展建议。
二、调研内容
1.乡镇概况:调研了乡镇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等基本情况。
2.旅游资源:考察了乡镇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特色产业等。
3.旅游服务设施:调查了乡镇的旅游接待设施、交通配套、餐饮住宿等服务设施。
4.旅游产业发展情况:了解了乡镇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包括旅游收入、从业人员等。
三、调研结果
1.乡镇的自然环境优美,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乡村文化。
2.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和利用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提升开发利用效率。
3.目前乡镇的旅游服务设施相对简单,需要加大投入,提升接
待能力。
4.旅游产业发展良好,但仍需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宣传,提升
产业竞争力。
四、建议
1.加强乡镇旅游资源整合和开发,推动乡村旅游的多元化发展。
2.加大对乡镇旅游服务设施的投资力度,提升接待水平和品质。
3.推动乡镇旅游产业的品牌塑造和市场推广,提升竞争力和知
名度。
4.注重乡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好自然环境和乡村传统文化。
五、结论
乡镇旅游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通过加大投入和推动产业升级,可以促进乡镇旅游的健康发展,提升乡村经济和居民生活水平。
中国旅游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旅游市场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a7d89e9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7f.png)
中国旅游市场分析报告受新冠疫情影响,2022年旅游市场数据明显弱于去年。
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统计结果,国内旅游总人次25.30亿,比上年同期减少7.16亿,同比下降22.1%。
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消费)2.04万亿元,比上年减少0.87万亿元,同比下降30.0%。
其中,城镇居民出游消费1.69万亿元,同比下降28.6%;农村居(图1 2020-2022各季度旅游人数情况)从2020-2022各季度国内旅游人数情况来看,这三年来各季度国内旅游人次均有所下降,除2020年“新冠元年”一季度中人们居家封控,不敢外出,旅游人次仅2.95亿之外,其他年份一季度表现都比较好,平稳开局。
在2021-20222.956.3710.019.4610.248.478.18 5.578.3 6.25 6.39 4.362020-2022年各季度旅游人数情况年间,旅游人次基本上从一季度开始直线递减,仅在二三季度中可能会有较小浮(图2 2022年各季度旅行社数量和旅游单项服务人次)第四季度旅行社国内旅游组织人次排名前十位的地区由高到低依次为浙江、江苏、广东、上海、江西、湖北、福建、湖南、北京、重庆。
第四季度旅行社国内旅游接待人次排名前十位的地区由高到低依次为浙江、江苏、湖北、安徽、广东、云南、湖南、上海、福建、海南。
3.星级酒店运营数据受国内持续散发的疫情及严格的疫情管控政策影响,2022年酒旅行业仍处于被压抑状态。
据文旅部数据显示,2022年1季度全国酒店平均房价为300元,平均出租率为32.11%;2季度全国酒店平均房价为298元,平均出租率为36.73%;3季度全国酒店平均房价为342元,平均出租率为45.49%;4季度全国酒店平均房价为321元,平均出租率为36.79%。
在2022年里,星级饭店的房价在300-340之间波动,平均出租率都不够一半,入住人数不足。
在2022年除三季度之外的各个季度平均房价同比和平均出租率同比皆为负数,相比2021年各季度基本没有恢复和变化,呈现继续萎缩态势。
景区调研报告(3篇)
![景区调研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73cd910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90.png)
景区调研报告(3篇)景区调研报告(精选3篇)景区调研报告篇1“绿色学校”已成为具有明显社会效益的一种品牌,创建绿色学校,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校师生环境意识,促进学校参与全社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行动均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中职生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也是环境的主人,他们现在和将来都是环境保护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每个中职生后面都有一个大家庭,通过他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可以影响整个家庭,辐射到社区。
这样,每个中职生就能带动父母和周边人员共同创建一个整洁、优美的绿色家园。
