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讲武堂的历史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军讲武堂的历史意义
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一所对中国近代史进程影响极大的军事学校。20世纪初,腐朽的清王朝为挽救其摇摇欲坠的反动统治,决定实行“新政”,措施之一即在全国编练新式陆军36镇。为充实培训各镇所需军官,遂开设一系列军事学校。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为培养云南新军第19镇所需官佐,云南陆军讲武堂便应运而生。在讲武堂26年的历史中,共培养了学员9000余人,其师生在辛亥革命、护国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中国民主革命的若干次重大的战役、战斗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战绩,对中国近现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被称为“帅星闪耀,名将辈出。”
一、讲武堂的创办
清末,偏安于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与法、英所属殖民地接壤,由于商埠的开辟,成为近代中国中西文化交流与融汇的重要地区之一。
是时,清政府为编练新军,在各地创办兴建了一系列军事学校,云南也顺应潮流办了如武备学堂、新操学堂、陆军小学堂、陆军速成学堂等一批军事学堂,但这些学堂在学制、课程设置以及师资方面都相对落后,再加之办学规模及办学周期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培训新军的要求。当
时,清廷为捍卫西南疆土安全的“新军”始建云南,也亟须培养大批新型军官,云南藩台沈秉梵几经奏请清政府,获准创办云南陆军讲武堂。
讲武堂于1907年破土动工,占地面积7万余平方米的校址于1909年全面落成。先期开办的武备学堂、陆军中学堂及陆军小学堂归并到讲武堂。讲武堂南部为练兵大操场,北部为各种建筑设施。现存的上包括主楼、大课堂(礼堂)和兵器库在内的占地面积近3万6千平方米的主要建筑,俗称走马转角楼。
二、讲武堂的发展
云南陆军讲武堂重办后由云贵总督高尔登为总办(校长)、滇籍留日士官生李根源为监督(教务长),实行校长负责制。于1909年阴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正式迎来首批学员。这批学生中,就有朱德、朱培德、范石生等后来的名将。
陆军讲武堂建校伊始,立校训“坚忍刻苦”四字警醒广大师生,以爱国主义的“民族气节”为宗旨,提倡“军人武德”。学校设步兵、炮兵、骑兵、工兵、辎重五种兵科,到后期还创建了飞行及空降兵科。学习军事学科,如地形学、筑城学、兵器学、军制学、卫生学等,并学习兵科教程,如兵科的典、范、令等。还有国文、伦理、器械画、算术、史地、英文或法文、步兵操典、射击教范、阵中勤务令、工作教范、野外演习等。学校的制度和作风“完全仿效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纪律非常严
格。”每天上课6小时,上操2小时,早晨有体操和跑步,晚上还有自习,而且夜间不时有紧急集合和训练。
护国运动时期,云南陆军讲武堂先后为川军代办速成班两期,培养军官400多人,先后在贵阳、泸州、韶关、广州、徐州等地设立分校,创国内军事学校在外省设分校之先河。辛亥革命后,云南陆军讲武堂改名为“云南陆军讲武学校”。而辛亥革命后的几年间,为发展反袁力量,增强滇军凝聚力,云南陆军讲武学校的招收对象仍限制为滇籍青年。这一时期,由于讲武学校师生策划并领导了越南辛亥革命和护国战争,还在韶关、贵阳、四川等地办起了分校,其中以李根源直接创办的韶关分校较为著名。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共办学16期(4—19期),总计招收学生四千多名。其中有华侨学生500余人,朝鲜籍学生30余人,越南籍学生70余人。由此,云南陆军讲武学校成了一座跨省、跨国界的军事院校,走向了全盛时期。叶剑英、鲁道源、安恩溥、马瑛、曾恕怀、王甲本及崔庸健等,均为这一时期的学生。
从1909年到1928年,云南陆军讲武堂共举办19期,每期一年半到两年,到讲武堂学习的学员共达4000余人。1929年,南京政府通告各省不在自办军官学校。云南陆军讲武学校的名称随及取消。但云南省主席龙云继续以讲武堂为基地,用办“教导团”、“军官团”的名义继续办学。云南陆军讲武学校自
1935年起被改编为“黄埔军校昆明分校”。1929年至1935年间,共办4期,培训学员3000多名。后来,为使这批学员能具备报考陆军大学资格,经呈准,这4期“军官团”、“教导团”列为云南讲武学校20、21、22期。加上这三期,云南陆军讲武堂总共办学22期,培训学员9000余名,为中国乃至亚洲培养了一批军事指挥的杰出将领。
三、讲武堂师生在辛亥革命和护国战争中的辉煌业绩
1、讲武堂师生是云南辛亥起义的主要力量
云南陆军讲武堂,在辛亥革命云南起义中起了重要作用。它的重要的历史地位,在于辛亥革命中陆军讲武堂师生的卓越贡献,在于它是名将之花的摇篮,更在于讲武堂在创建之初就为它未来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辛亥革命前,讲武堂教官大多在云南新军中兼职,掌握了一部分军权;讲武堂的甲、乙、丙班和特别班数百名学员,毕业分配到19镇各部队,任下级军官和见习军官,掌握了第19镇和巡防营的基层指挥权,为辛亥武装起义创造了有利条件。
1911年10月10日,辛亥武昌起义爆发,风声所播,全国震动。云南革命党人加快步伐,积极准备响应。最先响应的是滇西地区的革命党人,讲武堂毕业生是滇西腾越起义的参与策划者。武昌起义的消息传来,革命党人立即开始了起义的准备。
当地革命党人张文光召集腾越新军和巡防军中讲武堂毕业生彭冥、李学诗、和朝选、方涵、刘得胜等的支持下,杀了清总兵,使新军76标第3营与巡防营反正,腾越、保山光复。
省城昆明的革命党人,主要是讲武堂革命师生在武昌起义后也紧锣密鼓,加紧策划准备起义。从10月16日到10月28日的短短十多天的时间里,昆明革命党人先后举行了五次秘密会议。先后参加会议的有14人,讲武堂监督沈汪度、军事学员唐继尧、刘存厚、张子贞、罗佩金、谢汝翼、韩凤楼、李鸿祥等参加了会议。会议先后在刘存厚、沈汪度、唐继尧寓所进行。每次会议基本上都是以讲武堂教员为主要角色。
五次秘密会议对起义作了周密计划和具体的部署。在第一次秘密会议上,分析了革命形势,研究了举行武装起义的方法和步骤,稳慎周祥地酝酿了联络革命人士的名单。在第二次秘密会议上,决定联络新军各级革命军官,逐级建立小团体,同时秘密准备武器弹药,以备起义之需。在第三次秘密会议上,有刘存厚、谢汝翼、韩凤楼等分别报告策动新军情况和进展。沈汪度报告“讲武堂全体学生,早经联合听命,”只等一声令下。由于到会人员不齐,其他新军部队情况不明,会议决定继续稳妥策动新军部队,反对急噪冒进。在第四次秘密会议上,与会者歃血盟誓,决定发动起义。在最后一次,也就是第五次秘密会议上,决定了起义发动日,即在10月30日(农历九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