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松花江上》课件
教科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歌词两首 松花江上 保卫黄河》教参备课资料
![教科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歌词两首 松花江上 保卫黄河》教参备课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651c3180b4c2e3f57276379.png)
歌词两首教材说明松花江上〔解题〕《松花江上》是张寒晖写的一首歌的歌词。
《松花江上》是一支震撼人心的抗战歌曲。
歌曲用悲怆的旋律诉说了故土沦丧的悲惨遭遇,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暴行,表达了抗击日寇的决心与早日收复失地的期望。
《松花江上》发表后,强烈地触动了中国人的亡国之痛,歌声所至,莫不。
此歌迅速在全国传唱,悲怆的旋律震撼人的心灵,也唤人猛醒。
〔结构分析〕这首歌词共21行,依内容与感情脉络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6行),怀念沦陷的故土。
写流亡的东北民众诉说家乡的美丽富饶。
第二层(第7~14行),诉说流亡的凄苦,有家难归。
写“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满怀家乡沦陷的哀痛与逃亡生活的凄苦。
第三层(第15~21行),呼唤光复。
用感慨的发问,向故乡和亲人发出急切的呼喊,渴望收复失地,光复故土,返回家园。
〔语意理解〕“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这3行歌词满怀浓重的乡恋之情,诉说家乡的美丽富饶。
东北是我国原大行政区名,1949年设置,当时辖辽东、辽西、吉林、黑龙江、热河、松江六省和沈阳、鞍山、本溪、抚顺、旅大五市(后增设长春、哈尔滨两市),1954年撤销。
歌词所说的东北,指现在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松花江是黑龙江最大的支流。
上段称第二松花江,源自吉林省东南中朝边界的白头山天池,向西北流到扶余县与嫩江汇合后称松花江,折向东北流经黑龙江省南部,在同江县境内入黑龙江。
全长1840千米,流域面积54.56万平方千米。
本句采用借代修辞格,借松花江代指故乡,借森林、煤矿、大豆、高粱,代指发达的工业、农业,概说家乡的美丽富饶。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这3行歌词诉说故乡除美丽富饶外,还有令人牵肠挂肚的亲人。
“同胞”,本指同父同母所生的兄弟姐妹,这里引申为同一国家的人。
“衰老”,因年老而体力衰弱。
第1行重复本诗的首句,突出思恋家乡的情感,第2、3行转入对人的怀恋,怀恋所有的乡亲,更怀恋年老体弱的父母。
教学设计4:松花江上
![教学设计4:松花江上](https://img.taocdn.com/s3/m/ede41833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96.png)
《松花江上》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2.理解歌词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让学生体会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在歌词中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情感目标:1.体会当时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和抗日军民的高昂斗志。
2.培养爱国情感,让学生从小具有爱好和平远离战争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了解歌词中发生事件的时代背景。
【教学难点】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东北人民无家可归,流亡关内的痛苦,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教材分析】小学四年级语文《在松花江上》。
这篇课文是一首歌词,全文分三个层次,首先描述的是我国东北地区本来是美丽富饶的,那里的人们生活得很幸福;接着写抗日战争打响后,人们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只能四处流浪,过着无家可归的流浪生活;最后写人们的呼唤,人们希望能够收复失地,重返家园。
因为这篇课文所处的时代背景,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久远,而且抗日战争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心里的伤疤,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在松花江上》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做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松花江上》歌曲,九·一八事变的图片资料,做成ppt课堂给学生演示,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直观感受。
让学生更真实的感受歌词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家乡汤原曾拍摄过一部有名的抗战片,你知道是什么名字吗?对了,就是《在松花江上》,谁能给老师讲一讲这部抗战片?革命时期,许多优秀的文艺工作者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给人民带来鼓舞和希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张寒晖谱写的一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曲。
这首歌曲以含着热泪的哭泣似的音调,唱出了悲愤交加的声音。
他把自己的这首歌教给学生、群众演唱,然后,他带领群众到城墙上,街头中去演唱,悲怨壮烈的歌声深深打动了每一位中华儿女,这首歌并迅速传遍全国,引起强烈的轰动。
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共19页21页PPT
![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共19页21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11525d27b307e87101f696d3.png)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东山区一小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3歌词两首松花江上教学设计教科版
![东山区一小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3歌词两首松花江上教学设计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0c68f706172ded630a1cb698.png)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两篇有关“成长”的课文,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呢?想不想知道今天这个成长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好,下面我们就来读读这个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运用自己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
流浪的队伍中,有(),有(),有(),还有().