为配合学校的“绿色学校”的创建活动,近日,海盐职成教中心信息技术部04级环境调查小组成员杨敏燕、高燕琴、吴凯虹、吴建锋、马云峰同学在姚雪芬、姚建康老师的带领下对南北湖的环境现状做了一次深入的社会调查。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调查南北湖风景区环境现状情况,并通过调查使我校学生和教师得到锻炼和提高,在调查中着重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能开动脑筋,培养综合能力,如:与人交往的能力,设计各种方案的能力,应变能力,思维习惯和提高办事效率的能力;同时此次调查不是为做课题而做课题,而是真实地为环境事业做点事,通过调查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的同时达到一定的宣传目的。
一、走访南北湖管委会,了解南北湖风景区概况及发展规划南北湖管委会是海盐县政府直属部门,南北湖管委会干部对我们的调查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并给予我们热情的接待,把南北湖风景区的情况给我们作了详细的介绍:第一,南北湖风景区是中国唯一集山、海、湖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位于杭州湾北岸的海盐县境内,是浙江省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首批AAA级旅游区,总面积30平方公里,分湖塘、三湾、鹰窠顶、谈仙岭、滨海五大景区。
核心景点南北湖是一泻湖,面积1800亩,比西湖更幽静,更有乡村气息。
南北湖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而且人文景观丰富。
由金九避难处、黄源藏书楼、陈从周艺术馆组成的名人文化区,透着浓浓的文化气息,讲述着金九与中国人民的友谊佳话;黄源先生热爱祖国,奉献家乡的感人故事;陈从周教授对艺术的追求及对南北湖独特情怀的追忆。
贵州旅游收入工作总结报告
![贵州旅游收入工作总结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0e0e442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17.png)
一、前言近年来,贵州省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现将2021年度贵州旅游收入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回顾1. 旅游产业发展迅速2021年,贵州省共接待游客2.52亿人次,同比增长15.2%;实现旅游收入2552.1亿元,同比增长20.3%。
其中,春节、清明、五一、国庆等节假日旅游收入分别达到85.63亿元、86.12亿元、321.8亿元和510.5亿元。
2. 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21年,贵州省共完成旅游投资1500亿元,同比增长20%。
新增高速公路820公里、铁路460公里,新增航线18条。
同时,旅游厕所、停车场、景区景点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游客满意度持续提升。
3. 旅游产品日益丰富贵州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出了以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为主线的旅游产品。
其中,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梵净山等景区已成为国内外游客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4. 旅游宣传推广力度加大通过举办国际旅游博览会、旅游推介会等活动,加大对外宣传推广力度。
同时,利用网络、新媒体等渠道,开展线上线下同步宣传,提升贵州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工作成效1. 旅游业成为贵州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21年,旅游业对贵州省GDP的贡献率达到12.8%,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 促进了就业和增收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快速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实现了增收致富。
3. 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提升了区域整体竞争力。
四、存在问题1. 旅游市场供需不平衡在旅游旺季,部分地区接待能力不足,游客满意度不高。
2. 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部分旅游产品缺乏特色,难以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
3. 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部分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五、工作建议1. 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发展特色旅游产品加大旅游产品创新力度,打造具有贵州特色的旅游品牌。
贵阳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贵阳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15378442b160b4e767fcf13.png)
重 ( %)
5 . Oj
46 6 . 46 7 .
3 O 9.
l. O2
1 .% 10 1 . 15
1 O 4.
2. 42
2 2 7. 2 0 5.
3 9 0.
2 0 9. 2 2 5.
218 .
