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交换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这个理论对社会交往中的报酬和代价进行分析。提出那些能够给我们提供最多报酬的人是对我们吸引力最大的人。而且我们总是尽量使自已的社会交往给自已提供最大报酬。为了得到报酬,我们也要付出报酬。因为人类社会的原则是互相帮助,别人给了你好处你要回报,社会交往过程因此可以说是一个交换过程。中文名

社会交换理论

外文名

social change

适用学科

心理学

适用范围

社会心理学1定义

对社会交往的研究中最具有影响的理论。

2具体思想

报酬和代价的定义

报酬,一个人从社会交往中得到的任何有益的东西。报酬对每个人的意义是不同的。一件东西对某人是报酬而对另一个人则可能毫无价值。

报酬可以分为6类:爱、钱、地位、信息、物、服务。这6 类报酬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特别性和具体性。

一个报酬是谁提供的决定着报酬的价值。这就是报酬的特别性。爱的价值与提供的人有很大的关系,因此爱是一个特别性很高的报酬。而比较起来,钱不论是谁提供的都是有用的,因而钱是一种特别性很低的报酬。当我们说与某一个人的友谊是非同寻常的友谊时,意思就是说这种友谊关系可以给我们提供特别的,别人无法给予的报酬。

报酬的第二个方面,具体性将具体的和抽象的报酬区分开了。具体的报酬是可见的、可闻的和可以摸到的东西,抽象的报酬则是看不见的,但同样可以对人有用,如建议、社会肯定等。

代价是社会交往引引起的消极后果。某一种社会交往或人际关系可能要付出很大代价,这种代价包括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付出,或者总是产生矛盾,或者受到其他人的反对等等。从事某一种社会交往还可能会妨碍我们进行其他报酬

更大的活动,这也是一种代价。经济学上把这称为“机会成本”。

对交往关系的评价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一个人对他与另一个人的交往或友谊所得到的报酬和所付出的代价是心中有数的。尽管人们并不特别去计算这些报酬和代价,人们主要关心的是某个关系的总结果,即总的来看,这种关系是使自己得到的多(报酬多于代价),还是使自己失去的多(代价多于报酬)。

当我们对于友谊关系进行评价时,常常会与自己经历过的其他关系进行比较。常见的比较标准有两种。

1.基本比较。这种比较反应表明一个人对某种关系的基本要求。即一个人认为在某种交往关系中自己应该得到什么,对不同的交往关系人们有不同的要求,如对恋爱关系的要求与对同生意人打交道所发生的关系的要求就很不同。

对各种交往关系的要求是每个人对各种人际关系的个人观点的反映。这种观点可能来自于个体过去的经历,也可能来自于别人的经历(如小说、电影主人公的经历)。随着新经验的增加,人们对各种人际关系的要求也会改变。

2.与另一种选择的比较。也就是与另一种可能的关系进行比较。如你与现在男朋友的关系是不是比与另外一位追求你的男士的关系更多地给予你幸福和愉快呢?即使你与现在

的男朋友关系很好,但是如果你认为若与另外一位男士结合可能会给你带来更多好处,你就会停止现在的恋爱关系。相反如果你认为与目前男朋友的交往并没有给你带来很多益处,但与别的男性结合情形可能会更糟,你就仍会留在目前的关系里。

3.寻求共同利益。在社会交往中,一方的活动总是影响着另一方的活动。当双方的交往能给各自带来好处时,交往就为双方带来了共同利益,而当双方的交往只给一方带来利益时,交往就产生了矛盾。如你在乘火车时,可能会与邻座聊天,如果在你想聊天的时候,邻座也正想找人说话,交谈的结果就会使双方感到愉快,反之,会引起不快。

由此可见,社会交往是否能给交往的双方都带来利益,取决于双方是否有同样的兴趣和目标。

当交往的双方对许多活动都有共同兴趣时,交往就会顺利,相反,就容易产生矛盾。总的来说,当交往双方的生活背景和态度、爱好等相似时,交往过程的矛盾就会较少,因为他们共同的各种活动都能满足各自的爱好。

当然,即使兴趣很相同的朋友之间有时也会产生利益上的矛盾。当矛盾产生时,双方需要进行协商以找到一个使双方都满意的决定。

常见的协商结果是选择一个不同的但可以使双方都比较满意的决定。例如拿到年终奖金时,丈夫想买一个录像机,

妻子想买沙发,但不可能都买,解决办法(1)短途旅游一次(虽不是双方各自的要求,但双方都喜欢旅游);(2)今年买沙发,明年买录像机。如何交往使双方都取得利益是保持一个关系的重要方面。

3公平交换一一平等理论

使人最满意的社会交往关系是公平关系:人们不喜欢被别人剥削,但通常也不愿占别人的便宜:公平理论是社会交换理论的一个分支,是对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公平性的要求进行了概括。

公平原则

确定一种交往关系是否公平的原则有以下几种:

1.平均原则每人都得到均等利益。这是最简单的原则。

2.按需分配。需要较大的人应该得到较多的利益,如一个家庭里可能把大部分收入都花在身患残疾的孩子身上,因为这孩子需要昂贵的医疗费保持生命。

3.按劳分配。一个人得到的利益应与付出的贡献成比例,多作贡献的人应该得到更多利益。

4平等理论的假设

平等理论有3个基本假设:

人在交往过程中都希望得到最大利益。

交往双方通过建立平等原则,对利益平等分配,以使双方的共同利益得到最大满足。

当交往双方感到不公平的存在时,会感到不舒适并努力寻求公平的恢复。

当一个人感到交往过程中出现不公平时可能会想办法去恢复公平。恢复公平的办法主要有两种:

从实际上恢复。如两个同宿舍的同学应该分担打扫卫生的工作。一个同学平常很懒,打扫卫生作得少,经过指出后,同意每天为宿舍打水,以弥补自己的过失。

以心理方式改变对交往关系的看法,恢复心理上的平等。那位懒同学可能以自己年龄小,体质弱为理由,强调自己做的打扫卫生的工作已经很多了,别的同学多做一些是应该的,因此不会改变自己的懒惰行为。

力量的平衡:在任何一种社会交往中,交往双方都有自己的目的和偏爱的活动,并都希望对方能够顺从向自己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一个人有意地影响另一个人的行力、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叫作社会力量(social power)。

社会交换理论的一个研究重点,就是对人与人之间力量平衡的研究。在一些交往过程中双方的相互影响力是相同的。而在另一些交往过程中,社会力量则是不平衡的,双方活动的大部分决定都是由一个人作出的,这个人在双力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