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配网规划设计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系统配网规划设计思考
发表时间:2019-01-25T15:44:22.87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5期作者:周正欣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电力系统配网有了更高的要求。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衢州供电公司浙江衢州 324002)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电力系统配网有了更高的要求。电力企业要提升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及供电质量,急需加强电力系统配网的自动化建设。本文针对电力系统配网规划进行分析,给出电力系统配网中自动化建设的方案,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网规划;供电质量;自动化建设
1.前言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电力供应不足,无法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这些地区对其他能源的开发难度较大、利用率较低。为解决这一问题,对电力能源进行优化配置,使电力网络稳定运行及带来经济效益的提升,这都离不开电力企业对电力系统配网的自动化建设。采用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可以让电力企业对风能、地热能等其他能源进行统一管理,同时对新能源的发展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未来电力企业的发展将以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方向为重点。
2.现有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模式分类
2.1配网自动化中的集中智能模式
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模式中比较常用的方式是集中智能模式,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配网系统中的断路器对故障信息进行检测,检测到故障信息后将其发送到主站系统进行配网故障分析,并确定故障的区域,然后自动关闭故障区域的开关对故障进行隔离。在集中智能模式配网管理中,通常会出现自我耗损及超负荷的情况,对这一情况的处理,则是通过配网中的主站系统进行相关计算,并制定对应的方案,从而解决超负荷及耗损问题。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在配网系统管理运行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系统中的自动化指令对故障进行检测及处理操作,还可以运行手动输入的操作指令;可以对用户电量使用情况进行统计,然后自动传输到主站系统,主站系统会对某一区域用电量情况进行分析,并对电力能源进行优化配置;不仅可以对电网进行自动控制,还可以实现故障的自动判断和处理,从而维护电力系统,让其得以正常稳定的运行。
2.2配网自动化中的分布智能模式
在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的规划建设中,采用分布智能模式来实现电网快速重构,并对故障进行判断及处理。其工作原理是:配网运行过程出现故障时,智能开关能自动对故障进行分析及判断,并且将开关中监测到的故障信息进行自动隔离,而不用发送到电网主站中,整个过程在配网自动化管理中进行。在这一管理过程中,各设备开关具有重合式分段管理的功能。配网的设备有两种:一种式电压时间型设备,另一种是电流计数型设备,其中,电流计数型设备可以对电流故障进行监测,并对其流经设备的次数进行计算,以此来对故障区域做出判断;而电压时间型设备则是以电流流经各设备时间的长短,来对配网故障区域进行判断。由于这两种设备进行故障判断不需要配网主站系统及通信系统的参与,因此成本耗费比较低。但是分布智能模式仍然存在缺点,即故障处理花费时间较长,造成供电恢复较慢;故障检测时需要多次闭合开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配网的运行;另外在配网架构重构后,其参数会回到初始默认状态,就需要重新设置配网参数[1]。
3.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模式的现状分析
3.1管理制度不合理
当前,我国电力企业对电力信息资源管理缺乏合理的统一标准。各企业之间信息差异化比较明显,信息分享程度不高,互动沟通不顺畅,信息交流滞后。电力行业之间、企业内部缺乏统一合理的管理制度,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的发展速度。
3.2过度依赖新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类新技术、新设备得到广泛运用。但对于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而言,如果过度依赖新技术及新设备,不断靠追求新技术来完成建设,缺乏对整体运行情况及长远大局意识的考虑,会导致新技术及新设备无法与旧技术、旧设备匹配,新旧技术不能有效结合,使新设备不能发挥其作用。
3.3缺乏资金投入
就目前而言,我国对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采取大力扶持政策,但资金投入仍然不足,使得我国电力系统配网的发展较慢,不能与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另外,在电网改造上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使得电力系统配网出现布局设计不合理的情况,且许多设备及电路年久失修,在安全性及可靠性方面得不到保障,从而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用电。
3.4配网规划不全面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用电量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而现有的电力系统配网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电力配网缺乏统一的系统规划,使得上下级构建无法形成良性的沟通,导致自主构建的电力系统不能很好的运作,从而影响了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效率。
3.5缺少未来发展的思考
对于电力系统配网而言,这一过程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对资金的需求量也比较大。然而,大部分企业只注重眼前的利益,缺乏对现有系统进行分析,缺少对未来发展的考虑。电力企业在电力系统配网规划中需要结合现有利益和长远利益进行考虑,在保证现有设备充分发挥效用的基础上,正确把握电力企业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4.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方案
4.1对电力系统自我诊断功能进行完善
不断的完善电力系统自我诊断功能,对促进电力系统配网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具体完善过程中,可以通过不断研究和创新电力系统配网的自动化技术,然后有效的运用到电力系统配网建设中,在各个环节使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对电力系统中的各项参数进行检测和传输,同时不断对电力系统自我诊断功能进行完善,有效的提升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能自动对各种自动化设备进行检测和诊
断,这样可以快速采取有效措施,来避免电力系统配网工作中电力供应产生的不利影响。
4.2对电力系统中硬件支持系统进行完善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还须考虑传统电力设备,并进一步完善整个电网的硬件支持系统,使电力设备管理修复系统和硬件支持系统共同作用。当电力系统处于正常工作时,两种系统能够解决电力系统配网中存在的错误,还能实现电力配网自动化、智能化
的要求。完善硬件支持系统,使其更好的对系统中各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对运行过程中的故障做出有效的分析和判断,从而对电力系统进行及时检查和监督,保证电网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得以修复。因此,建立硬件支持系统,对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2]。
4.3对电力系统老化设备进行维护
在电力系统配网日常工作中,应该对各类基础电力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方法进行熟练掌握。在运行过程中电力设备出现异常时,需要对老化的电力设备进行及时的维修和更换,以保证电力设备工作的安全、稳定及可靠性。
4.4对电力系统配网进行改进
随着人们对电力需求的增加,电力企业要不断对电力系统配网进行改进建设,通过对整个电网建设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对其实施有效的优化。这样才能够使电网效率得到提高,从而保证用户的需求。另外,还需对电力系统中的计量装置、电力系统配网自动控制功能进行优化,有利于提升整个配网的安全性及高效性。
4.5对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进行合理规划
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的运行存在多变、复杂的特点,这对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进行合理、科学的分析和规划,对各区域进行全面的考察,以保证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5.结束语
总之,电力系统配网建设中,加强自动化建设对推动我国电力企业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的建设,实现对供电过程中故障的快速处理,提升供电质量与供电的安全可靠性,并确保电力系统得以安全有效的运行,为人们在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加安全及便利的服务。因此,对于电力企业相关工作人员而言,对电力系统配网建设策略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郁继要. 浅谈电力系统配网规划设计[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09):67-68.
[2]李智财. 关于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的思考[J]. 技术与市场,2018,25(07):202-203.