2 游基础设 施薄 弱 。 . 旅
就贵阳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来说与周边地区的成都重庆南宁昆明相比没有很多在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力的旅游产品在旅游产业的吸引物上明显有差距但是贵阳却有清新的空气舒适的温度良好的生态合适的经纬度无地震台风等重大自然灾害等比较优势又是贵州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在全球气温变暖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的背景下这种明显具有不可复制性的地理资源生态资源是我们发展广义旅游产业的基础
动” 。并特别提出旅游 目的包括六大类 :休 闲、 “ 娱 乐、 度假 ” “ 、探亲访友” “ 、商务 、 专业访 问” “ 、健康 医疗 ”“ 、宗教, 朝拜” “ 、其他” 。因此 , 发展公务 、 商
务 旅 游 以及 探 亲访 友旅 游 并 不需 要 一般 意义 上 的
家乐” 水平 , 省外游 客稀少 ; 民族文化资源开发 的 层次和特色需要进一步提高 ; 旅游产品形式单一 , 缺乏对景区的综合开发 ,缺乏对游客的多样化需 求的细分 , 等等。
GU Y 露 IA G 醚 s
xA x E A 翟O U B o
贵 阳市旅游产业发展 的现状 问题及对策
邱 凤 林
一
、
现状
2 业现状 。 . 企
贵 阳是 贵州 省 的政治 、 经济 、 文化 、 交通 中心 , 有 发展旅 游 产业 的资 源优势 、 地理优 势 、 通 和政 交 治 经济 优势 。2 0年 被评 为第 二批 中 国优秀旅 游 00 城 市 ,04 底 被 评 为全 国第一 个 “ 20 年 国家 森 林 城 市 ”20 年 获得 “ 国避 暑 之都 ” 号 , 贵州 的 ,06 中 称 是 旅 游集散 地 。 阳市 辖六 区 、 市 、 贵 一 三县 , 面积 83 04 平 方公 里 , 口367万 , 有 国家 级 风景 名胜 区 人 5.7 现 1 , 个 国家 4 A级旅 游 区2 , 个 国家 3 A级旅 游 区4 , 个 省 级风 景名 胜 区8 ,国家 级 重点 文物保 护单 位4 个
贵阳市乌当区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贵阳市乌当区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354957b8e9951e79b892731.png)
NO . 5
( 总第 1 4 l 期)
( ) c 2 0l 3
贵 阳 市 乌 当 区旅 游 业发 展 的 S WO T分 本 斤
濮 素
( 贵 州 民族 大学 商 学院 , 贵州 贵阳 5 5 0 0 2 5 )
摘 要: 当前 , 旅 游业的发展十分迅速 , 呈现着普及化、 大众化 的趋势, 为旅游业的发展提 供 了新 的机遇 。在 这 样 的 背景 下 , 文 章 通过 运 用 S WO T分析 方 法 对 乌 3 " -区旅 游 业发 展 的优 势、 劣势、 机 会 及 威 胁进 行 了深入 探 讨 ; 在 此基 础 上 , 提 出 了未来 乌 3区旅 " - 游 业发展 的对 策 建
5镇 7乡 ( 包 括 2个 民族 乡 ) , 区政 府 所 在 地 新 添 寨距 贵 阳市 中心仅 7 k m。
2 0 1 0 年, 全 区生产总值达到 9 9 . 8 9亿元 , 同
比增 长 1 7 . 1 %。产 业 结 构 比例 由 2 0 0 5 年 的
1 1 . 6 : 5 2 . 5 : 3 5 . 9调 整 为 2 0 1 0年 的 7 . 4: 4 4 . 3: 合分析 , 进 而 提 出对 策 建 议 。S WO T分 析 法 是 产 4 8 . 3 。2 0 1 0年 底 全 区 总人 口 3 7 6 9 2 0人 , 城 镇 居 业发展战略 分析 常用 的一种方 法 , 最 早 由美 国 民人均 可 支 配收 入完 成 1 6 5 1 8元 , 同 比增 长 1 0 .
长。
表 1 乌 当 区 近年 来 三次 产 业 状 况 第一 产 业 第 二 产 业
( 亿元 )
2 0 08 生 8. 4 5
毕节市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毕节市旅游发展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51dc0b0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55.png)
毕节市旅游发展调研报告标题:毕节市旅游发展调研报告摘要:本报告基于对毕节市旅游发展的调研,对该市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发展状况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通过对毕节市旅游发展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毕节市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然而,该市仍然面临着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服务品质不高等问题,同时在推动旅游开发中还存在缺乏整体规划和调度等挑战。
为此,我们建议毕节市政府加大对旅游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服务品质,加强规划与调度,推动毕节市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毕节市作为贵州省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
然而,该市旅游产业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其潜力。
为了进一步了解毕节市旅游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