小结:他们有家不能回,有仇不能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日本军在他们的土地上横行霸道,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的家变成一片废墟……
(3)再读这几行。指导三个流浪的读法:第一、二个逐渐加重语气,读出流浪的苦,第三个慢而轻,读出无奈和苍凉。
流浪!流浪!流浪!
教师范读,学生有感情练读,再指名学生朗读.
二、抓住重点段落深入体会。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默读课文1—6自然段,画出小男孩的表现(包括他的语言和动作)
(2)看到小男孩当时的表现,你会想些什么?
2、集体交流,抓住重点句体会,教师适时点拨
(1)“自言自语地嘀咕……好像他的口袋里只允许装两块钱。”(可以看出小男孩非常渴望得到两根香肠,但他又从来不买两根。)
2、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东北人民无家可归、流亡关内的痛苦,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1931年,在我中华大地上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大事。你知道是什么事吗?(九一八事变)
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九一八事变?(学生介绍九一八事变)
我们再来一起看看一部纪录片。(播放纪录片《多事之秋》的片段。)
教具准备:
愚人节来历、马克•吐温的资料、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程序:
一分钟训练:古诗背诵。
湘教小学音乐五下《6松花江上》PPT课件
![湘教小学音乐五下《6松花江上》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3524205fbfc77da369b1c6.png)
费曼学习法--
实操
第四步 循环强化
(四) 循 环 强 化
1. 循环加强需要在前面三个步骤已完成的基础上进行; 2. 如果对第二三步的复述还不是很满意, 那么就重复二三步骤,不断回顾加强,直至复述效果满意; 3.如果复述结果已经满意,尝试运用更简单精炼的语言概括。
(不断地提炼,会培养你提炼知识精华的能力哦~)
Know--X分类法
费曼学习法--
实操
第二步 根据参考,复述你所获得的主要内容
(二) 根 据 参 考 复 述
1. 参照教材、辅导书或笔记复述主要内容; 2.复述并不是照着读出来或死记硬背,而是用自己的话去 理解 ,想象如果你要把这个讲给别人听,你会怎样讲。 就像你按照前面的步骤对定于从句的理解是“定语部分是个从句”,就没必要死记 硬背“在复合句中,修饰某一名词或代词的从句叫做定语从句”这个概念。
如何利用规律实现更好记忆呢?
超级记忆法-记忆
规律
记忆后
选择巩固记忆的时间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超级记忆法-记忆 规律
TIP1:我们可以选择巩固记忆的时间! TIP2:人的记忆周期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两种。 第一个记忆周期是 5分钟 第二个记忆周期 是30分钟 第三 个记忆周期是 12小时
这三个记忆周期属于短期记忆的范畴。
超级记忆法-记忆 方法
TIP1:在使用场景记忆法时,我们可以多使用自己熟悉的场景(如日常自己的 卧室、平时上课的教室等等),这样记忆起来更加轻松; TIP2:在场景中记忆时,可以适当采用一些顺序,比如上面例子中从上到下、 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等顺序记忆会比杂乱无序乱记效果更好。
场景记忆法小妙招
超级记忆法--身 体法
3. 这个步骤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或流程图,可以更好加深自己的理解哦~
湘教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6松花江上》PPT课件
![湘教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6松花江上》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fb98731581b6bd97f19ea89.png)
外语学院1141班第一小组 制作者:张婷 组员:彭红宇 高妮 胡月 滕媛媛 姚佳 李竞 李 平婷 赵玉杰
谢谢观看
历史已成过去,我们 能做的就是记住历史, 勿忘国耻。
歌歌词词展展示示
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创作背景
• 作品创作于1936年11月。 1936年,被蒋介石驱赶到“剿共”前线的 东北军官兵,携老带小,布满西安的街头。他们被迫流亡关内,有家 归不得,有仇不能报,却要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去卖命,人人心中都 郁结着悲苦怨愤。正在西安二中教书的张寒晖,见到这种流浪徘徊的 惨景,耳鼓充满嗟叹痛苦的呼声,于是便谱写出了这首感人肺腑的独 唱歌曲。
表达情感
• 歌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的音调富于叙事与抒情 的特点,倾诉着自己的家乡东北,有丰富的物产,还有 自己的爹娘。第二部分的旋律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 方式得到了展开,感情越来越激动,具有回肠欲断的效 果。歌曲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后的滔天罪行,表 达了东北人民要求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尾声,唱出了 呼天唤地的旋律,使歌曲达到了高潮。在声泪俱下的悲 痛中,蕴藏着要求起来反抗斗争的力量。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回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
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一堂?