二、毕节市旅游资源概况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大量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自然景观包括千层岩、花果园、乌蒙山等,而人文景观则包括侗族文化、苗族文化等。
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毕节市的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毕节市旅游产业状况毕节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其他发达旅游城市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
旅游业的规模和质量仍然有待提升,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服务品质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
此外,毕节市在推动旅游开发方面还存在缺乏整体规划和调度的问题,缺乏统一的品牌形象和宣传力度。
四、面临的挑战毕节市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无法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需求。
其次,旅游服务质量不高,消费体验不佳。
此外,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和调度,毕节市旅游业的发展不够有条理和协调,未能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潜力。
五、建议为了推动毕节市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大对旅游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水平,满足游客的需求。
2.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培训和管理,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
2023年贵州旅游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预测分析报告
![2023年贵州旅游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预测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f2246e3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0f.png)
贵州旅游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预测分析报告目录绪论 (4)一、贵州旅游企业战略目标 (4)二、贵州旅游行业发展状况及市场分析 (5)(一)、中国贵州旅游市场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5)(二)、贵州旅游行业结构分析 (5)(三)、贵州旅游行业各因素(PEST)分析 (6)1、政策因素 (6)2、经济因素 (7)3、社会因素 (8)4、技术因素 (8)(四)、贵州旅游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8)(五)、贵州旅游行业特征分析 (9)(六)、贵州旅游行业相关政策体系不健全 (9)三、贵州旅游行业财务状况分析 (10)(一)、贵州旅游行业近三年财务数据及指标分析 (10)(二)、现金流对贵州旅游业的影响 (12)四、2023-2028年贵州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12)(一)、树立贵州旅游行业“战略突围”理念 (12)(二)、确定贵州旅游行业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和品牌定位 (13)1、市场定位 (13)2、产品定位 (13)3、品牌定位 (15)(三)、创新力求突破 (16)1、基于消费升级的技术创新模型 (16)2、创新促进贵州旅游行业更高品质的发展 (17)3、尝试格式创新和品牌创新 (17)4、自主创新+品牌 (18)(四)、制定宣传方案 (20)1、学会制造新闻,事件行销--低成本传播利器 (20)2、学习通过出色的品牌视觉设计突出品牌特征 (20)3、学会利用互联网营销 (20)五、贵州旅游业数据预测与分析 (21)(一)、贵州旅游业时间序列预测与分析 (21)(二)、贵州旅游业时间曲线预测模型分析 (22)(三)、贵州旅游行业差分方程预测模型分析 (23)(四)、未来5-10年贵州旅游业预测结论 (23)六、宏观经济对贵州旅游行业的影响 (24)(一)、贵州旅游行业线性决策机制分析 (25)(二)、贵州旅游行业竞争与行业壁垒分析 (26)(三)、贵州旅游行业库存管理波动分析 (26)七、2023-2028年贵州旅游业竞争格局展望 (27)(一)、贵州旅游业经济周期分析 (27)(二)、贵州旅游业的增长与波动分析 (27)(三)、贵州旅游业市场成熟度分析 (28)八、贵州旅游行业多元化趋势 (28)(一)、宏观机制升级 (28)(二)、服务模式多元化 (29)(三)、新的价格战将不可避免 (29)(四)、社会化特征增强 (29)(五)、信息化实施力度加大 (30)(六)、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开放 (30)1、内生发展闭环,对外输出价值 (30)2、开放平台,共建生态 (30)(七)、呈现集群化分布 (31)(八)、各信息化厂商推动贵州旅游发展 (32)(九)、政府采购政策加码 (32)(十)、个性化定制受宠 (32)(十一)、品牌不断强化 (33)(十二)、互联网已经成为标配“风生水起“ (33)(十三)、一体式服务为发展趋势 (33)(十四)、政策手段的奖惩力度加大 (34)九、贵州旅游业突破瓶颈的挑战分析 (34)(一)、贵州旅游业发展特点分析 (34)(二)、贵州旅游业的市场渠道挑战 (35)(三)、贵州旅游业5-10年创新发展的挑战点 (35)1、贵州旅游业纵向延伸分析 (35)2、贵州旅游业运营周期的挑战分析 (36)十、关于未来5-10年贵州旅游业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建议 (36)(一)、2023-2028年贵州旅游业发展趋势展望 (36)(二)、2023-2028年贵州旅游业宏观政策指导的机遇 (37)(三)、2023-2028年贵州旅游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 (37)(四)、2023-2028年贵州旅游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38)绪论本文主要分析了贵州旅游行业公司在未来五年(2023-2028)中的市场突破份额,并提供了指导意见。
天河潭旅游资源调查报告[工作范文]
![天河潭旅游资源调查报告[工作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5a5fea54693daef5ef73d60.png)
天河潭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篇一:天河潭景区市场调查报告天河潭景区市场调研报告一、调查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二、调查人员:贵州财经大学三、调查目的:了解游客对天河潭景区的环境卫生、安全措施、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以及满意程度、对景区的建议,并收集数据对景区提出相应问题的解决措施、为景区的设施的完善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提供依据,使游客出行游玩得到更好的心情。
四、覆盖面积: 1、总样本量:460份. 2、抽样方法:配额抽样 3、有效率评估:83%4、取样点:贵阳天河潭风景区5、调查对象:游玩天河潭的游客6、废卷指标:(1)、回答不满总题目的4/5,该卷作废。
(2)、损坏及其他。
配额表:据调查:天河潭景区每日总游客流量平均为 1534 人。
每月总客流量: 1534 X 30= 46027 按1/100比例缩小、即460份问卷.注:每日游客量根据每年约56万游客游玩景区。
数据于天河潭网站/SCENERY/BOOKSCENERYTICKET_五、详细配额表:注:问卷配额按四舍五入法计数。
注:占总流量的比例按照初步调查问卷得出的比例。
六、调查项目:四、主要统计分析指标:1、游客对景区设施总体构建的满意度。
2、售票工作人员的总体服务态度。
3、各地点到天河潭景区的乘车及停车方便度。
4、天河潭景区周边环境卫生状况。
5、天河潭景区周边治安安全状况。
6、天河潭景区周边饮食住宿方便状况。
注意:统计分析指数应根据初步市场调查之结论予以调整。
五、实施程序:日期20XX年10月2日~ 20XX年10月8日 20XX年10月9日 ~ 20XX年10月11日 20XX年10月 12日~20XX年11月1日 20XX年11月2日 ~20XX年11月6日步骤初步调查内容交通方面及环境卫生等初步调查分析,项目增减即确定确定问卷配额及统计分析指标问卷设计及调查问题的补充需时(天) 7天项目调查风景区人流量调查,撰写计划书问卷设计3天20天5天20XX年11月7日问卷印制问卷印制及测试 1天20XX年11月8日~ 20XX年11月9日 20XX年11月10日~ 20XX年11月24日实地调查根据项目对风景区进行调查 2天统计分析、撰写市场调查报告、制作PPT整理、分析、总结 15天合计 ---- ---- 53天调查时间从20XX年10月2日~20XX年11月24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旅游业调查报告【篇一:贵州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贵州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省会贵阳。
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全省东西长约595公里,南北相距约509公里,总面积为176167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
贵州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有黄果树瀑布、赤水风景名胜区、荔波漳江、遵义会议会址、梵净山等名胜古迹。
贵州省是我国西部高原山地的一部分,地处云贵高原的东部,为斜坡地带,恰处于中国地势第二大梯级(西部高原山地)向第一大梯级(东部丘陵平原)的过渡部位。
境内地势起伏、高差悬殊。
最高海拔达2 901米,最低148米,全省平均海拔1110米。
贵州在热量带上处于南亚热带至中亚热带的位置,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降雨适中,且多夜雨,多微风,素有“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的说法,没有绝大多数大陆性气候所特有的极端温度。
由于地势由北、东、南三面向中部和西部增高,内部起伏较大和气温垂直变化明显等原因,各地光照、辐射、热量差异较大。
加之由于地质、地貌和生物气候条件的复杂多样,贵州的土壤类型也极为复杂,从而为生物资源的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条件。
二、主要旅游特色由于以上诸多因数,构成了贵州独特的旅游构造,当今贵州,旅游总体方向为以下五个方面:1、红色旅游贵州的土地上,遍布着革命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会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先烈在这片土地上流血、奉献、牺牲,而那些承载着革命史、革命事迹、革命精神的纪念地、标志物,会址,是组织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的必到之处。