感想 感想 : 想想九一八已经过去76年了,这七
十多年来我们一直没有忘记伤痛,而且永远也不 会忘记。也许对于过去的事我们不会再追究,但 是我们中国人绝对不会再让他国欺负。年轻的一 代已经继承了民族的大任,相信薪火不息,中国
教科版五四制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松花江上_课件1
![教科版五四制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松花江上_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e2bbf5f33186bceb19e8bba1.png)
歌词我Βιβλιοθήκη 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liá ng)。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 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 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 爹娘啊, 什么时候,才能够欢聚一堂?
读
朗读诗歌,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练
画出《松花江上》这首歌词中 反复出现的词语,说说每次出现的 作用。
说
师生共同查找资料,了解这首 歌词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出来的? 再和大家交流一下。
谢
谢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松花江上》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松花江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ad214a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1b.png)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松花江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松花江上》的含义和主旨;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根据文章内容复述;3.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词语,并理解其含义;4.能够写出简单的小学生田字格格式的读书笔记。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
生字词和词语的认读和辨析。
•教学难点:理解抽象意义的文化内涵和山川大地的地理概念。
三、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请学生在课前自行准备课文《松花江上》。
建议内容: - 阅读课文,认真理解课文的意思; - 练习用标点符号正确朗读课文; - 反复默读并复述课文。
- 标记课文中不懂的生词,并查找相关资料。
2. 课堂教学步骤一:导入老师用简单的语言介绍松花江的特点和文化理念,并描述课文的背景和主题。
步骤二:阅读和理解•请师生一起读课文,大声朗读,学生跟读;•让学生清楚掌握本课的生词词语,弄明白含义;•导读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课文。
步骤三:朗读诵读、感受和表达•在导读的基础上进行朗读练习,让学生用正确的语调和表情朗读。
•学生尝试复述课文,并用自己的语言对所表达出的感受进行总结。
步骤四:总结、归纳、升华老师科学分析和归纳课文中涉及的姓名,事物,动作,个性,自然景观,文化内涵等方面。
•让学生结合具体表现归纳出人物形象,动态变化,自然景观等重要要素。
•达到对课文信息、意义的理解和升华。
步骤五:作业布置请学生写读书笔记,将读书体会、心得与新的知识记录下来。
3. 课后反思本节课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需要完整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得到全面而有所掌握的知识与信息。
要让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感受到山川的美丽,文化的价值,长江巨鳌、黄河雪雁、诗文名篇等景象。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重点在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以及学生读书笔记的完成。
而且要考察学生对地理知识,文化传统的掌握情况。
根据学生的汇总结果,及时给出肯定和指导,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
《松花江上》
![《松花江上》](https://img.taocdn.com/s3/m/090f2937cfc789eb172dc828.png)
二、整体感知:
现在我们来读读这首歌词,看看读后你又有什么感受?
1、读了这首诗,你愤怒不愤怒?痛心不痛心?同情不同情?牵挂不牵挂?愤怒的是什么?痛心的是什么?同情的又是什么?牵挂的是什么?
2、好,同学们,就请你们带着你所感受到的情感,再来读一读这首歌词。
三、深入体会:
1、出示: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这里的“我”指谁?读了这一部分歌词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读一读?
在这一部分里,有两处重复的内容(课件画线),它的作用就是强调了作者怀恋家乡的情感。
那么,作者歌词中所写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呢?其实准确的说,应该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
六、作业
生交流
生读了解内容
生讨论
自主学习
练习
5
5
7
8
10
5
《松花江上》
好,同学们,我想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对这首歌词,你一定有了更深的体会,下面就请你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吧。(有时间的话,先自由读,再齐读)
4、在引导学生放着配音读全诗。
5、在咱们这个和平年代里,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爱国呢?(机动)
四、结束,掀起高潮。
教师:好,同学们都谈出了自己的看法,老师这里有十六个字送给你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好,下面请同桌间接读,要把你心中的体会读出来。
3、出示: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
松花江上总结