红色旅游分布广泛而相对集中,我省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全,数量多,分部广但相对集中,据网上初步调查,我省红色旅游点160多处,具有开发潜力的精品旅游点50多处。
在红色旅游点中,长征文化突出,各类红色旅游资源遍布全省,北至赤水,南至荔波,东至玉屏,西至赫章、盘县,行成三线三区。
一下是主要路线:一、贵阳(息烽集中营)、遵义(遵义会址、红军山烈士陵园、娄山关景区、乌江景区区)、仁怀、习水、赤水(红军四渡赤水)二、贵阳、黔西、大方(红二、六军团战斗遗址)、毕节(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毕节烈士陵园等)。
三、贵阳、镇远、黎平(黎平会议会址等)。
2、民族文化旅游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异彩纷呈,民俗文物之多位居全国第一。
民族村寨山清水秀,竹林葱茏,吊脚楼房鳞次栉比,民族服饰款式丰富多彩,工艺巧夺天工内涵广博深邃。
民主节日数量之多,活动人数和内容之光,更是令人叹为观止,贵州省黔东南州更是号称百节之乡。
此外,香纸沟布依寨、雷山西江苗寨、雷山郎德苗寨、凯里寨瓦苗寨、清镇黑土苗寨、镇宁石哨布依寨、水城青林苗寨、水城海坪彝寨、六枝坝湾布依寨、安顺娄家庄苗寨、榕江三宝侗寨等,这些都各自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
3、阳明文化旅游历史上贵州开省较晚,在明永乐十一年始为一省。
与他省相比,知名人士特别是大思想家较少,但是客籍著名人士到贵州的确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当数名震中外的王阳明。
王阳明龙场悟道,创立心学,始传道于黔,培养了大批黔中弟子和再传弟子。
王门弟子在黔中南北分化,大振阳明心学,如马廷锡之在贵阳、孙应鳌之在清平、李渭之在思南、陈尚象之在都匀等,遂使当时黔中形成阳明心学文化圈的氛围,给贵州留下得天独厚的阳明心学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
4、自然景观贵州省与江南的秀丽玲珑,塞北的豪气冲天,青藏的舒展圣洁等相比,另有一种独特韵味。
以石灰石岩积岩为主要地貌特点的贵州省,喀斯特溶洞遍布全省各地,可谓“无山不洞,无洞不奇”。
贵州的山,层峦叠嶂,秀峰林立,各具风姿。
广泛分布的岩溶地貌是构成贵州特色旅游资源的基础,岩溶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岩溶分布区,发育于地表的石芽、漏斗落水洞、竖井、洼地、峰林、峰丛、天生桥、岩溶湖、瀑布、跌水,与发育于地下的溶洞、暗河、暗湖、伏流等纵横叠置,形成了一个极富地域特色的自然“岩溶博物馆”。
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织金洞、马岭河、小七孔等高品位景观,就是这个喀斯特王国的典型代表。
5、历史文化贵州历史虽然较其他身份晚,但这并不妨碍贵州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在贵州这片土地上,留存有大量的历史遗迹,这些东西,然我们能更好的了解贵州,了解历史。
同时,陶冶我们的情操,高尚我们的品德。
而贵州也是各专家学者乡村考察,科学研究旅游的好去处。
天龙屯堡,镇远古镇,青岩古镇,隆里古镇等,都是旅游的好地方。
三、贵州旅游现状与前景贵州旅游业兴起于改革开放之初,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之后,真正形成高潮是在江泽民主席 1999年6月考察大西北,代表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的最近几年。
目前,贵州的旅游开发已成为西部大开发中的热点和亮点,成为西南旅游的中坚力量,并呈现出以下特点:1、各级政府对发展旅游业重要性的认识普遍提高,逐渐将旅游业确定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或优势产业,并因地制宜地制定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旅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动力和保障。
2、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旅游生产力初具规模。
已由接待型行业向支柱型产业转变,初步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产业体系。
3、在特色旅游产品、重点旅游景区和区域旅游热线开发等三个层面上都不同程度地取得进展,已形成了自己的王牌旅游产品,竞争能力明显提高。
4、旅游业发展速度加快,收入迅速增加。
目前,贵州旅游业的总体增长速度,已高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2003年全省接待旅游者20.5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1.46亿元,同比增幅近30%,比全国旅游业平均增幅高出19个百分点,增幅列全国第二。
5、初步建立了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旅游经济运行机制和多元化投资格局。
在充分肯定贵州旅游业开发的重大进展和主要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
贵州旅游业目前的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总量还不大,仍处于初级阶段。
交通不便、线路漫长、景点分散、投入不足、条块分割、产品因缺乏包装而缺少国际竞争力,缺乏龙头产品的带动效应等等。
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旅游开发资金严重短。
2、旅游景区交通建设滞后。
3、贵州旅游资源虽然量多质优,但缺乏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
4、贵州在旅游景区(点)开发方面缺乏科学规划,许多自然景观处于初级观光产品阶段,文化含量低,品位不高。
5、旅游业管理混乱,服务质量不高。
6、对外营销宣传力度仍显不够。
结论:贵州,一个美丽而悠久的地方,这里能带给你欢乐,带给你愉悦。
让你流连忘返,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因为贵州那富饶的自然景观、纯朴的民族民风、以及那历经沧桑的苍凉气息。
但贵州旅游存在的问题,都亟待我们努力解决,我为生在贵州而骄傲,我为养育我的这片土地而自豪,我陶醉在这青山绿水之间,我沉醉在民族文化的魅力之中,我迷失在这瑰丽奇幻的溶洞之中?【篇二:贵州调查报告】贵州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省会贵阳。
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全省东西长约595公里,南北相距约509公里,总面积为176167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
贵州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有黄果树瀑布、赤水风景名胜区、荔波漳江、遵义会议会址、梵净山等名胜古迹。
贵州省是我国西部高原山地的一部分,地处云贵高原的东部,为斜坡地带,恰处于中国地势第二大梯级(西部高原山地)向第一大梯级(东部丘陵平原)的过渡部位。
境内地势起伏、高差悬殊。
最高海拔达2 901米,最低148米,全省平均海拔1110米。
贵州在热量带上处于南亚热带至中亚热带的位置,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降雨适中,且多夜雨,多微风,素有“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的说法,没有绝大多数大陆性气候所特有的极端温度。
由于地势由北、东、南三面向中部和西部增高,内部起伏较大和气温垂直变化明显等原因,各地光照、辐射、热量差异较大。
加之由于地质、地貌和生物气候条件的复杂多样,贵州的土壤类型也极为复杂,从而为生物资源的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条件。
二、主要旅游特色由于以上诸多因数,构成了贵州独特的旅游构造,当今贵州,旅游总体方向为以下五个方面:1、红色旅游贵州的土地上,遍布着革命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会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先烈在这片土地上流血、奉献、牺牲,而那些承载着革命史、革命事迹、革命精神的纪念地、标志物,会址,是组织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的必到之处。
红色旅游分布广泛而相对集中,我省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全,数量多,分部广但相对集中,据网上初步调查,我省红色旅游点160多处,具有开发潜力的精品旅游点50多处。
在红色旅游点中,长征文化突出,各类红色旅游资源遍布全省,北至赤水,南至荔波,东至玉屏,西至赫章、盘县,行成三线三区。
一下是主要路线:一、贵阳(息烽集中营)、遵义(遵义会址、红军山烈士陵园、娄山关景区、乌江景区区)、仁怀、习水、赤水(红军四渡赤水)二、贵阳、黔西、大方(红二、六军团战斗遗址)、毕节(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毕节烈士陵园等)。
三、贵阳、镇远、黎平(黎平会议会址等)。
2、民族文化旅游3、阳明文化旅游历史上贵州开省较晚,在明永乐十一年始为一省。
与他省相比,知名人士特别是大思想家较少,但是客籍著名人士到贵州的确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当数名震中外的王阳明。
王阳明龙场悟道,创立心学,始传道于黔,培养了大批黔中弟子和再传弟子。
王门弟子在黔中南北分化,大振阳明心学,如马廷锡之在贵阳、孙应鳌之在清平、李渭之在思南、陈尚象之在都匀等,遂使当时黔中形成阳明心学文化圈的氛围,给贵州留下得天独厚的阳明心学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
4、自然景观5、历史文化贵州历史虽然较其他身份晚,但这并不妨碍贵州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在贵州这片土地上,留存有大量的历史遗迹,这些东西,然我们能更好的了解贵州,了解历史。
同时,陶冶我们的情操,高尚我们的品德。
而贵州也是各专家学者乡村考察,科学研究旅游的好去处。
天龙屯堡,镇远古镇,青岩古镇,隆里古镇等,都是旅游的好地方。
三、贵州旅游现状与前景贵州旅游业兴起于改革开放之初,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之后,真正形成高潮是在江泽民主席 1999年6月考察大西北,代表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的最近几年。
目前,贵州的旅游开发已成为西部大开发中的热点和亮点,成为西南旅游的中坚力量,并呈现出以下特点:1、各级政府对发展旅游业重要性的认识普遍提高,逐渐将旅游业确定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或优势产业,并因地制宜地制定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旅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动力和保障。
2、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旅游生产力初具规模。
已由接待型行业向支柱型产业转变,初步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