![松花江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9e493fa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b9.png)
松花江上总结:松花江上松花江上歌词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松花江上简谱篇一:松花江上《》1935年张寒晖在西安目睹东北军和东北人民流亡惨状而创作的一首抗日歌曲。
歌曲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以至中国人民的悲愤情怀,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风靡中华大地。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学良电令时任东北军参谋长荣臻保存实力,消极对待日本关东军的挑衅,致使东北军官兵被迫流亡关内,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愤。
在西安,张寒晖耳闻目睹了几十万东北军和人民流亡悲痛的声音与惨景。
他到西安北城门外东北难民集中的地区走访,与东北军的官兵和家属攀谈,听他们控诉九一八日本鬼子的罪行,听他们对失去故乡、亲人的思恋。
以此创作出《》的歌词,并以北方失去亲人的女人,在坟头上的哭诉哀声为素材,写成《》的曲调。
我的家在东北,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篇二:松花江上《松花江上》教学设计(教科版四年下册)工作室成员:爱国小学王晶教学目标:(1)理解歌词内容。
(2)体会当时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和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背诵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了解歌词中发生事件的时代背景。
教学难点:理解歌词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播放《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的歌曲,并播放东北遭受日本人侵略时的图片,人们残遭迫害、背井离乡的图片,播放给学生看。
(伴着歌声)当你听到这凄凉痛苦的歌声,看到这些遭受痛苦的同胞,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呢?二、整体感知:现在我们来读读这首歌词,看看读后你又有什么感受?1、读了这首诗,你愤怒不愤怒?痛心不痛心?同情不同情?牵挂不牵挂?愤怒的是什么?痛心的是什么?同情的又是什么?牵挂的是什么?2、好,同学们,就请你们带着你所感受到的情感,再来读一读这首歌词。
《松花江上》课件
![《松花江上》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47ec0ee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b6.png)
• 创作背景: 在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中国
东三省,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驱赶“剿共” 前线的东北军官兵,携老带子,布满西安街头。 他们被迫流亡关内,有家不能归,有仇不能报, 却要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去卖命,从心头都郁结 着悲苦怨愤,要倾吐,要爆发。正是在如此的背 景下,张寒晖谱写了这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曲,以 含着热泪的哭泣似的音调,唱出了悲愤交加的声 音。他把自己的这首歌教给学生、群众演唱,然 后,他带领群众到西安的城墙上,街头中去演唱, 悲愤壮烈的歌声深深打动了广大东北军官兵的心, 竟有数万名官兵听后落泪。“西安事变”爆发前 后,西安城里已到处可以听到《松花江上》的歌 声,并迅速传遍全国。
这首歌曲在旋律上、节奏上、速度 上、力度上又有怎样的特点 呢 ?
1、旋律上:起伏跌宕,下行音阶多, 悲伤色彩浓。
2、 记忆深刻。
4、力度上:爆发式的
1、什么是悲剧美呢?
2、悲剧美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悲剧美
概念
特点 现实 意义
悲剧美是美学的主要范畴之一。他是在戏
剧性的矛盾冲突和悲剧性的艺术表现中对美 的肯定。而且往往与崇高和壮美相联系,使 人产生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灵震撼。并以其 深刻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音 乐的悲剧美是整个艺术悲剧美的,重要的极 有光彩的组成部分。他把现实生活中的悲剧 从情感体验的角度加以集中、浓缩,以音乐 所特有的表现力量,使人们在痛苦悲伤或慷 慨悲壮的感受中获得音乐美的体验。
1.这首歌可以分为 几段?1
2、从字面的内容分 析,你觉得每段音 乐表达了怎样的情
感?
第一段: 美丽 高兴
第二段: 倾诉 悲愤
第三段: 哭喊 悲痛
《松花江上》
是一首不朽的民族悲歌,是张寒晖在1936年 的悲愤之作。歌曲第一段的旋律起伏跌宕、悲伤 激愤,表现了作者对故乡——东北松花江,以及 那里的父老乡亲无比的爱恋之情。第二段的旋律 具有呼喊、痛苦、悲愤和呻吟的感情色彩。尾声 部分用呼天喊地的旋律,悲痛欲绝地唱出对爹娘 的呼唤,音乐在牵魂动魂、催人泪下的情绪中推 向高潮,结束全歌。
《松花江上》教学设计
![《松花江上》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286d437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42.png)
《松花江上》教学设计《松花江上》教学设计《松花江上》教学设计教材说明:《松花江上》是张寒晖写的一首歌的歌词。
《松花江上》是一支震撼人心的抗战歌曲。
歌曲用悲怆的旋律诉说了故土沦丧的悲惨遭遇,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暴行,表达了抗击日寇的决心与早日收复失地的期望。
发表后,强烈地触动了中国人的亡国之痛,歌声所至,莫不唏嘘。
此歌迅速在全国传唱,悲怆的旋律震撼人的心灵,也唤人猛醒。
教学目标:1、理解歌词内容。
2、体会当时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和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背诵课文内容。
4、学会并掌握文中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歌词中发生事件的时代背景。
2、理解歌词内容。
教学过程:1、读书指导。
由于本首歌词,与学生生活经验距离远。
所以教学时先要将歌词所涉及到的时代背景将清楚。
让学生先了解“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侵略军如何践踏中国大地,使人民流离失所的情况,在体会歌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首先要引导学生回顾历史。
课上汇报搜集来的有关“九一八”事变的材料。
了解当时的中国人民遭受到的苦难。
可指名介绍,也可展示材料。
然后让学生熟读课文。
让学生先将歌词读通读顺,在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进行。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内容。
让学生说说读后体会到了什么,作者是如何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
(作者通过三部分进行表达的,先叙述家乡是如何美好,在说苦难的来临。
最后是人民盼望早日回到家乡。
)2、积累内化。
朗读并背诵这首歌词。
3 写字指导:“衰”字不要丢掉中间的横。
4、作业这首歌中的“我”指的是什么人,他的心情怎么样?歌中唱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2023秋历史八上第14课《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1)
![2023秋历史八上第14课《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1)](https://img.taocdn.com/s3/m/7d4d1bf7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25.png)
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 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 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一二九”运动 (1935年12月9日)
一二九运动
• 1、背景:九一八事变后,1933年攻占热河接着 进攻长城沿线地带,随后把矛头指向华北,妄图 在华北建立傀儡政权,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危 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场声势浩大的抗日 救亡运动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 界舆论。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 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 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 进行攻击。
东 三 省 沦 亡
长白山
松花江
东北沦丧——逃难的东北民众
在辽宁铁岭龙尾山,日军刺杀我幼童之后,
集薪待焚
日 军 对 中 国 平 民 的 大 屠 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 字词
松花江上
méi 煤矿
liáng 高粱
学习 字词
松花江上
méi kuàng 煤土 矿产
shuāi 衰老 cǎn 悲惨
liáng 高粱
pāo qì 抛 弃
学习 字词
松花江上
煤 矿 粱 衰
惨 抛 弃
课文 欣赏
松花江上
大声朗读课文,读完后说一 说课文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去读 呢?
课文 欣赏
课文 欣赏
松花江上
课文 欣赏
松花江上
从课文三个“流浪”中,你仿佛看到 了什么?结合文中插图说说。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____________。 一个7岁左右的小孩,____________。 一位中年男子携着妻儿,____________。
布置 作业
松花江上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写会认 课后的生字。 2.学唱这首歌词。
课文 欣赏
松花江上
熟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层
次。
课文 欣赏
松花江上
第一部分(1-6行):写流亡的东北民 众诉说家乡的美丽富饶。 第二部分(7-14行):写“九一八”事 变后,东北民众满怀家乡沦陷的哀痛与 逃亡生活的凄苦。 第三部分(15-21行):用感慨发问, 向故乡和亲人发出急切的呼喊,渴望收 复失地,光复故土,返回家园。
松4
学习字词
课文欣赏
布置作业
学习 目标
松花江上
1.认识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 确读写“漫山遍野、悲惨、抛弃”等词 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歌词内容,体会当时日本侵略 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和抗日军民高 昂的斗志,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课文 欣赏
松花江上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 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 流浪!
课文 欣赏
松花江上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 爹娘啊, 什么时候,才能够欢聚一堂?
课文 欣赏
松花江上
思考: “我”指的是什么人,他的 心情怎么样?歌中唱的事情发生 在什么时候?
课文 欣赏
松花江上
1931年,在我中华大地上发 生了震惊中外的大事—— 九一八事变。
课文 欣赏
松花江上
理解感悟 这首歌词从内容和感情脉络上 看,每一个层次的主题是: 怀念家乡 痛哭流亡 渴望回家
课文 欣赏
松花江上
1931年9月18日,这是个黑色 的日子。是每个东北人,每个中国 人都难以忘怀的日子。默读7-14行。 你知道了什么?
课文 欣赏
松花江上
画出课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 然后说说每次出现的作用。
课文 欣赏
松花江上
朗读最后3行,这几句体现了 作者什么想法?
这是对远方亲人的呼唤,这是对 国民党政府的控诉。它激励国人拿起 武器,勇敢走上战场,为中华民族的 解放,不怕流血牺牲。
课文 欣赏
松花江上
现在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首 风靡中华大地的抗战歌曲《松花 江上》。在歌声中时刻提醒自己: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课文 欣赏
松花江上
我们现在处于和平年代,我 们要勿忘国耻,从现在开始努力 学习,学好本领,将来才能使我 们的国家更加富强昌盛。
课文 欣赏
松花江上
《松花江上》是一首震撼人心的 抗战歌曲,歌曲诉说了东北儿女故土 沦丧的悲惨遭遇,控诉了日本侵略者 的野蛮暴行,表达了华夏子孙抗击日 寇的决心与早日收复失地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